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433 科举不公 (二合一)

433 科举不公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23:32:02

“张卿,此事不用你担心,朕自会劝说武清候石亨。”

“朕只需要你一个确切的回答,到底是否愿意一同拨乱反正?”

朱祁镇已经没有耐心去跟张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必须要得到对方的绝对效忠,才能展开下一步的动作。

原因无他,张軏掌控了一部分京营士兵,并且还是靠近南宫的营地。到时候发动政变复辟,他的兵马就是攻破南宫禁卫军的关键。

历史上也正是石亨、张軏等人用巨木,撞开了南宫的宫门,完成了夺门之变。

朱祁镇在死亡的威胁之下,真是一刻都等待不及,不断的向张軏施压。

“一日为君,终身为主,臣张軏愿效忠于上皇,共同开创一个太平盛世!”

“好,朕心甚慰!”

朱祁镇当即拍桉而起,彻底搞定了张軏后,南宫这一块的安全危机算是解除。更外面还有姻亲安远侯柳浦掌控的神机营,宫内有御马监掌印郭敬的腾骧四卫。

只要最终拉拢了石亨,里应外合之下郕王不堪一击!

就在朱祁镇打着如意算盘的时候,紫禁城御书房中内官监掌印太监成敬,悄无声息的走了进去,拱手禀告道:“陛下,右都督张軏被上皇召入南宫议事,恐怕是商量着复辟的事情。”

“皇兄果然还是忍耐不住了吗?”

景泰帝朱祁玉冷漠的回了一句,能坐上九五至尊的位置,哪怕再如何不善于帝王心术,权谋斗争,基本上的警惕还是有的。

东安门前的三辞三让,没有人会相信明英宗朱祁镇愿意放弃至高无上皇权,品尝到权力果实的朱祁玉,那就自然更不会当真。

从始至终,南宫除了明着安排的护卫外,还有着许多暗探时时刻刻关注着朱祁镇的举动。这些暗探是当初朱祁玉在郕王潜邸的老人,忠诚度绝对不用怀疑,只是人数跟能力不够,无法在朝堂之上施展。

“上皇拉拢右都督张軏,意味着南宫那块的十营团不可靠,要不要展开驻地轮换?”

成敬小心翼翼的朝着朱祁玉问了一句,本来按照他太监内官的身份,是不能卷入前朝军政要事。可景泰帝身边实在无人可用,一个于谦恪守社稷为重君为轻,从来不会愚忠。

至于沉忆辰,连他到底是不是忠诚于自己,景泰帝朱祁玉心中都没底。

“陡然间展开驻地轮换,相当于告诉皇兄朕在他身边安插了人,后续他联络朝臣只会做的更加隐秘。”

“这样吧,传朕谕令从今日起,南宫的宫门上锁灌铅,仅允许开一个传递食物的小洞。另外想办法抓住皇兄逾越之举,从而名正言顺的处决他身边亲信,斩断他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既然皇兄不仁,那朕只能不义,这天下终究是容不下两位君王!”

彻底囚禁是景泰帝朱祁玉的第一步,等到朝中消除明英宗朱祁镇的影响力后,身染重疾便是第二步,最终就是暴毙而亡。

两人都已经意识到在皇权斗争面前不死不休,什么手足亲情不值一提!

另外一边的顺天贡院,经历过关于北方饥荒的讨论后,沉忆辰跟贺平彦两人的关系算是出现了些许缓和,至少没有之前那种剑拔弩张火药味十足的场面。

呆在明远楼上注视了几日,趁着第一轮会试快要结束之际,沉忆辰来到了号房巡视考生们的答卷情况。曾几何时他也在这小小的号房中等待着命运抉择,如今身居高位后,可以决定别人的命运。

号房位置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考生的背景身份,沉忆辰首先来到的是坐北朝南新建的砖石结构号房,这里大多是朝中一些高官子弟。

