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古典架空 > 丰臣遗梦 > 第四五五章 皇统革新

第四五五章 皇统革新

书名:丰臣遗梦 作者:凹凸熊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02-14 23:55:48

开源十年(1632年)十一月,病榻上躺了一年有余的后花山天皇再次病危,太政大臣今出川经季与关白丰臣秀赖前往御所请速立东宫。

因独子夭折,兄弟皆病逝或出家,众公卿皆劝说立秀保为皇太弟,天皇却沉默以对。

秀保知其心中所惮,便借探病之机“宽慰”道:“贞子如今已是王妃,也是陛下唯一子嗣,请相信满仁会照顾妥帖的。”

随后便暗示今出川经季奏请先将满仁过继后花山天皇,再立为东宫,这样,将来的天皇仍会是“正亲町—诚仁亲王—后花山”一脉。

也许是顾及贞子的安危,或是忌惮秀保的威势,又或是为皇室的长远考虑,思忖多日后,后花山天皇最终应允,并同意于十二月初九举行大典,正式册封满仁为东宫,并迁入京都御所居住。

直到这时,那些蒙在鼓里的大名才恍然大悟,明白秀保为何要为嫡子取名“满仁”,原来是为了走当年足利义满没有走完的路。

后花山天皇终究没撑过那个严冬。

开源十一年(1633年)正月初六,秀保专门从明国请来烟火师,在京都举办了盛大的花火大会,可惜后花山已经没有力气出席了,在京极常子的搀扶下,卧病中的他半支起身子,看着窗外璀璨绽放的烟花,虚弱地说道:“你说朕这么做,是对是错呢?”

京极常子此刻已是泪眼婆娑,但仍强忍着悲伤劝慰道:“陛下做的自然是对的,贞子如今也是太子妃,若宫(满仁与贞子之子)也茁壮的很,今后您的血脉将传承下去,这…也是这个情况下最好的办法了吧…请您不要操心这些,好生休养,等过阵子,他们夫妻俩还会带若宫来看我们呢。”

“这些日子让你操心了,老是变着方法地安慰我。也罢,”后花山叹了口气道:“前有外戚专权,后有武士无视天皇权威四百余年,多亏了伏见宫,朕应该算是过得挺如意的一位天皇了吧,说实话,朕能践祚,还多亏了他,只希望他能不忘当初的承诺,别让朕后悔。”

后花山双眼无神,痴痴地望着窗外的烟火,自言自语道:“也许,从朕成为太阁犹子那时起,命运便把朕和丰臣氏连在一起了,若宫的诞生,既是一个终结,也是一个开始吧,朕会在天上保佑他的。即便朕不在了,你也要坚强活下去,为了贞子,也为了朕。”

后花山天皇想伸手为京极常子擦拭眼泪,却已无力气。在紧紧攥住京极常子的手,艰难地晃动了两下后,便瘫倒在了她的怀中。就此,这位经历了战国后期、安土桃山时代,见证了郡山幕府开创和伏见宫皇籍复归等大事的传奇天皇驾崩了,在位十六年,享年五十四岁。随后被追号后花山院,葬于月轮陵。

不同于之前的天皇,新天皇还听从秀保的意见,为其上汉风谥号“光华”,这是自光孝天皇(887)之后,正常驾崩的天皇中加汉风谥号的第一位,也是时隔四百年后再次出现汉风谥号的天皇。

同月,满仁于京都御所践祚,因驾崩后上谥号“孝明”,故后世多称其为“孝明天皇”。即位当日便尊秀保为上皇,因秀保此时已于北山,即原足利义满北山殿改造的鹿苑寺(别称金阁寺)附近修建新御所东明殿,故上院号“东明院”,所颁命令皆称院旨。

同时,立若宫佑仁亲王为东宫,定明年改年号“皇统”。

为巩固皇权,朝廷在东明院的主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皇统革新”。

首先便是从制度上重新确定天皇和朝廷的权威,令以心崇传与藤堂高虎在幕府《武家诸法度》及《禁中并公家诸法度》等制度基础上,制定颁布《改新之诏》和《政体书》,主要规定:

1.天下权力,总归天皇;

2.幕府权力和职能全部转移至朝廷,各藩对幕府的责任和效忠也随之转移;

3.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废除“士、农、工、商”制度,将皇室亲缘关系者列为“皇族”,公卿和大名列为“华族”,原幕府和大名家臣、武士列为“士族”,其他从事农、工、商的和底层贱民列为“平民”,位有尊卑,但各等级间允许相互交往;

4.规定太政大臣、关白、征夷大将军位列华族之上、皇族之下,但为虚衔且不常设,其中摄关家和清华家可担任太政大臣和关白,东宫兼任征夷大将军,下设三护国将军,分别由贤仁、清仁、兴仁亲王一脉担任,负责维护各方治安,所需兵权经天皇同意后,由征夷大将军授予;

5.爵位、官职改革:

爵位方面:

按高低分为王、公、侯、伯、君,其中王分为亲王(内)、郡王(内),只能分封皇族(含臣籍降下者),如贤仁,因封地在近江,被封为江亲王,居城也就成为宫号,即“坂本宫”(后来宫号逐渐废除,只保留爵位名);

公分为兴国公、安国公、辅国公;

侯分为兴郡侯、安郡侯、辅郡侯;

伯分为兴县伯、安县伯、辅县伯;

君不再细分。

皇族中,除了东宫和世子外,

天皇嫡子女封亲王、内亲王,庶子女封郡王、内郡王;

亲王嫡子女封郡王、内郡王,庶子女封安国公、公主;

郡王嫡子女封安国公、公主,庶子女封安郡侯、郡主;

安国公嫡子女封安郡侯、郡主,庶子女封安县伯、县主;

安国侯嫡子女封安县伯、县主,庶子女封大君、乡君;

其后的子孙皆臣籍降下,由朝廷一次性拨款自谋生路,或由侯爵自行恩养。

华族中,摄关家和清华家可封公,大臣家可封侯、名臣家可封伯,

大名中三十万石(指幕府成立时)以上可封公,十五万石以上可封侯,五万石以上可封伯,以下可封君。

其中,谱代可封兴国公、兴郡侯、兴县伯,外样可封辅国公、辅郡侯、辅县伯。但有知行的大名所封爵位为虚封,即朝廷不拨付俸禄,一应开销自行解决。

士族中,确有功者,由其主公奏请批准后可获封侯、伯、君爵。

平民中,确有功者,由地方长官奏请批准后可获封伯、君爵。

官职方面:

收回之前赐给各地大名的虚职,规定今后朝廷职务全部实授,将官职和爵位区分开来。

在现有太政官制、律令制和“七司九曹十二所”基础上进行改革,设内阁取代太政官,下设中务省、文部省、民部省、治部省、兵部省、刑部省、大藏省、宫内省等八省,各省设其下又有二十四司,此外还改设弹正台等机构,因此被称为“阁省制”。

官职设置上力求精简,例如原来太政官的四等官制,缩减成了内阁制,左右大臣掌握最高行政权力,相当于明朝的内阁首辅和次辅,其余如内大臣、大纳言则作为阁臣纳入内阁,其余三等、四等官则大幅削减,相关职能分摊到八省中。

这套体制上的改革可以说主要是针对朝廷的,目的是提高朝廷的权威和效率,同时安抚地方大名,为后续深入推进做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