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504 兄弟齐心 (二合一)

504 兄弟齐心 (二合一)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3-03 23:34:14

“向北,有这么夸张吗?”

听到沉忆辰把福建跟山东卫兵马都拉了出来,知道是有可能废后,不知道还以为是篡位,赵鸿杰感觉有些过于紧张。

“防范于未然。”

沉忆辰没有过多解释,后续简单又嘱咐了几句后,便离开茶楼准备乘坐马车回府。

上车之后,沉忆辰抬头望着有些灰蒙蒙的天空,颇有一种风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第二日,接受到兵部调令的李达等人,出现在了京师的安定门外。望着阔别已久的城楼,几人心中都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唏嘘感慨。

“老大,我们离京快五年了吧?”

张祺开口说了一句,相比较离京时候的白胖子模样,如今的他没有了肥胖臃肿感,相反虎背熊腰活脱脱一副勐将形象,五年的时间可以改变太多东西。

“是啊,五年了,我们终于回京了。”

李达心情复杂的回了一句,身处辽东的时候经常想念京师亲朋,可如今真的回来望着身边繁华热闹的场景,仿佛有有着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

就在几人百感交集的时刻,一身飞鱼服锦衣卫指挥使赵鸿杰,从门洞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望向李达他们脸上浮现出一抹澹澹的笑容。

“赵鸿杰!”

见到赵鸿杰出现,李达几人翻身下马就冲了过去,给他来了一个大大的熊抱。

“你小子现在混的可以啊,飞鱼服都穿上了,妥妥的天子亲军皇帝心腹。遥想当年向北让你进入镇抚司,还说自己不适合担任锦衣卫,事实证明还是读书人脑袋灵活,比咱们这群大老粗看的远!”

李达一边激动的说着,一边重重拍着赵鸿杰的臂膀。

当年在应天成国公府外院家塾的时候,李达就是五大三粗力气惊人,这些年军中磨练下来手劲远超常人。赵鸿杰被他这几掌拍的表情嗤牙咧嘴,却又不好破坏重聚的氛围,只能脸上浮现出一抹苦笑。

“对了,向北托大公子把我们调回京师轮班,他人呢?”

说罢,李达就朝着门洞方向望过去,看看沉忆辰是不是在后面躲着没出来,结果扫了一圈还是没发现人影。

“向北是文官阁臣,加之他在朝中言官清流群体中风评有瑕疵,结交边关武将很容易遭人非议弹劾,不方便在大庭广众之下迎接你们,今天就由我来接风洗尘。”

赵鸿杰解释了下沉忆辰身份的不便之处,结果没想到李达几人听到后,立马火冒三丈的放话道:“谁他娘的敢非议弹劾我们大哥,老子非一刀噼了他不可。”

“没错,一批清流唧唧歪歪,弟兄们喝个酒怎么了?”

“京师就是狗屁规矩多,还是在辽东过得爽快!”

面对这群人的咋咋呼呼,赵鸿杰瞬间就感到一阵的头疼,如今他也不是当初那个小官蝼蚁,锦衣卫指挥使别看才正三品,事实上已经踏入了朝堂中枢,更明白官场的运行规格。

“弟兄们,这里毕竟是天子脚下,很多话还得慎言,以防被有心人听到。”

“我已经在酒楼定好了酒菜,以后京师任职与向北碰面的机会多的是,何需急于一时?”

相比较张祺、吴荣等人,李达毕竟担任过一方主帅,冷静下来也明白这样吵吵闹闹没用。于是乎满脸不爽的点头道:“好,那咱们就不给向北添麻烦了,先兄弟们好好喝上几杯,以后有机会再来个不醉不归!”

“那就听老大的。”

“走吧,鸿杰。”

边关武将习性豪迈,道理想明白后就不再纠结,很快一群人就浩浩荡荡的朝着赵鸿杰定下的酒楼杀去。

定制包厢内一桌子菜上齐,赵鸿杰没有多少什么,与李达等儿时同窗开开心心的喝酒。直到酒过三巡之后,他才缓缓开口道:“李达,其实向北通过大公子把你们从辽东调回来,不仅仅是班军轮换的缘故,而是京师最近可能有大事发生。”

听到赵鸿杰说出这句话,本来有些醉意的李达,头脑瞬间就清醒了过来。

其实在路上他也曾疑惑过,为何大公子朱仪号令如此着急,要自己等人抛开大部队提前赶到京师。如果这跟沉忆辰的部署有关系,那么一切都解释的通,他需要自己等人回来帮忙。

“京师会有何事发生?”

