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仙侠 > 修仙大唐之问鼎沧溟 > 第三十九章 结伴西游去

第三十九章 结伴西游去

书名:修仙大唐之问鼎沧溟 作者:徒己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3-09-09 05:40:12

“杜先生,听说小九昨日搅闹了‘水陆大会’,连观音菩萨都给得罪了?”

“可惜啊,本王没能前去,要不然就能亲自瞻仰观音菩萨的风采,也能看看雉奴落破的囧相,哈哈哈——”

“水陆大会”之后,整个长安城都在传言,晋王李治破坏了“水陆大会”,更是冲撞了显圣的观音菩萨。

如果不严惩晋王李治,将会给大唐带来无尽的遭难,传的有鼻子有眼儿的,很多不明真相的老百姓还真就相信了。

更有人说,唐皇李世民已经将晋王李治禁闭在“晋王府”里,至于后续后续会有怎样的处罚,据说结果很快就会揭晓。

“魏王殿下,关于晋王殿下的流言,有些是咱们的人趁机放出去的,有些却不知从何而起,可能就真是以讹传讹了。”

杜楚客站在魏王李泰的身前,随声附和着,其实他的心里也很是没谱。

关于流言,他只不过是早上起来听到下人们议论,才知道了一鳞半爪,却也不耽误他如今在李泰面前邀功。

“杜先生,老九不足为虑,不过是一个毛孩子罢了,只是太子那边,怎么迟迟不见韦挺有进一步的行动啊?”

这大半年来,魏王李泰受宠之势不减,从李世民那里得到的赏赐,也仅仅比东宫少了那么一点。

在满朝文武的眼中,大多数人觉得陛下已经属意于魏王李泰,都相信易储只是时间问题。

谁会让一个跛脚之人继承大统啊,更何况大唐这样的泱泱大国?

而魏王李泰也很是争气,才二十一岁,在文道上的修为,已经突破了先天之境,在整个大唐文道修行的年轻一辈中,恐怕也只有长孙冲能够相形一二。

李泰的庶长子李欣已经两岁,可惜魏王妃阎婉尚未生子,身为工部尚书阎立德的女儿,十一岁就嫁给了当时才十三岁的李泰。

结婚八年,夫妻感情还算融洽,至少通过工部尚书阎立德,魏王李泰还是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索性就将李欣暂时养在了阎婉的身边。

夺嫡之争,膝下有子承继,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筹码。

“魏王殿下,不是老臣多嘴,这半年来韦大人似乎都没带回来什么像样的消息,再想想他以往的举动,会不会……”

聪明人说话,从来都是说一半留一半,剩下的让别人自己猜去。

韦挺,表面上是东宫李承乾的人,实际上前几年没少替魏王李泰做事。

只不过,他从来没有光明正大地到过魏王府,一般上还都是通过杜楚客跟他单线联系。

不过,时间又过去大半年了,杜楚客居然连韦挺一面都没见着。

“哼,那个老狐狸,非要等到父皇明旨天下,他才会死心塌地的追随本王吗?”

李泰与李承乾之争,在李泰的心中,他一直都处于优势,更何况竞争的对手,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跛足之人?

“关于小九的事情,杜先生还是鼓动一下御史台那帮人,虽然小九没什么野心和势力,不过他好歹也是嫡子之一……”

末了,魏王李泰还是不轻不重地加了一句,杜楚客算是明白了,感情这位“如日中天”的魏王殿下,自己心里也没底啊?

……

东宫,太子寝殿。

“称心,你说孤王这条残腿,真的骗过了所有人吗?”

李承乾一身胡服装扮,披散着头发,一手端着酒杯,一手抚摸着一位红衣少女。

“殿下,您可真坏,妾身明明几次都已经给您治好了,您却非要又变成这般跛足的模样。”

这个被称为“称心”的女子,身材娇小,却有一双勾魂夺魄的眼睛,说起话来,声音酥酥麻麻的,听得男人都能碎了骨头。

“哈哈哈,孤王就是喜欢你每次给我治疗时候的样子,你每治一次,孤的玄功就更高深一层。”

“哼,老四自诩天才,也只不过先天境界而已,却谁又能想到,孤王所练的玄功,威力已不次于普通的武道通神了。”

李承乾一阵狂笑,再次喝干了杯中的酒,放在称心身上的那只手却停了下来。

“称心,你到孤王这里有多少天了?”

