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科幻 > 星火2003 > 第三百四十三章 金属氢诞生,世界最强的炸药

第三百四十三章 金属氢诞生,世界最强的炸药

书名:星火2003 作者:九月酱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07-10 23:14:21

“越打越乱了整个东南沿海都乱成一锅粥了。”

办公室里,陈念叹了一口气,手里厚厚一沓文件被他随意地扔在了桌子上。

“那没办法,这种事情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赤尾岛那个位置太敏感了,东南要设防,那地方必须占。”

“但是要占赤尾岛,岛国方面就必然要介入,现在还是有THAAD在牵制,可能后续会比较柔和,但要指望他们完全没有反应,是绝对不可能的。”

李想回答道。

“我担心的不是这个。”

陈念微微摇头,继续说道:

“我担心的是,赤尾岛的局势会形成示范效应,尤其是在对方通过巴士海峡之后,那一帮子本来就不安分的逆子会全部跳起来。”

“之前仲裁没有落地的事情,有可能他们会重新启动。”

“到时候,我们面临的压力,那就真的不是一般的大了”

“更离谱的是,雪球一旦滚起来,总会有人试图浑水摸鱼。”

“西边高原上,他们已经蠢蠢欲动了。”

“西北那边也不平静.算了,这个不提了。”

“走吧,先出去吃个饭。”

“走吧。”

一旁的李想顺手帮陈念收拾起散落的文件,他的视线不经意地往封面上扫了一眼,而在看到上面写的“金属氢”三个字时,他不由得好奇地问道:

“现在金属氢的进展怎么样了?怎么好久都没听到内部提起了?”

“不顺利吗?还是说资源给其他项目让路了?”

“都不是。”

陈念接过文件,锁进了办公桌后的保险柜里,随后解释道:

“项目进展很顺利,甚至已经接近出成果的那个临界值了。”

“按照我的预测,可能最多两周之内,就能合成出第一份金属氢材料。”

“但问题是,不过我们在前期,确实对项目进展做了一些低调化的处理。”

“为啥?”

李想不解地问道。

在他看来,金属氢项目是纯粹的科研项目,它的本质跟现在学术界热门的基础科学项目没有任何区别。

理论上说,它一旦诞生,对整个世界来说,都是巨大的收益。

为什么要隐瞒进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之前不是还组织过全球性的学术研讨吗?这么短的时间内,风向完全变了?

看着他的表情,陈念不由得有些好笑。

“你没正经看过金属氢的技术报告吧?”

“额算是看过一部分,炸药,常温超导,还有吗?”

“当然有金属氢是重要的能源材料。”

听到这话,李想瞬间明白过来。

难怪.

在当前这种局势下,任何有可能加速局势变化的消息都会被判定为高风险信号,而能源,这种将会动摇美方根基的东西,自然也要低调处理。

“懂了。所以这个项目,目前是保密状态下运行?”

“也不算吧,半公开化。反正目的就是不能再刺激老美敏感的神经,不能给他们反应的机会。”

“这就是一个预期的问题,在预期无法落地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保证尽可能的保密-——换句话说,这玩意儿只要有新闻放出来,就只能是大新闻,因为靴子落地了,他们也就没机会去做出反应了。”

“明白-——那那个外国人,艾萨克,他不是疯了?他可是就指着这项目扬名立万呢。”

“现在让他把进度憋心里,他没意见?”

“管他呢?首先他现在是华夏国籍,得服从组织安排。其次,别说他了,就算是老布什来了,吃饭他也得站起来敬酒。”

“.行,合理。”

两人走出办公室,一路向食堂的方向走去。

在路上,李想继续问道:

“所以,如果真的要匹配军方的策略,对赤尾岛进行先期占领,同时要对里根号航母战斗群完成威慑驱离,我们这边需要做什么?”

“-——我的意思是,你那边需要做什么?”

“光靠现有的装备,很难对美方造成有效威胁吧?前年伯克级装备升级之后,防空反隐能力已经提升不少了。”

“先不说打不打得过的问题,但至少,对方是不会轻易撤退的。”

“一旦被拖住,我们的计划就相当于失败了吧?”

