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科幻 > 星火2003 > 第二百八十六章 试射

第二百八十六章 试射

书名:星火2003 作者:九月酱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05-16 08:18:45

实际上,陈念提供电磁炮核心技术,到现在准备实装上舰,时间也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

在理论早就已经准备充分的情况下,三个月的时间做出第一台原型,速度也不算太快了。

接到电话之后,陈念立刻回到自己的住处,跟陈果打好招呼之后,便乘车前往中兵206研究所。

206所离西工大并不远,坐车过去也就两个小时的路程,到地方之后,陈念按照陈果给的联系人,找到了负责电磁炮项目的负责人王伟斌,后者极为热情、甚至是有些诚惶诚恐地接待了他。

“陈工,早就盼着你来了!”

“你给的技术,至少把我们的电磁炮技术向前推进了10年以上!”

“我一直想找机会好好跟你聊一聊,又怕耽误伱时间.”

陈念握住他伸过来的手,笑着回答道:

“不至于不至于,我们在电磁炮这块的技术还是很强的,起码是少数几个要强过老美的领域了吧?”

听到他的话,王伟斌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略强一点吧陈工,咱们现在就去看看炮?”

“走吧!”

两人走出办公室,一路向着实验场的方向走去。

在路上,陈念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于是便开口问道:

“你们这里有没有一个叫张建革的工程师?”

“张建革?我们这没有,他是713所的,算是那里的技术骨干吧,之前来我们所交流过。”

“陈工,你对他有兴趣?”

陈念摇了摇头,随即又点头。

他确实对这个张建革有兴趣,但这种兴趣,却并非是技术上的兴趣。

按照他的记忆,这个张建革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应该还在郑州工作,负责电磁炮项目下一个有关炮管长度的子项目。

他的技术才能已经有了一定的展现,并且也已经获得了713所的重用。

不过,这样的重用在未来并没有得到回报。

原因很简单,就在几年之后,这个人会成为华夏电磁炮发展史上最大的一个蠢货。

他对外提供了大量电磁炮有关的机密技术文档,大大推动了美方电磁炮的研发进展,但可笑的是,这样关键的技术,他从头到尾总共的获利才不到二十万美元。

如果他能更有耐心一点,等个几年,等华夏科研人员地位逐渐提升起来的话,在未来,他能获得的回报,很可能是十倍都不止。

但很可惜,他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道路。

犹豫了片刻,陈念开口说道:

“这个人吧.我有过一定的了解,我觉得他的技术思路还是不错的。”

“不过现在还不好下定论,建议再观察观察吧。”

陈念没有把话说透,因为,在2007年,这人还根本就没有做任何违法的事情呢。

自己总不能虚空出警,说这个人未来有可能当间谍,我们提前把他抓起来、或者提前把他调离关键岗位吧?

这种做法既不合理,也不聪明。

所以,最好的办法应该是把他暴露在各个部门的视线之下,换句话说,就是盯得紧一点。

如果有任何异常征兆,立刻处理也来得及。

不过,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以华夏目前电磁炮技术突飞猛进的速度,他想要泄密也没那么容易了。

毕竟,他在项目中的关键贡献还没发表,就已经被陈念截了胡,在老美那边打不出名气,自然也不会被当成“潜力股”盯上

王伟斌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开口说道:

“那我有机会的话也跟713所提一提,如果这人真的可以用的话,不妨再往上调动调动。”

一听这话,陈念便立刻明白了王伟斌的弦外之音。

很显然,对方是能听懂自己的暗示的。

而且,他的处理方法就跟自己预计的一样,暂时不对张建革做任何处理,但要加强对他的审核和考核

跟聪明人聊天,就是那么舒服。

陈念还没来得及感叹,两人便已经走到了试验场,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一台陈念心心念念的电磁炮。

“这就是我们的炮了!”

