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玄幻 > 红楼鼎革 > 第92章 你也去筹饷司吧

第92章 你也去筹饷司吧

书名:红楼鼎革 作者:无衣佩瑜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3-02-06 15:19:55

张珂当然没疯,深知此议一出,他必为众矢之的,处境会更加艰难,已做好告病求退的准备。

说完一番话后,神色萎靡,堪堪支撑不倒。

永隆帝高居御座之上,俯瞰朝臣,初听弹劾筹饷司和柳湘莲,以为是不满他此前留中不发,故而当廷发难,必求一个结果。

不料,他刚想命人喝退,便画风突转,图穷匕见——其目的竟是要加征商税!

这可是个捅不得的马蜂窝,真蜇死人的,这小官如此大胆?不对,此人他还记得呢,怎么转了性子,前阵子不还反对烟草改禁为征的嘛?

于是永隆帝忍耐着听了下去,要看看此人意图何在。待到听完,他已然明白张珂,或者说张珂背后之人的目的,无外乎两点:

一是,如果他批准加征,朝堂定生风波,朝臣不敢直接指责皇帝,则柳湘莲将为千夫所指,断难善终,筹饷司和税卒营也会随之被废弃!

二是,即便他驳回加征之议,柳湘莲遭受弹劾,按照惯例该自请求退,纵使不退,也该证明他并非“尸位素餐”——自然要有筹饷成果方能洗刷嫌疑。可无论他选择加征什么税,总会不得人心。执行中一旦出错,便是其获罪待诛之时!

实则还有第三点被永隆帝忽略,如果柳湘莲仍旧按部就班,稳扎稳打,则他作为皇帝不免怀疑柳大人的忠心究竟有多少?至于他的难处却不会在意。如此一来,君臣之间,日久必生嫌隙,早晚大失圣眷,君臣反目!

这才是隐含的杀招!

张珂说完,朝臣色变,数人急不可耐抢先出列,争相驳斥其谬!

这可是扬名立万的好时机!上次张某人不就是为了这个嘛!

有“心念苍生”者义愤填膺,曰:“……商税看似取之富商,实则夺自贫民!试问,天下商贾,孰不利欲熏心?孰肯贱卖分毫?一旦加税,则物价腾涌,所增之价定数倍于所增之税!受虐者小民也!陛下不可不察呀!……”

有“众生平等”者忿然作色,曰:“……此言是何居心!商贾虽贱,亦为陛下赤子,何忍夺其衣食呀!……”

好像一加税,这些商贾就会沦为赤贫,生生饿死一样!

还有“高瞻远瞩”者大发宏论,曰:“今日举国商税不过百万之数,纵然倍之,能得几何?臣恐不足一载,市肆凋敝矣!商贾绝迹矣!今日尚可得税金百万,届时恐荡然无存!……”

这分明是说,要敢加税,要叫你如今的税也收不上来!

……

各位臣子指斥方遒,气冲斗牛,慷慨豪迈……然则所说皆是老调重弹,无外乎危言耸听。

真按照他们的道理,朝廷便不该征税!只管调拨内帑就够了!

当然,征收田赋他们是不反对的,毕竟最终承担的都是草芥般的泥腿子。

永隆帝静静的看着他们忘情表演,暗自冷笑,虽然恨不得当即批准,但也知今日并非加征良机。

商税过低是前明之弊,前明开国时民生凋敝,低税可助经济恢复,再者,商税在赋税中占比过低,未引起朱元璋足够重视。待熙朝定鼎,为了迅速稳定局势,尽量承袭明制,陷入同样的局面。

可今时今日,内外形势已然大为不同,军费大增之下,田赋有限,又兼屯田败坏,天灾迭现,不征收商税,出路何在?这些朝臣口口声声说“生财之道,生之,节之。”全是屁话!你倒是说说怎么生、怎么节呀!

他心下明白,倘若强自推行,必然引发内外动荡,到时民怨四起,又收不到多少税,那才是抓不到狐狸惹得一身骚!

张珂贸然行此举,定是为人所迫,否则他绝不敢如此!永隆帝如此判断。

他终于开口:“加征商税,兹事体大,容后再议。”

众朝臣闻言,都松了口气,争相称赞:“陛下圣明!”

