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古典架空 > 家有鲜妻 > 第190章 权衡

第190章 权衡

书名:家有鲜妻 作者:桂仁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02-15 00:01:04

第190章 权衡

当小谢夫人得知张蜻蜓三下五除二,已经打包将兰心送到潘云祺处时,已经是大势已去,悔之晚矣了。此时再埋怨儿子立场不坚定,也失去了意义。

毕竟,还有谢家的人在这儿盯着,小谢夫人就是有那个心思,也没胆做这样事情。潘云祺倒是比母亲想得开,“虽说这事,等爹回来一定会生气,但是过了明路,总比藏着掖着要好,起码光明正大,也省得那些人乱嚼舌头根子。横竖那丫头在我手里,左右也飞不出天去。”

事到如今,还能有何办法?小谢夫人也只能暗自磨牙,接受这个现实,只是反复叮嘱儿子,“那你今天秋闱,一定要考出好成绩,否则你爹回来,真没法交待了。”

潘云祺应下,却另有一事相求于母亲,“二嫂虽把人给了我,却还讹了我五百两银子,这笔费用,就算是纳妾,也该是公中出吧?无错不少字”

小谢夫人听得怔了,“那女人……她,她居然还好意思管你要钱?”

那可不?陪嫁来的丫头也是主子的财富,张蜻蜓哪里肯这么好心的就把兰心拱手让人?所以在当着众人的面,许诺把兰心给潘云祺的同时,也私下里问他要了五百两纹银。

她的理由很充分,“我辛辛苦苦把个丫头养这么大,如花似玉的,就是嫁女儿也要管人家讨份嫁妆,更何况现在是给了你做屋里人。还这么好生养,你瞅瞅,这么快就怀了你的孩子,小叔你能不给我点彩礼?”

潘云祺无话可说,“那二嫂要多少?”

“要是给得少了,未免显得我这做二嫂的瞧不起你。可要是给多了,那显得是我在讹你。” 张蜻蜓乐呵呵伸出五根手指头,“你看这个数可好?”

潘云祺一听这话,心头放下一大半,以为不过是五十两,想来是张蜻蜓想讨回丫头的身价银子,那也不算过分,于是便道,“此事错在小弟,听凭二嫂处置。”

“好,那就五百两了”张蜻蜓很高兴的本想拍拍他肩,可到底男女授受不亲,又缩了回去,嘻嘻笑着赞赏,“小叔你可真痛快那就把银子拿来吧,反正咱们也近,不过几步路的工夫。我知道你可也是个小财主,不差这一点的。她这卖身契就在我这儿,咱们一手交钱,一手交人吧”

五百两?你抢劫啊潘云祺恨得牙都痒痒,可又不能在人前失了这个面子,只得亲自回去兑了金银,好歹凑齐了五百两,取来换了一人一契。心下暗想,日后等他掌握全局,必将十倍百倍让张蜻蜓还来

张蜻蜓还真不怕他,反正仇也结下了,往后她是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了。乐呵呵收了银子,这买卖做得方觉得划算。

此刻潘云祺想找小谢夫人要回这个亏空,就见娘亲是大摇其头,“云祺,家里的底细你不是不知道。你爹虽不太管家中这些小事,但五百两也不是小数目了。上回你娶亲,还有你媳妇娘家人那儿,明里暗里也都花了不少银子,我好不容易才填上那些个窟窿,这会子,可实在没这个余力再给你填这笔烂账。再说,这事并不光彩,莫若你自己吃个亏,就把这钱补上,等到日后娘手上有了余钱,才慢慢的给你。”

潘云祺一想,确实也是这个道理,心下不乐,却是想起,“云露的婚事说得如何了?那禇家可曾愿意?”

要是能把这门亲事说成了,那好处可是少不了他们的。区区的五百两,也就不在话下了。

小谢夫人正在为此事犯难,禇家虽是商人,却着实很是财大气粗的,又只有一个独子,立意要攀一门好亲。原先听说是跟潘茂广的嫡女结亲,那自是愿意。可是说换成了侄女,再一打听潘茂盛那边的底细,对方就有些蝎蝎蛰蛰,不大乐意了。

人家话得很委婉,“要是潘大帅不同意,我们也就不高攀了。”

