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313 西北事变 (二合一)

313 西北事变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狂妄至极!”

司礼监内,王振看着鸿胪寺递交的瓦刺国书,直接愤怒的扔在地上。

“干爹息怒,气坏了身子,吃亏的可是咱自己。”

站在一旁的司设监掌印太监陈宫,一边捡起地上的瓦刺国书,一边开导着王振。

不过这番话语完全没有效果,王振依旧怒火中烧的说道:“咱家这些年一直对瓦刺部也先有求必应,每次朝贡使团均厚待其人,倍偿其价!”

“可也先愈发的贪得无厌,这次明知道万岁爷不高兴,还派出两千余人的使团,谎报为三千五百人。”

“更为离谱的是,贡品还以驽马、劣马充数,国书中威胁言语昭然若揭,真当我大明无人吗?”

王振这次是真的有些气炸了,以前他为了粉饰太平,营造出万国来朝的景象,对瓦刺使团都是厚礼相待。

现在皇帝本就对瓦刺强硬要求朝贡不满,能答应对方已是退步的底线,结果你还得寸进尺漫天要价,王振已经不敢相信要是朱祁镇看到这封国书,将何其震怒!

听到王振的诉说,陈宫就完全没有当回事,反而笑着回道:“干爹,鞑虏他说他的,怎么回应是咱的事情。”

“既然欲壑难填,那干脆就大幅度削减朝贡回赐,他们除了嘴上托大,莫非还真有那个本事攻打我大明不成?”

相比较王振举人出身的学识,以及喜宁常年在外监军的见识,宫中绝大多数普通太监,那真就是纯纯的井底之蛙,压根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如何。

哪怕陈宫靠着抱王振大腿,成为十二监掌印太监之一,依旧把军国大事视为儿戏。

在陈宫看来,朝贡回赐是大明给你的,你才能拿。大明不给,你不能抢。

王朝巅峰时期,这种心态其实没错,大明要真不想花钱买面子给朝贡回赐,哪个番邦敢忤逆不敬?

可今时不同往日,瓦刺他还真就敢!

“你懂个屁,瓦刺部这两年统一漠北蒙古,就连鞑靼部蒙古大汗脱脱不花,都成为了也先太师的傀儡。”

“如今瓦刺部趁着我大明征讨麓川,大军愈发逼近九边重镇,稍有不慎就将引发一场大战!”

王振的解释却依然没有让陈宫重视,他再次轻蔑回道:“那样不是正好,孩儿始终记得干爹你想要建功立业,如同三宝太监那样青史留名。”

“讨伐蒙古瓦刺,便是干爹在史书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陈宫的话语,触动到王振隐藏深处的野心。不过他并没有完全丧失理智,知道蒙古这个大明的死敌,可不想麓川土司以及东南叛军那般好对付。

现在大军在外,国库空虚,并不是开战的好时机。

“不行,时候未到!”

王振摇了摇头,终究还是理智战胜了**。

“那入贡回赐数额怎么定,要不要禀告万岁爷处理?”

“不能告诉万岁爷,他最近虚火旺盛,要是得知瓦刺贪得无厌,定会大发雷霆气到身子。”

说罢,王振想了想,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法。

“陈宫,你去通知鸿胪寺,这次瓦刺使团无论来多少人,带了多少贡品,均按照五分之一的标准回赐。”

“这样即能遏制蒙古瓦刺的贪欲,又能不至于彻底撕破脸皮,大明需要时间缓过这口气。”

“是,孩儿明白。”

王振既然做出决断,陈宫自然不会多言,领命后就打算前往鸿胪寺告知。

不过就在他即将要跨出门槛的时候,王振突然想起来什么一样,朝着陈宫问道:“福建方面最近可有上疏?”

“没有。”

“仅是沉忆辰没有,还是连宋彰也没有?”

“都没有。”

听到这个回答,王振感到有些不太正常。

朝廷要求宋彰赴京问罪的旨意,两个月前就已经派人传达过去,就算路途遥远行程较慢,按理说宋彰也得上疏一封叩谢天恩。

就算走驿站的朝廷上疏慢了,宋彰走私人给自己的信笺,肯定也会专门派人早早送达。一方面是感谢照拂,另外一方面是送份买命钱过来。

两者都没有的话,那绝对是中间除了什么问题。

沉忆辰这小子,他到底在福建做了什么?