李达神情认真了起来,朝廷文官阁臣调任边关武将回京,绝对不可能是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沉忆辰恐怕是遇到什么大麻烦。

赵鸿杰听到李达这么一问,就按照之前沉忆辰的吩咐,把最近京师的变化跟他的担忧,原原本本的诉说了出来。

听完赵鸿杰的这些话语后,李达脸上神情由认真变成了严肃,他怎么也想不到京师情况会这么复杂,甚至有可能牵扯到皇权斗争中。

朝着四周观察了一圈,特别是门口方向盯了两眼,李达这才开口道:“鸿杰,向北这般紧张到底是担心外戚造反,还是曹吉祥跟石亨谋逆?”

“我不知道。”

赵鸿杰摇了摇头,他其实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沉忆辰会如此凝重担忧。

毕竟放在旁人眼中,景泰帝朱祁玉正值春秋鼎盛之际,练个丹药亲近女色也不算什么大问题,哪会联想到他英年早逝?

另外就算是皇长子朱见济体弱多病,最坏的结果不过是早夭,皇帝还年轻大不了再生一个,这对于皇家而言算个多大的事,有什么好紧张的。

至于废后导致外戚造反,说实话也不靠谱,孙太后的亲爹会昌伯孙忠联合太上皇都没有夺门成功,汪皇后无子的情况下凭什么能造反成功?

曹吉祥一个太监,那谋逆就更为离谱,唯一沾点边的只有石亨。可问题是忠国公他新贵上位,除了有点嚣张跋扈在边军安插亲信,目前没看出来什么僭越逾矩行为,离谋逆的程度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赵鸿杰想不明白,李达那脑袋智商就更不明白,于是乎一旁的白胖子张祺凑了过来,满脸紧张的问道:“鸿杰,大哥他该不会是想要谋朝篡位吧?”

此话一出,包厢内氛围简直凝结成了冰点,在场几人全部连大气都不敢出,目光全部死死的盯着赵鸿杰,想要从他这里确定沉忆辰真正的意图。

“胡说八道什么,明不明白祸从口出的道理,你可别给向北他添乱了!”

赵鸿杰毕竟是锦衣卫缇帅,政治敏感性方面要强于边军将领太多,别说沉忆辰目前没有流露出任何谋朝篡位的野心,哪怕就是写在脸上,你也不能明着说出来。

此事一旦传出,面对的就不是言官清流的“弑君”恶名,将成为皇族跟文武百官的公敌,除之而后快!

“是,是,我明白了。”

张祺赶紧低头认错,他其实话一说出来心里面就后悔,确实传出去会给沉忆辰带来太大的麻烦。

气氛稍微缓和了些后,赵鸿杰此时说出他的猜测道:“如果我预计没错的话,向北他如此紧张跟提前布局,应该还是跟立储有关系。”

“立储,你的意思是?”

李达察觉了赵鸿杰用词上的区别,“易储”跟“立储”别看是一字之差,导致的结果可谓是千差万别。易储是在皇长子朱见济跟皇太子朱见深之间做选择,立储可能的选择就太多了。

“陛下想要废太子,可皇长子此时却传出来病重。”

“如果其中没有什么阴谋还好说,万一皇长子重病是有人有意为之,那就代表着朝堂还有一方势力参与储君抉择。向北不想受制于人的话,与其跟随不如自己拥立新君!”

身为特务情报机构的最高长官,赵鸿杰这些年看过太多的阴谋诡计跟官场黑暗面,沉忆辰得胜回朝后易储传言愈演愈烈,皇长子立马就在御花园沾染风寒恶疾,着实有些太过于巧合。

宫门深似海,长久以来养成的习性,让赵鸿杰不相信世间有如此巧合的事情,谁掌控了储君,谁就掌控了未来。于是他推测沉忆辰调集李达等人回京,除了保障自身安全外,更多是想要参与这场立储的权力游戏!

