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玄幻 > 红楼鼎革 > 第68章 另辟蹊径第一板斧

第68章 另辟蹊径第一板斧

书名:红楼鼎革 作者:无衣佩瑜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3-02-06 15:19:55

次日起床,柳湘莲神清气爽。

昨晚酣畅淋漓迭入佳境,此际仍觉妙不可言余味悠长。薄衾下那具柔若无骨的娇躯,果是世间罕见尤物,论曲意逢迎妩媚娇柔竟远胜可卿。

这也难怪,秦可卿作为妻子,自恃大妇身份不肯轻易屈从,令他许多想法不曾付诸实践,尤二姐则一心一意只想取悦良人,才不管那么许多。

被起床动静惊醒,尤三姐睁开朦胧睡眼,莹润波光中春色犹存。一晚的颠鸾倒凤,早令她褪去羞涩,起身如藤蔓缠树似的绕到他身上,仰着螓首低语呢喃:“既做了夫妻,奴终身靠你,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千万莫要负奴。”

柳湘莲本来心情很好,甚至勃然欲动,听了这话不禁愕然——这话好像是对琏二说的吧?

他挥走那些不合时宜的遐思,抬手抚上,笑说道:“你不负我,我不负你。”

……

户部衙署,照磨所。

早上时间急促,柳湘莲无暇去安抚秦可卿,匆匆吃过早饭,打马来了户部。与同僚寒暄过后,径自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和昨日一般,没人安排他做什么工作,只当他不存在。原就有照磨官在职,对空降的新来者岂能没有防备之意?底下胥吏也得了暗中授意,公文一概不需交与他审核。同时,对他态度也很好,若是想查阅什么资料,只需吩咐一声,自有胥吏前去帮助寻找,想必是得了周瀚嘱咐。

柳湘莲对此冷遇不以为意,乐得清净,取出昨晚拟定的文本,审阅无误,开始写题本。按照朝廷规矩,为公事上奏用题本,为私事上奏用奏本,他倒是作了功课。

作为“照磨”,处境尴尬,权力小且不说,关键是职责所限,出不了户部,必须主动往身上揽活儿,展露才华以得到皇帝青睐。

他最终放弃了直接搞个大动作一鸣惊人的想法,免得被人直接拍死。文官们不在意皇帝恩荫一个八品小官,可如果这小官试图动大家的蛋糕,那就是活得不耐烦了,免不了共诛之。既然实力不足,还是自保为上。

等柳湘莲写完,尚未来得及去请王侍郎过目,对方倒先派人来请他了。

……

侍郎为正三品,户部原有左、右侍郎,为部门副手。自辽东奴变后,特设数位督饷侍郎。王泽业因对接辽东,故管理柳湘莲的差事落在他头上。

王侍郎公房内陈设简朴,除了一张用了不知多久黑漆剥落的古旧长桌,不过是几把单薄的靠背椅子。桌案上文书堆积,笔墨纸砚等物俱全,另有书架堆满书籍和案卷。

王泽业穿着绯色的三品常服,没有昨日咄咄逼人的气势,愁眉不展,有几分坐困愁城的味道。无他,又收到边镇发来的催饷公文。

因东虏坐大,不断攻城拔寨,辽东军饷之重远超其余边镇总和,高达四五百万两,且骄兵悍将,动辄以缺饷而鼓噪生事,甚至多次哗变。

若一直身在都中,办事不利最多被罢黜,性命无碍,万一被派去军中安抚兵将,则可能连命都丢掉,早有数位同僚为此捐躯。现今库藏仅能支撑三月,是以能拖就拖,可终有拖不住的时候,皇帝又铁了心不肯拨付内帑,他能怎么办?计无所出,实在愁煞人!

“禀大人,柳照磨来了。”皂吏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进来。”

皂吏应声打开房门,待柳湘莲走了进去,关门退下。

王泽业仍旧安坐,抬头瞥了来人一眼,神色并无变化,继续低头阅览手中文牍,漫不经心问道:“柳大人,可曾想出筹资良策?”

问则问矣,心里没抱什么希望,只不过此人是陛下任命,总要表现几分关切,例行公事罢了。

这声“柳大人”显得极为敷衍,甚至刺耳,哪有什么面对同僚的礼数?别说命人奉茶,连句惠而不费的“请坐”都懒得说,分明视其与寻常胥吏衙役无异。

柳湘莲对此无所谓,将刚刚写好、墨迹未干的题本递上。

“略有所得,请大人过目。”

竟然有了?王泽业一愣,深感匪夷所思,忙伸手接过。

目光扫过封面,甚觉古怪,皱眉问道:“戏捐?这能收多少?”

