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科幻 > 星火2003 > 第四百二十一章 敲钟和天下的时令

第四百二十一章 敲钟和天下的时令

书名:星火2003 作者:九月酱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08-26 08:17:42

“叹为观止!”

看着刚刚送上来的RD-180发动机的图纸,李炳忠不由得连连感叹。

“老毛子在航天器设计领域确是自有一套体系的材料不是最强的,加工工艺不是最强的,但硬是靠设计,就把所有的差距拉平了。”

“光是一个涡轮泵,就可以看得出他们的技术积累。”

“泵后摆技术带来的燃气管道压力提升问题,哪怕放在现在,我们都很难解决,更不要提双增压泵对燃料室增压的设计了。”

“如果不是看到文档,我们甚至都搞不明白增压设计对叶片空泡效应影响的具体路径是怎么样的”

“上面把这台发动机和框架技术要过来真的是一步好棋,后续在实际制造LITV发动机的时候,很多本来需要多次试验验证的问题,现在就可以说是迎刃而解了。”

听到他的话,对面的助理罗文赞同点头。

“确实很强-——其实说实话,光是复制都不简单。”

“不过,这台发动机是星火要过来的,他们后续会拨人过来指导,我们的压力倒是没有那么大。”

“那也不能什么都靠他们啊——对了,你说起这个,星火派的人,今天应该就已经到了。”

“未来几个月的时间,那边的专家会全程参与LITV发动机项目,到时候你抓住机会,跟他们搞好关系。”

“不说要捞什么好处、捞什么科研资源,哪怕是单纯跟着他们学一学也是好的。”

“毕竟,星火现在掌握的科研团队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最顶级的,多跟他们交流交流,也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

“明白,你放心,我心里有数。”

罗文赶紧回答道。

事实上,他心里很清楚李炳忠这番叮嘱的含义。

一个词:借势。

此前TBCC发动机项目,已经让这个小团队大大地向前跨了一步,达到了以往不能想象的高度,但遗憾的是,在整个项目的进展过程中,这个团队跟星火并没有太多直接的接触。

双方的沟通停留在、也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甚至绝大部分的信息传递,也是通过加密文件达成的。

李炳忠一直想要见一见搞出了TBCC技术的那群人,但可惜没有机会-——不过,这一次参与到LITV发动机项目中来,能够见到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弥补了。

想到这里,罗文顺势问道:

“接待都安排好了吗?按照什么规格?”

李炳忠摇摇头,回答道:

“那边的意思是不要搞接待,人员到位马上投入工作——这也是他们的标志性风格了。”

“总之,下午去见一面,把目前的进展交接一下就好,具体的交际,等工作进入正规之后再慢慢来吧。”

“好。”

罗文点头答道。

而就在两人继续聊着LITV发动机项目中他们所分到的固液转化模块的具体工作安排细节的时候,一个电话却突然打了过来。

“什么?人已经到了?!”

“在哪?门口?”

“好,明白了,我们马上就到!”

放下电话,李炳忠冲着罗文露出了一个无奈的笑容。

随后,两人立刻起身,快步向研究所的大门口走去。

而等他们赶到门口时,提前到达的安保人员早就已经清空了场地,从成都飞来的陈念也已经走下了车。

而当李炳忠看到陈念的脸时,他整个人都愣在了原地。

这个年轻人.他好像是见过的。

似乎是某次有关新型耐热材料的讨论会?

那时候自己还在搞RBCC发动机,其中涉及到一个有关燃料冷却系统和燃料仓外壁材料的技术讨论,当时这个年轻人好像就在场。

不过,自己对他的印象不是特别深刻,只是敏感地察觉到他说的话很有分量,往往能一锤定音。

而现在.他居然也参加了LITV项目?

这是什么逻辑?

这个项目好像没有什么新材料需求吧?

