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第612章 人民公仆

第612章 人民公仆

书名:我成了大明勋戚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7-19 00:29:47

如果说沉忆辰想要实现人格平等,是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去挑战千百年来高高在上的皇权,那反驳杨鸿泽“与民争利”这条弹劾,就是沉忆辰明牌去剥削士大夫阶层的利益!

说到宋明士大夫阶层经常反对的“与民争利”,那么首先就得弄明白这个“民”到底代表的是谁。

普通的底层老百姓?还是说士绅阶层?这些都得从封建王朝阶级划分的本质说起。

“士农工商”这个最初的排序,其实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士大夫阶层与天子共治天下,身为统治者天然地位要高于其他阶层,这点是毫无悬念的。

“农”排第二的原因,就在于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小农经济决定着国家的命运,但凡田产收成出现了什么意外,轻则国之动荡,重则会出现亡国先兆。

至于“工商”两者,在生产力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之前,都是属于边缘的范畴,对于统治者来说无关痛痒,实在不行退化到原始的以物易物,也能维系着国家的稳定。

但是封建王朝历经千年发展之后,特别是明朝中后期江南手工经济爆发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那么“士农工商”这套排序就已经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甚至演变为了一道枷锁。

绝大多数的老百姓被“囚禁”在土地上面,一辈子都只能当一个老农,生产资料跟工具全盘被更为强大的士绅阶层掌控,他们事实上成为了“商人”利益集团,演变到了“士商”一体。

与民争利的“民”,从来都不是人民百姓,相反是整个士大夫阶层的既得利益者。他们垄断了整个市场赚的盆满钵满,普通底层百姓根本就没有与之抗衡的能力。

于是乎明末出现了一个极其诡异的场景,那便是江南发达地方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诞生了各种手工工厂跟商业城市,海外走私贸易极其发达,整个世界的白银疯狂涌入大明。

可却在另外一边,大多数底层百姓在各种天灾**打击之下,还处于最为原始的“以物易物”阶段,一辈子没摸过几次银子,饥寒交迫饿殍遍地!

士绅阶层跟普通百姓,仿佛生在了两个不同的世界。

说实话这种两极分化的场景,皇帝跟朝堂高官不是没有察觉,否则历朝历代也就不会有改革变法诞生,变革这种东西本身就意味着利益重新分配。

只是每当大明朝廷想要开发商业市场,并且有税收的想法,比如说开海禁建海关这种,朝野的士大夫阶层就会群起反对,说皇帝这是在与民争利,妄图剥削民脂民膏,简直乃夏桀商纣再世!

大多数时候话语权是掌控在士绅阶层手中,一旦引发了他们的反对,就连皇帝都无法抗衡,这点从明末崇祯政令出不了紫禁城就能看出来。

沉忆辰的这封《公仆疏》,就是想要从根本上,扭转士绅阶层的话语权,让最底层的百姓们意识到,官员乃至于皇帝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群体,他们更应该是服务者。

亦或者用现代的言语形容,那便是人民公仆!

其中民众大于统治者这个概念,古代早就已经出现,比如说什么民贵君轻,民为水君为舟等等。但是这玩意说的好听,却没有限制住统治者的权力引发质变,到最后就连老百姓自己都不信,仅存在于某些振臂高呼的士大夫嘴中。

一番奋笔疾书,数千字跃然于宣纸上,沉忆辰望着未干的墨迹,心中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痛快感。

就如同他之前跟倪谦说的那样,其实内心里面不爽文人士大夫这群“伪君子”许久,却碍于身居高位得考虑朝野稳定,很多话语只能埋藏于心中。

现如今对方发起了弹劾,沉忆辰终于可以把心里话,用文章的方式给抒发出来,怎能不爽?