“捐”含捐助之意,亦可视为“税”,所谓“苛捐杂税”也。

按照历史进程,“戏捐”要到清末内外交困时方出现,民国发扬光大。对王泽业来说,此语新鲜,但不妨碍他准确理解其含义。

不待柳湘莲回答,王侍郎便摇头失笑,开口斥道:“简直异想天开!戏园能赚几个钱!且朝廷向来禁戏,将此事摆到明面上岂不是说朝廷禁令沦为一纸空文!你倒是真敢提!”

他所说并非虚言。自古至今,朝廷对戏曲的态度多是排斥的,今朝承袭前明,也有禁戏之令,不过那只是禁止在内城中开设戏园,所以戏班公开演出都在外城。有的地方官员责任感过于强烈,直接发文禁止辖区内戏曲演出。

原因也容易理解,毕竟是农业社会,一则看戏“浪费”人力物力,有人为了看戏竟倾家荡产,弄得衣食不继。二是为了吸引观众,戏曲内容多有诲淫诲盗的,严重损害社会风气。三是聚众易引发事端,诸如斗殴、偷盗、奸辱等,破坏统治秩序。此外,也有人将之作为攻击朝廷或官员武器。

总之,在统治者眼中戏剧弊大于利,禁之为宜。

实际上根本禁止不了,别说底层百姓喜爱看,那些上层难道就清心寡欲不爱看?比如贾家,那可是动不动就要请戏班演戏的,等元春封妃后还要自家建戏班!

至于他怀疑收入少也正常,现今商业演出并不成熟,戏班多依附茶园茶馆酒楼而存在,观众无需额外付费,戏班自然也不缴税,能从中捞钱的是牙行等中人和欺行霸市之辈,朝廷占不到丝毫便宜。

这些事柳湘莲又怎会不知?对王泽业的反应也有所预料。

“大人何不先看看?”

王泽业皱眉,胡乱翻开,一目数行看下去。

脸色由不屑转为讶异,再变为震惊,又化作惊喜,而后陷入沉思,最终用怀疑的目光盯着柳湘莲。

“你到底想做什么?”

“大人且说想不想要这笔收入?”

王泽业低头,看着那所谓的预计百万两收入,十分心动,这都顶得上商税了!

喉咙起伏,咬牙吞咽口水,他只稍稍犹豫便点了头:“好!本官就信你一次!”

作此决定也属无奈,皇帝不同意加征田赋,百官又反对加征商税,盐税被太上皇的人把持,除非另辟蹊径,的确无从着手。

尤其是商税,万万碰不得。宗室、武勋、外戚、文官、武将……权势之家但凡有点儿门路,谁不做生意?区别只是自家人是否下场罢了。盘根错节、官商一体、利益攸关,别说加税了,连正常税收都难收起来。

有此看来,此子虽年少倒也识时务,别出心裁提议设立戏捐,阻力不会太大,没有官员会公然为低贱戏子说话。

只是他对能收到多少戏捐深表怀疑,意味深长地望着眼前少年。对方今日换了官服,较之昨日更显的稳重。

王泽业不由想到:他既然是皇帝亲自选用之人,甚至赞他“一人可抵百万内帑”,这主意未必不是经过了永隆帝的首肯。

不管收多收少,有总比没有好,蚊子再小也是肉,王侍郎纠结一番,同意用印上奏。

……

大明宫,勤政殿。

永隆帝听从戴权建议,又费了一番思量,将柳湘莲扔到户部,甚是期待他能带来一些惊喜。

没想到次日就有了动静,看着手里的题本,他思绪翻腾,神色古怪。

“奏为戏园暴利请加戏捐以充边饷事:

微臣奉旨筹集粮饷,思之再三,特请增设戏捐。

朝廷屡次劝诫勿得流连戏园以致靡费钱财,然民众置若罔闻。既如此,何不取重税以充国用?

旁人或误以为戏园微利,其实不然。以京都广和楼而论,自开业以来,一日数场,场场爆满,每日仅售戏票可收入千两有余。若取票价十分之一为戏捐,则月入三千余两,经年可得三四万两。

国内大城何止数十?设使一城立一园,只需三十城,戏捐可年入百万!

赋税乃国之根本,天下无人不以忠孝自诩,然未闻有肯自加其税者。

今日有之,请自广和楼始!

微臣自不量力,请任税监,征天下戏捐!

