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第595章 万户改革

第595章 万户改革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6-11 00:55:27

极度愤怒充斥着也先的内心,从始至终他就没打算留董山的性命,想要的仅仅是建州女真三卫来补充这场内战后的人口损失。

这一声咆孝让在场投降的俘虏,全部胆颤心惊到了极点,就连女真首领都被一刀斩首,那自己的小命恐怕更难保,说不定天圣汗一怒之下打算灭族!

这种想法不仅仅是俘虏有,就连瓦剌绰罗斯本部族人,都感受到也先心中那股压制不住的怒火,很有可能大开杀戒。

但问题是蒙古人口本就稀少,这些年为了能统一诸部,也先扫荡了不少“刺头”部落,几番消耗下来以至于战兵数量,还略低于土木堡时期的瓦剌部族军。

这一场内战,本质上是瓦剌族群的绰罗斯部跟巴图特部同室操戈,双方伤亡均十分惨重。要是也先真动了灭族大屠杀的心,那么瓦剌部整体实力将下降一截,可能无法威慑住鞑靼残部跟其他蒙古部族。

到时候整个蒙古汗国,将陷入一轮更大的内战之中,再也无法恢复当年成吉思汗的荣光!

想到这些,怯薛军统领万户满都鲁,硬着头皮策马来到也先的身边,朝他劝说道:“大汗,背叛头领已经全部被斩首,已经没有继续作乱的能力,要不放过他们的部将族人?”

满都鲁用明国方式描述,属于绰罗斯家族的家将,曾经跟博罗茂洛海相当于也先的左膀右臂。正是因为这层亲近的身份,怯薛军这支大汗亲卫军,才会在平常交由他来统领。

现如今博罗茂洛海为也先挡刀身负重伤,是否能活下去成为了一个未知数,那么满都鲁就算是天圣汗也先最为亲近的将领,也只有他敢冒着触怒也先的风险,站出来劝说一句。

人口是草原上最为珍贵的资源,也先要是杀俘将后患无穷!

面对满都鲁的劝说,也先脸上浮现出一抹阴冷无比的笑容,让人看到简直不寒而栗。

“满都鲁,你认为本汗这些年独断自负,真的已经到昏庸无道的地步了吗?”

面对也先这句反问,加之这种尸山血海的环境之下,满都鲁后背立马就被汗水给?湿,赶紧恭敬无比的俯首回道:“臣,不敢。”

满都鲁的这种反应,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默认,也先称汗的这几年时间里面,基本上可以用判若两人来形容,任人唯亲打击异己,听不得任何反对的意见,就连史书上都是这样评价。

“也先恃强,日益骄,荒于酒色。”

“本汗是做了许多荒唐事,却远远没到昏庸的地步,蒙古汗国之所以无法逐鹿中原,就在于人口百倍劣势于明国。”

“巴图特部跟喀喇沁部,均是长生天的子孙,本汗岂会屠戮他们做自相残杀的事情。就连建州女真三卫,他们选择归附就成为了蒙古人,本汗同样会宽恕。”

说到这里,也先高昂起自己的头颅,恢复了以往万丈豪情的气势说道:“这一次叛乱是汗国的损失,同样是本汗一统诸部的契机,从此以后再无绰罗斯部、巴图特部、喀喇沁部之分,他们只有一个称呼就是蒙古人!”

“本汗在场宣布,蒙古分散割据的诸部领地,今日重新划分为六个万户。其中左翼西蒙古三个万户将由本汗直接管辖,右翼三个万户由济农(亲王)代管,听命于汗帐号令,谁敢违背皆视为叛臣征讨之!”

谁也没有料到,天圣汗也先在荒淫几年之后,居然还有重振旗鼓的那一天。这场本来大概率会对蒙古汗国造成重创的内战,硬生生被也先找寻到了改革的契机,来了一个不破不立!

本应该在几十年后才会出现,挽救了蒙古部族混战衰弱命运的达延汗分封制度,提前在天圣汗也先的手中诞生了。

没有了阿剌知院跟孛来这几大势力的阻碍,相信也先的万户改革制度推行下来不会有太大的阻碍。内战中伤亡损失的战兵,同样能在归附的建州女真三卫中得到补充。

只要一切顺利,天圣汗也先将得到一个更为团结,更为强大的蒙古汗国!

