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科幻 > 星火2003 > 第二百四十六章 又省下上千亿

第二百四十六章 又省下上千亿

书名:星火2003 作者:九月酱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04-30 09:52:45

几天之后,川崎集团的水谷隼作为碳纤维联合体的代表到达了华夏。

随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双方便就引进事宜达成了协议。

当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还是华夏主动出让的印度高铁的订单。

毕竟,在华夏退出之后,川崎重工拥有了更高的议价权,也可以免于恶意竞争的风险。

这其中获得的潜在利益,要远比“三亿订单”的利益高得多。

当天晚上,无论是华夏方面,还是岛国方面,都是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

只不过,在这欢乐氛围下掩盖的,一面是巨大的危机,另一面,却是史无前例的机会.

西工大的办公室里,陈念满意地看着手里的合同副本,开口说道:

“陈教授,你们这次运作的真漂亮!”

“6条千吨级生产线,其中还有4条大丝束线,未来十年之内,我们的碳纤维材料都不用愁了。”

陈念这话并非没有依据,在他的印象里,华夏在上一世是知道2017年左右,才建成了第一条48k大丝束千吨级生产线,在那之前,大部分的高强度碳纤维材料都是依靠进口。

而现在,有了初始的“启动母机”,后续碳纤维产业的发展必将持续加速。

这可不是一个小市场。

不提快速发展的航空、高铁事业,光是民用产品,涉及到碳纤维的就不胜枚举。

汽车、自行车、建筑、各类体育器材.包括钓鱼佬最爱的碳纤维鱼竿,其实都需要强大的产业支持。

在2006年以前,国内的碳纤维材料进口率达到80%以上,少的可怜的20%也几乎全都是低端产品。

大量利润流出海外,带来的都是不必要的、纯粹因为“技术代差”而导致的损失

听到陈念的话,对面的陈果坦然地笑了笑,回答道:

“我们也没想到会那么顺利,小日子确实是被印度的订单冲昏头脑了,搞的我们都有点犹豫,觉得印度那边的项目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好.”

“不过,反正事情已经定下,就不用想那么多了。”

“这次的引进不仅可以解决H-20项目的燃眉之急,在后续,还可以盘活整个产业。”

“初步估算,我们这次引进可以产生的经济效益应该在百亿人民币以上,省下的外汇就更多了。”

“以10年为基础,总共节省的金额应该会超千亿。”

“这些钱,以后就可以投入到更有用的技术部门里去了。”

陈念点了点头,从陈果的话里,他看到了一种不一样的东西。

也许无论是在互联网上、还是在民众之间,甚至在某些上层决策者看来,搞一些大项目、搞一些决定性的装备,才是推动国家迅速发展的动力。

但实际上,有个老人说的那句话无比正确:

治大国如烹小鲜。

每一勺的调料、每一下翻炒,都有可能决定整道菜的滋味和火候。

锱铢必较、小心翼翼地去拿到那一分一毫的利益,并且将其积攒起来,才能真正地通过量变引发质变。

芯片项目是如此,移山项目也是如此,现在的碳纤维项目也是如此。

一步一步往前,不知不觉间,我们其实已经走得很远了。

也许未来有一天再回头看时,才会发现此时眼前的寻常小事,其实都是垒成大厦的坚固砖石

想到这里,陈念继续开口问道:

“材料问题能解决的话,H-20打算什么时候试飞?”

“唐总那边预计是在明年3月初,还有五个月的时间。”

“基本上也差不多吧,变循环发动机的‘南岭’项目也进行到尾声了,预计三个月内完成第一次测试。”

“不过,这台发动机要上H-20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调试,这个时间差算起来刚刚好。”

说到这里,陈果思索片刻,像是想起了什么,继续开口道:

“杨总想要把变循环发动机先用到J-20B上,现在金银岛的机场基本上已经完成建设了,未来肯定要在那边部署各类战斗机。”

“如果能让J-20B提前形成战斗力,我们想做的很多事情,都会轻松得多。”

“嗯我觉得也没问题。”

陈念点头回答道。

在上次事件平息之后,海外邻居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来搞事情了。

但有备无患,维持住基本的军事存在,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而最好的军事存在方式,就是军舰和战斗机。

“不过说起来,米国那边好像也把他们的环太平洋战略暂停了啊?”

“之前不是还说要在南边部署中程导弹吗?现在没消息了?”

“没消息。”

陈果摇头回答道。

“不只是中程导弹计划——就是他们的导弹墙计划,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已经被搁置,连岛国那边的THAAD部署,也已经被取消了。”

“而且,这两个项目都不是他们主动撤出的,反而是当地官方拒绝的。”

“这种情况对我们很有利啊可以说,他们的影响力第一次出现了被动的下降。”

“看来,我们前期的几次行动,确实是成功地打出去了。”

“按照这个趋势,只要深蓝16项目完成,01号航母一下水,整个第一、第二岛链不说尽在掌握,至少也能势均力敌了。”

“很不错。”

陈念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一通复盘下来,让他有了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整整三年过去了。

三年之前,整个国家还处在一片恐惧和焦虑的氛围之中。

一个军事实力与我们相差无几的中东强国被吊起来打,每个人都在问,下一个会不会是我们?

但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悄悄地消失无踪了。

大家普遍在想的问题只有一个:

还需要多少年,我们才能真正与他们抗衡?

