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375 总督辽东 (二合一)

375 总督辽东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成公公,好久不见。”

沉忆辰满脸笑容的靠了过去,朝成敬拱手行了一礼。

“少司马,久违了。”

成敬看到是沉忆辰过来,同样脸上浮现出热忱的笑容。

毕竟认真说起来,两人如今已然称得上是交情匪浅,而且对于沉忆辰的能力跟魄力,成敬始终抱着一份欣赏的态度,认为此子未来必然会成为一代名臣。

“成公公,下官有一事相求,不知可否行个方便?”

对于成敬,沉忆辰知道对方的秉性,于是没有任何的弯弯绕绕,直接开门见山。

“少司马客气,有事直说便可。”

“蒙古太师也先率领着本部大军,朝着东北方向撤离。下官认为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绕路回漠北那么简单,还打算联合女真三部跟兀良哈三卫,向我大明的辽东发动进攻。”

“常言道兵贵神速,鞑虏可以做到一人两骑,行军速度远胜于我军。下官想要搭乘停靠在大沽海防口的宝船舰队,从海上直接登陆辽东,达成对辽东军诸卫的驰援。”

听完沉忆辰的诉说,成敬也当过出镇太监,基本军事常识还是有的。

于是点了点头认同道:“少司马言之有理,既然有这方面的隐忧,为何不向大司马禀告?”

“战场瞬息万变,这仅仅是下官的推测,如果鞑虏并未前往辽东或者杀个回马枪,那这番部署便成为了作茧自缚。”

沉忆辰并没有为了达成自己目的,就刻意吹嘘从海上进军辽东的优势,相反很坦诚的把弊端讲了出来。

“那少司马想要咱家做什么,去劝说大司马吗?”

成敬是个聪明人,他瞬间就明白了沉忆辰相求的事情。只不过这种有着极高风险的军国大事,哪怕身为监军也不好过于插手。能否最终达成决断,还得看于谦的意思。

“不,大司马肩负京师安危的重任,确实不能兵行险招。”

沉忆辰摇了摇头,他想要的不是成敬去向于谦施压,抽调福建水师旧部来随自己驰援辽东。

虽然都督张軏言语有些过激,但认真想想不无道理。抽调福建水师乃至福建驰援军,相当于废了十营团的编制,其他各部友军只能就地整编,这种情况下还怎么打仗?

如果战时强行征调,毫无疑问是在自毁长城。

“下官希望成公公向陛下举荐,任命下官出兵辽东并且总督军务!”

担任辽东总督,才是沉忆辰见到成敬后,脑海中临时想要的东西!

明朝正统朝之前,并没有总督一职。但西南麓川叛乱影响范围太大,已经超过了单独一省布政司的管辖范围,这就需要在巡抚上面,设立一个更高级别的职位,来统筹全局完成军政事务的统一。

这个职位,便是总督!

而且大明第一个总督不是别人,正是以兵部尚书衔总督军务的王骥。

沉忆辰不能抽调京师各部的福建水师,大同宣府两镇经历过数场战争的损兵折将之后,根本就没有兵源可以征调。

唯一可以掌控的兵马,就是辽东总兵曹义手下的辽东军。

另外沉忆辰想要驰援辽东,哪怕正统朝末期已经出现了文贵武贱的趋势。可想要靠着自己正三品的兵部侍郎衔,在别人的地盘上,节制正一品的左都督兼辽东总兵曹义,无疑是痴人说梦。

到时候双方各不相属,很难做到战场上的绝对一致,更别说之前曹义贪生怕死的表现,让沉忆辰对这位辽东总兵没有任何的信任可言。

想要打破这种困境,就只能让景泰帝朱祁玉下令,任命自己总督辽东军务。

这样哪怕就算没有抽调福建卫所军,自己手中三万兵马,再加上辽东军剩余的四万多人,也有七八万的规模,占据着地利优势足以跟太师也先一战!