突然,李承乾的声音有些阴沉,阴沉得让称心听起来有些毛骨悚然。

“太子殿下,称心来此已经九个月零七天了,妾身还要多谢殿下对妾身的关爱,没想到殿下竟然是能解救妾身这身顽疾的唯一之人。”

称心悲悲戚戚地道,用手中的丝帕轻拭去本就不存在的眼泪,一边还用眼角的余光偷瞄着四处寻找酒坛子的李承乾。

“哈哈,感恩的话就无需多说了,你我也不过相互成全罢了。你的背后是什么人,孤王不是很清楚,但是,只要你还对孤王有用,孤王就会保证你的安全。”

“妾身知道,妾身出身卑微,也知道配不上殿下,可是,自从妾身知道殿下能够解救妾身之后,妾身这条命就属于殿下的了。”

这是一对极其拧巴的人,更是一段不可理喻的对话,听起来满怀感谢却又毫无真情可言。

“殿下,听说昨日观音菩萨在化生寺显圣了,原来那些传说中的神佛,居然都是真的啊。”

两人静默了良久,李承乾又连续干了三杯酒,称心才没话找话道。

“哼,连你妖族都能存在,神佛存在又有何不可?可惜了,你的记忆只停留在七岁,否则说不定孤王还能得到更大的好处呢。”

想想眼前的称心,在短短九个月的时间内,就能让自己的实力得到了长足的提升,李承乾的心里就异常的激动。

帝王宝座,万里江山,同更高强的法力,甚至益寿长生相比,又能算的了什么呢?

“殿下,称心记忆中的功法,也许只适合我妖族修炼,您却执意要……”

称心还想往下说,却被李承乾阻止了。

过去那么多年,李承乾修炼的是什么功法,他自己心里很清楚。

对方愿意在暗中培养、支持自己,又岂能真的是为他李承乾着想?

尤其眼前这位千娇百媚的称心,就是对方放在自己身边的一颗棋子,谁曾想到,这颗棋子如今却为自己所用了。

虽然,李承乾也不敢确保称心就一定心向着自己,不过,能够从她身上获得一套妖族的功法,李承乾已经很是满意了。

可惜的是,这称心不知受了什么禁制,记忆只停留在七岁,而且她们那一族,似乎并不擅长战斗。

获得的妖族功法等级虽然不错,却也只是残本,即便如此,李承乾此时的实力,也已经堪比武道通神,丹田之内的真气已经开始液化。

“太子殿下,听说魏王殿下那里……”

刚刚说了“魏王殿下”,称心就发现李承乾的脸色沉了下来。

“称心,其他的事情,孤王都可以依你,甚至为了让你恢复更多的记忆,我东宫已经失去了十几名宫女的性命。”

“不过,关于孤王的那些兄弟所作之事,希望你和你背后的人,最好不要插手!青雀嘛,还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啊……”

……

化生寺,牟尼堂。

“玄奘,你可想清楚了?”

一个老僧,方口长眉,手捻佛珠,盘膝而坐。

“师傅,弟子已经发下了宏誓大愿,而且,自见到观音菩萨真身第一眼起,弟子仿佛觉得,菩萨就是专程来找弟子的。”

“大乘教法,西方雷音,冥冥之中,弟子觉得那里才是弟子应该去的地方,不仅仅为了求取真经,似乎还有一桩未了的宿命?”

玄奘淡淡地回答道。

很奇怪,自从见到了观音菩萨,玄奘感觉自己西行的决心,莫名其妙地更加坚定了。

“好吧,那明日你便进皇宫里去吧,此次唐皇当众与你结为兄弟,取经之事就不简单的是我佛门之事了。”

“有了唐皇的允准,也许你还能得到大唐国运的加持,西行一路,也能少走一些弯路。”

老僧见玄奘去意已绝,便不再劝说于他。

“师傅,玄奘在您面前听您讲经九年,还不知师傅法号,此次西行山高路远,再次见面不知何年何月,不知师傅可否赐下法号?”