另,臣与众股东愿捐广和楼一月盈利以补辽饷!”

永隆帝一是震惊戏园竟如此暴利,朝廷曾屡次禁戏,看来全无作用!

二是惊讶柳氏子竟狠得下心来,有此魄力!

从来都是臣子向他叫嚷赋税过重,请求减免,还是头一次有人要求加自己的税!一年若真有数万两,何止是在割肉!

再想到之前,其所唱《精忠报国》之曲,难道此人真是赤胆忠心之辈?若是这样,那大侄子想收拢他以为己所用,岂不是瞎了眼?

至于柳湘莲为何会行此举,他也很清楚,户部如今束手无策,只因掣肘太多。而对原本就涉嫌违禁的戏园加以重税,应当不至于有人再反对。至于戏子反对,谁在意呢?就算有骂名,也是柳氏子担之!

只是,他和王泽业有相同的疑惑,真的能收到百万两吗?

不过,这无需他操心,若最后证明这奏本所说是胡言妄语,自然可追究责任!

他肯主动捐出一月盈利,乃是为公而忘私的典型,必须树立起来,昭告天下,全国学习!

想毕,他挥毫写下:“准!着柳湘莲全权办理戏捐征收事宜!”

这等小事,又不是变动田赋、商税,无需交予群臣讨论,直接发下。

六科官吏一听说有人提议要加税,皆干劲儿十足想要喷人,待到看清题本内容,竟然是给戏园加税,一腔义愤之情顿时云消雾散,大感无趣。

……

递交题本之后,柳湘莲就开始筹谋今后的动作。

他口口声声说要收戏捐,实则从没想过去问戏班收钱!

因为办不到!

似贾家这等权贵之家通常是请戏班到家中唱戏,怎么收税?

农村乡镇就更难了,底层戏班收入微薄,赚的钱勉强糊口而已。他要敢去收税,定会被人堵住家门泼粪!

想收税,就得在大城市建大戏院,提供高端服务,如广和楼这般公开出售戏票,只有盈利上去了,才有征税的可能。

而他此举目的,一是以征税为名初步建立队伍,二是向外扩张广和楼,三是铺展消息网。

具体设想则是,招各大戏班、各方商贾、当地权贵等合建戏园,以推广新戏作为噱头,股东和员工得利的同时,国家也能得到税收。

此事并非异想天开,因为京剧相对于此时的其他剧种,乃是只能仰望的存在。这不单单唱腔和内容,行头可是华丽精美太多了。那是清朝几代皇帝尤其是慈禧老婆子喜好观戏、生生催化出来的,现今其他戏种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京都广和楼的成功已经证明了其魅力,“举城若狂”绝非虚言。

而一座二三十万人口的大城,也完全有能力供养的起一座戏园。

当然,广和楼一家独大的状况或许维持不了几年就会被人超越,于他而言完全够用了,他又不准备收一辈子的税!

……

待到下值,一出衙门,竟然很多人在外等着他。

消息传的这么快?柳湘莲暗自摇头,这朝堂上真可谓四面漏风,怪不得清朝要搞出秘奏的制度来。

此时在现场的不仅有广和楼的新晋股东,还有京中几大戏班的掌班与伶人。

他们已经得知柳湘莲提出戏园加税的消息,都甚为愤怒,拥簇上来将他围拢,引得路过的各部官吏无不侧目而视。

众人纷纷鼓噪,大声质问:“柳二郎欲夺我等口食、逼死我等吗?!”

“相煎何太急!”

“假公济私!”

“与民争利!”

……

这些指责,柳湘莲早就想到,说来说去无非一个“利”字。

他摆手引起众人注意,吵闹声稍低,方说道:“此处不便,请诸位前往杏花楼一聚如何?柳某自会详细解释此事。”

众人激忿,欲要他先作解释。

见状,与柳湘莲相伴而出的周瀚高声大喝:“尔等意欲何为?到底是要解决问题,还是想闹事?这里可是户部衙门!想进大狱的尽管闹!”

他们或许不畏惧柳湘莲,一来他官小,二来也算是同行,多少有点儿香火情。

周瀚却不同,见其发怒且开始呼喝招呼衙役,众人各自收声。

民不与官斗,自古皆然。

……

戏园杏花楼临时关门歇业,众位商号股东、京都各大戏班班主济济一堂,人情汹涌。

戏班班主首先发难:“柳二郎为何要建言增设戏捐?难道不知我等本就饱受盘剥、衣食艰难?”

