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212 “王不见王”(二合一)

212 “王不见王”(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这些狗乡绅真是该杀,阳谷数万百姓都在河湾处等死,他们存粮却堆积如山!”

苍火头看着一袋袋往县衙仓储运输的米粮,心中就有一股抑制不住的怒火。

这一幕让他想起了自己在福建经历过的往事,官府、乡绅、地主吃的盆满钵满,却不断在矿工身上剥削加税,自家年幼的妹妹就是被活活饿死的!

“这就是个吃人的世道。”

沉忆辰澹澹说了一句,然后拍了拍苍火头的肩膀没有多言。

世道就是如此,愤怒跟抱怨没人会在乎,只有去改变它!

望着沉忆辰远去的背影,韩勇来到了苍火头的身边,五味杂陈的回了句:“至少这个世道还有沉佥宪,在乎百姓苍生的性命。”

苍火头听到后郑重的点了点头:“没错,这就是我选择跟随沉公子的原因,他做到了以天下为己任,不再让百姓流离失所。”

“苍火头,那我冒昧问句,你到底是何身份?”

韩勇趁着这次聊天机会,问出了心中忍了许久的疑问。

他曾经认为苍火头等人是公府护卫,不过后续感受到的那种杀伐果断血腥味,让韩勇又感觉苍火头等人像是见过血的边军。

但是苍火头又一直称呼沉忆辰为沉公子,很明显身上是没有军籍的,接触久了还感受一股江湖气息,着实复杂。

听到韩勇的询问,苍火头笑了笑回道:“你没有做成叛军,而我曾经却是真正的反贼。”

说完这句话后,苍火头就朝着沉忆辰快步跟了上去,留下满脸震惊的韩勇。

反贼?

谅韩勇如何也想不到,堂堂成国公之子,三元及第的状元公,贴身护卫是一群反贼。

苍火头说的是真的,还是在跟自己开玩笑?

韩勇心中隐约有种预感,苍火头所说恐怕是真的,因为沉忆辰与大明官场,是那么的格格不入。

……

暂时缓解了缺粮的危机,于是第二日沉忆辰通过驿站发布御史令,广而告之山东受灾四府、河北两府、河南一府的灾民,可以前往阳谷县获得救济。

只不过救济的地点并不是在县城,而是黄河决堤的阳谷县张秋镇!

单纯的救灾放粮其实效果并不好,人群长时间高密度的聚集在一起,无所事事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混乱。并且也会让一些别有用心之徒,打救济粮的主意。

治水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力,与其征调加派徭役,不如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让几省地界灾民用劳动换取粮食。

同时沉忆辰在吃饱饭基础上,还准备发放工钱,最大限度让灾民们积攒“灾后重建”资金,某种意义上能称之为一举三得!

“东主,三省地界受灾百姓高达百万,预测来张秋镇救助的不会低于数十万,这般大张旗鼓恐人手不够。”

以工代赈优点很明显,同样缺点也是如此。

数十万级别的灾民救助,需要官府有着及其强悍的掌控能力,否则稍微有些星星之火,就可以燎原造成大规模的暴动。

另外古代大规模工程徭役的名声实在是臭了,贫苦百姓避之不及,怕没有被饿死,就先活活累死在工地上。

如何消除他们的抵触心理获得信任,需要一定的安抚手段跟极其强大个人魅力。

最后就是数十万流民聚集,你没有办法保证每一个都是良民。山贼土匪,响马渠首,甚至什么邪教徒跟叛贼,都有可能混在其中搞事情。

沉忆辰目前真正可用的人,除了十几个福建矿工贴身护卫外,就只剩下一千五百人的东昌卫运军。

运军中大部分人,还被分派去运河上收购跟运输粮食,想要靠着几百人管控协调数十万人,无异于痴人说梦。

卞和明白沉忆辰想法是好的,就担心到最后事情走向会超出掌控,必须得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听着卞和的警告,沉忆辰面露沉思点点头赞同道:“卞先生所言有理,我们目前人手确实不够。阳谷县官吏跟差役,大概还能凑出数百人,其他缺额就只能继续征调山东卫所士兵了。”

“东主征调山东其他卫所士兵,很难保证他们的忠诚。”

“这正是我为难之处。”

沉忆辰并不是没有想过征调人手,但他很清楚自己行事手段,没有绝对的忠诚很难言听计从。

就好比与鲁王卫对峙,如若这支兵马不是韩勇所率领东昌卫运军,换山东其他州府任何一卫,可能都没那个胆子去得罪鲁王。

征调过来要是关键时刻不听令,那比缺人的危害性还大,所以沉忆辰一直在犹豫。

“东主,不如问问韩千总,说不定他有推荐之人。”

卞和的这句话让沉忆辰茅塞顿开,自己还真就是灯下黑,韩勇对山东卫所军士了解得多,问他不就得了?

