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古典架空 > 道辟九霄 > 第三百四十七章人脸小镇

第三百四十七章人脸小镇

书名:道辟九霄 作者:太上真君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02-14 23:28:45

次日一大早,清泓率先起床。

他收拾地铺,而李静洵还在酣睡。灰扑扑的帷帐遮下,看不见里面女子的情况。

想了想,清泓留下一张纸条,转身去外面打探消息。

他走后,李静洵偷偷掀开帘子,不由松了口气。

虽然二人同住多年,但一直以来都是分房而睡。这次不得已挤在这种狭小的地方,不久前二人又有点小矛盾,难免有些尴尬。

少女下地,简单梳妆后,思忖道:“师兄终究是正人君子,倒不用担心什么。只是川杨镇这件事——”李静洵又翻出昨日清泓书画的地图,在上面打量一阵子,她猛然想到店小二所言的一件事,立刻出门验证自己的想法。

这第一处地点,是客栈后面的那口水井。

水井口很小,数尺见方,是差不多直径一米左右的圆井。

站在井口,虽然李静洵能感觉到井中逸散的淡淡灵气,但这口水井并没有其他玄机,仿佛仅仅是日久天长,汇聚日月灵气所成的一口水井。

“镇上只有三口水井,那么剩下两处又是什么情况?”

思罢,李静洵去另外两座水井处打探。

二人所投宿的这间客栈在小镇东方,而另外两口水井也在东部。更巧合的是,这两口水井在客栈南北方向,距离客栈的距离不差分毫。

“以客栈为起点,到两口水井的距离竟然尺度相同,怎么看怎么有问题。当初打井的时候,莫非就定好了?”

李静洵分别在两口水井附近探查。因为镇外水渠无法饮用,镇中居民只好在两口水井打水。索性这两口水井很大,出水量远胜过客栈后院的小井。

“这两口井倒是没什么灵气,仅仅是凡间水井,就是出水量要大些。不过……”李静洵抚摸井边砌起来的青石:“能看出来,虽然这边岁月磨损的痕迹严重,但三口井应该是同一时间,或者出自一人手笔。”

一念至此,李静洵马上去翻查此地的地志。

大鸿帝朝以郡县制分割中土,在县城之下设乡里之长。川杨镇有一位乡长管理着这个小乡镇。

他办公的地方正巧就是昨日清泓观览全镇的那处最高阁楼旁边。

李静洵悄然潜入乡所翻找本地的地志记录。

乡所杂乱摆放着不少文卷。

李静洵随手拿起一本,上面说的是去年发生的一件事。

据说去年附近乡里闹山贼,结果被大兵围剿,于川杨镇附近被抓。

按照文卷记载:七月十三夜,川河染血,三日而不退。镇中人心惶惶,闭河道水渠,开备用水池应急。

“也是,川杨镇的水渠来自不远处的河道。如果河道染血,那血水怎么饮用?那些军队的人,未免太不讲究了。”李静洵摇摇头:“大鸿当灭,首先要从失民心开始。军队霸道横行,非百姓之福。”

再往下看,当她看到军队剿匪的统领姓李的时候,脸色忽然色变,马上把卷宗合上。

“不会那么巧吧,难道真是我们家的人?”

李静洵出生在一个修真世家,也跟大鸿帝朝大有渊源。后来因为某件事,她拜入道德宗避开世家纷扰。如今看到卷宗,李静洵心血来潮,冥冥中感应到自己的劫数仿佛正应在亲族上。

“算了,先不想这些。”李静洵和亲族关系不睦,神色难免有些抑郁。

她再翻看其他卷宗,看到川杨镇以往的很多卷案。比如她们所居住的那间客栈,在百年前曾经发生一场血案。原本客栈一家老小死亡,被现任掌柜的祖上接手。

看到这里,李静洵马上去查原本客栈的记录。

“客栈辗转三回,但最初的那一户人姓赵,能追溯到川杨镇建立时。果然,客栈中的水井有问题。”

顺着这条线索,李静洵最后拿起地志阅读。

川杨镇,据说是早些年的一些流民聚集点。后来得到一位游历的风水高人指点,建立川杨镇。

“风水高人?怕是我们仙魔中人吧?”

