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第581章 成王败寇

第581章 成王败寇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6-11 00:55:27

沉忆辰这番话说出来,让曹吉祥脸色瞬间变得难看无比,同时引得在场文武百官一片哗然。

“内外两相针锋相对,这场拜师礼还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腾骧四卫兵马与沉忆辰遥控的神机营同时设伏,按理说他们两人应该早就暗中商议过,为何还会出现如此大的分歧?”

“看沉元辅这架势,是想要保忠国公石亨?”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石亨此人嚣张跋扈,还曾反咬过于少保一口。今日沉元辅想要放他一马,来日东山再起未必会记得这份恩情。”

“别把沉忆辰说得那么高尚,说不定他求情仅是兔死狐悲罢了。石亨是个谋逆权臣,这位元辅又何尝不是,这么做算是给自己留条后路。”

“慎言!”

各种议论声音不绝于耳,听着奉天殿前文武百官的揣测、猜疑,曹吉祥的脸色愈发阴沉的能滴出水来。

换做历届司礼监掌印太监,面对外朝内阁首辅强硬态度,大概率会做出退让妥协。毕竟宦官终究在法理跟地位上差了一截,事情闹大了就连皇权都不敢过于偏帮。

但曹吉祥岂是非常之人?

他从来不甘心沦为外界表面尊重,内心鄙夷的宦官,只有威慑住包括沉忆辰在内的满朝文武,自己才能真正的登上那权力巅峰,乃至于问鼎九五之位。

这种情景之下,忠国公石亨是非杀不可,只有用这条大明国公的性命,让众大臣看到自己的手段跟权势,日后他们才会更容易屈服。

曹吉祥同样想要杀鸡儆猴,只不过他威慑的不是那些对皇家有不臣之心的人,而是自己潜在的敌人!

“万岁爷年幼,太后的口谕便是圣谕,元辅还请注意一下自己的身份。”

冰冷的话语从曹吉祥口中说出,他已经没有了往日那种虚伪客套,浑身散发着一股无边杀意。

“曹公公,本阁部更应该提醒一下你注意身份!”

到了这一刻,沉忆辰也撕下了谦卑讨好的面具,并且把曹吉祥的称呼由内相改为了曹公公。

这便是旗帜鲜明的警告曹吉祥,别忘记自己仅仅是一个宦官,外界尊称两句内相,还真把自己当做执掌朝政的宰辅了?

说句难听点的话,沉忆辰都还配不上这个“相”字,区区司礼监掌印太监,你也配!

这声曹公公的称呼,让曹吉祥当场愣在原地,紧接着就是一股无比的羞辱感涌上心头。毫无疑问这才是沉忆辰的心声,他从始至终都未曾尊重过自己,在文官面前还是那一个阉人身份!

很多时候佛争一柱香,人活着就是为了争一口气。

曹吉祥极致的愤怒之下,让他理智慢慢流失,眼神变得冰冷无比的死死盯着沉忆辰。

“既然如此,那咱家选择奉命行事,就看看沉阁老如何抗命不遵!”

你忽视了我“内相”身份,那我自然就无视你的“元辅”头衔,曹吉祥同样把称呼改为了沉阁老,然后朝着嗣子曹钦勐的一挥手,打算强硬执行把石氏一族给诛杀在奉天殿前丹墀。

毕竟曹吉祥统帅的腾骧四卫兵马已经到齐,沉忆辰仅仅靠着暗藏的锦衣卫想要阻止,那是不可能达成的事情,兵强马壮者才能笑到最后!

“住手,曹吉祥。”

沉忆辰眼睁睁的看着曹钦举起手中钢刀,径直朝着身侧的定远伯石彪砍去,他下意识的向前伸手想要喝止对方。

只可惜这样的呼喊,对于曹钦而言毫无作用,钢刀依旧向下噼砍而去,定远伯石彪也缓缓闭上了自己眼睛。从举兵清君侧失败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预料到命运走向,无非早死晚死罢了。

不过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哐当”一声脆响,昭武伯曹钦手中的钢刀被人给打落在地,骑在战马上的武锐身影,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之中。

并且这还仅仅是个开始,很快震耳欲聋的万马奔腾声音响起,三千营的骑兵们犹如潮水一般朝着从广场后方涌现过来。

另外在三千营的骑兵后面,还有着李达率领的神机营士兵,随着这两支兵马的到来,奉天殿前丹墀实力对比发生了异变,拥护沉忆辰的兵马在数量上完全不输腾骧四卫!

