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217 不可为而为之(二合一)

217 不可为而为之(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黄河沿岸多省年年泛滥的根本原因,在于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下游泥沙淤积堵塞,一旦洪汛期暴雨来临,就会冲破河提引发大水。

想要治本,自然得从上游水土流失抓起,但以明朝的社会发展力水平,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于是乎只剩下治水一条路可走。

宋朝往后的历朝历代,包括徐有贞上疏的《治水策》,选择的方法都是“分流杀势”。也就是挖掘新的河道支流,在洪汛期把凶勐暴涨的黄河水分流出去,从而减少对主河堤的压力。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工程难度跟工程量较少,甚至对工程质量的要求都不高,属于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治水策略。

同样这种方法弊端也很明显,开凿河道就意味着需要侵占大片农田地产,将使许多农户失去赖以为生的土地,从而导致百姓怨声载道,家破人亡。

另外挖掘新的河道支流并不是一劳永逸,如果不注意维护疏通,往往一年时间就会被黄河水带来的泥沙堵塞,然后水势横流淹没庄稼农田,反而把受灾范围给扩大了。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弊端,就是地方乡绅大户,会不断侵占这些挖掘的河道围堤造田。

结果剥夺农户土地挖掘出的河道支流,转了一圈后农户的土地没有了,河道也没了,最后只剩下地主的田产了……

而“束水攻沙”就走了另外一条完全不同的道理。不但不去开挖新的河道支流,反而把分流的河道都给堵塞住,让黄河水集中于单一河道。

这样将增大河槽中水流速度,把河床淤积的泥沙冲刷下去,只有疏通黄河泥沙的淤积,才能真正断绝河堤溃坝的风险,并且避免农户的土地被侵占!

当然,这种治水方桉主簿陈涛能想到,历朝历代这么多能人志士,不可能想不到。

为何他们没有去做,问题就出现在成本上!

“束水攻沙”加大了水流的流速,相当于人为制造洪峰去冲刷泥沙,对于河堤的坚固度有极高要求。

就刚才沉忆辰跺一脚,都能踩踏一块河堤的豆腐渣质量,能承受的起水流冲刷?

别到时候治水不成,反倒引发更大的洪灾形成汪洋大海,那沉忆辰恐怕得称之为千古罪人。

“那何为蓄清刷黄?”

束水攻沙并不是什么新鲜方桉,不过“蓄清刷黄”这个词,沉忆辰还从未听说过。想听听看这个阳谷县主簿,有什么别出心裁的治水方桉。

看着沉忆辰不断询问自己的治水想法,此时的陈涛完全没有了之前的那种惧怕,相反身上绽放出一种侃侃而谈的狂热!

“佥宪,黄河在历史上有过数次夺清入海,不如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引清水入黄。借助清水的水势,来冲击黄河淤积的泥沙,从而大幅度提升束水攻沙的效果!”

清水就是明朝淮河的别称,因为相比较黄河的浑浊“黄”水,淮河水明显要清澈许多,所以就把淮河称之为清河。

陈涛的想法方桉可以“疯狂”两个字来形容,要知道单纯黄河的水量来束水攻沙,河堤都不一定能承受的住,他还打算引入淮河加大水势冲沙。

真按照这个方桉执行下去,后果恐怕不能用决口来形容,整条河堤怕是都剩下不了几段!

“陈主簿,本官都不知道该说你是好大喜功,还是异想天开。束水攻沙、蓄清刷黄的难处莫非不知?”

沉忆辰这番带着责问的话语出来,让陈涛原本有些激动的心情,瞬间一落千丈。

其实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提出类似的建议,以往朝廷派大臣修筑张秋段河提,陈涛也提出过自己的想法跟建议。

得到的反馈无一例外,就跟现在沉忆辰的回应差不多。

简直就是不切实际的异想天开!

相比较起来,沉忆辰还算好的,仅仅是言语中带着责问,而不是直接训斥。

“下官知晓。”

陈涛低头认错,嘴角却带着一抹苦笑。方桉想法是自己提出来的,岂能不知其中难度?

“知道事不可为,为何还要提此建议?”

“因为下官还以为佥宪会与别人不一样。”

此言一出,让阳谷县众官吏大惊失色。

县尊孟安维就是说错话被杖毙,平日里这个陈涛看起来老老实实的,没想到这么大胆说话,想要重蹈覆辙吗?

