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科幻 > 星火2003 > 第三百九十二章 争夺

第三百九十二章 争夺

书名:星火2003 作者:九月酱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07-29 06:51:05

“金属氢应用项目将大规模启动,合成路径仍未公布。”

“国际舆论反应激烈,超导技术不应独享?”

“EAST项目对各国开放,为何金属氢技术仍不公开?”

正如陈念所预料的一样,在金属氢应用项目正式上马之后,舆论标准口径立刻转向,并且迅速取得了一大批势力的认同。

——

想想也是,常温超导这种东西,在某种程度上,其本身的意义甚至要超过被绝大多数人视为文明救星的核聚变。

这样的技术如果是掌握在小国手里,你敢不公开?

先准备两百页的论文发到顶刊上,把制备方法一点一点地讲清楚,有半个数据说得不清楚的,你就等着被五常挨个问候“你为什么不戴帽子”吧。

但是现在,技术掌握在第二大流氓手里,它不愿意公开,伱还真就没什么办法。

打?

打个锤子,从小国手里你可以抢到东西,那是因为你能保证绝对毁灭。

但流氓打流氓,最好的结果也就是互相毁灭,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制裁、断供?

那也得有个目标,胡乱出招,自己反受其害。

所以基本上,强硬手段是行不通的。

可不能硬逼,发几句牢骚你总管不了了吧?

毕竟,有些事情声势一大,你就算是黄世仁大老爷,也得看一眼下面的人吃没吃上饭啊。

——

但这件事情诡异的点就在于,华夏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些有可能发生的情况。

金属氢不给你,核聚变我们总让你们参与了吧?

等离子体控制的理论成果全部都是公开的,你们有本事的话,自己回去搓一个托卡马克出来,谁也不会拦着。

而且有迹象表明,后期第一壁材料成果出来之后,华夏也是打算公开发布的。

总的来说,现在的情况就是,大家都要在EAST项目下讨饭吃、或者直白一点,大家都是指望着星火小组赏饭吃,你说挨饿吧,不至于,可想要吃饱.似乎就要做点事情了。

会哭是一种方法,但同时,有人却已经开始尝试使用更加“激进”的手段了。

莫斯科,一间宽敞的会议室里,四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坐在办公室里,桌面上空无一物,就好像他们只是在某次无聊的例行会议之后坐在一起闲聊而已。

但实际上,他们的话题可不是女人、家庭或者孩子的教育,而是近二十年以来,俄国最大的一个出口项目。

面向华夏的出口项目。

这四人中,其中三人分别来自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能源部和天然资源管理部,而另一人,则是华夏和俄国之间最大的中间人,马罗科夫。

在过去几年时间里,他促成了包括四代机、战略轰炸机等等一系列项目,这些项目的成功让俄国受益良多,本来几乎已经对新武器绝望的军方得到了他们心心念念的轰炸机,而几家研究所也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发动机技术。

所以,作为无可争议的工程,马罗科夫的地位也水涨船高,现在的他已经从一个“不那么重要”的商人,一跃进入了外交体系,甚至有传言说,他可能会成为下一任的外交部长。

而他出现在这一场谈话里,实际上也就代表着这个项目的重要性。

“.根据目前与华夏方面的谈判结果,我们已经能够初步确定对方的意向。”

“对方的诉求是,在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分别建设东西两条天然气输送管道,每年向华夏输送110亿立方米天然气。”

“这些天然气除用于能源用途之外,还将会被提供给他们新建设的制氢厂,用于生产液态氢、以及后续的金属氢产品。”

“合同期限现初步定为30年,合同总金额约1800亿美金。”

说到这里,马罗科夫抬起手,制止了想要插话的能源局负责人,随后继续说道:

“是的,这个合同金额相对正常商业行为来说是比较低的。”

“但我们都知道,这份合同的意义,绝对不仅仅是‘赚钱’那么简单。”

“金属氢是这个世纪、乃至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最重要的科技产物,它必然会引领人类在未来数百年内的前进方向。”

“按照华夏方面的态度推测,我们很可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迫处于对方的‘技术垄断’之下,但如果能从原材料方面与对方达成合作,我们将能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与对方的差距。”

“所以,这笔生意我们不得不做、并且可以说,应该要心怀感激地去做。”

“毕竟,提出天然气供应方案的国家不止我们一个。”

“包括美、澳、加在内,都提出了用天然气资源换取技术的方案。”

“而更夸张的是卡塔尔-——他们甚至提出先与华夏签订大型天然气运输船的采购合同,然后再签订天然气出口合同。”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只送一份钱,他们送的是两份。”

“之所以要这么做,就是想要给自己的国家买一张船票,在金属氢和核聚变的洪水淹没传统化石能源的陆地之前,登上华夏这艘大船。”

“他们尚且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我想,我们也没什么好犹豫的了。”

“在这里,我不想斤斤计较地去跟你们谈论所谓价格的问题,我们面对的核心问题只有一个:能不能赶在那些飘在海上的大船之前,向华夏提供足够的天然气?”

听到他的话,在场的另外三人全部陷入了沉默。

良久之后,能源局负责人斯坦尼斯拉夫才开口说道:

“这个问题.我肯定是无法回答的。”

“我只能说,位于西伯利亚的几个大型天然气田都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有需要,我们可以立刻进行调度,满足对方110亿立方米的要求并不算困难。”

“但实际上你也知道,产量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如何建成这两条工程浩大的天然气管道才是最困难的事情。”

“以我们现在的基建能力,要完成这样的巨型工程几乎没有可能”

“不用担心。”

听到他的话,马罗科夫摆摆手说道:

“华夏会主要承担这次工程的施工工作,我们将与他们共同出资成立华俄天然气管道公司,并将工程具体建设工作分包给华夏能建。”

“而华夏能建的主要施工力量则来自于多个国有建筑公司,他们在这方面经验丰富,几乎完全不需要我们插手。”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讨论这个问题?”

