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427 效忠天下 (二合一)

427 效忠天下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太上皇这是在干什么?

疑问从在场大臣脑海中浮现,现任皇帝的谦让不过走个禅让的法理流程,难道太上皇还当真了,流露出对皇位的不舍?

过分留念已经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对于皇权斗争而言,这就是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尚宝监掌印太监见到朱祁镇始终不出声,只得猛地清咳了一声当做提醒,然后再慌张跪下道:「奴婢最近偶染风寒,不慎惊扰了陛下跟上皇,还请恕罪!」

朱祁钰当然明白这是尚宝监掌印太监故意清咳,于是摆手道:「无心之过罢了,起来吧。」

「谢陛下。」

有了尚宝监掌印太监与朱祁钰的对话,仿佛让朱祁镇从旧梦中惊醒了过来,意识到这枚皇帝之宝再也不属于自己,只得平复心神脸上挂着苦笑道:「朕大祚告穷,天禄永终。」

「皇弟当祇顺大礼,飨兹万国,以肃承天命!」

听到太上皇终于说出禅让的话语,在场文武大臣算是松了一口气,把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与此同时景泰帝朱祁钰的嘴角,出现了一抹不易察觉的微微上扬。到了这一刻为止,自己才算是真正从法统上面,坐稳了这个皇帝位置,不用再顶着「监国」的名头!

三辞三让的流程还得继续下去,两兄弟各述授受之意,推逊良久,这才一同前往宗庙祭祀了大明历代先帝,完成了整个禅让仪式。

从太庙中出来,朱祁镇牵着朱祁钰的手,依旧在朝臣面前还是那一副手足情深的模样。

「皇弟,朕久未见过母后,这次北狩归来应当去恭请圣安,行人子孝道。」

「要不回宫之前,朕先行前往慈宁宫一趟?」

以朱祁镇对郕王这个弟弟的性格了解,是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加以阻碍的,自己想要夺回失去的一切,第一步便是与母后通气获得支持。

可他忘记了,时间是可以改变一切的,曾经自以为英明神武的朱祁镇,土木堡之战后变成了苟且偷生的懦夫。相反那个软弱退缩的郕王,却在家国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成为了救时之君!

面对朱祁镇的请求,朱祁钰淡淡一笑,紧接着面无表情的回道:「皇兄在漠北饱受寒苦,回京路上又历经风霜,还是早早前往南宫休息。」

「问安母后的事情,日后朕再与你一同前去。」

听着朱祁钰嘴中说出这样的话语,朱祁镇瞳孔猛烈的收缩了一下,直到这一刻他才真正意识到,眼前站着的不再是那个软弱不堪的郕王弟弟。

「好,朕这便入居南宫!」

「皇兄请。」

朱祁钰伸出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示意朱祁镇先行。

只是朱祁镇刚刚转身,还没等他迈出脚步,就听到身后再度传来了朱祁钰的声音。

「皇兄,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世间称孤道寡仅有一人,日后还是别乱了礼法。」….

兄弟重逢的泪痕还没有褪去,红的眼眶还没有消散,朱祁钰的这句话对于朱祁镇而言,远比这京师的风雪还要寒冷刺骨。

「吾知道了,陛下留步,不用再相送了。」

没有了「朕」的自称,没有了「皇弟」的相称,到了这一刻双方都已经意识到,仅存的兄弟亲情已经消失殆尽,从此只有皇帝跟上皇的身份。

亦或者说,成为了敌人!

「恭送上皇入居南宫!」

鸿胪寺的官员看到朱祁镇动身,于是高呼提醒了一句,紧接着文武百官再度跪倒齐呼道:「恭送上皇入居南宫,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听着耳旁这山呼海啸的万岁声音,朱祁镇内心却冷若寒霜,他知道从此以后,这不再是属

于自己的东西。

从御道两旁的文武大臣群中穿过,当来到沈忆宸身边的时候,朱祁镇突然停下了自己的脚步,朝他望了过去。

眼神之中充斥着愤怒、怨恨、后悔、不解!