王伟斌一边摸着电磁炮的外壁,一边给陈念介绍道:

“炮塔加炮管,总长度是19米,高度四米多,宽度6米多。”

“总体来说,尺寸比现在老美的实验型号小一半还不止,已经完全达到了上舰标准。”

“现在我们要解决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专用发电机组的问题了。”

“目前704所那边已经有了突破,跟马伟明马总也在沟通,后续会纳入综电系统统一布局。”

“只要电力的问题解决,电磁炮上舰就没有任何障碍了。”

“甚至有可能,我们会直接用电磁炮作为主炮,传统舰炮做副炮。”

“这个就得再研究研究了,暂时不急.”

一边听着王伟斌的介绍,陈念一边好奇地走上前去。

他摸着炮管,下意识地问道:

“已经改成导轨炮了?”

“是的,改了。”

王伟斌微微点头,继续解释道:

“本来我们的方向主要还是线圈炮的,但既然你这边直接解决了等离子烧蚀的问题,那我们也不纠结了,换成导轨炮,效果也差不了太多。”

实际上,电磁线圈炮和导轨炮是同一原理的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案,两种方案之间各有优劣。

其中,导轨炮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炮弹稳定性高,还可以通过电流大小调节初速,灵活性更好。

它的缺点则是集肤效应明显,烧蚀严重,并且能量利用效率比线圈炮差得多。

而线圈炮呢?

能量利用效率可以达到接近100%,弹体与炮管无摩擦,磨损较少。

但问题是,线圈同步问题难以解决,导致炮弹稳定性得不到保证,并且对电枢线圈的强度要求也很高,实现难度很大。

综合来看,以华夏目前的工业基础和技术水平,在未来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导轨炮是最有性价比的选择。

至于线圈炮,则是可以等技术进一步成熟了之后,再去慢慢探索和完善。

毕竟,有了传播综电系统和超大功率燃气轮机之后,区区50%的能量损耗,其实也算不了什么大事了

“效果怎么样?”

陈念开口问道。

“效果嘛现在可以试试,陈工,看看?”

王伟斌立刻回答。

陈念不由得有些想笑。

不看的话,我上这来是干嘛来了?

于是,他开口道:

“那就试试吧。”

王伟斌立刻拿起对讲机,带着陈念退到了安全范围之外。

随后,周围等待已久的工程师们上前做完安检和准备,短短几分钟之后,电容充能完成,巨大的散热风扇开始运转。

一时间,嗡鸣声响彻整个试验场,伴随着各种指示灯的亮起,连带着这个不锈钢铁皮试验棚的气质也随之摇身一变。

从原本的农村结合部风,变成了未来科幻风。

对讲机里不断传来各个工作人员的报告声。

“准备完毕,充能已结束,目标锁定,可以开始试验。”

“炮膛温度正常,降温准备好。”

“收到,风扇已开启,开始装填。”

“装填完毕,预热完成,可以发射。”

“收到,可以发射。”

最后一道报告声落下之后,王伟斌转头看向陈念,陈念微微点头,随即,王伟斌下达了发射指令。

“开始试验射击!”

“开始试验射击。”

操作员最后重复了一遍王伟斌的指令,紧接着,发射按钮按下。

没有任何征兆。

首先是空气微微一震,紧接着,等离子烧蚀的火光才从导轨上升起,伴随而来的是炮弹突破音障的巨大爆破声,以及弹体推进部烧蚀产生的浓烟。

仅仅是一瞬间,发射便已经完成,而在自动填充装置的加持下,第二发炮弹立刻填装到了导轨上。

冷却系统的风扇很快吸走了浓烟、吸走了烧蚀产生的粉尘残留,并排出到电磁炮后端,导轨温度迅速下降。

不到10秒的时间,第二发炮弹脱膛而出。

紧接着,是第三发、第四发。

一直打完了六发,整个发射试验才终于结束。

陈念满脸震惊地看着发射结束后的电磁炮,随后又转头看向王伟斌问道:

“你们已经完成自动装填系统了?射速能达到多少?”