噹——噹——

旁边阁楼传来阵阵钟吕之声。

抬头望去,阁楼挂着一柄金钟,除却每日点卯记时外,也能用来示警聚众。

“正好,我也查查这全镇地形。”李静洵快速将地志和舆图誊入自己的道德玉书,然后大步走出乡所。

仙子白裳飘飘,莲步纵身腾云,单足轻点在飞檐之上。

仙道吞吐清灵之气,体内受清气洗涤,身体轻若鸿羽。她站在阁楼之上毫不受力,宛如矫兔鸿雁,站在檐顶观看全镇地形。

从李静洵目前的位置,能看到阁楼边上不远处的客栈。客栈后院的那口水井恰巧距离金钟阁楼不远,两者处于一条直线上,另外两口水井则分布在直线两侧。而顺着这条直线往西方延伸,能看到一座露天广场。此地是镇中平日聚众之地。

“广场四面开阔,汇聚八方风云,乃吞纳之相。”

“更巧的是——从金钟阁楼、客栈水井以及西方广场所构成的三点一线,正好是整个川杨镇划分南北的中心轴。另外两口井在中心轴两侧,就如同……如同眼睛一样。画龙点睛吗?”

比照清泓昨日的地图,再看看自己拓印的川杨舆图和眼下的全镇地形走向,李静洵露出恍然大悟之色。嫣然笑道:“果然有问题。看样子,师兄到底是散修出身,对这玄门相术不了解。不然,他昨日作图时应该就会发觉。”

把清泓昨日所画的图纸拉远并旋转,那分明是一张模模糊糊的人脸。

姬飞晨出身魔道,假借“清泓”之名依托仙道,但他并非真正的玄门根基,各种玄门杂术了解不多。而李静洵从小因为师尊不肯传授大道,反而对奇门术数了解颇深。她通晓观面相法,在她眼中,整个川杨镇正是一张人脸的结构图。

“师兄不了解相术,因此没有发现这点。而且,他昨日画图时从南而北,误认为这座小镇是‘坐北朝南’格局。但其实这个人脸是横躺在此,东为上,双井为目。西为下,广场为口。”

李静洵拿出朱笔,直接在道德玉书上涂抹。

“按照四灵四方的格局对应面相。东方属青龙,是人脸的上半部天庭。玄术中,有“龙颜”之说。指头顶有一块凸起尺骨,此乃龙骨,又名“日角龙颜”,在面相学中贵不可言。”李静洵下意识看向脚下,她脚下的这座阁楼似乎正对应龙骨。

“而金钟之说,指的是天庭金顶吧?这金钟,应该也是创立小镇的时候所留下的。”李静洵翻查地志。的确,这座金钟阁楼和三口水井一样,都是小镇最初建立时便有的。

朱笔在玉书上划过,点出两口水井的眼部位置,顺着中轴滑到下端:“西方为口,暗聚杀伐,有“祸从口出”之意。”

广场是嘴巴,至于南北的朱雀和玄武——

“水从火门过,对应双耳。从南流北,是通达之象。”

“鼻梁所在,应该是中市?”

在李静洵涂抹中,一张人脸渐渐出现最简单的五官。

“这个格局,绝非简单让凡人居住,背后果然有仙家出手!”

李静洵闭上眼,她头顶飞出三尺白浪托起道德玉书,默默推算整个川杨镇的布局。

李静洵的道行、法力、境界到底有多高?

姬飞晨虽然猜出她走的是“九炼成仙”路数。但李静洵到底成过几次仙道,清泓根本猜不透。

在她施展全力下,玉书散发渺渺仙光,将整个川杨镇笼罩在她的力量下。

整个小镇的一草一木,统统被她捕捉在自己的灵感中,任何一点细微的变化都不曾放过,默默在道德玉书勾勒出整个小镇的地下水道。

地下水道密集如网,和不远处的河道勾连。当李静洵顺着河道探寻时,在上游处察觉到一股庞大的元气波动。

“谁!”突然,一声怒雷般的斥声响起,将李静洵的力量惊走。女仙双目睁开,两道金芒闪过,遥遥往那里看去:“是师兄吗?”