听到这话,陈念微微点了点头,回答道:

“是的,军方的考虑是用辽宁号编队前出压制,把里根号编队逼出作战范围,清空海域和航线之后,掩护东海舰队进入战位,并在后续‘有需要’的时候,用北海舰队给辽宁舰补位,维持东部平衡。”

“但这个策略基本上可以说是等同于赌命了,对方如果不退,那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北海舰队无论是在舰艇配置、还是装备先进性上,跟东海舰队比都好不到哪里去。”

“东海舰队打空,北海舰队同样也会打空,到时候,整个共和国的海面,都会陷入前所未有的空虚。”

“所以,军方现在对096、对无侦-9的需求真的是前所未有的强烈.”

“时间上来不及,对吧?”

李想开口问道。

“肯定来不及,哪怕是用最快的速度组织研发、测试、生产,都不可能来得及。”

“不过,我有一个想法,如果只是应对小范围的战役的话,有一种短平快、效果好的武器,肯定来得及。”

“什么武器?”

李想的脸上写满了好奇,实际上,从局势逐渐明朗那一刻开始,他就已经跟陈念讨论过这个问题,但当时的结论是,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一种武器,能在短期内改变双方的力量平衡。

投机取巧的事情是不可能存在的,尤其是在军事装备领域不可能存在。

可现在,陈念又说有办法?

“金属氢炸弹。”

陈念没有卖关子,而是直截了当地回答道。

“金属氢炸弹?这玩意儿能从本质上改变战局吗.现代反舰导弹,到了YJ-21这种级别,不都是两发一艘航母吗?”

“去升级弹头爆炸威力,没太大意义吧?”

李想的眼神里满是怀疑,但陈念接下来的一番话,却几乎可以说颠覆了他对现代战争中“导弹对抗”的看法。

“所以重点来了,金属氢炸弹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不需要命中。”

“它的爆炸威力可以达到TNT的25倍以上,也就是说,在同等装药的情况下,炸弹的杀伤半径会极大程度提升。”

“而这种程度的提升,会带来另一个几乎可以说是改变导弹作战方式的影响。”

“那就是,近失弹和空爆弹,它们的威胁程度,将会呈几何倍数上升。”

“近失弹?”

李想大惊失色。

他当然知道什么叫近失弹,但他从来没有想过,炸弹威力的上升,会带来这样堪称离奇的影响。

大家都在追求命中,都在追求一发入魂,可近失弹的方向,似乎是与之背道而驰的?

“你的意思是说,我们要认为设定导弹攻击偏航?”

“那肯定是不行的。”

陈念摇了摇头,继续解释道:

“根据美国号航母的毁伤效果测试数据,只看近失和空爆方面,这艘航母的精密设备,尤其是雷达桅杆,抗损性结果大概是110公斤。”

“也就是说,在110公斤TNT当量的爆炸下,这艘船的雷达系统就会被全面破坏。”

“而拦阻索、滑轮、蒸汽弹射机的抗损性数据也基本好不到哪儿去。”

“目前,YJ-21的满装药是900公斤,如果发生近失爆炸,在冲击波衰减到15%的前提下,对航母上的精密设施仍然能造成有效破坏。”

“这个衰减距离,大概是250到300米。”

“而如果换装金属氢炸药,在威力提**到十倍以上的情况下,同等毁伤距离能达到800米以上-——但在海面上,这也并不是一个多远的距离。”

“所以说,人为设定偏航是没必要的,反正也逃脱不了近防系统的拦截范围。”

“我们要做的,仍然是突防。”

“但是,有一件事情,是发生了变化的。”

“盾舰的效果会大大降低,所谓的饱和拦截,基本上会失效。”

听到这话,李想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的心里突然有种熟悉的感觉:

金属氢炸弹的作战方式,好像跟某一种武器极为相似.