“遵元辅号令,三千营都督佥事武锐前来护驾。”

“遵元辅号令,神机营都督同知李达前来护驾。”

“遵元辅号令,京卫指挥使王政前来护驾!”

此起彼伏的呼喊声从四面八方响起,密密麻麻的大明将士们把整个奉天大殿给围的水泄不通。

在场的文武大臣们,很多人脸上已经流露出一抹惊色,他们已经猜测到沉忆辰对于石亨起兵有所准备,可万万没有想到暗藏了如此多的兵马在宫中。

要是这群人不是来平叛的,而是……

这种画面,简直不敢再继续想象下去!

朝廷大臣们不敢想象,皇太后杭氏却看着胆颤心惊,她本以为曹吉祥统帅的腾骧四卫兵马,足以保障宫中皇室的安危。现在来看,司礼监掌印太监,完全不是内阁首辅沉忆辰的对手。

一刹那,杭太后不知道自己让皇帝拜沉忆辰为师,到底是一招绑定双方的妙棋,还是一步养虎为患的昏招。此子但凡有些许不臣之心,最好的结果也是大明版霍光,坏的话就是王莽、曹操之流了。

“原来这才是沉阁老真正的实力。”

“本官之前还认同曹吉祥,不能容许石亨这种谋乱之举,必须重判才能以儆效尤。现在看来,没有了石亨,以后谁来制衡沉忆辰?”

“是啊,沉元辅其实骨子里面,有着一股权臣的风范。”

“孤儿寡母执掌大明,难免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文官集团这一年来,本就遭受沉忆辰的暗中打压,连礼部尚书胡濙这等六朝老臣,都选择退避三舍不愿与之对立。

现在沉忆辰面对曹吉祥,把自己强硬的一面给展现的淋漓尽致,给在场的众大臣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冲击。毕竟像石亨这种莽撞武夫,常日里面就蛮横桀骜惯了,大家早已习惯。

相对来说沉忆辰日常待人处事中,还保持着礼仪体面,夸张点来说用“谦虚”一词都不过分。这下兵围奉天大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朝廷众臣一股担忧不由涌上心头。

只是对于朝廷百官的看法,沉忆辰如今已经不怎么在意了,伴随着数支“效忠”于自己的兵马到场,沉忆辰望着面色难堪无比的曹吉祥说道:“内相,无规矩不成方圆,忠国公毕竟身为大明国公,还是按照律法审判为好!”

兵法里面就有围师必阙的说法,沉忆辰现在占据着场面上的优势,他反而可以软化一下自己的态度,不要把曹吉祥给逼到狗急跳墙的地步。

毕竟自己目前跟他,还处于一种“联手”的关系之中,当着文武百官跟皇家的面,把事情真搞到兵戎相见的地步,那着实有些不好收场。

政治始终是一门妥协的艺术,石亨正因为不明白这点,才会走到今天这步。相反在朝廷中枢磨砺了这么多年,沉忆辰无比清楚这点的意义,很多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

听到沉忆辰这句话,曹吉祥并没有第一时间回应,只不过站在他身旁的嗣子曹钦,望着周围密密麻麻的各路兵马,心中已然打起了退堂鼓。

于是俯在曹吉祥耳旁轻声说道:“父亲大人,沉忆辰早就做好了动手准备,加之他毕竟是内阁首辅,咱们硬顶下去恐怕会吃亏。”

没错,除了兵马数量上的劣势,曹吉祥还有着法理权的巨大缺失。

如今内阁首辅乃文官之首,沉忆辰可以名正言顺的处理各种军国大事,相反曹吉祥哪怕身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有着至高无上的批红权力,但是在名义上他仅是为天子代笔!