玄奘身体微微前倾,很是诚恳地问道。

“哈哈,为师的法号?不知道多少年不曾有人提起了,不说也罢。你意西行之日,就是你我缘尽之时,好自珍重吧——”

老僧不再言语,微微地闭上了双目,半天无声无息。

等玄奘发现不对,急忙上前探查时,老僧已经圆寂多时了。

……

人间最美四月天,本月的第一次大朝会,在气势恢宏的“大明宫”举行。

有那心细的人会发现,今日的大朝会非比寻常,有很多终日不怎么上朝的人,居然都站在了金殿之上。

比如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大唐军神李靖、秦琼、尉迟恭、孙思邈、袁天罡等等,甚至有些番邦在长安的使者,也被邀请了过来。

文武分两旁站定之后,李世民才在大内总管张阿难的陪同下,升坐八宝金殿。

“诸位爱卿,前日化生寺一事,想必大家已经都知道了。观音菩萨显圣,指明西天灵山有解救百姓、壮我大唐之真经。”

“而玄奘法师,也有意西行,替朕、替大唐求取真经。朕已经与玄奘结为兄弟,今日众卿就随朕一起,为我大唐圣僧饯行吧——”

李世民说完,示意了一旁的张阿难,张阿难会意,高声唱到。

“宣唐皇御弟,玄奘法师觐见——”

一道道宣玄奘觐见的声音传了出去,早已候在宫门外的玄奘,略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

今日的玄奘好生装扮了一番,新剃的脑瓜皮,头上戴着一顶崭新的“毗卢帽”,一身土黄色的僧衣,外罩锦襕袈裟,手持九环锡杖。

“阿弥陀佛,贫僧玄奘,拜见唐皇陛下——”

在满朝文武的注视之下,玄奘法师从容不迫地走上金殿,口诵佛号,俨然一副得道高僧的模样。

“哈哈,御弟啊,既然你我已经结为兄弟,就不要如此见外了。今日当着文武的面,朕就赐你‘唐’姓,法号‘三藏’如何?”

唐三藏?

“唐”是以国为姓,这算是很高的荣誉了,“三藏”这是指经为号,倒也取的贴切。

“唐三藏,多谢陛下恩赐——”

“御弟啊,此去西天路途遥远,宫外朕已经为你备下白马一匹充作脚力,另外此紫金钵盂供日常化斋之用,这里还有通关文牒,保你一路畅行无阻。”

张阿难一手托着紫金钵盂,一手拿着一本通关文牒。

紫金钵盂还好说,也算是一件国宝,不过到了玄奘法师的手中,不过用来盛饭装水罢了。

那通关文牒可非同小可,出了大唐之后,这东西遇国过城的,是最好的身份证明,尤其大唐乃是当今天下最强大的国度。

玄奘法师展开通关文牒一看,只见上边写道:

“大唐国奉天承运唐天子牒行:切惟朕以凉德,嗣续丕基,事神治民,临深履薄,朝夕是惴。”

“前者,失救泾河老龙,获谴于我皇,三魂七魄,倏忽阴司,已作无常之客。因有阳寿未绝,感冥君放送回生,广陈善会,修建度亡道场。”

这是表明取经的前因和事由。

“感蒙救苦观世音菩萨,金身出现,指示西方有佛有经,可度幽亡,超脱孤魂,特着法师玄奘,远历千山,询求经偈。”

这几句,表明了玄奘不仅是大唐前往西天取经的使者和高僧,更是注明了玄奘取经的另一个重要背景。

玄奘取经,是蒙受神通广大的观世音菩萨指点前往西天的,无形中也是在给玄奘造势,万一有人不买大唐的帐,这不还有观音菩萨在站场子吗?

最后写道:“倘到西邦诸国,不灭善缘,照牒文行,须至牒者。”

“大唐贞观一十五年,春吉日。御前文牒。”

李世民在牒文中希望,唐僧所途经各国,能够看在大唐的面子上,给予唐僧方便,自己方便。

如果不照办,就掂量掂量后果吧!