听到也先的号召,包括满都鲁在内的蒙古人脸上,浮现出来狂热的神情。这种状态下的也先,才是他们愿意追随并且为之效死的大汗,并且哪怕再怎么头脑简单,也能明白消除部落首领割据,会对整个蒙古汗国带来怎样的正面影响。

只能说这一场内战,打醒了这位蒙古百年世出的枭雄,再度展现出自己堪称天才的军事天赋!

蒙古汗国的内战结果跟万户改革战报,最终在景泰二年的三月送抵了京师,见到这份由定襄伯郭登亲自整理的军报,沉忆辰脸上流露出无比凝重的表情。

他万万没想到,这个自己认为的千载难逢良机,会被也先化解的如此漂亮,根本就没有按照历史的走向发展!

其实会出现变化,沉忆辰已经隐约有了预感,原因就在于随着自己打赢京师守卫战,并且开疆辟土把漠南蒙古纳入汉地,同样给了天圣汗也先很大的危机感。

要知道危机感这种东西,就如同古人言的“忘战必危”那样,并不是一件坏事。

大明军队的施压,导致也先没有完全如同历史上那样荒淫,始终还是保持着一定理智跟底线。正因如此他才能得到怯薛军的信任跟忠诚,打赢了这场本应该失败的内战!

“真不愧是踩着黄金家族尸体封汗的也先。”

看完手中的军报,沉忆辰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

此刻他心情十分复杂,理论上来说也先达成“不破不立”的成就,对于大明来说是个坏消息。

但作为多年的敌人,沉忆辰更期望能在战场上堂堂正正的击败这个草原不世枭雄,而不是从一封奏章的文字中,得知他屈辱的死在了蒙古内战中。

高手很多时候是寂寞的,战胜也先征服蒙古,同样是激励着沉忆辰砥砺前行的目标之一。

“确实如此,谁能想到也先这都能反杀阿剌知院,还顺带剿灭了蒙古诸部的山头林立。只不过以后我们大明要面对的,将是一个更加强大的蒙古汗国了。”

这份军情是赵鸿杰亲自送来的,毕竟上次蒙古内战的情报消息过于简洁,沉忆辰特地交代过要增派锦衣卫跟夜不收,探查蒙古汗国内部消息。

身为大明情报头子,赵鸿杰这些年没少关注也先,他没有沉忆辰这样的上帝视角,不过了解越深就越能感受到此人的强悍能力。

哪怕身为敌人,赵鸿杰有些时候都忍不住敬佩也先,特别是这次完美打了场翻身仗。

“无妨,孟子就曾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强大的蒙古汗国存在,某种意义上对大明同样是一种警醒,避免过早的内部腐化堕落。”

“另外这个世界上面,蒙古汗国还不是最强大的,更远的西方许多国度已经开始展露头角。”

“如果连一个区区鞑虏都无法战胜,大明还如何远征四海?”

此时的欧洲已经处于文艺复兴的爆发期,按照历史进程他们将很快进入大航海时代,未来将在大明的海域见到这群金发碧眼的异乡人,亦或者称之为“红夷”。

不过大明的舰队已经更早的开始启航,水师都督李瓒早在景泰三年末,就已经率领着下番舰队重走海上丝绸之路。并且这次与永乐朝时期的单纯探索不同,舰队的后面还跟随着大批远洋贸易商船,以及江南大户组织的探险队。

“圈地运动”律令的颁布,不仅仅适用于麓川地区,沉忆辰还把他扩大到了大明州府意外的地区。相比较鸟不拉屎,充斥着瘴气毒虫的西南缅北地区,很明显东南亚那一块的土地更为肥沃移居。

只是想要圈地东南亚的难度,大航海运动没有兴起之前,要远远大于有南征军庇护以及朝廷扶植的麓川。但这些困难对于普通人来说如同天堑,对于江南望族大户来说,他们有足够的财力物力组织舰队出海。

只要有足够的利益获取,别说是东南亚,就算是美洲地区被江南大户得知,恐怕都敢派人探探路。海禁的开放,致使利益开始驱动资本主义萌芽,文明进程这点上面大明不慢于西方。

说不定双方的船队,将很快在中亚等地区碰面,欧洲小帆船将直面东方的宝船巨舰!