其实有些人并不在乎加不加税,甚至心忧国事,早看出这样下去不行,只是不敢暴露所想。既然皇帝说再议,那就再议,至少现在不起纷争,还是你好我好之局。

却见永隆帝顿了顿,注目张珂,淡笑着说道:“张卿既怀远虑,即日起便入筹饷司供职,为柳湘莲之佐官,时刻都察之!”

众人俱惊,一时不明所以,永隆帝却心下得意。

使功不如使过,原因张珂指责他“子岂可改父之道”,想寻个由头将之发落,后来一时忘了。

这时此人又跳了出来,敢提加征商税,意味着已经得罪众臣,自己若不保他,用不了多久就会被人弹劾罢官,甚至还有牢狱之灾,以杀鸡儆猴!

既然如此,不妨给他个活命的机会——你不是“不满意”筹饷司的办事效率?

巧了,朕也有些不满意,正好你去做吧!

张珂闻言愣住了,连谢恩都忘了。

他正想着退朝后就写奏章辞官呢!只要作出被人威胁的假象,就能保全最后的体面!

不想“喜”从天降!

他又不傻,当然知道那位权贵子弟肯定对他没什么好印象,何况今日又阴谋算计对方,不异于置其死地!心胸狭隘者定会以仇敌视之!

而且,朝臣可以允许一个荫官胡闹些,不学无术嘛,此辈多是如此,可对他的要求就不一样了!他敢咋呼?

此外,武勋手中还有他的把柄!

此情此景,张珂的心情何止“惨然”二字可形容!

他丧神失魄,默然无语,再也无心听说。

……

早朝结束,朝臣退出。

永隆帝乘坐玉撵,回到勤政殿西暖阁,一路皱眉沉思。

刚坐下,他便问一直侯在身边的戴权:“张珂背后是谁?”

赵文海掌锦衣府,毕竟是外臣,并不时时在侧,许多时候,还得借助戴权所掌握的东厂。

当然,熙朝的锦衣府和东厂是严格分立的,且东厂职权遭到极大缩减,仅仅探查消息。

戴权向来尽职尽责,对于各项小道消息都感兴趣,但也做不到全知呀。张珂不过是个七品给事中,怎可能时时派人盯着?所以到底发生了什么,令他态度剧变,戴权也不清楚。

然皇帝垂询,怎能回说不知?

他忙打起精神,心里念头急转,躬身走近些,方开口奏道:“陛下,张珂是吏部侍郎【叶向云】的门生,叶向云又是江南士林之翘楚,反对加征商税、矿税是他的一贯主张,此前也曾奏请革除筹饷司、解散税卒营,都被陛下留中。张珂此举定是包藏祸心,想让众朝臣关注筹饷司!群起攻之!”

这话听着有些道理,永隆帝却不以为然。

张珂此举不仅败坏他自己的“清名”,恐怕还会连累叶向云等师友。

此辈本就沽名钓誉、私心深重,怎肯付出这等惨重代价?

他不自觉的摇了摇头,觉得该是另有人指使,且目标就是筹饷司!

于是吩咐道:“让赵文海去查!暗中查!”

戴权忙应了,见皇帝心情似乎不大好,低声道:“陛下,老奴近日收到一则消息,与柳主事有些关系,刚刚才想起,不知该不该说。”

“说。”永隆帝淡淡道。

若非作为皇帝,不可闭塞耳目,他都懒得搭理这奴才——你这分明是要打小报告,还扭扭捏捏,真当朕看不出来?

戴权轻声说道:“户部已经制定了烟草征税之策……”

“说些朕不知道!”永隆帝斥道。

这些事户部当然要上奏,还用你这奴才来说?