上有苍天,下有大地诸神佛护佑,中有大唐强大的军队,装备和铁骑,振振国威,威振内外啊!

“唐三藏,多谢陛下——”

玄奘法师看完通关文牒,更是感激涕零,深深行了一个佛礼。

玄奘西行之事安排妥当,自有礼部官员安排其上路,李世民还想结束朝会,也趁机去送一送玄奘法师。

这时候,突然有御史站了出来。

“臣有本上奏——”

“这个……卿有何事,尽管奏来。”

李世民无奈,只好重新坐了下来。

“臣要弹劾晋王李治,不尊礼法,亵渎神明,置我大唐于万劫不复之地,敬请陛下给予重罚——”

这是一名从五品的侍御史,属于关陇世家的人,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魏王李泰的门客。

他这一开口,顿时又有五六名御史站了出来,奏本虽然五花八门,其中的内容却出奇的一致,都是在弹劾晋王李治。

弹劾声过后,金殿上陷入了一片沉寂。

“玄成,你是‘水陆大会’的总负责之人,你来说说晋王的所作所为吧。”

李世民没有做评判,一眼看到了一旁老身在在的魏征。

“这个……陛下,晋王殿下的确在‘水陆大会’上大闹了一场,而且还跟观音菩萨的侍者交手了,也许,因此会被记恨上吧。”

魏征本不愿就此事发表言论,这两日来他也听到了不少风言风语,却远比他这个亲眼所见之人说的还要精彩。

“魏王呢,你也来说说吧。”

李世民依然没有评判,而是问向了没怎么主动来参加过朝会的李泰。

“父皇,儿臣不曾亲眼所见,但是,无风不起浪,空穴才来风,既然九弟已经闹得群情激愤了,不惩治一下恐难掩悠悠众口啊……”

魏王李泰说道,那肉乎乎的脸庞上,还挂着一丝忧国忧民的愁容。

“嗯,泰儿所言甚是,太子呢,你怎么看?”

李世民似乎才看到一旁坐着的李承乾,自从有了腿疾之后,李世民就很少要求李承乾来上朝。

但凡真来上朝了,更是恩赐了一个绣龙墩,就放在金台之下。

“父皇,儿臣也没到现场去,不过儿臣还算是了解雉奴。他不是一个会随意招惹是非的人,如果他都到了与人动手的地步,那么一定是对方的言行实在是太过无礼了!”

李承乾依然端坐在绣龙墩上,不过他所说的话,明显有袒护晋王李治的意思。

“哼,你倒是跟雉奴兄弟情深啊?一个十三岁的亲王,当着万千人在场,竟敢公然与观音菩萨的侍者动手,心里还有半点对神明的恭敬吗?”

“既然御史台有这么多人出来弹劾他,魏侍中又是亲眼所见,那晋王的罪责就跑不了的。就算不动用唐律,朕也要动用家法。”

“拟旨,晋王李治大闹‘水陆大会’,亵渎神明,特流放西域三年,遇赦不赦,即刻执行,退朝——”

李世民说完,直接从龙椅上站起来拂袖而走,都没有给任何人留下求情的机会。

“哎,玄龄啊,还有一些事情没来得及跟陛下说呢,咱们一起进宫去吧?”

李世民的突然发怒,让满朝文武措手不及。

站在前列的长孙无忌、房玄龄、孔颖达等人一合计,聚齐了十数人又往“立政殿”去了。

这么明显的举动,任谁都知道是去说晋王的事情了。

奇怪的是,武将之中却没有一个人跟随,哪怕是平日里跟晋王关系最好的秦琼,也迈着方步、气定神闲地走出了金殿。

……

长安城西,十里长亭,白衣黑马,书生长发。

“阿弥陀佛,晋王殿下这是来给贫僧送行的吗?”

曾经的玄奘法师,如今的唐三藏,看清楚了长亭中那人的模样,急忙从白马上跳了下来。

华山“雪映宫”,长安“化生寺”,算来他与晋王李治,这是第三次相见了。

“哈哈,玄奘法师,雉奴可不是来送行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雉奴打算跟法师一起,也到西方去溜达溜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