司礼监的大门关上,没有人去确认奏章上的朱笔御批,到底是皇帝还是曹吉祥写的。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曹吉祥就没有丝毫的法理去跟内阁首辅硬顶,他仅是皇家的奴仆罢了。

听着嗣子曹钦的话语,一股深深的屈辱感让曹吉祥握紧拳头,他之所以想着要谋朝篡位,除了权力**驱使之外,更多是想要让文武百官、世间万民敬仰,不再去提宦官的身份。

但现状却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无论背地里自己多么权势滔天,百官们多么阿谀奉承称呼“内相”。真到了需要破局的关键时刻,沉忆辰才是那个一言九鼎的大臣,自己与他之间仿佛是云泥之别。

曹吉祥很想要一鼓作气,干脆顺势把皇帝跟沉忆辰等大臣全部拿下,不过理智却告诉他,真要这样做了就是下一个“石亨”,或者说还不如石亨。

毕竟对方是堂堂正正的大明国公,沉忆辰还在力保,自己出事谁能搭救?

屈辱、愤怒、不甘、不忿等等情绪,在曹吉祥的脑海跟心中纠缠着,就在他准备要做出决定的时候,一道稚嫩的童声响起:“曹伴伴,你还是听沉元辅的话吧,按照大明律处置忠国公石亨。”

这道声音的出现,让奉天殿前广场瞬间一片死寂,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斥着惊讶神情。谁也没有想到,就连杭太后都六神无主的时刻,一个还不到五岁的幼年天子,主动做出了决断。

“大明有希望了,陛下实属真龙天子!”

一名翰林院老侍讲学士,此时饱含热泪的高呼了一句,本来言官清流群体心中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随着沉忆辰担任帝王师,幼年天子会逐渐沦为傀儡皇帝。

结果万万没想到,天子终究是天子,关键时刻缓解了朝堂局势,展现出了过人之资。

“吾皇圣明,中兴有望。”

“历经三朝动乱,大明终于迎来了舜尧之君!”

“历代先帝在天之灵,相信也会欣慰万分。”

各种唏嘘夸赞声音此起彼伏,相比较沉忆辰拥有后世的理念,对于皇权传承什么不是很看重。可对于这个时代的文武官员而言,帝系一脉是否能出现一个明君,关乎着江山宗庙社稷。

不管明良帝朱见清这句话是有意还是无意,至少可以确定一点,他不会是一个愚笨不堪的帝王。

如果说曹吉祥之前还咽不下这口气,当朱见清说出这句话后,他这口硬气瞬间就泄掉了。原因在于他勐然间想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的基本盘不在于朝野,而在于皇帝本身。

当着朝廷大臣的面与沉忆辰硬碰硬,就类似于忠国公石亨悍然举兵,这是在逆势而为。相反只要能继续掌控皇帝,那么当有一点沉忆辰忤逆皇权的时候,他就站在了逆势的那一方。

天下大势就是如此,谁能掌控了“势”,谁才能成为最终的赢家。

“万岁爷,奴婢遵命。”

曹吉祥在明良帝朱见清面前,展现的无比顺从,这是他在深宫中赢取皇家好感的利器之一。

毕竟外朝诸如沉忆辰、石亨等等文武重臣,均有乾纲独断的想法,一个能顺应自己心意,并且毕恭毕敬的宦官,很明显要更加容易亲近。

“赵缇帅,还请把忠国公以及一众举兵叛乱将领押送到诏狱,待日后审问。”

沉忆辰顺势朝着身旁的赵鸿杰招呼了一句,某种意义上来说自己这个内阁首辅跟司礼监掌印一样,是没有执法权的,只能交给锦衣卫来处理。

“是,元辅。”

赵鸿杰拱手领命,然后号令者锦衣卫上前,从腾骧四卫手中接管定远伯石彪等一众石氏宗族亲兵。而他本人亲自来到了忠国公石亨的面前,朝他拱手道:“公爷,还请与本官前往锦衣卫诏狱。”

赵鸿杰没有叫人押送,还用上了“请”这个字,就是想给石亨在文武百官面前体面。

毕竟京师守卫战石亨悍不畏死正面击溃了瓦剌部族军,并且还追杀百里救回了数万被掳掠的北直隶百姓,危难之际的救国之功,应当给予一份最后的尊重。

听着赵鸿杰的言语,石亨并没有回应,相反他把目光放在了沉忆辰身上,一时间心头百感交集,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