“向北,你还真是信心十足。”

赵鸿杰有些哭笑不得的摇了摇头,怎么感觉这件事情到了沉忆辰嘴中,就跟发生了一件好事差不多。

“当然,我可是大明首辅,要是连我都没有必胜的信心,整个大明谁有?”

沉忆辰笑着回了一句,不过就在这个时候,中书舍人赵然元来到了门外请示道:“宫保,工部徐侍郎治水回京了。”

工部姓徐的侍郎只有一个,那就是徐有贞,明良元年末他就完成了河南跟山东主要黄河堤坝的修筑,到了可以回京复命的时间点。

只不过明良元年的寒冬腊月,要比往年更加寒冷一些,河南山东这两个人口大省出现寒灾的可能性很大。对于徐有贞的执政能力,沉忆辰还是比较信任的,于是让他推迟回京留在当地准备救灾。

如今三月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徐有贞按照流程回京述职,先不说沉忆辰安排他办了许多事情,单单治水这个不世之功,就配得上内阁首辅亲自迎接。

“本阁部知道了,这就过去。”

“是,下官告退。”

回复完赵然元,沉忆辰把目光看向赵鸿杰说道:“徐有贞治水归来,我准备去见他一面,就先过去了。”

“嗯,我恰好也有事情去忙,蒙古汗国那边就继续盯着。”

赵鸿杰知道沉忆辰要去面见徐有贞,于是很知趣的告退。

不过走到门口的时候,他还是停下脚步说道:“对了向北,从景泰元年算起,徐有贞治水五载称得上功在千秋,论功行赏的话理应晋升为工部尚书。可是现任尚书石璞乃文官集团的人,如若一部两尚书的话,我担心以徐有贞的性格会生事端。”

徐有贞足足外派五年治水,这份功绩要是不赏不足以服众,并且按照他的专业能力,工部尚书就是最好的位置。

但是石璞也是文官集团的老臣,非特殊情况六部尚书一个萝卜一个坑,搞个一部两尚书双方性格随和还好,要是比较固执强硬的话,没有绝对的拍板人就会导致行事效率低下。

况且徐有贞在朝廷也算是个名人了,赵鸿杰知道这人性格比较极端,于是乎提醒了沉忆辰一句。

“我会处理,鸿杰你放心吧。”

沉忆辰点了点头,这件事情他很早就已经考虑过,心中有数。

“那就好。”

对于沉忆辰的能力,赵鸿杰没有任何质疑,迈步离开了文渊阁值房。

这边赵鸿杰前脚离去,沉忆辰后脚就跟着走出了值房,前往工部衙门去会见徐有贞。

此时的工部衙门内,充斥着一股诡异的气氛,包括尚书石璞在内的工部高级官员,以及各司郎中、员外郎纷纷到齐迎接徐有贞的回京述职。

只不过每个人脸上神情,却很明显的透露出一股虚伪神情,属于皮笑肉不笑的那种。

要知道徐有贞从翰林院调任工部任职,是沉忆辰一手禀告皇帝操办的,并且第一时间就外派地方治水。某种意义上来说,徐有贞压根就没有在工部衙门当值过几天,这里面的同僚都纯属陌生人。

另外就是徐有贞当年京师守卫战中南迁谏言,被于谦给当面呵斥后惨遭各文武百官的鄙夷跟嘲笑。虽然这些年治水获得了不少声名,但那主要是来自于地方跟百姓的口碑,朝廷中枢完全没有接触过,想要立马转变印象很难。

可徐有贞毕竟身为工部侍郎,还是治水功臣,工部同僚的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于是乎就演变出了这么一幕诡异的迎接场面,众人其实并不欢迎徐有贞,却碍于情面只能虚情假意的演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