写完这篇《公仆疏》之后,沉忆辰起身朝着宫外走去,目的地乃《文报》的报社总部。

何闻道主编的《文报》,经历过这些年的发展,以及沉忆辰的刻意扶植,基本上已经取代了以往朝廷效率低下的邸报,成为了大明最为有力的宣传机构。

大明每个州府郡县,乃至于许多村镇祠堂,都有着信奉沉党的读书人去宣传解说这份报纸。让那些底层老百姓真正做到了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朝野发生的大事情,以及目前大明的种种变化。

沉忆辰拒绝了徐有贞“开战”的想法,并不意味着他对于文官集团的攻讦选择妥协,相反他要用一种从未有过的舆论攻势,用天下万民的大势,来战胜整个士绅阶层的特权!

种种方式中,唯有《文报》能做到这一点。

报社编辑部何闻道跟彭时、岳正等几位年轻沉党官员,正在满腔义愤的商讨着杨鸿泽弹劾沉忆辰的“七宗罪”。

他们视沉忆辰为学派领袖,乃至于自己的精神偶像,怎能容忍传统文官理学家的“污蔑”。如果说官场有能者居之,以及执政锐意进取就是错误的话,那么大明就会沦为一个行将就木的国度,文恬武嬉再无中兴可能!

“老师明明是在拯救大明,却被小人诋毁为谋私,是可忍孰不可忍!”

岳正握紧拳头愤怒的呐喊了一句,他本来在景泰元年科举中授予了翰林编修一职,可谓是前途无量。

但是他深受“经世致用”的思维影响,认为在翰林院修书等同于空谈义理,想要以天下为己任还得干实事,于是愤然在观政期间跳槽六部,现如今任户部郎中。

得知弹劾消息第一时间就来到了报社,期望用《文报》的影响力来帮老师发声,身旁的彭时也是跟他有着同样想法。

“没错,恩师这些年执掌朝政,已经对这些腐朽文官相当宽容,如果他想要党同伐异的话,何必等到今日?”

彭时附和了一句,他身为景泰元年榜眼,却破例授予了跟状元同规格的翰林修撰一职,这也是当年沉忆辰仕途起点的职位。

本来彭时想法跟岳正一样,认为翰林院苦熬修书毫无意义,只有到实职岗位才能发挥出毕生所学。

不过却被沉忆辰给劝住了,他很清楚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翰林入阁的规则,如果彭时再离开翰林院的话,那么下一代阁臣很有可能由文官集团接班人陶中轩领衔。

内阁按照沉忆辰的计划将成为决策中心,每一位阁臣都将决定大明未来走向,必然不能让文官集团保守派鸠占鹊巢,彭时就注定得留在翰林院按部就班等待入阁。

“闻道,吾等身为门人弟子,必须为老师发声,现在就写文章刊登吧!”

岳正得到了彭时的赞同后,就把目光望向了一旁的何闻道,他是《文报》总编辑掌控着发声渠道,现在绝对不能沉默不语。

面对两位同年的愤慨,以往最为热血冲动的何闻道,此时反倒是表现的非常冷静。原因在于创建《文报》之初,恩师曾告戒过自己舆论的力量,将有着决定命运的作用,每一篇文章刊登都得慎之又慎。

现在杨鸿泽弹劾的“七宗罪”刚刚发酵,老师沉忆辰还没有任何回应跟指示,盲目的登报反击说不定会弄巧成拙。

只能说何闻道不愧是研究“沉学”最深的学生,他已经逐渐摸索跟领悟到了沉忆辰的想法,那便是不想贸然开启明朝的党争跟内耗。

如果沉忆辰真的毫无顾忌想要权倾朝野的话,那今日根本就不会存在有如此声势弹劾的文官集团,早就用各种手段打压分化,形成事实上的大权独揽!

“彭时、岳正,你们稍安勿躁,要不我等先去拜访一下恩师,听听他的意见再做决断如何?”

何闻道的回应,让彭时跟岳正两人下意识皱起了眉头,特别是性格相对火爆的岳正,当即就质问道:“闻道,朝廷那群腐儒都已经骑到头上,难道吾等还要袖手旁观,等着恩师亲自开口吗?”

“等到我们拜见恩师再来写文,恐怕都无法赶上明日发行,舆论主导权将被文官集团给掌控。”

“闻道,时不我待!”