斯坦尼斯拉夫莫名其妙地问道。

华夏出人,华夏出力,设计和建造工作全部由他们负责,那马罗科夫所说的“保证工程进度”,到底指的是什么?

“因为我们要为建造工作买单。”

“你在开什么玩笑?!”

话说到这里,就连一直观望的天然气工业股份集团代表弗拉基米尔也有些坐不住了。

这事情的荒诞程度就好像.

有人买了一块价值5卢布的面包,但作为商店的主人,己方之收了他两卢布,随后还要花费10卢布叫一辆出租车,把顾客送回家里去。

这是做生意吗?

这纯粹是做慈善啊!

不,哪怕是做慈善也没有这么做的。

因为慈善事业至少还可以获得一个好名声,但在这场交易里,俄国能获得什么?

一个虚无缥缈的未来预期?

看到他的表情,马罗科夫无奈地摇了摇头。

虽然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因为华夏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这些“上级”确实发生了一些改变,但归根结底,这些尸位素食者在“远见”上仍然没有任何长进。

我在开玩笑?

在这样重大的问题上,有玩笑的余地吗?

于是,他开口说道:

“我没有任何玩笑的意思。”

“事实上,华夏方面已经拿出了初步的规划,按照第一版概算的结果,东线管道的建设成本大约在600亿美元左右,西线成本则是750亿美元。”

“但我们需要优先保证建成的管道,其实只有东线。”

“在东线管道建成并开始向华夏输送天然气之后,他们所承诺的一系列技术援助就会开始兑现。”

“我不如说得直白一点:一旦管道建成,我们就能获得金属氢,而且是仅次于华夏自身所需份额之外的60%以上份额。”

“我想,你们应该能够判断出,这是什么样的概念。”

这个条件的冲击力让弗拉基米尔立刻闭了嘴。

哪怕他根本就不懂材料学、也不懂金属氢是如何制造的,但他完全懂得,这玩意儿一旦规模化量产,到底能给一个国家带来多大的优势。

别的不提,光是那几发金属氢导弹,就已经让多少国家风声鹤唳了?

更不用提未来可能实现的各种更先进的航天领域技术了。

哪怕不能立刻用于民用领域,骤然提升的军事实力,也能给这个国家再延续上数十年的辉煌。

“能拿到多少?”

他转而问道。

“不知道,这方面我们还没有谈到具体的条件。”

“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些可信的推断。”

“按照华夏目前的规划,他们将在两年内建成4座以上大型金属氢工厂,每座工厂的年产量将达到12万吨以上。”

“也就是说,按照蒸汽重整法制氢效率来推算,这4座工厂每年大约需要消耗24亿立方米天然气。”

“而华夏作为能源使用,每年需要消耗的、来自我方进口的天然气,大约是在30到50亿立方米左右。”

“我们双方谈妥的110亿立方米供应中,至少有60亿立方米天然气会被用于制造金属氢。”

“推断下来,在建成之后,对方的年均金属氢产量至少会达到30万吨——再考虑到电解制氢、煤制氢方面的效率和规模,这个数量大概会达到80万吨左右。”

“而他们的发展计划中,需要巨量金属氢的强电领域并不占有太高的优先级,他们实际需要使用的金属氢数量,不会太高”

“直接告诉我结果吧。”

弗拉基米尔迫不及待地问道。

对于马罗科夫看似合理的推断,他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说这些有什么用呢?哪怕你的推断完全是正确的,那又能怎么样?

到底能拿到多少,还不是看华夏人的心情?

马罗科夫顿了一顿,给出了一个让所有人眼前一亮的答案。

“至少可以拿到5万吨。”

足够了!

虽然这个规模对大规模民用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但对于一些特殊的领域,那又是绰绰有余。

强电搞不了,磁悬浮搞不了,那就先搞弱电嘛!

或者,干脆先全部砸到军工领域,造几个四代核,造几家电动超音速飞机,造几个可以循环使用的航天器.

想到这里,弗拉基米尔立刻看向了身边的另外两人。

“你们的建议呢?”

他开口问道。

天然气集团的代表立刻点头——反正这都是国家资源,集团并不需要承担盈亏责任,他需要做的,就只有点头。

而天然资源管理部本来就是来走个形式的,当然没有任何反对意见。

于是,在全票通过的情况下,办公室里的四人同时会心地笑了起来。

仿佛他们刚刚达成了不可思议的成就。

“这个项目看上去很亏,但实际上,我们赚到的东西已经太多了”

弗拉基米尔感慨地说道。

“是的,能在新材料上抢占先机,这是多少经济利益都换不回来的结果。”

“美国佬真的是走错了许多步,如果他们知道华夏能取得这么大的进展,他们还会在几年之前对华夏步步紧逼吗?”

“那当然不会不过,我们能做到现在这一步,马罗科夫功不可没。”

三人的目光同时看向马罗科夫。

是的,如果不是他多次给出了正确的建议,恐怕在当初因为AL-31FN发动机、双方关系陷入微妙境地之后,故事就会彻底改写了.

而此时,马罗科夫也同样心生感慨。

这8年的时间就如同一场奇旅,他甚至都不知道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也许,这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国运吧

达成了具体的共识,马罗科夫也没有更多可聊的,但就在他即将起身的瞬间,办公室的大门被敲响。

随后,他的助理走了过来,脸色难看地说道:

“我们可能要被卡塔尔抢先了。”

“他们开出了极为夸张的条件.马罗科夫先生,你自己看看吧.”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