都不要求命中,都是靠范围杀伤,还都能毁伤精密设备。

怪不得叫新型核武器呢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感叹道:

“技术真的会改变很多东西——不过我有个问题,就算我们能在短时间内合成出金属氢,就算我们能制造出对应的反舰导弹,可数量上绝对是不够的。”

“我们仍然无法对他们的航母编队造成有效杀伤,毕竟,人家4艘盾舰光防空导弹就有800发了,要突防没那么容易吧?”

“我们不需要突防他们,我们突防我们自己。”

“突防我们自己?什么意思?演习。”

“没错,演习,我们只要把这件装备拿出来,就已经达到效果了,他们知道我们有,这一点,就足够了。”

“明白了”

李想缓缓点了点头,他已经明白了陈念的意思。

是的,金属氢装药的YJ-21导弹,就跟当年沙漠上的那朵蘑菇云一样。

有没有,很重要。

但有多少,却不重要。

因为,无论伱有一颗、十颗、一百颗,你的对手,都会当做你有一千颗来处理。

这是现代战争中最基本的逻辑。

情况是很明朗的。

当华夏拿出一发光靠近失爆炸就能摧毁舰队核心功能的反舰导弹,你敢赌下一发导弹的装药,只是常规的TNT吗?

就算你航母能抗住,你的盾舰能抗住吗?

没有了盾舰的航母,那就是纯粹的活靶子。

“这东西能不能多场景应用?西南岛屿的DF-21,也可以改装成金属氢装药吧?”

“理论上可以。”

陈念叹了口气,继续说道:

“但是你自己也知道,金属氢的产量是有限的。坦诚的说,凑出来一发YJ-21的装药都是不可能的-——别说YJ-21,短期内,YJ-83需要的装药都凑不齐。”

“所以,还是不要想着在没学会走的时候就去跑了,先老老实实把最紧急的危机渡过了吧。”

陈念说的是实话,虽然金属氢工业化制造的技术已经完成输出,但哪怕是结合了电化学工艺,合成足量金属氢所需要的资源也是惊人的。

按照他的估计,两周之后,第一次实验室实验可以完成。

之后一周,全国高压实验室火力全开搭建设备、改造设备,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畸形”的工业化生产准备工作。

再一周,考虑总数大概在40个的高压实验室数量,每个实验室日均500到600克的金属氢产量,最终能拿到的金属氢材料总量,应该在140千克左右。

距离YJ-83的装药量还有一定距离,不过解决方案是可以再炸药中加入更多氧化剂,以及此前就已经实现小规模量产的全氮阴离子盐。

这么说起来,似乎还是挺奢侈的。

有可能颠覆整个工业体系的材料,居然拿来放烟花。

但没办法,不放这场烟花,我们有可能失去将它好好使用的机会

陈念把自己的推算跟李想一说,后者挠了挠头,有些无奈地说道:

“我还以为所谓的工业化量产,都是以吨为单位的,没想到居然是克。”

“这就已经不错了,还要啥自行车。”

陈念对着李想翻了个白眼,这小子纯粹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

要知道,当年老美号称合成出金属氢的时候,那重量可是以毫克计算的.

不过转念一想,李想说的也确实是个问题。

这样的产量对比整个工业体系对常温超导材料的需求来说,实在是太低了。

电力系统里,电线需要金属氢,发电机需要金属氢,储能电池需要金属氢。

交通运输方面,每一辆电动车都需要数量巨大的金属氢。

半导体行业就更不用说了,在技术发展成熟之后,这一定是金属氢的天下。

怎么做到把金属氢的产量提升到与现如今的钢铁产量相当,才是这种材料进一步发展的核心问题。

路漫漫其修远,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吃完了晚饭,两人向办公室方向走去,现在时间紧张,加班是必然的,不过还好,基本上还到不了007的程度,最多也就是997

然而,才刚刚推开办公室的门,办公桌上的电话却突然响了起来。

来电的,居然是艾萨克。

“陈!我们成功了!”

电话刚一接通,那头的艾萨克便扯着嗓子喊了起来。

“这是历史性的一刻!我就知道选择你们没有错!”

“陈!人类的命运,被我们改变了!”

“这是这个地球上第一种常温超导材料!我们成功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