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古典架空 > 重生名门太子妃 > 第97章 进寺,似惊雷炸开

第97章 进寺,似惊雷炸开

书名:重生名门太子妃 作者:流光之莹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02-14 23:57:17

在场的人只有楚铮和业释大师,直接问楚铮肯定是不行的,可业释大师又已经圆寂,那事情就难办了。

一时间,霍思锦也是眉头紧皱,幽幽说道:“这还真不好办,殿下连郑大哥都不肯说,那就更不会告诉我了。”

霍思锦有自知之明,楚铮虽然看重她,但是若论起亲近,那自然是从小跟在他身边做侍卫的郑长冬更让他信任。郑长冬名为侍卫,实则是楚铮的第一心腹。连第一心腹都不肯透露半句,更何况霍思锦这个才认识不到三个月的人。

“我也是此事难办,还请长锦想想办法。”郑长冬语气郑重,“殿下性子内敛,遇事往往喜欢憋在心里,自打从普荫寺回来后,殿下就心事重重,一直这样下去不行的,我怕出事。”

最了解的楚铮的人不是旁人,正是郑长冬。楚铮郁结于心的事情是什么,他不知道,但是他从未见楚铮如此郁结。

霍思锦嘴唇微抿,沉思了一会儿方才说道:“这样,我先去普荫寺查一查,或许会有什么线索。”

业释大师虽然死了,但却未必查不到一丝有用的信息。

郑长冬点了点头,“好,那就劳烦长锦了。”为今之计,也只好如此了。

……

翌日,霍思锦就寻了机会,以为妹妹霍思锦祈福为名,去了一趟普荫寺,去的人不止她一个,顺便将母亲杨氏也一并带上了。

一来是为了掩人耳目,二来,杨氏缠绵病榻多年,也许久未曾出过门了,趁此机会出去走走也是好的。

马车里,杨氏掀起帘子,看了看外面,入目的是青葱树木,还有路边不知名的小花。花草树木,处处是生机,又有微风拂过面颊,杨氏只觉身心都舒畅了不少。

杨氏的心情都写在脸上,见她面有笑意,霍思锦也唇角微扬,笑道:“母亲看起来心情不错,孩儿早该带母亲出来走走的。”

杨氏多年缠绵病榻,出了身体上的病,更多的是心内郁结难消,出来走动走动,心情舒畅许多,对她身体也是有好处的。

“算起来也好多年没出来走动了,这地方的风景倒是不错。”

杨氏浅笑盈盈,她是真觉得这地方风景很美,然而霍思锦却是心头哽咽,非是风景好,而是杨氏困居在府中多年,已经忘了外面是什么样子。

霍思锦心里浮起了一个念头,她抬眸看着杨氏,缓缓道:“母亲,孩儿听说普荫寺的菩萨最灵,不如母亲在寺里多留些日子,也好为妹妹诵经祈福。”

她口中的妹妹自然不是指她自己,而是意指早夭的哥哥霍长锦。死者才是最应该诵经祈福的,祈盼他早登极乐,下世无忧。

听了这话,杨氏的眼眸中流露出浓浓的哀伤,早夭的儿子,不能以真实身份示人的女儿,一直都是杨氏心里的痛楚,她是该为她的儿女诵经祈福。

“只是孩儿听说,若要表心诚,需诵经多日,寺庙里条件清苦,母亲您的身子未必受得了。”霍思锦一边说道,一边摇头,“还是算了……”

话音刚落,杨氏连忙接过话去,“娘去,锦儿,娘对不起你们兄妹,只能做些诵经祈福的小事。”

“可是……”

霍思锦面露犹豫之色,杨氏立刻又道:“锦儿,你就答应娘吧。”语气里带着浓浓的愧疚。

霍思锦迟疑不定,“可是孩儿是东宫长史,要去东宫当差,不能时时陪在您身边。”

“这个没事,娘身边有喜嬷嬷和流光陪着,不妨事,锦儿你做你的事,不用顾及娘。”

杨氏生怕霍思锦不答应,她却不知,这一切正合霍思锦心意。霍思锦拐弯抹角,其目的正是让杨氏留在普荫寺,远离靖北侯府那群恶心的人,再有喜嬷嬷等人时不时宽慰两句,让杨氏从心里慢慢习惯不在靖北侯府的日子,甚至终有一日,杨氏能离开靖北侯府。