彭时也是催促了一句,别的事情他们都能冷静接受,唯独对于老师沉忆辰的攻击,他们简直是一刻都不能忍。

面对两位同年的激进劝说,何闻道内心里面有些动摇,就在他犹豫的时刻,屋外传来了一道熟悉的声音:“为师像毫无招架之力的模样吗,还需要你们几位弟子来出头?”

伴随着声音出现的,是沉忆辰那张带着玩味笑容的脸庞,刚才屋内几人的激烈争执,他在门前可谓是听得一清二楚。

说实话内心里面有着一股说不出来的欣慰跟感动,这一刻沉忆辰终于体会到了老师李庭修的心境,为人师表没有白教出来这么一群门生弟子。

“学生见过恩师!”

见到沉忆辰前来,几人诧异的愣了几秒后,就赶忙躬身行礼。

“不用多礼,刚才尔等的谈话为师听在耳中,何闻道你能稳住气来,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沉忆辰首先称赞了一句何闻道,他可是沉学狂热份子,思维跟行事都比较激进的那种。结果没有想到,这些没有贸然行事,居然还能想着先跟自己商议,称得上孺子可教。

“学生愧不敢当,其实就是这几年担任《文报》总编辑,身上责任重大就变得愈发小心谨慎了。”

何闻道又惊又喜的回了一句,能得到老师的称赞属实不易。

“是啊,责任越大,做任何事情就得考量周全,闻道你确实成熟了不少。”

沉忆辰点了点头,然后把目光望向岳正跟彭时两人说道:“你们两个当朝为官,更应该注重的是家国天下,而不是为师的名声利益。”

“有这份心为师很欣慰,不过日后还需更加慎重。”

“学生谨遵老师教诲!”

彭时跟岳正两人低头称是,同时心中愈发的敬佩沉忆辰,这就是他与以往那些座师领袖不同之处,无论有多少门人弟子,培养出了多么庞大的势力。

从来没有号召这群学生,为了自己的私利去摇旗呐喊,去党同伐异。

某种意义上来说,彭时跟岳正两人得知杨鸿泽弹劾,之所以会如此激动。就在于没有谁比他们更清楚沉忆辰的为人,如果连这样大公无私的治世能臣都要被抹黑,那这个天下还有公道可言吗?

“不用这么拘谨,为师并不是说你们错了,相反年轻时谁还没曾气盛过,哪怕为师也是如此,不气盛还能叫年轻人吗?”

沉忆辰的这句说词出来,瞬间就缓和了屋内那种“批评”过后的紧张气氛。其实认真来说沉忆辰还真没必自己学生大几岁,只不过双方的经历不同,多年官场生涯给予的沉忆辰远超年龄的稳重。

“好了,为师这次前来,其实也是为了登报发表文章。只不过不是为了反驳杨中堂的弹劾,而是想要诠释官与民之间的本质关系。”

“只有让百姓们意识到,他们并非奴仆,乃这个天下的主人,才能从根本上否定为师身上的权臣标签。”

“就算贵为内阁首辅,本质上也不过是一个人民公仆!”

沉忆辰说这番话的时候,收起了脸上之前那抹轻松的玩味笑容,神情显得异常认真严肃。

文官集团之所以会如此忌惮跟反对自己,除了双方产生了利益冲突之外,还有便是数千年封建王朝体系运转下来,对于掌控大权的大臣本能猜疑。

怀疑这样的大臣,会生出不可明说的野心,威胁皇帝的统治引发天下大乱!

现在沉忆辰就是想要告诉世人,自己并没有任何高高在上的想法,别说是凌驾于皇帝跟百官,就连最为底层的普通百姓,都没有低自己一等。

相反身为官吏,是应该服务于这个国家跟人民,称之为“公仆”才是最精准的定义。

同时随着“人民公仆”的概念宣传出去,那么整个士大夫阶层高高在上的尊贵将土崩瓦解,他们再也无法拥有天然凌驾于庶民的特权。

推行政令律法容易,改变人心观念很难,沉忆辰要做的事情就是先改变人心,再推行士绅一体当差纳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