“你去办事吧。”

想不明白为什么,加之蒙古瓦刺带来的压力,王振心烦意乱挥了挥手示意陈宫离开,他总感觉好像会有大事情发生。

福建沉忆辰这边,自然是不知道王振打算克扣瓦刺朝贡回赐的做法,如果他知道的话,肯定会得知历史轨迹在某种意义上,又回到了轨道中。

只不过时间线被大大提前!

可能这就是蝴蝶效应带来的改变,本应该动荡大明的东南农民起义,被沉忆辰用最小的代价给扼杀在萌芽中,连一场最基本的平叛大战都没有展开。

恰恰因沉忆辰控制住了东南局势,导致明朝没有组织大军陷入东南泥潭,有了余力提前整顿兵马去征讨麓川土司。

同时四征麓川的战事提前,给了瓦刺部也先可趁之机,他开始利用朝贡不断的挑衅大明,来寻找主动开战的机会。

历史上的正统十四年,也先就是借口明朝克扣回赐,欺辱其瓦刺使者,从而集结兵马向大明问罪。

现在这个时间线,被提前到了正统十二年!

沉忆辰之前一直没有能力去改变历史走向,如今当他真正能扭转乾坤之时,就得面对历史时间点彻底改变的连锁反应。

只可惜上千公里的距离带来的时间差,让沉忆辰无法做出提前应对。

亦或者说就算是知道了,远在福建的他同样无能无力。历史巨轮依旧有着属于自己的惯性,这点非人力可阻挡。

福州布政司衙门,喜宁早早就坐在后厅等待着沉忆辰的到来。乱臣贼子招安之事已经落幕,邓茂七、叶宗留、蒋福成三人的贼首送达了福州城。

至于到底是不是本人,喜宁无法确定,他也没兴趣去确认死者身份。

此刻喜宁只有一个想法,早日与沉忆辰完成交接回京,紫禁皇城才是自己发挥的舞台!

“喜公公,下官来迟,还请见谅。”

沉忆辰走进后厅,依旧客气的拱手行礼。哪怕现在他已经无需畏惧喜宁,可依旧保持着谦逊态度,尽量不在一些细枝末节挑衅对方。

古往今来无数身居高位着,就输在得意忘形四个字上面,沉忆辰始终提醒着自己别犯同样错误。

“沉提督平定福建叛乱,可谓是劳苦功高,何需如此客气。另外尊师林状元公仙去,咱家没能前往漳州府祭奠一番,着实心有愧疚。”

喜宁满脸唏嘘,彷佛林震的逝去,他真有多么伤感似的。

互相客套了几句坐下,喜宁就按捺不住问道:“沉提督此次从泉州府归来,诛杀乱臣贼子完成招安事宜,可谓是大功一件。”

“咱家当早日返回京师,帮沉提督奏请平叛之功!”

“不敢当,不敢当。”

沉忆辰连连摆手回道:“若是没有喜公公监军坐镇后方,下官如何能心无旁骛的顺利招安?要论平叛之功,下官认为喜公公当记首功!”

说罢,沉忆辰就从怀中拿出一份奏章,这就是他早就书写好的利益分配名单。

喜宁的名字被摆在了首位,福州三卫的孟大名列其后,沉忆辰需要为他累积足够的军功,来坐稳福州左卫指挥使的位子,再下来便是李瓒、冯正等人将领。

除了平叛之功外,灭倭之功的名单上,沉忆辰还加上了福建水师吸纳的矿工陈善恭、陶得二等人的名字,并且把他们提拔到千总这类中级军官位置上。

虽然福建水师游击将军李瓒的个人忠诚,要远远高于冯正,同时个人野心**要远远低于对方。

但官场之道,在于权势制衡,决不能让一家独大。

怎么说沉忆辰好歹京官出身,高端桌跟一群大明顶级重臣过招,耳濡目染之下该有的权谋手段不可能成为短板。

既然福州三卫得安插自己人分而治之,那么福建水师同理。

喜宁从沉忆辰手上接过奏章,翻开后当看到自己名字列在请功首位时,脸上笑容抑制不住绽放出来。

“没想到沉提督如此高看咱家,常言道恭敬不如从命,这份厚礼就收下了。”