李炳忠压下心里的疑惑,快步走上前去,但还没等他开口,那个年轻人便抢先说道:

“李总是吧?项目的进展我基本已经知道了,不用多介绍了。”

“伱们组主要负责的事固液转化和涡轮泵模块,前者已经有技术方案了,跟着做就行。”

“后者应该说是你们的强项,之前在RBCC、TBCC项目中你们都已经积累了不少人才。”

“我们的要求很简单,那就是要一台基于超导技术的划时代涡轮泵,要在RD-180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我说的不是性能上更进一步,而是在结构设计上更进一步。”

“明白,没问题!”

李炳忠赶紧回答。

结构上,而不是性能上-——这句话说的其实相当专业,因为它彻底排除了借助超导材料特性投机取巧的可能。

两人一起向办公室的方向走去,而随着李炳忠跟陈念交流的进一步深入,他越发感觉到这个年轻人的不同寻常。

他对整个项目的认知有点太过于清晰了。

就好像这个项目,就是他亲手设计、亲手实施并且把控全局的一样.

他到底是什么人?还是说,星火小组里的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有这样的素质?

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有点可怕了

“.所以这次我们需要解决的除了主发动机问题之外,还有配套在着陆器上的发动机,这一块我需要你们同步做下去。”

“技术指标要求你们也都看到了——把东西送上太空只是第一步,怎么让它落到月球上才是关键。”

“明白,这块我们已经做了计划了,预计的指标是”

“不用说性能指标,这个没有太大意义,我的标准只有一个:能在大载荷、走霍曼转移轨道登月的前提下,实现平稳着陆。”

“没问题!”

又是一个超高标准的要求。

李炳忠的头上不知不觉间冒出了些汗水,这样的感觉上一次出现,好像还是他读书那会儿面对导师做论文答辩的时候.

好不容易等到陈念说完了所有的要求,李炳忠才恍然发现,自己其实根本没有“向他交接”的必要。

应该说,他对自己的信息输入,反倒是更像一种交接。

难怪星火要把他派到这里来,人家是真有刷子的。

工作上的事情讨论完,陈念长长舒了一口气。

事实上,这次飞来长安也是临时的决定,主要是考虑到LITV发动机的技术实在是太新,如果单纯依靠几个文档、几个技术参数去搞的话,不可能达到最高效率。

再加上陈念手头上的几个项目紧迫性都不高,最急的量子加密算法项目又已经解决,于是他便干脆飞了过来,亲自参与华夏步入太空的这一个历史**件。

当然,从另一方面讲.这也是陈念自己的兴趣使然。

废话,登月啊!

这可是走向深空的第一步。

哪怕不考虑月球在氦-3原料上的价值,只是为了一个“上可九天揽月”的浪漫主义幻想,他也希望能亲身经历这一切。

而且,他心里其实是有点脾气的。

马斯克在媒体面前说的那句“一定会抢在华夏的前面”让他很不爽。

抢发?

你抢去吧,我给你看看什么叫后发先至。

放下手里的材料,陈念的表情稍稍放松了一些,一旁的李炳忠和罗文见状立刻说道:

“陈工,差不多到午饭时间了,咱要不先去食堂吃饭?”

“行,先吃饭。”

陈念看了一眼时间,从善如流地说道。

毕竟,他也不是什么魔鬼嘛,项目虽然紧张,但吃饭的时间还是有的

几人一起走向食堂的方向,因为没有提前做安排,所以也只是跟着其他职工一起在食堂的大厅里用餐,而才刚刚坐下,一个让陈念觉得有些眼熟的身影便坐在了对面的空座上。

李炳忠熟稔地跟那人打了招呼,听到他叫对方“徐工”,陈念才想起来这人是谁。

豁,徐立平。

火箭燃料雕刻领域的大牛,特技技师,感动华夏人物获得者。

难怪眼熟呢,真见过

不过,他怎么会来这里吃饭?