“卞先生,还劳烦你去通知韩千总过来一趟。”

“是,东主。”

没过多久,韩勇就被卞和带到了县衙二堂,沉忆辰开门见山的问道:“韩千总,本官打算用以工代赈的方式,令三省灾民齐聚张秋镇大兴水利。”

“灾民一旦大规模聚集,恐现有人手不够,不知韩千总在山东卫所中可有推荐之人?”

听到沉忆辰的询问,让韩勇不由回想起之前跟苍火头的对话。

沉佥宪特意找自己推荐,而不是直接征调山东卫所士兵,很明显行非常手段需要绝对效忠。

脑海中思索了一会儿,韩勇就有了推荐人选,拱手回道:“回禀佥宪,泰安府守备乃卑职族兄,可以信任。”

泰安府守备?

“韩千总族兄官阶是何,能率领过来多少人?”

大明正统朝正好处于武官系统的混乱期,不像明朝后期全面转向了镇戍制,参将、总兵等级别清晰明了。

沉忆辰并非山东卫所军事体系中人,不问一下还真不知道守备能率领多少人。

“回佥宪,卑职族兄官拜卫指挥佥事,泰安卫最多应该能征调三千人。”

“好,本官这就给山东都指挥使去信,让他调派泰安卫过来支援。”

没有丝毫迟疑,沉忆辰当即就在桌桉上书写印信。

其实哪怕没有广而告之三省地界灾民,这几日通过运河传播消息,来到阳谷县的流民也明显与日俱增,必须得抓紧时间调兵。

写完给山东都指挥使的书信,送信驿卒刚走到门口,就与急匆匆进入二堂的县丞姜沛撞了个满怀。

这下可把驿卒给吓坏了,刚准备跪地求饶,结果没想到姜沛压根就不在意,而是大步越过了他去面见沉忆辰。

“佥宪,下官有要事禀告。”

“何事?”

看着姜沛这般紧张的模样,沉忆辰也认真起来。

要知道明朝文人官员可是很在乎自身形象,讲究一个雍容有度,没有重大事情是不会这般失态的。

沉忆辰目前最担心的,就是河湾数万灾民跟傅家鲁王卫出岔子,特别后者始终是个隐患。

“回禀佥宪,抚台率领山东布政司众官员,已经抵达了阳谷县驿站,下官不知该如何安排仪仗迎接。”

姜沛之所以如此紧张,就是仪仗迎接的难题又摆在了面前。

当初县尊孟安维就马屁拍在马腿上,栽在了仪仗上面。现在前车之鉴的棺材板都还没有下葬,怎能不从中吸取点教训?

大张旗鼓去迎接抚台吧,怕沉忆辰不高兴。低调行事吧,又怕得罪了抚台张骥,简直就是左右为难!

凭心而论,如今的姜沛更偏向于沉忆辰。毕竟无论是于私的双饷实发,还是于公的赈灾济民,沉忆辰都做的无可挑剔,赢得了阳谷县上下官吏一致认同。

但问题是佥都御史乃空降官员,治水完后拍拍屁股走人了。而抚台不知何年何月才会被调任,得罪他往后的日子就难过了。

“按正常规格的仪仗迎接即可。”

沉忆辰因赈灾之事对山东地界官员没好感,不过他也不想与之交恶。毕竟赈灾治水很多后续事宜,还需要地方官府的配合。

以目前阳谷县的情况,不可能拿民脂民膏来超规格接待这群人,低规格接待等同于得罪人,所以按正常标准就好。

“是,下官明白。”

姜沛此时松了口气,他其实就没想过什么超规格接待的事情,就怕沉忆辰强硬降低标准节省支出,正常仪仗规格起码不用得罪人了。

“姜县丞,你说抚台来阳谷县,是否跟孟县尊的书信有关系?”