戴权忙道:“烟帖(指经营许可)一张是五万两银子,须得一次缴纳。这户部不知怎么搞的,对一家商号特许按年交钱,老奴一打听,方才知原来这商号是柳主事家的,这才刚开始便这样,老奴担心,以后……”

他自然不会说换取这等待遇的代价是捐献技术给户部,他不知道很正常嘛。

要说仇怨,戴权和柳湘莲也没什么深仇大恨,不过是柳湘莲不曾主动孝敬他,且拒绝了其徒子徒孙的登门勒索,令他暗恼。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顺便说几句,上个眼药。

此前数次使坏,都被化解,他也看明白了,不管什么原因,这小子目前圣眷正浓,很难一次打到,但不妨天长地久时不时来一下,虽不能令他丢官罢职,能在皇帝心里埋上根刺也是好的。

永隆帝听了皱眉。

这等权钱交易谋私利也是寻常,没想到这小子也不能免俗!略感失望。

不过,他也非有道德洁癖的人,臣子能办事,得些便利也无妨。况且也不是免掉了这笔钱,只是交的晚些,想必是柳小子资金短缺。毕竟主要的资产也就是戏园了,偏又捐出了一个月的收入。

这么一想,更觉得难能可贵!

而且,这生意本就是全新的,总要有人先做起来,旁人见了,才会动心加入。

于是,永隆帝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斥道:“与其关注这等事,你不如好好查查贪污受贿!抓几条大鱼出来!”

之前查过几个贪官,好家伙,收入之大,有点儿让人上瘾呀。永隆帝偶尔也想发笔横财!

戴权悚然而退。

……

这一日上午,柳湘莲也没闲着,在筹饷司与一帮子气焰嚣张的商贾“谈判”烟帖事宜。

自户部发布烟草新政,嗅觉敏锐、闻风而动的商贾不在少数,皆意识到这行当可获重利!

随即便被“震惊”——一张烟帖竟然作价五万两!即便有效期为二十年,算下来平均每年也要两千五百两!属实太过昂贵!要知道,一张当帖(当铺营业许可)才五两银子,纵然十倍加征,也才五十两。相比之下,竟相差近五十倍!

还不止于此,烟草税率近乎三税一,即要承担十倍重税!

众商贾大发议论——户部的人真的没疯吗!本来大为心动,也不禁望而却步,存心观望。

不料,就在众商贾徘徊犹豫期间,忽有名为“赛神仙”的店肆开业,推出名为“香烟”的烟草制品。借助广和楼的高效宣传,顿时在京中引发一股热潮。京都子弟争相抢购,以致价格翻了三倍仍供不应求!

倒不是真的卖了许多,而是没有多少存货,因此限量出售。

可旁人不知呀!只觉这生意分外火爆!要不怎么每天要挂上“售罄”的牌子呢!

随后“赛神仙”的神仙操作就来了,竟搞起“预售”——先交钱,后发货,间隔至少一个月!

须知,日常商业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但涉及大额买卖,最多只交个定金,被拖欠货款是寻常事。谁能想到,还可以预收货款!如今都不知收了多少,谁不眼热?!

更何况,京师百姓对烟草之癖好尚属轻的,多是富贵之家尝鲜而已,可在南方和沿海地区,那真是泛滥成灾!此物一旦运到彼处,售价恐怕还要翻几番,可谓烈火烹油。

这行当,谁先进场,谁就会大赚!

在京的各地豪商闻风而动,各逞其能,实力雄厚的走关系,欲早日拿下烟帖,当然,肯定不是掏五万两银子,那也不用走门路了!

而本小利微又胆大的,在购买成品之后,匆忙返乡,已准备仿造!这玩意儿看着又没难度,关键是没见过的人也不止真假,到时异地销售,也不怕查禁!

众商贾走动关系,最后压力汇聚到户部。

面对各种请托,负责管理烟帖的官员头大非常,十分难办。官场勾连,行事岂可随意?许多人是吃罪不起的,他纵然有心任事,也得考虑周祥。如果是寻常时候,收点儿好处给个方便也无妨,可这次的事筹饷司在旁盯着呢!帖子发出去,结果没收到钱,那自己还有好果子吃!

最后意见汇集到顾克贞那里,求他指示。

顾尚书堂堂大佬,怎会操心在意这些?也知这些人的顾虑所在,只一句话打发了:“让筹饷司办理!”

毕竟是一次性收费,账目清晰,工作量也不算繁重。

柳二郎本就是恩荫官,想必也不在意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