陈念疑惑地看向李炳忠,后者连忙解释道:

“徐工是过来交流的,您也知道,LITV发动机在固液转化模块的设计上对固体火箭燃料的整形要求有变化,所以需要一些一线工作人员参与。”

“这次我们邀请他过来,就是想从一线的角度上,了解一下具体的执行难度。”

“毕竟,火箭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有些只能靠人工解决的问题,还是要提前暴露风险的。”

听到他的话,陈念连连点头。

这确实是一个极为务实的做事思路,从这个细节上看,整个航天工业的运作体系,还是相当成熟的。

他向对面的徐立平伸出手,友好地握了握,后者憨厚一笑,顺着李炳忠的话回答道:

“李总这是抬高我了,其实我能帮上忙的地方很少。”

“我就是个技工,实操还行,但讲理论就差远了。”

“而且,咱们这次搞的新发动机,其实我看过了,对固体燃料整形的要求不是有变化,而是大幅降低。”

“甚至可以说,它的要求仅限于燃料重心配平上,因为在从固体到气体的过程中,还要经历一个液体的阶段。”

“这个环节,液面自平会抵消掉固体截面不平的影响,这就相当于,天然地把我们原来的工作完成了。”

“所以啊,这发动机一搞,我们这门手艺,恐怕也要慢慢消失咯。”

徐立平的语气有些感慨,但绝对没有一丝怨气,陈念好奇地看着他问道:

“您会不会有点遗憾?”

“遗憾?遗憾啥?”

徐立平抬起头,继续回答道:

“别说搞新发动机了,我实话跟你说,干这行那么多年了,我几乎每年都在想怎么彻底把我自己这个工种干掉。”

“以前我们试过用机器切削,但一方面危险性大,一方面效率低,左右权衡,后来还是回归到人上。”

“后来我们又想过预处理方案,就是火药直接一体成型、模块化成型,但这个方案也没走通,因为误差来源不是加工设备,而是材料本身。”

“再到后来,各种精密测量仪器发展出来了,我们又想搞半自动化切削,不过现在也还在论证环节,效果暂时还达不到要求。”

“我其实很愁的啦不过现在好了,问题一次性解决了!”

徐立平的话说得很坦然,这倒让陈念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在他的印象里,这个人应该对自己的“手艺”很有自信的才对,但现在他说的好像.宁愿不要?

看着他的表情,徐立平不由得笑了起来。

“你觉得奇怪吧?其实我老婆也觉得奇怪。”

“以前都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我呢?恨不得干脆把锅砸了。”

“但是你换个角度想想,锅不砸不行。”

“技术是要往前发展的,我这个人虽然老派,但也知道一点:机器就是比人好。”

“所以,用机器代替人,就是我一生的追求。”

“做到这一点,我也就算是,对得起自己这份工了。”

听到他的话,陈念郑重地点了点头,眼神里也带上了几分“崭新”的敬意。

这种敬意,不再是对他的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不再是对他的全心全意毫无保留奉献、不再是对他的精益求精的技术,而是对他所抱有的,最单纯的“责任感”。

在他的心里,他的工作不是雕刻好火药,而是保证火箭安全上天。

虽然这两件事存在连带关系,但其实,它们的意义完全不同。

官方总是宣传所谓的“主人翁精神”,但事实上,还有谁比这些一线的工作者们更有主人翁精神?

他们可不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们撞着那口小小的钟,操心的却是天下的时令。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徐立平有什么必要去做那些“不应该他来做的事情”?

想到这里,陈念郑重地开口说道:

“您辛苦了。”

“嗨,我有什么辛苦的?”

“搞技术的科学家才辛苦,李总辛苦,你也辛苦。”

“我啊,就想看着咱们的火箭平平安安上天,等嫦娥三号登月的时候,爷们中秋赏月,也算有个新念想了。”

“那是!”

三人哈哈一笑,各自拿起了筷子。

陈念默默咽下了一口菜,心里暗暗想道:

月亮终究是我们的。

他们可没有这样的人。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