柳湘莲站在二楼,冲着满堂之人扬声道:“柳某若说此举是为国为民,诸位肯定嗤之以鼻,对否?”

众人闻言冷笑:“沽名钓誉!”

柳湘莲道:“那柳某就说些实在的!京都戏曲繁盛,可朝廷向来有禁令,只不过上下都不当一回事儿罢了,但各地确有官员厉行禁戏!”

众人不知他要说什么,有人问:“这与我等何干?”

“怎么没关系?若是收戏捐呢?还有理由再禁吗?还需要打点衙役吗?圣上同意了,谁还敢反对?”

众人冷哼,怎么可能这么简单!该敲诈勒索的一点儿都不会少!

柳湘莲当然也知道单凭此说服不了人,笑道:“你们所关心的无非是会不会收你们钱。柳某在此保证,只对戏园公开演出收取戏捐,绝不对向戏班征收,如何?”

有人嗤笑道:“柳二郎莫非当我等都是傻子不成?你可是声称要年入百!现今有几家戏园!”

“兄台想必已经看过奏本抄件,既然如此,难道不知其中提到‘一城一园’?”

众人面面相觑,有人似乎意识到什么,面现急色,忙追问道:“二郎究竟什么意思?不妨明言!”

众人皆噤声不语,纷纷瞩目望来。

柳湘莲朗声道:“意思就是——广和楼拟开分号!今后一城一园!诸位可愿共襄盛举?”

好个柳二郎!众人至此恍然大悟——此人好大的胃口!醉翁之意不在酒,竟是想将其他戏班通通鲸吞!

其他戏班虽说抵挡不住京剧攻势,吃饭还是没问题。

但如果能够加盟,赚的岂不是更多?

谁不知广和楼的普通戏子收入都是其他同行的两三倍!

“不知这分号是个什么规矩?”有人问道。

柳湘莲简明扼要道:“规矩嘛,一城一园,一园一班!诸位掌班和名角若愿意加盟,皆可获赠三和商号股份!”

众人各自回味此言,尚未完全反应过来。

柳湘莲继续抛出重磅消息:“现在首选天津作为下一站!以后将会保定、真定、开封、济南……一路往南推过去!凡是人口超十万的大城,皆有广和楼!”

谁不知广和楼大赚特赚,连戏子收入都远高于其他戏班,若是做了掌班,收入岂不更丰厚!

众位戏班班主纷纷意动,转眼之间,局势大变,从愤怒转为狂热,踊跃表示加盟意愿。

柳湘莲当即命在场的顾如意负责接待,暂时只记录姓名,听取有何意向。

顾如意作为广和楼掌班,自从跟了柳湘莲,较当初勉力维持枕云班时不可同日而语,收入不知翻了几番。

他现在年纪也不大,近三十岁而已,红光满面,气度不凡,哪儿还有往日嗫嗫喏喏的模样?

领命后与众戏班班主商议起来。

……

虽没有确定最终的合作方式和待遇,这些人已经心满意足,前途可期!

他们怀着期盼走了,而商号股东仍未离开。

因为他们实在想不通,增加戏捐且罢了,以广和楼威势之盛,何必捐出一个月的盈利?

真痛如割肉一般!

面对他们,好歹算是自己人,柳湘莲轻松许多,笑说道:“诸位,你们可是三和商号的股东,不是广和楼的股东!如今三和商号的收入多少来自戏园,外人不知,你们会不知?店铺租金、各项消费……才是更大收入,马上开始的歌舞馆、蹴鞠场将带来更大人流,戏票所占收入比重会越来越低!

至于捐赠,自然是为了增加广和楼的名气,说白了就是邀名!其他商贾能为朝廷效力,为何戏班便不能?将来不论谁提到广和楼,都要说是好样的!而不是当作销金窟,当作误人子弟!捐了这点钱,如果能简在帝心,谁还敢来找麻烦?以后可省掉多少打点的花销?岂不划算!”

“作为补偿,原拟一年一出戏,我会另写一出新戏,名为《精忠报国》!此戏不在约定的十部戏之外。眼界放长远些,等到各地的广和楼开起来,增加的又岂止一个月的收入!”

在座的多是新股东,虽感觉心疼,可如果真的按照他所想的那样发展分号,还真的值这个价!对他这等擅做主张的行为,只能暂时忍了。

而原始股东,如贾琏和薛蟠之类,更没一点儿异议——早认定了柳湘莲是“无利不起早”,必有后招!此时谜底解开,两人勾肩搭背,乐不可支,相约吃酒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