清泓站在河道上游,正负手站在一座河神庙前。他双目透着冷意,似有所感把目光扭回川杨镇。

女仙心中一震,立刻收回目光:“这便宜师兄的道行可真不简单。我四证仙业,居然还不如他。”

李静洵自认为自己九证仙道的法子,堪称天下仙门独一份。每一次反复证道,她的仙根道基就会深厚一重。等九次成仙之后再解开全部封印,那可是一步跨入地仙的际遇。

眼下四证仙业,至少等同于玄门大道金丹六重,也就是神相境界。

玄门对境界的分划很模糊,因为大道无形,很难将这无名之物以有名束缚。

但凡有名,便落入下乘。

而且,玄门三千大道、万般法门,并非简简单单的几个境界可以划分干净。

勉强来说,目前仙道将仙业道果,按照天地人三才分列。三才之下的蜕凡境,是最基本的筑基修道。

当修仙有成,退去凡胎,凝练最底层的人仙道果。这就是蜕凡期的真意。白莲净宗的道胎境,玄门之中的筑基境,还有魔门大众所谓的炼煞境,都属于这个层次的不同称呼。

蜕凡之上即为仙果。其中人仙者,百病不侵,长生初成,可有数百岁道业。地仙着,长生不死,陆地永固,有数千载寿数。而天仙,则不死不灭,与日月同在。

仙道把至高道果定义为“天仙”。不管是坎冥殿主、东海龙王、幽冥大君亦或者天上的黄庭道君、九妙道君、龙王大哥,甚至三道尊本身。他们都属于天仙道果,是真正不朽不灭的存在。只是在天仙层次中,境界各有高远深浅的不同。

在姬飞晨的理解中,这就相当于人仙境界被区分定道、神相以及通玄一样,天仙层次也有相应的区分。但大家都是同一层次,是同一类的生命体。

天仙有紫极万圣图所谓的三天业位。而人仙则有定道、神相以及通玄三个阶段。

新晋人仙要在定道阶段巩固道基,打熬自己的道果。而神相境界则演化道果法相,对自己的大道更进一步掌控。通玄境界又名“大道通玄”,是人仙这一层次圆满的象征。

一般仙家进入定道境界,少说三四年,多则上百年,要慢慢把自己的道基圆满,才能演化自己的神相。

可偏偏天底下有一群天骄鬼才。那些个圣地传人因为在蜕凡境界打下坚定基础,在进入定道层次后,完全不需要重新稳固道基,他们可以水到渠成,直接进入神相层次。姬飞晨、宋绍明、秦武、郑琼等莫不是如此。

按照太霄宫《神霄九变》来说,人仙三境分别对应丹霄、景霄、玉霄层次。

而如果按照玄门大道金丹的说法给人仙境界细致划分,则可以细分为九个小层次。玄门大道金丹,九转而证地仙。每一转,大道功行便进一步。

李静洵不久之前炼成的“玄牝道母金丹”,就是大道金丹的一种。

从大道金丹的角度分划人仙境界,金丹五转对应神相,金丹九转对应通玄。一到四是定道,五到八是神相,最后一转对应通玄境界。

李静洵和宋绍明、姬飞晨等人的想法截然不同,她不断反复成仙,虽然没有真正跨入神相层次。但她法力全开,道行归一后,绝对有着神相层次的力量。

可惜,面对已经具备地仙感悟的姬飞晨,哪怕是他的仙道化身,李静洵仍失色不少。

“我这师兄可真厉害。这种道行绝非一般散仙所有,恐怕只有太上宫的人才能媲美。但若非我知晓太上宫传人的身份,恐怕还真认为,师兄就是太上宫出来的。”

李静洵收起一应气象,重新跳入人群中,去寻丐帮找人。

一位白衣仙子落入人群,然而人群似乎毫无所觉。她的样貌和气质,无法让人感觉到惊艳和唐突,只有一种普普通通,返璞归真的感觉。因此,当她进入人群后,完完全全化作人群中的一份子,根本没有人注意到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