王伟斌骄傲地点了点头,回答道:

“自动装填不算什么,小玩意儿而已。”

“现在我们用的还是简略版的,凑合罢了,真正上舰之后,根据这门炮的性能,最高射速能达到30发左右。”

30发每分钟,那就是跟055的H/PJ-45A相差无几了。

后者的最高射速,其实也就是40发左右。

“射程呢?最远能达到多少?”

“目前炮口初速是7.5马赫左右,射程大概能有400到500公里。”

“不过,要达到极限射程,后续还要调整弹体设计。”

“至于威力方面嘛一会儿我们去看就行了。”

“散布呢?”

陈念再次开口。

“最大射程散布大约在200米左右,精度已经很夸张了——如果后续使用针形弹头,精度可以进一步提升。”

“另外,关于精度这块,我们已经跟14所那边合作,完成了这门炮的火控雷达设计,只不过现在没有加装底座,暂时用不上火控雷达。”

“确实很强。”

陈念感叹地说道。

实际上,现代火炮的精度虽然已经大幅度提升,但要想达到100以内的精度,还是难上加难的。

哪怕不考虑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因为空气温度、适度带来的火药爆速0.1%的误差,都可能导致最终落点散布放大两百米以上。

更不用说炮膛温度升高后气压变化导致的起始扰动因素变化了。

而这台刚出生的电磁炮,居然能做到最大射程下200米的散布——这不能简单的说是“强大”,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那么现在看来,只要炮弹的威力足够大,那电磁炮取代传统火炮,就一定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去看看靶子吧。”

陈念开口说道。

“行,咱们坐车走!”

王伟斌立刻安排工作人员给电磁炮断电闭锁,做好了安全检查,随后,两人一起来到一公里之外的标靶处。

说是标靶,但其实,刚才这门炮打的是一串“钢墙”。

二十多块厚度达到10cm以上的钢板排成一排,而那六发炮弹则全都顺滑无比地穿透了前8块钢板,一直到第9块,弹孔才开始出现了不规则形状。

这意味着钨合金弹头已经开始变形,动能也开始下降。

但是,动能下降并不意味着动能不足。

所有弹头仍然坚强地穿透了5块钢板,直到第14块钢板,才终于被阻挡下来。

“太惊人了.”

陈念不由自主地感叹道。

“很惊人吧?哪怕是专用的贫铀穿甲弹,穿深最多也只能达到800毫米左右,这门炮用的钨合金弹头,穿深就已经达到了900毫米。”

“如果是在陆地上,一发炮弹足够把三辆M1A2打个对穿。”

“如果是海上,对军舰那种皮薄馅大的目标,穿四五艘都没问题。”

“.穿透性太好也不是好事,这一块要做一些优化。”

陈念摇摇头,继续说道:

“而且我不是说威力惊人,我是说这门炮的稳定性惊人。”

“六发炮弹,发射先后不同,但破坏性能几乎没有差异。”

“光是这一点,就比传统火炮要强得多了。”

“毕竟是用电的嘛,所有参数都是可控的。”

“正常来说,每一发炮弹的初速差异都在十万分之一以内。”

王伟斌伸手试探性去摸嵌在钢板上已经彻底变形的弹头,但还没等手靠近,便立刻又缩了回来。

“还很烫,可别摸。”

陈念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他本来就没打算去摸。

两人绕着标靶看了两圈,陈念终于算是对这门炮的性能有了基本的了解。

看来,设计标准不仅是达到了,而且还是超额完成。

之前陈果在电话里说的“可以准备上舰”,没有开玩笑。

“你们准备什么时候上舰?”

陈念开口问道。

“这要看055项目组那边的计划,不过,我听说啊,可能这两个月之内就要上舰了。”

“另外还有,在上055之前,我们会用一艘052作为试验舰,改造已经完成了,这个月内就会进行海试。”

“这个月内?这么快?!”

王伟斌点点头,回答道:

“是的,本身也没有太大的难度,只是把这艘舰作为一个平台而已,不追求作战性能的。”

“但确实能发射,对吧?”

“那当然。”

听到这个回答,陈念的心里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在海上,能发射。

那既然打都打了,不如

打点有用的目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