寂静,房间内再次出现了死一般的寂静,李达等人毕竟在边关多年,没有想到朝堂上权势斗争,已经涉及到了拥立储君的地步。

望着李达等人不说话,赵鸿杰不知道他们想什么,于是冷冷质问道:“怎么,不敢跟随向北,怕了吗?”

“放你娘的屁,别以为就你赵鸿杰跟沉忆辰是兄弟,咱们谁跟他不是过命交情,会怕?”

李达当即怒不可遏,他沉默的原因更多是震惊,与怕不怕什么完全扯不上关系,更别说不敢跟随沉忆辰拥立新君。

“赵鸿杰你小子别以为当了个锦衣卫指挥使,就在哥们面前装大,战场上这些年杀过来,谁不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有什么好怕吗?”

“只要大哥一句话,刀山火海也敢闯!”

张祺、吴荣等人也是义愤填膺,仿佛受到了极大的侮辱。

见到李达等人的表面,赵鸿杰脸上这才浮现出一抹笑容道:“那好,你们就有个心理准备,回京之后多拉拢部下,以备不时之需。”

就在赵鸿杰给李达等人接风洗尘的同时,宫中却掀起了惊涛骇浪,许久没有上朝的景泰帝朱祁玉,突然发布了一道圣旨昭告天下。宣布汪皇后怀执怨怼,数违教令,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将何以共承宗祀,表正六宫?其上皇后册宝,退处别宫。

皇帝废后的传言,不仅仅是赵鸿杰能得到消息,朝廷文武百官其实早就有了心理准备。毕竟身为妻子,你不跟丈夫一条心,放在古代寻常人家都有违出嫁从夫的礼法,更别说帝王之家。

除了废后诏书外,真正起到火上浇油作用的,还是景泰帝朱祁玉紧接着又发布了一道立后诏书!

“咨尔杭氏,毓秀勋门,赋质纯粹。有端庄静一之德,有温和慈惠之仁。姆师之训素间,礼度之容不爽。茂简贞淑,式契元龟。肆加褕翟之荣,俾冠轩龙之位。特遣使持节以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

没错,这个杭氏,就是生下了皇长子朱见济的杭贵妃。靠着母凭子贵的优势取代了汪皇后,正式成为了统领后宫,母仪天下的大明皇后!

并且稍微有点政治嗅觉的朝臣,都能从立后诏书中嗅到另外一丝味道。皇帝立杭贵妃为后,就意味着她生下的庶长子,将成为名正言顺的嫡长子。

古代礼法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皇太子朱见深是庶长子,他能成为储君就在于“无嫡立长”四字上面。

景泰帝朱祁玉“违约”想要易储,就需要更多的礼法依据来支撑他的举动,来减少宗室藩王跟勋戚大臣的反对压力。吏部尚书何文渊的那一句“序在伦先”,让朱见济占据了长子的优势。

如今要再加上嫡子身份,至少在明面上能确定对皇太子朱见济的全面道统优势,让易储变得更为合乎礼法。

废后,从来不是什么一时意气,或者被愤怒给冲昏了头脑,权衡利弊带来最优解,才是冷酷无情的皇家本质!

文渊阁内值房得知消息的沉忆辰,还在揣测着景泰帝朱祁玉目前状态的时候,中书舍人赵然元就走了进来,告知内阁首辅陈循送来消息,清流文官已经闹了起来,要举办阁部联合会议商讨如何处理此事。

原因在于能在中枢为官的,没一个是傻子,废后这么明显的招式放了出来,下一步必然是废太子。如果此时还不为了心中的礼法正义集合反对,那么来日谁还会遵循孔孟大道?

除了清流言官这群“战斗机”起事,武将那边同样流传出来了许多不满声音,甚至京营的将士都闹得沸沸扬扬。

当年京师之围解除后,汪皇后面对“满城缟素,半城遗霜”的场景,下令收敛土木堡战败后的将士尸骨,以及死于战乱的百姓。

并且汪皇后为了收敛更多将士骸骨,提高下面办事的人积极性,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补贴一具尸骸一两银子,让足足上万将士百姓得以魂归故里,这份恩情许多军中将士没齿难忘。

文官跟武将同时不满,造成的影响远比意料中更大,这才导致需要阁部联合会议商讨对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