见到沉忆辰到来,砖石号房的考生们并没有流露出多少紧张神情,毕竟他们很多人见过市面,再加之京师高官勋戚多如狗,一个正三品阁臣还不至于吓住。

沉忆辰随意停在了一个考生号房面前,看着他对于首道四书题的回答。古代科举重四书,重首题,基本上这一题回答的好坏,将决定己己科会试的成绩。

四书首题并不是两位会试总裁,以及十八位同考官共同商定的,相反乃沉忆辰一己之力拍板,定下了“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的题目。

用后世的白话翻译,那就是论周唐及秦魏朝廷和地方权力的分配,到底孰优孰劣又怎样去改正。

封建王朝走到亡国末世,除了土地兼并这种老病因外,中央跟地方的权力失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很大几率到了最后政令不出紫禁城。

但问题是中央不放权,以古代的行政效率,处处等着朝廷中枢来做决断,恐怕黄花菜都凉了。过于放权,就如同导致地方山头并起,军阀势力割据。

沉忆辰想要通过这种四书考题,来集思广意找到一条各方面平衡的权力划分,提高大明中枢朝廷跟地方的行政效率。与其天天考一些什么之乎者也,还不如把目标放在政务实事上面。

毕竟会试取中的考生,就将获得进士头衔,分散到大明各地为官。全是些不通政务的书呆子,到了地方后只会为祸一方。

这也就是为什么,沉忆辰会在自己担任会试总裁期间,强硬更改既定考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一批批真才实干之人,才能有志同道合之辈形成改革的基础,日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眼前这名考生文章写的不算太差,只是依旧没有跳脱传统的之乎者也的范畴,说了一大堆无关紧要的孔孟圣人言,在沉忆辰眼中简直是有些不知所云。

随意看了几眼后,沉忆辰便前往下一个考生的号房,答题内容基本上大同小异,找不到任何的亮点。

就这样接连看了几个,沉忆辰打算折返回去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这些考生第一行文字内容中,有一撇的勾画角度非常相似。

沉忆辰当年为了考取功名,可谓是勤学苦练过馆阁体。但哪怕就是这样,文字写在纸张上的最终效果,也不可能笔划勾画角度千篇一律。

而且这还不是一个两个的巧合,沉忆辰一路走过来,起码看到五六个考生第一行笔锋无比神似,这就绝对不可能是巧合了!

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沉忆辰特地转到了另外一排号房中,还恰巧的是在这里遇到了一个熟人,他就是在顺天贡院广场为民请命的何闻道。

见到沉忆辰朝自己走过来,何闻道惊讶的张大了嘴巴,脸上瞬间就流露出激动的神情。

在何闻道的眼中,沉忆辰已经不仅仅是自己学术上的领路人,还是自己人生的一盏明灯,大丈夫生当如是也!

不过何闻道很快就反应过来,考场之中可不能跟巡视总裁,发生任何言语上的交谈,否则就有徇私舞弊的嫌疑。于是他压制住内心的激动,把头给再度埋了下来,不过那微微颤抖的手臂,还是暴露了内心的真实想法。

沉忆辰踱步来到何闻道的号房面前,仔细看了他第一排文字的笔锋,与之前在砖石号房见到了那几名考生勾画角度完全不同,何闻道的文章笔迹找不到任何规律可循。

见到这一幕后,沉忆辰心中就大概有底了,不过在无凭无据之下此事不好声望,他把注意力转移到了何闻道的文章上面。

相比较前面考生华而不实的孔孟圣人言,何闻道非常务实的分析了周唐两朝,诸侯做大跟藩镇割据的弊端,同时表明了秦魏两朝过渡集权,带来的地方行政效率低下缺点。

看来自己“经世致用,辨证求是”的学术理念,是真正的传达到了何闻道这等年轻士子的心中,而不是浮于表面!