沉忆辰在科举的恩荣宴上,就体验过大明官场“王不见王”的潜规则。那时候内阁首辅杨溥,为了避嫌户部尚书王直,于是选择没有出席恩荣宴。

按理来说,自己整肃史政的范围只包含山东布政司,并无权弹纠一省抚台。正常逻辑下,张骥是不可能来到阳谷县面见自己,想来想去只能跟孟安维书信有关系。

“下官认为有很大可能。”

不仅仅是沉忆辰疑惑,姜沛在得知巡抚来到阳谷县驿站的消息后,就已经猜测原因了。

孟安维生前经常与巡抚跟鲁王书信往来,这等密切关系很明显超过了知县的身份地位。

如今巡抚不合常理的亲临阳谷县,除了跟孟安维有关,想不出其他的可能性。

“本官知道了,姜县丞去迎接吧。”

知道对方意图,沉忆辰心中就有底了,大概率是来者不善。

“下官告辞。”

这边沉忆辰跟姜县丞商议着迎接仪仗,另外一边阳谷县驿站内,巡抚张骥也没闲着,他正在接见傅家家主傅峰,以及王府长史简宁。

“还求抚台给老夫作主,沉忆辰在阳谷县只手遮天,查封王府米粮以及傅家祖产,吾等本地名门望族深受其害!”

面对傅峰的哀嚎,张骥可谓是面色铁青。他如此生气的原因不仅仅是王府米粮,而是在前往阳谷县途中,收到了孟安维被杖毙的消息。

堂堂朝廷命官,沉忆辰一没经过山东布政司问罪,二没有禀告朝廷判罚,直接动用私刑处死。

更离谱的是,沉忆辰还抬棺讨粮肆意侮辱,这把整个山东官场跟鲁王府颜面给置于何地?

“简长史,王爷怎么说?”

张骥并没有直接给傅峰承诺,转而问向了简宁,打算先跟鲁王通通气。

“傅家之事,下官已连夜派人通知王爷,暂还未收到回信。”

“如若王爷回信,第一时间告知本官。”

“是,下官遵命。”

简宁立马拱手称是,他知道张骥跟鲁王关系不简单,否则也不会在巡按山东之后,立马调任山东巡抚之位。

只是很多东西,鲁王也不可能事事告知他这个王府长史。毕竟某种意义上,王府长史屁股应该坐在朝廷那边的,起到监视、匡正藩王的作用。

就好比明成祖朱棣还是燕王时期起兵靖难,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王府长史葛诚给干掉。

当然随着时代变迁,现在明朝藩王基本上没有造反能力,朝廷对于王府长史的任命也逐渐随意。像简宁这种就不是指派空降,而是王府老人升任上去的,自然屁股倾向于鲁王。

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哪怕再怎么信任器重简宁,有所保留才是智商正常的王爷应做之事。

“傅老,此事本官知晓,日后自会给你讨回一个公道。”

听到张骥应承了下来,傅峰可谓是大喜过望,自己终于迎来了靠山,被沉忆辰“抢夺”的米粮也有归还希望。

“抚台明镜高悬,老夫先行谢过!”

说罢,傅峰就跪了下来准备向张骥行大礼。

“傅老母需多礼,维护山东官场秩序乃本官分内之事,如若人人都似沉忆辰这般专横跋扈,山东地界将永无宁日!”

就在张骥说完这句话的时候,屋外幕僚走了进来禀告道:“抚台,阳谷县丞姜沛率领县衙官吏,已经到达了驿站。”

“知道了,本官这就出去。”

回应完幕僚后,张骥起身朝着傅峰跟简宁说道:“本官与鲁王的关系,切勿让外人得知,更不可让沉忆辰知道,明白吗?”

“抚台放心,吾等自是明白。”

就藩王爷结交地方官员,放在明朝乃是大忌,更别论一省巡抚了。

要是曝光出去,麻烦的就不是沉忆辰,而是鲁王跟张骥了。

“好,那本官这就去会会沉忆辰。”

张骥表情阴鸷望向远方,在他看来沉忆辰玩过火了,再没有缓和的余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