君臣再度相见,两人身份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人即将要成为南宫中的囚鸟,另外一人却身穿绯袍入阁拜相,朝着权力的顶峰一步步迈去。

跪伏的沈忆宸看到朱祁镇的靴子停在自己身前,他此刻也是缓缓抬起自己的头颅,无视君前失仪的礼法,直视着面前的这位太上皇。

相比较对方的愤恨,沈忆宸眼神清澈如水,看不出丝毫的情绪波澜。原因无他,说忘恩负义也好,说背主求荣也罢,沈忆宸从始至终都没有觉得自己做错过,自然谈不上什么羞愧汗颜。

他并不是没有想过改变历史,好好辅佐朱祁镇成为一代明君,甚至早在太师也先入侵哈密国的时候,就冒着忤逆君王的风险发出示警,瓦刺部将成为大明的心腹大患。

但自己人微言轻,亦或者说就算是身居高位,也抵不过朱祁镇骨子里面的固执跟狂妄,御驾亲征是无法避免要发生的事情。

错不在自己,何愧之有?

如果我沈忆宸还需要羞愧的话,那你朱祁镇害死数十万军民,致使百万人流离失所,间接影响到千万人饱受苛税压榨,又有何颜面回到京师告慰大明历代先帝?

沈忆宸与朱祁镇对视的这一幕,被主管朝臣纪律的监察御史看到,他本想要开口提醒不可直视君上。只不过站在他身旁的右都御史杨善拉了一把,示意不要出声。

只有皇帝对新君不满,对旧臣怨恨,才会彻底激发他心中的愤怒情绪,生出毅然决然夺回皇位复辟的决心。

杨善是极致的极致利己主义者,他可以毫不在乎的出卖身边任何人去攀附往上爬,就算太上皇朱祁镇在他的眼中,也不过是自己的青云梯罢了。

对视数秒之后,朱祁镇这才收回了自己目光,继续朝着南宫方向走去。这一幕同样被站在后方的景泰帝朱祁钰看在眼中,他之前一直有些不明白,为何沈忆宸会这般斩钉截铁的「背主」,难道就想要从龙之功吗?….

可问题是,以沈忆宸在皇兄那里的待遇跟地位,就算不冒着风险区博取从龙之功,按部就班多年之后也能位极人臣,何必急于这一时?

但这一次他从沈忆宸的眼神中,看出了一种问心无愧,就如同自己当初在朝会上面,不平恭迎太上皇要用隆重礼仪一样。

就因上皇曾经天子的身份,就能抵消一切的过失跟罪责吗?

不甘、不平、不忿,才是沈忆宸选择「背主」的真正原因。

沈忆宸效忠的不是君王,而是天下社稷,从道不从君!

慈宁宫内,孙太后正在屋内来回踱步着,流露出内心焦急的心态。

没过多久,就看到御马监掌印太监郭敬,从外面急匆匆的跑了过来。还没等到进入殿内,孙太后就迎了上去问道:「怎么样,皇儿是不是已经完成了禅让仪式,快要过来了?」

「太后,上皇他没有前来慈宁宫,而是直接去了南宫。」

「怎会这样,难道他不来问安哀家这个母后吗?」

「是陛下说上皇舟车劳顿,先入居南宫休息,日后再一同来问安太后。」

听到郭敬嘴中说出这句话,孙太后脸色瞬间大变,她已经意识到朱祁钰这样做的背后理由。

「皇位都已经给他了,连让我们母子相见都不允,真是欺人太甚!」

孙太后按捺不住心中愤怒,当即怒喝了一声,经历过午门登闻鼓事件之后,她其实已经认清楚了许多现实,明白想要朱祁钰交还皇位不可能。

甚至愿意再退一步,放弃一切权力交换自己儿子安然回宫,母子俩不再过问前朝事务,只求能颐养天年便可。

但是朱祁钰的后续种种行为,让孙太后感受到属于帝王那种「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独权,哪怕退位的太上皇,依然是皇权最大的威胁。

如今看来,朱祁作的忌惮已经到了临界点,越过这条线就是皇儿的死期!