看完何闻道的文章后,沉忆辰顺势走向了旁边的号房,首先还是看了一眼第一行的笔划有没有问题。这名考生跟何闻道一样,勾画角度有着属于自己的特殊,与砖石号房的考生截然不同。

本来沉忆辰没打算提前审阅一番这名考生的会试文章,结果就这么随意瞄了两眼后,他就被吸引住了站在原地,脸上下意识流露出惊喜的神色。

相比较何闻道“师从”沉学,本身就朝着务实方向发展,能写出切中时政要害,分析出利弊的文章并不意外。相反这名考生沉忆辰毫无印象,文章却立意深远,论证全面,很有治国安邦之远见。

甚至沉忆辰能从他的文字中,感受到一股拳拳爱国之心,胸怀天下之志!

带着一份好奇,沉忆辰把目光看向了还未弥封的卷首,彭时两个字跃然于眼前。

彭时便是历史上正统十三年的状元及第,还开创了大明最快入阁的记录。只能说哪怕历史改变了,才学之士的本质不会改变,金子放在哪里都能发光!

当然,哪怕欣赏沉忆辰也不能流露出来,看了一圈后他便转身回到了明远楼。恰好巡视考场的杨鸿泽,此刻也一同返了回来。

“杨少卿,会试四书首题今日结束,不知你巡视考场可有发现国之栋梁?”

“你想说什么?”

这三日监考下来,除了第一日关于北方粮荒的问题,双方有过一段交流之外,后面两日几乎是视而不见,完全没有任何的言语沟通。

沉忆辰巡视考场后莫名其妙抛出这句话,杨鸿泽第一反应便是对方话中有话。

“本官发现有几个考生,卷面字体异常优美,简直如有神助,杨少卿可有同感?”

听到沉忆辰这略带揶揄的话语,杨鸿泽脸色瞬间发生了一抹变化,但很快就恢复如常。

“有同感又如何,此事无凭无证,你我又能做些什么?”

“如果本官没记错的话,杨少卿曾说过自己是寒门农家子,寒窗苦读到今日入阁拜相,想必经历过常人所不能及的艰辛。”

“如果连科举的公正都无法保证,寒门农家子未来还有出头之日吗?”

这一句话说出来,让杨鸿泽神情暗然没有回答,其实考生文章中有着约定的暗号,他并非不知。

但人在官场,很多事情身不由己,以往历届科举都免不了这类事情发生。甚至就连杨鸿泽跟贺平彦两人,除了本身的才华学识外,很难说没有礼部尚书跟吏部尚书的助力。

如今内阁中,陈循、苗衷,乃至于高穀等人,由于入阁时间日短,都还没有培养自己的后备势力。景泰元年的己己科,注定是各方势力角逐的名利场!

“此事我劝你还是不要多管闲事,背后阁部大臣均有参与,除非沉中堂你想要与满朝文武为敌。”

犹豫许久之后,杨鸿泽还是给了沉忆辰一句劝戒,科举舞弊根本就不是单独某一个人可以达成的局面,而是阁部大臣心照不宣的形成了默契,划分出名额给自己的子弟上位。

杨鸿泽同样心中鄙夷不屑这种举动,但他更清楚这是自己无法改变的现状,除非脱离整个文官利益集团。

以自己寒门农家子的背景,得罪的满朝文武,日后再朝廷之中岂会有立足之地?

“杨少卿,你觉得本官应承下粮荒之事后,难道还能跟满朝文武和善相处吗?”

沉忆辰嘴角流露出嘲弄的笑容,既然选择站在了对立面,那就一条道走到黑,没有回头路可言。同时他也深深理解了,为何历朝历代想要干实事的权臣,最终都会选择结党营私。

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这一届乙己年举子,便是沉忆辰未来在朝堂上的根基!

沉忆辰的这句话,让杨鸿泽没有再回答,从这一刻开始,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与对方的差距跟担当。世间任何事情都没有偶然,沉忆辰能走到今日,有着独属于他的截然不同,与浑浊的官场仿佛是那么格格不入。

哪怕身为“敌人”,此刻杨鸿泽的心中,都不由生出了一抹敬佩跟尊重。

这个世间有沉忆辰的存在,何尝不是一种庆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