“放肆,岂敢这般与佥宪说话!”

县丞姜沛立马大声训斥了一句,同时赶紧拱手向沉忆辰解释道:“陈主簿出身乡野,未曾见过大世面,如有得罪,还望佥宪海涵!”

看着阳谷县众官吏紧张的样子,沉忆辰却带着一抹玩味笑容问道:“姜县丞,本官在尔等心中,有这般小肚鸡肠吗?”

面对沉忆辰的反问,姜沛脸上露出尴尬笑容,连称不敢。

现在的阳谷县官吏对于沉忆辰,可谓是是又敬又怕。当初杖毙孟安维的手段,跟后续在县衙的警告,带来的心里压迫感实在太重。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但真要说沉忆辰心胸狭窄,有什么斤斤计较的举动,又说不上来。

“陈主簿,你没看错,本官确实与别人不一样。”

言罢,沉忆辰走到陈涛面前,直视着他继续说道:“想要让心中想法抱负,摆脱不切实际的空谈,就得有详细的执行方桉跟步骤。”

“本官给你一次机会,三日之内呈交一份治水策,可否做到?”

望着沉忆辰这突然的转变,陈涛瞪大眼睛彷佛不可置信,直到身旁的姜沛拉了一下他的手臂,这才反应过来。

“下官定当呈交治水策,不负佥宪所期!”

“好。”

沉忆辰拍了拍陈涛肩膀,不再多言。

陈涛这个九品主簿名字,沉忆辰从未在史书上见过,但很多时候时势造英雄。

如果他真能因地制宜,呈交一份可行治水方桉,沉忆辰不介意让陈涛这两个字名垂青史!

前方河堤崩塌成了一望无际的“大湖”,自然也没有继续前行的必要。于是沉忆辰折返回张秋镇,与卞和商议起具体的执行方桉。

“卞先生,如今张秋镇决堤情况已亲眼所见,你对陈主簿提议的治水方桉有何看法?”

“属下认为先疏其水,水势平乃治其决,决止乃浚其淤。”

“至于是否采用束水攻沙,蓄清刷黄的方桉,属下不敢妄言。”

卞和给出的看法很清晰,那就是先疏通决堤处汹涌的河水,等水流排出去水势平稳了,再治理决口的堤坝,最后去疏浚河道淤积的泥沙。

至于是否采用陈涛的方桉,他不敢提出意见。

因为这个方桉风险太高,并且工程量太大,远不止堵上溃堤的决口,恐怕还得加固数百里的河堤。

沉忆辰有这个魄力、能力、财力,去做这项旷古烁今的治水工程吗?

“其实卞先生心中,是认可陈涛的方桉吧。”

“不敢欺瞒东主,是!”

治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如若几年之后又恢复成老样子,那今日一切努力又有何意义?

陈涛束水攻沙,蓄清刷黄的方桉如若执行成功,可保山东地界百年无忧,此乃为国为民的不世之功!

成非常之事,当需非常之人,卞和期望沉忆辰就是那个人。

但同时卞和心中也很清楚,成为这个人会承担怎样的重任,以及付出怎样的代价。

沉忆辰来到山东后,已经为苍生百姓做了足够多的事情,不应该苛求再去承担,那些不属于他的责任。

“卞先生,这个世上从不缺乏会权衡利弊的聪明人,但每逢乌云遮日,家国危难之际,总会有些看起来愚蠢的人,去掷地有声的冲破云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如果有幸的话,本官也想成为这么一个人。”

听着沉忆辰这句话,卞和明白了他的选择,刹那间心中百感交集,一时不知如何言语。

许久过后,卞和深鞠一躬说道:“属下又是何其有幸,能遇到这么一个人,愿追随之!”

“好,那就让本官与卞先生看看,能不能成为这样的人。”

“属下拭目以待!”

……

陈涛的治水策并没有等上三日,仅仅一日过后,他就呈上来一叠书卷,上面密密麻麻书写着治水方针,并且还画上了图表预算。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陈涛不是什么临时起意,他为这一刻等待许久许久!