同样沉忆辰深知自己之前无召领军赴京的举动,对于皇家而言是一种巨大的威胁,景泰帝朱祁玉不一定敢放权任命。那么只有成敬主动举荐,才能抵消皇帝心中的提防,全面掌管辽东大权。

辽东总督?

听着沉忆辰的请求,成敬脸上神情有些凝重。

要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职位,就拿靖远伯王骥举例,凌驾于数省官员之上,军政大权一手抓,彻彻底底的封疆大吏。

沉忆辰确实在议和这件事情上,表现出了对于新君的忠诚,这也是当初成敬跟朱祁玉想要得到结果。但同样出现了一个无比矛盾的驳论,那就是这种“背主二心”的臣子,能永远的保证对当今皇帝的效忠吗?

不忠之人,掌控越大的权势,就是越大的隐患。

“事关重大,咱家不敢轻易做出保证,得看陛下的意思。”

成敬给出了一个棱模两可的回答,他需要回宫跟朱祁玉好好商议一番,分析出其中利弊后,才能做出最终的决断。

“下官先行谢过成公公。”

沉忆辰当然明白成敬不可能当场打包票,能向朱祁玉举荐,已经达到了他的预期。

“另外下官期望成公公能顺带向陛下转达一句话语,想要功垂史册成为一代明君,必须解决掉鞑虏这个心腹大患,让他们永远都无法踏足中原!”

这句话纯粹是一句场面话,沉忆辰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其实是朱祁玉想要坐稳这个皇位,就得拿出足够的功绩成为救时之君,让百官臣服,让天下归心!

一旦有了众望所归,就算太上皇朱祁镇还活着,都无法对朱祁玉的皇位构成威胁。

沉忆辰相信以成敬的才智,他能听懂这背后的意思。

不出所料,当沉忆辰说出这句话后,成敬脸色数变。

最终他拱了拱手道:“咱家会把少司马的谏言传达给陛下。”

“另外咱家不过四品内官监掌印,少司马乃三品兵部侍郎,上官身份愧不敢当,以后切莫如此称呼。”

成敬与王振跟喜宁这种权阉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涉足朝政是出于对朱祁玉的绝对忠诚,本身对权势跟财富的渴望并不大,更不会得意忘形的想要凌驾于朝廷大臣之上。

就算内官品阶天然要更“值钱”一些,类似于文官跟武将高低贵贱差别,大多数朝臣都在掌印太监面前自称下官,他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不过这一次提醒,根本原因不在于一级的官衔差距,而是成敬侧面告诉沉忆辰,他未来的官衔会提升很大,再用下官自称不合适。

更直白一点说,成敬默认了沉忆辰即将成为辽东总督!

“那本官就谢过成公公举荐!”

沉忆辰拱手致谢,言语态度依然恭敬,称呼却在第一时间完成了改变。

某种意义上来说,圆滑跟世故仅仅是沉忆辰的“保护色”,骨子里面他还是有着属于自己的气节跟强硬。

达成于成敬的求助后,沉忆辰即刻下令让李瓒率领着部下前往大沽海防口。与此同时他给许逢原写了一封书信,让他把运输船队的水手跟船夫,全部征调到大明宝船上,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熟悉如何操控。

没办法,既然不能征调福建水师,沉忆辰就只能从民间船夫身上着手。毕竟这不是进行一场海战,需要精密的船舵跟船帆配合,仅仅航行到辽东,他相信许逢原应该能解决这个难题。

成敬的动作比想象中更快,亦或者说也先意图释放朱祁镇的举动,给了景泰帝朱祁玉很大的心理危机。他除了解除京师之围,还必须做出一番政绩,才能赢得天下效忠,赢得“救时之君”的美称。

沉忆辰的激进想法,某种意义上是契合了朱祁玉的急切心态。

正统十三年十月初三,明军大营各部将领齐聚一堂,迎接着来自于宫中的圣旨。

让在场众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封圣旨的内容是任命沉忆辰以兵部侍郎衔总督辽东军务,麾下兵马皆不受于谦节制,享便宜行事之权。

这道圣旨一出,可谓是引得全场哗然。要知道在此之前,仅仅只有靖远伯王骥一人加封过总督头衔,而他征战沙场多年,麓川立下了不世战功。

沉忆辰到目前为止,除了塞外撤退打过两场仗外,在京师最危急的却身陷蒙军大营,是个纯粹的旁观者。

如何能跟王骥相提并论?