「郭敬,哀家之前嘱咐的让你交好武清候石亨,这件事情办的如何了?」

孙太后没有了垂帘听政的权力,就意味着身居后宫彻底无法用任何正当理由会见朝臣,于是乎只能另辟蹊径,命令宫中太监跟自己娘家会昌伯一脉去代理。

郭敬是最早传达太上皇要回京,并且明确表示效忠的十二监掌印太监,在孙太后这里信任度仅次于司设监掌印曹吉祥。

她在得知朱祁镇关外遇刺的消息之后,就让郭敬去示好武清候石亨,以求掌控京师三大营中,兵马最多的五军营势力。这样就算昌平侯杨洪死心塌地效忠朱祁钰,依靠着五军营、神机营再加上御马监掌控的亲军四卫,三千营也翻不起什么风浪。

历史上南宫之变,也正是靠着曹吉祥、石亨、杨能等人联手,掌控京师的军权,让得知大势已去的于谦没有做出任何动作。….

石亨,就是改变权力平衡的那份最大筹码!

「奴婢无能,武清候他一直敷衍了事,不愿意表露心迹。」

说罢郭敬就慌忙的跪了下去,向孙太后请罪。

对于郭敬的示好无果,孙太后并没有大动肝火,相反流露出一副在意料之中的模样。

她本想着郭敬跟石亨两人,当初一同镇守大同府,有着一些同僚情份好说话。结果却遗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阳和之战惨败后,石亨独自一骑逃亡回来,问罪过程中曾对郭敬十分不满。

认为镇守太监郭敬贪污受贿,倒卖军械让瓦刺部装备精良,才最终导致了明军四万将士战死阳和,并非是自己指挥不利!

郭敬当初差点没把石亨给坑死,现在他去示好,没当场给一巴掌打出来,已经是看在孙太后的面子了。

「哀家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对于孙太后这般平静,郭敬反倒是有些意外,不过能逃过一劫,他赶紧叩谢道:「谢太后恕罪,奴婢告退。」

直至郭敬的身影退出慈宁宫的宫门,孙太后这才朝着身边一个小太监说道:「你去把曹吉祥给哀家叫来。」

「是,太后。」

小太监自然不敢过多询问,领命后就赶忙朝着司设监跑去。

既然郭敬无法示好石亨,那么就换一个人去试试,曹吉祥早年在征讨麓川中担任过监军,后续正统九年讨伐兀良哈三卫,同样担任过督军一职,从北线的大同府进发,与石亨也有过一段交情。

除此之外,孙太后还想到了一件事情能打动石亨,那便是论功行赏的朝会上,石亨一番好意被于谦给当众羞辱,后续两人转为交恶。

石亨虽然掌管着五军营,但在兵部尚书于谦的节制之下,就不想着能位居其上?

人终究是有弱点的,就看能不能发现这个弱点,恰好孙太后在这方面很擅长。

紫禁城中的暗流涌动,暂时还影响不到天下大势的走向,恭迎太上皇回京这桩重要事情完成之后,沈忆宸便联合内阁首辅陈循召开了廷议,正式推举改名为徐有贞的徐珵为工部侍郎。

原因在于冬季过后,很快便要进入春耕期,景泰元年并无法改变正统朝小冰河时期的气候趋势,长江以北许多地方遭遇到了凌汛,对包括大运河在内的各处水道堤坝,产生了极大的溃堤压力。

沈忆宸急切需要徐有贞这么一位专业人士走马上任,解决掉凌汛产生的危机,否则别说等到夏收、秋收,就连春耕都将出现重大问题,京师米价已经由年前的两钱五一石,涨价到了四钱一石,并且还是一天一个价格。

别看仅仅是涨了一钱五,按照比例已经涨了百分之六十,明朝可没有后世的工业能力,购买米粮的银钱在生活支出中占据了极高了比重,京师路边已经出现了许多乞丐流民。

除了紧急加固水利设施保障春耕正常进行外,沈忆宸还需要徐有贞保障大运河这条明朝大动脉的畅通,再拖延下去不敢想象整个京师粮价会涨到何种天价。

单单是京师乃至于北直隶还好点,陕西、陕西等边境地区,粮价更是突破了六钱,足足翻了一倍有余。这些地方承担着北方游牧民族的防御压力,一旦出现任何内乱,就会给瓦刺可乘之机,再度攻入大明腹地。

屋漏偏逢连夜雨,宣府方面的夜不收,已经察觉到瓦刺兵马最近有调动趋势,只是不知道他们是想要进攻大明,还是进攻辽东的鞑靼部。

不过无论是哪一方向,都意味着大明要再度出兵,军粮供应也将成为极大负担。

景泰元年,并没有如同年号的期盼那样,迎来国泰民安的盛世。.

无限循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