太监可没有文官那种欲迎还拒的假客套,喜宁要的就是沉忆辰请功奏章,现在目的已经达成,再推脱岂不是浪费彼此时间。

“出镇日久,该到回京向陛下报喜的时候,咱家决定明日便启程,不知沉提督还有何交待话语?”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虽说这份平叛之功是喜宁早就与沉忆辰约定好的事情,但能毫不打折的兑现,放在官场而言依旧是件难得的事情。

加上能即刻回京,喜宁可谓是心情大好,不介意顺手帮沉忆辰点小忙。

听到这话,沉忆辰仅是笑着拱手道:“岂敢言交待,下官在此提前祝喜公公一路顺风。”

现在福建之事沉忆辰该做的都做了,小事没必要去欠喜宁一个人情,大事更指望不上对方能帮忙。

不如潇洒送这尊大神走人,前往京师去跟王振打擂台,免得在福建拖自己后腿。

“那好,咱家就先行一步,恭候沉提督早日返京入阁拜相。”

两人互相说着一些恭维道贺话语,实则脸上都是皮笑肉不笑,等待着对方去跟王振拼个你死我活,好坐收渔翁之利。

完成与喜宁的利益分配后,沉忆辰就马不停蹄的赶往福州港,开始全力督造下番海船,以及分配人手给邓茂七,让他去填补与倭寇的海上走私贸易空缺。

如今有了大明宝船舰队为后盾,整个海域都是沉忆辰说了算。只要没有遭遇到恶劣海洋气候的影响,不出意外倭寇的白银将源源不断流往福建,提前开启明朝中后期的贸易顺差。

与此同时,沉忆辰还着手改革福建卫所军队,把后世的一些先进军事观念融入其中。比如建立起军校雏形的讲武堂,来培养中低层武官的组织力跟执行力,使其朝着更为职业化的军队方向发展,而不是以往的半兵半农。

另外还把传统的行军参谋、军师等等职位统合起来,成立了战略参谋部,任何战争部署均要通过参谋部制定计划,杜绝以往主帅脑子一热,各种随意下发军令,指挥混乱的一塌湖涂情况发生。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便是沉忆辰成为了福建讲武堂的第一任山长。哪怕再怎么事务繁忙,他都会想办法抽出时间,去给卫所军官们“上课”。

熟知后世历史的都知道,某种意义上来说校长的身份,其重要性跟影响力,甚至是不输于一军主帅!

就在沉忆辰一切安排步入正轨的时候,遥远的漠北王庭,已经被封为蒙古太师淮王的也先,看着瓦刺使团带回来的朝贡回赐,听着他们受到的明国“羞辱”,脸上神色可谓是铁青无比!

要知道瓦刺之所以还当小弟称臣,就是为了从明朝这里获得丰厚的朝贡赏赐,以及开放边境贸易。

现在小弟当了,使臣叩拜了你大明皇帝,结果回赐的钱财却没有到位。

算上两千多人的出使费用,朝贡这笔买卖居然还史无前例的亏了!

更为离谱的是,早先明朝派往瓦刺的使臣,还宣扬过明朝皇帝打算跟瓦刺联姻,从宗室中选一妙龄公主嫁给也先的儿子。

要知道明朝不管仗打的多烂,受到宋朝靖康之耻的阴影,无论民间还是朝堂,那是打死都不可能接受和亲这种事情发生,自然使臣说的什么联姻,纯属喝多了胡言乱语。

但问题是也先当真了啊,就连聘礼都送到了京师,结果被告知压根没这回事,可想而知是多么大的羞辱!

当初还未统一蒙古,没有实力去跟大明开战,蒙古太师也先只能咬牙认了羞辱。

此一时彼一时,现在蒙古铁骑纵横北疆万里,相反你大明深陷南疆土司的战争泥潭,凭什么还在我面前装大哥?

是可忍孰不可忍,不管是为了找回自己面子,还是为了找回蒙古的场子,太师也先都决定给大明来个深刻的教训,让他们再度感受下草原铁骑的刀锋!

于是乎蒙古的战争机器启动,四路信使分别前往辽东、赣州(张掖)、宣府、大同,开始厉兵秣马准备发动进攻。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更何况是对付大明这样的庞然大物。太师也先为了这一刻,从接替父亲成为瓦刺部首领那一天起,已经足足等待了快十年。

曾经大元失去的中原花花世界,是时候将再度回归到蒙古大军的铁蹄之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