沉忆辰背后到底做了什么,能让皇帝下达这种任命圣旨,简直是旷古未有的奇观!

按照这速度下去,再下一步是不是得给沉忆辰封侯拜相了?

而这还不是最过分的,沉忆辰接旨之后,即刻向于谦提出来一个请求。那便是福建水师可以不征调,但李达率领的那几千辽东军兵马,期望能划归于麾下。

除了朱佶部率领的骑兵,李达这几千号辽东军,可以说是仅存的骑兵独苗,孙镗还打算借助他们扩大追击的战果。

这要是被沉忆辰给要去了,自己这一部兵马岂不是没人了?

“大司马,沉侍郎的要求,本将不答应!”

孙镗虎目圆睁的望向沉忆辰,除了期望能斩获更大的战果,西直门防守一战还让他看到了李达等人的骁勇善战,绝不能拱手让人。

“大司马,本将也认为不宜分兵,还请再三斟酌。”

张軏适时站了出来帮孙镗说话,他从各种不可思议的任命中,愈发的相信太上皇的密诏内容。沉忆辰确实有着狼子野心,甚至是跟郕王在背后打成了某种不为人知的交易,否则无法解释他一飞冲天的速度。

“大司马,确实应该好好考量。”

本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武清伯石亨,此刻都站了出来表达反对意见。

石亨此人虽然作战勇勐无比,但贪图权势心胸不是很宽广。沉忆辰这种深受两代皇帝“厚爱”的恩隆,着实让他有些眼红嫉妒,哪怕事实上他享受到的圣卷跟封爵,还要远远超过目前沉忆辰的提督任命。

面对众将领的反对,于谦脸上流露出为难的神色。

当初沉忆辰无召领军赴京,众人皆认为他是谋逆之举,暗藏不臣之心。

事实证明清者自清,战场走势全在沉忆辰的预料之中。如果不是驰援军及时赶到了土木堡战场,收拢溃兵回防京师,最好的结果都至少要多几万大明儿郎埋骨他乡。

而最坏的结果,是大明京师沦陷,郕王或者太子率领众臣衣冠南渡!

现如今又是这么一道难题摆在了于谦的面前,到底是继续相信沉忆辰,还是选择平息众怒,辽东又是否会真的成为太师也先的目标?

就在帐内气氛逐渐紧张的时候,一队身穿甲胃的年轻将领冲进大帐,单膝跪下朝着于谦请命道:“吾等为辽东将领,誓死与辽东的弟兄们共生死,还请大司马成全!”

毫无疑问能说出这样的话语的,只有李达他们那群辽东军将领,当得知沉忆辰要率军驰援辽东的时候,他们再也无法冷静下来。

“放肆,大帐商议军务要事,岂容你们肆意妄为!”

张軏见到这种场面,重重一掌拍在茶桉上,满脸怒容的呵斥一句。

擅闯主帅大帐,按照军法已经能从严处置了。

“张都督,你也是武将,难道就没有这种袍泽之情吗?

帐内众人反对自己,沉忆辰可以选择隐忍,乃至退步。

因为他深深清楚,自己目前已经是木秀于林的状态,提升的太快根基不稳,再加上还是前朝君王的旧臣。

看似表面风光,实际上面临着风必摧之。

但李达是自己的儿时伙伴,是生死与共的兄弟,哪怕单纯的护短,此刻也要站出来说话。

看来自己回京这段时间低调了不少,真以为是什么好捏的软柿子吗?