霍思锦又沉默了片刻,方才点头答应下来,“好吧,既然娘想诵经祈福,那一会儿去了寺里,孩儿就去安排打点,今日娘且先暂住一晚,明日我便让人送些常用衣物来。”

她既然说了,诵经祈福时间越长,则心越诚,心诚则灵,杨氏必然会诵经祈福多日。

杨氏见霍思锦终是答应了,这才满意地笑了笑,“好,锦儿你安排就是。娘在普荫寺里住着,不在你身边,你也要好好照顾自己,在东宫当差也别太辛苦,毕竟……娘也不是希望你能有多出色。”

若是霍思锦真是霍长锦,杨氏自然是希望她能出人头地,但是霍思锦是女子之身,若是风头太过,并非好事。

霍思锦淡然一笑,“孩儿明白,娘且放心,孩儿心里有数。”

若非如此,她也不会只是做了东宫长史。

怕杨氏担心,霍思锦又简单地解释了一句:“太子殿下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即便是日后……孩儿相信殿下也不会为难我的。”

言下之意,太子楚铮是个宽容大度的好人,即便是日后楚铮知道了她是女儿身,也不会为难她。

杨氏不了解楚铮,但是有一件事她是知道的,霍思锦能赐封世子之位,大半是楚铮的功劳。就凭这一点,杨氏便信了,点头笑道:“太子殿下是个好人。”

……

到了普荫寺,霍思锦先将杨氏安排妥当,喜嬷嬷和流光自然是陪着杨氏的,而飞羽,霍思锦则是找了个由头将他支开,然后方才悄悄出了门。

“小师傅,听闻贵寺业释大师前几天圆寂了,我想去吊唁,不知小师傅可否为我引路。”霍思锦叫住了路过的小和尚。

“当然可以,业释大师葬在后山,施主请跟我来。”小和尚双手合十,恭敬有礼地回答。

小和尚领着霍思锦往后山走去,霍思锦一面走着,一面和他攀谈,“听闻业释大师是得道高僧,在下早就想拜见大师,却不想如今却没了机会。不知业释大师可有弟子,或者平日里和业释大师常常坐在一处谈论佛法的师傅?”

业释大师已经死了,不可能让死人开口说话,但是却可以找到和业释大师相近的人。旁敲侧击,或许能有所收获也说不定?

小和尚老老实实地答道:“业释大师没有弟子,身边只有一个端茶递水的小沙弥慧生,业释大师喜静,平日里也多是一个人修行佛法,未曾见和旁的师傅谈论佛法。”

霍思锦眉头稍皱,随即又问道:“那慧生小师傅可在寺中?在下仰慕大师已久,虽无缘得见大师本人,但若是能从旁人口中得知大师平生一二,也是好的。”

小和尚不疑有他,点了点头,“在的,等拜祭了业释大师,小僧就带施主去见慧生。”

“多谢小师傅。”霍思锦朝小和尚道了谢,“劳烦您了。”

“施主客气了,这是小僧应该做的。”小和尚反倒是朝霍思锦双手合十,行了一礼,“施主还是第一个来吊唁业释大师的人,大师泉下有知,也会欣慰的。”

霍思锦诧异了,“第一个?”

小和尚点了点头,“业释大师虽佛法高深,但却鲜少开坛讲经,因而知道大师的人并不多。而且,大师也不喜欢见外客。”

“为什么?”霍思锦眼眸微闪,连忙问道,“大师纵然喜静,可既是得道高僧,弘扬佛法岂不是更好?”

佛法的最高境界是普度众生,而非独善其身,如业释大师这般,着实不合理。

小和尚被问住了,沉默了一会儿,见四下无人,方才低声与霍思锦道:“小僧曾听寺里师兄偶然提及,业释大师佛法高深,甚至到了能通晓轮回的地步,世事自有天道,倘若泄露了天机只会带来灾祸,据说正是因为这个,所以业释大师才不常见外客的。”

轰!

霍思锦只觉好似一道惊雷在脑中炸开,通晓轮回,岂非是能看破前世今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