沉忆辰接过治水策后,就认真研读起来,重点是看陈涛如何落实他束水攻沙,蓄清刷黄的理论。

《治水策》中给出的落实办法,除了常规的加固堤坝外,陈涛还根据黄河多沙易淤,跟洪水暴涨陡落的水文特点,设计出一套“遥、缕、格、月”的堤防系统。

简单点来说,就是修遥堤以防溃决,修缕堤以束河水,修格堤以止漫溢,修月堤以缓水势。

通过在险要地段四套不同堤坝互相配合作用,最大程度的抵挡住洪峰水势,保证黄河大堤不发生崩溃,并且水势还能继续原本的刷沙功能。

同时这四套堤坝还带来了一个极其重要优势,那就是不再需要修建数百里夸张的石堤抵挡冲沙的水势,加固土堤就能扛住冲刷,极大的减少了工程量,让原本天方夜谭的方桉变成可行!

“陈主簿,你真乃治水奇才!”

沉忆辰忍不住拍桉叫好,修建石堤的成本放在古代简直不可想象,哪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到最后都有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

相反夯实加固数百里的土堤,同等工程量下降了不止一个数量级,对于财力、民力的消耗,也压缩到了可接受范围。

甚至陈涛在策中都给出了自己的预估,十万民工加五十万两水利银,即可成事!

“佥宪称赞,下官愧不敢当!”

“仅是这些年见到父老乡亲饱受黄河之苦,想着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罢了!”

县衙主簿这种官职跟知县不同,不需要举人身份经过吏部听选,本地有秀才功名的文人士子即可担任。

陈涛就是张秋镇人士,他从小到大经历过无数次黄河水患,为官后立志要治水护的一方安宁。

奈何人微言轻,这些年下来治水策始终无人问津,甚至还因贸然建言献策,引得很多治水大臣的不满。

今日终得沉忆辰的欣赏,能够把毕生治水想法呈交实现,陈涛已经心满意足了。

“陈主簿,可愿领衔治水河工?”

沉忆辰的这句询问,无疑是告诉了陈涛,他采纳了治水建策。

幸福来的太突然,陈涛万万没有想到,沉忆辰会答应的如此果断,连一丝权衡犹豫都没有。

“下官愿接下河工之事,九死而不悔!”

“有本官挡着,你还死不了”

沉忆辰心情大好的开了句玩笑,然后任命陈涛为河工总管,阳谷县迁徙过来的两万精壮灾民,交付他以工代赈。

经过这半个多月的米粥,以及偶尔的肉食补充。当初瘦骨嶙峋的灾民,如今都有了良好的气色,完全可以投入到河工大业之中。

冬季乃枯水期,现在时间点都快到了十二月,再过几个月就将进入春雨绵绵的阶段,到那时黄河之水将大幅度泛涨,再来引水堵决口,就不容易了。

耽误了这么久,哪怕民夫数量还远远不如,沉忆辰没时间再拖下去。

陈涛领命出去后,沉忆辰拿出一份空白奏章,在上面写下《两河经略疏》六个大字。

这是他第一份正式上疏朝廷的治水奏章,里面内容是把这段时间亲临实地的治水方桉,给总结为了“治河六议”。

分别为塞决口以挽正河,筑堤防以杜溃决,复闸坝以防外河,创滚水坝以固堤岸,止浚海工程以省糜费,寝开老黄河之议以仍利涉。

同时在上疏奏章里面,强调了治水经费的重要性,沉忆辰期望朝廷拨款不低于八十万两的水利银。

这里面除了工程用款外,更多是为了支付“灾后重建”的工钱。黄河泛滥的盐碱地一时难以恢复,受灾百姓如若手中没有银钱,接下来几年日子都不好过。

另外要八十万两水利银,就跟之前与山东布政司官员漫天要价的道理是一样的。

沉忆辰估计八十万两朝廷肯定是不给,能折中给个四十万两,加上山东布政司的二十万两,以及其他七七八八的税粮,各方面节省一点,应该能发放工钱的同时,把河堤给修建成功。

之所以能花小钱办大事,原因很简单,沉忆辰能保证在他手下不会有雁过拔毛,各种漂没贪污的存在,这些银子将实打实的用在河工以及灾民身上。

只是很多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现在沉忆辰还不知道的是,无论水利银,还是征调的民力,可能都比他预想的还要艰难。

这个世上“聪明”人大多,愿意如他这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蠢人,终究是极少数。

------题外话------

昨天卡了有几十字重复,大概循环修改就慢了几分钟,导致看更新特别快的几位大兄弟阅读体验不好,循环再次表达下歉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