“老夫纵横沙场数十年,你来跟我说袍泽之情?”

张軏听到这句话后同样勃然大怒,仿佛受到了深深的侮辱。

一个没打过几仗的年轻文官,来质问自己这个征战沙场老将有没有袍泽之情,这不是羞辱是什么?

“既然张提督深有同感,那就能明白李将军的心境,不应多加阻拦。”

说罢,沉以诚不再搭理张軏,而是转而向于谦拱手道:“大司马,于公李将军及其麾下将士乃辽东军兵马,怎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袍泽弟兄面临鞑虏的刀锋。”

“于私下官与李将军是儿时伙伴,应天府家塾同窗,需要他来协助掌管节制辽东军,还请大司马成全!”

“请大司马成全!”

帐内的白胖子张祺、吴荣、马浩等等将领,齐声朝着于谦请命,他们对于返回辽东已经归心似箭。

望着这种场面,于谦明白强留他们于军心无益,而且相比较征调福建水师这种高风险举动,辽东军数千人一直未被打散过,并不对过多的影响追击大军战斗力。

不过他们现在属于右都督孙镗的部下,虽然于谦有着提督京师各营兵马的权力,但是明朝五军都督府跟勋戚的存在,导致出现了一种诡异的场景。

那就是下官统帅上官。

勋戚公侯伯驸马都尉这种不用说了,属于超品官阶,而都督府的左右都督一职,官衔也是高居一品。于谦这个兵部尚书,再没有加衔三公、三师的情况下,才是个正二品的官员。

很多时候就算于谦手掌大权,也不可能真的把这群勋戚都督当做下属使唤,更多是处于一种协商状态。

“孙都督,你意下如何?”

面对于谦的询问,望着跪倒在帐中的部下,孙镗此刻心中可谓是五味杂陈。

他本来是无比坚决的反对沉忆辰的请求,可身为军人他明白那种袍泽同生共死的情谊。辽东是李达等人的驻地,甚至可以说是很多将士的“故土”,强留他们下来只会离心离德。

想到这里,孙镗深深的叹了一口气道:“李游击,尔等返回辽东后多杀几个鞑虏,切勿忘了西直门下袍泽的血海深仇!”

“末将定不负孙都督所托!”

李达无比感激的望向孙镗,他很清楚对方做出这个决定,相当于放弃了后续追击鞑虏大军的功劳。

袍泽之情,不仅仅是年轻的小将无法忘记,这群身居高位的老将,同样没有忘记!

“下官谢过孙提督。”

沉忆辰同样拱手致谢,只不过得到了回应却是冷哼一声。

对于这种态度,沉忆辰很无所谓的笑了笑,不以为意。

“既然孙都督没有异议,那本官就答应调拨辽东军一部到沉侍郎的麾下。”

于谦说罢,来到了沉忆辰面前,用着一种长辈的语气嘱咐道:“向北,我不知道你说的鞑虏进攻辽东,会不会成为现实。但如果此事成真,你总督辽东军务一行,将会危险万分,还望保重。”

“下官谨记大司马嘱托。”

沉忆辰听到这些话语,心中有些感慨万分。他知道于谦向来不徇私情,今日能当着众将领的面,与自己说出这番话,已经是难得的场面,更代表了他的重视。

“那本官就在这里恭祝沉督宪旗开得胜!”

正统朝总督还未定下品阶,不过事实权势已经在正二品的巡抚之上,于谦此举相当于把沉忆辰摆在了与自己相同的位置上,正式承认了他的总督身份。

“祝沉督宪旗开得胜!”

不仅仅是于谦,王骥、石亨、孙镗等众将领,纷纷朝着沉忆辰拱手致意。

再怎么内部不合,如今大敌当前都要一致对外,“党争”大不过家国!

82中文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