暂时,还没有答案。

毕竟,现在的我们只是在努力的补上那些缺少的东西、堵上那些最紧急的漏洞。

想要走到引领者的位置,还需要时间。

但陈念相信,很快就会有的。

离开陈果的办公室之后,陈念按照之前定好的计划前往王建成的实验室。

这时候,乔麦已经正式加入了他的团伙,开始帮他做外骨骼机电液一体化改造了。

自己过去,就是想看看他们的进展怎么样,需不需要什么额外的帮助。

在路上,陈念打开系统,开始审视自己当前的源点情况。

由于此前京石段铁路的“引流”宣传,他的源点增长数量远远超过预期,到目前为止,已经积累了24点源点,日均源点增长数量也达到了0.5的峰值。

不过,最近几天,源点增长的数量显著下降。

很显然,是因为“重型机械”这个分类的技术裂变潜力已经快要被榨干了。

下一步,应该要让李想他们那边再去沟通,输出更多的科普类节目,从而引发新的裂变。

做什么好呢?

歼二十二似乎是一个很不错的方向。

或者,燃气轮机?

总之让他们去操心好了

几分钟的时间,陈念已经到了实验室的门口,还没走进敞开的大门,他就已经听到了里面王建成和乔麦的讨论声。

“.这个电机完全不行,反应速度太慢了,再加上液压系统的延迟,操作会有严重的顿挫感。”

“这玩意儿真上身了,别说跑步了,连走都很难走起来。”

“延迟至少要控制在300毫秒以内吧,超过这个数字,敏捷性就没办法保证了”

说话的是王建成,他似乎对现阶段的成果很不满意。

“那没办法,现在的电机极限响应速度也要到500毫秒了,要达到你的标准,起码要等下一代直流伺服电机出现才行。”

乔麦有些无奈地回答道。

“但不是说电机的响应速度都在10毫秒内吗?快的甚至可以达到0.1毫秒。”

“.你说的那是启动响应速度!要达到工作转速,0.1毫秒够吗?我们现在能做到500毫秒已经很不错了”

“实在不行就不要追求敏捷性了吧,先把负重的问题搞定。”

“那跟我设计这套外骨骼的意图就违背了啊!”

“哪有什么设备是能一开始就完全达到设计目标的啊?都得一代一代地去迭代.”

里面的两人还在争论不休,陈念拨开防尘的帘子走了进去,插嘴问道:

“伱们俩吵啥呢?”

听到陈念的话,两人下意识地转过头来,看清陈念的脸后,王建成赶紧说道:

“学长,你来的正好。”

“我们现在遇到问题了,直流伺服电机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外骨骼反应很慢,穿上去简直是一步一摔.”

陈念看了眼王建成,又看了眼乔麦,后者的脸上写满了愤愤不平的神情。

那模样,就好像是家里的姐姐好心帮老弟做作业,最后还被嫌弃了一样.

这让陈念不由得有些想笑,他轻轻摇了摇头,开口说道:

“我刚才也听到你们吵了。”

“其实乔麦说的是对的——我之前不就已经说过了吗?想要真正达到机械外骨骼的敏捷化,你唯一的方法就是实现BCI脑机直连。”

“现在这种技术条件,就算解决了直流伺服电机的问题,也不可能真正做到外骨骼‘如臂指使’。”

“你不如真的换个思路,就按你乔麦姐说的那样,先解决负重的问题,再去考虑敏捷性.”

“但负重的问题就算解决了也没有用啊!军队作战的时候,没有敏捷性,难道敌人会等你慢悠悠地挪上去吗?”

听到王建成的话,陈念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你懂个锤子的军队啊!”

“你不会真的觉得,机械外骨骼造出来,是为了培养像士官长那样的超级士兵的吧?”

“可别开玩笑了.机械外骨骼的真正出路,是为了解决疏散化作战的问题。”

“啥叫疏散化作战?”

王建成一脸懵逼地问道。

“.所谓的疏散化作战,就是指将大规模集团作战拆解成多模块、分散化、超视距的复杂战役,通过独立的作战单元来组成整个作战和指挥体系。”

“这种作战方式,实际上是空军、海军现代化作战的延续。”

“它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传统作战方式中天然劣势,尽可能发挥出单个作战单元的最大战斗力。”

“这么说吧,它是一种宏观上的三三制体系”

“哦明白了。”

王建成点点头,但随即又问道:

“但这跟我外骨骼的设计有什么关系?”

“关系大了。”

“这样的作战方式,要求每一个作战单元都拥有极高的火力投送能力,否则作战单元一旦分散,就很容易被围歼。”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么去搞武器小型化,要么搞无人体系人机配合,要么就是提高载重——也就是现在的机械外骨骼。”

“所以,机械外骨骼的意义,并不在于敏捷作战。”

“因为在大多数战场上,并不存在需要战士频繁机动、高速移动的场景。”

“他们需要做的,是在一条战壕里一蹲蹲一天,在漫长的行军路线上一走走几百里,或者是守在大炮后面搬运弹药,一搬就搬几百上千发。”

“这种情况下,你觉得他们真的需要多敏捷吗?”

“毕竟,我们培养的不是士官长,是普遍的、能够紧密配合的战士啊.”

听到陈念的话,王建成一时沉默下来。

而一旁的乔麦,则满脸都是“对对对就是这样”的神情。

趁着王建成没有回答的当口,她开口说道:

“我的思路也是这样的,解决了负重问题,就能提高持续作战能力,至于进一步的应用,我们可以慢慢来嘛。”

“也不是说敏捷化的外骨骼完全没用,比如特种作战啊、民用的机械操控啊等等,都还是有用的。”

“但产品总是要一步一步迭代的嘛。”

“就像我们的歼二十二、J-20B,别看它们现在表现那么完美,但在背后,肯定也是经过了一版又一版的改进的,不信你问你学长,他不是也参与了一部分工作嘛。”

“没错吧,陈念?”

听到她的问题,陈念一时愣住了。

一版又一版的改进?

还真不是

不过,现在的状况,这种话肯定是不方便说的

于是,他只好开口道:

“嗯,是的,确实是要改很多次的.”

晚点还有一章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