可是这里头摆明的意思,就是含蓄点出,除非是潘茂广的嫡女,否则他们也不乐意。

小谢夫人很是为难,“要不此事,还是算了吧。云霜的脾气你也是晓得的,那丫头闹将将来,甚是不管不顾的,着实场面难看。况且那禇家的儿子确实也不是结实的身子骨,不管把哪个嫁过去,一时可以遮掩,时候一长,总要露馅的。到时你大娘那边能不埋怨我们?算了,还是不要想这个心思,另外再谋算了。”

潘云祺听了却很不赞同,“娘,您怎么这么没点谋算?那禇家不是要爹的女儿么?可以呀这没有云霜,不还有云霏么?禇家若要个好门第,您可以表面上拿云霏议亲,私下把云露认作干闺女,把她李代桃僵的嫁过去,这不就成了?到时生米煮成熟饭,难道那禇家还敢反悔不成?”

“可这样……好么?”小谢夫人有些瞻前顾后,难以决断。

潘云祺赌气道,“要是您这也怕,那也怕,就不如不要当家理事了,索性把家交给大嫂,或是奶奶,她们可都虎视眈眈的呢哼,我这也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咱们整个家好,否则,我才懒得操心呢”

他拂袖欲去,小谢夫人果然中计,想想儿子说得有理,顿时服了软,“那此事也需从长计议。”

母子二人商议一时,潘云祺才回房去。

叶菀瑶倒是不偏不倚,给兰心按着姨娘该有的待遇,在院中收拾了一个住处出来,还挑了两个小丫头另去伺候。

为了避嫌,她一个不用自己的人,全用的是潘府的老人,并格外吩咐自己的丫鬟婆子,少往她面前过,万一出了干系,她们没得白填进去做刽子手。

兰心多年夙愿达成,终于做成了半个主子,正在兴奋不已的适应她的新身份。潘云祺回来,张嘴就审起昨日之事。

兰心早得了张蜻蜓的交待,应答得是滴水不漏。她虽然心机不深,却也知道,自己出卖小谢夫人和潘云祺,录下口供之事,是打死也不能招认的,否则自己恐怕立时就要被扫地出门了。

三姑娘虽然凶悍,但却是个言而有信之人,她说过,不会轻易出卖她,兰心就相信她不会食言。

况且今日把自己送到潘云祺这儿来了,张蜻蜓还怕日后她的卖身契给人拿捏,当着人面把卖身契送去给潘府管家销掉,实在是去了兰心一块极大的心病。

张蜻蜓虽收了潘云祺五百两银子,却又私下赏了兰心五十两,说是给她添妆,要她自己收着慢慢使费。这个出手可真大方,兰心一掂量,潘云祺曾经送过她那么些个小东小西,捆在一块儿还不值这个数。

经过昨日之事,兰心也多少瞧明白了一些道理,不会再干傻事。所以潘云祺问了半天,也不知道张蜻蜓在这幕后早已留了一手,只道张蜻蜓不过如此了,便放下了不少心。

张蜻蜓忙完了家里的事,下午还是去了铺子。

赵嬷嬷今儿走的时候,除了再三嘱咐她要好生的帮着卢月荷,照顾她的身孕,还给她私下带了个话,“四月初六是小姐的生日,二少奶奶到时记得来玩。咱家的规矩,不兴给年轻人大过,怕折了福寿,也不必带好东西了,不过是些闺阁之物便可,只是一定要到啊”

张蜻蜓笑着点头记下,亲送她出去了。

回头去瞧大嫂,把兰心之事一说,卢月荷淡然一笑,“才五百两,也算是便宜他了。此事暂且作罢,休要再提。等着公公和相公回来,他们必然还有诸多法子抵赖。咱们有这一纸证词在手,是非公道自在人心。”

张蜻蜓点头记下,她可不相信邪能胜正,况且公公也不是个糊涂之人,怎么可能相信小谢夫人的一面之辞?

只是心中未免有些叹息,要说大道理,张蜻蜓是懂得不多。可她也知道,家和万事兴。小谢夫人做出这些事情,难怪就不怕公公知道之后,勃然大怒?

她也知道后母难当,小谢夫人是潘云祺的亲生母亲,偏心一些可以理解,可你身为长辈,却这么样的设计陷害元配留下来的孩子,这样也未免太过分了。

可能是因为从前子女年纪还小,矛盾没那么明显,现在随着日渐长大,人心就变得越来越贪婪,越来越难以满足,这样下去,终将害人害已。关于这一点,张蜻蜓毫不怀疑。

家中这场风波平息后的两日,朝堂之上,开始出现新的一轮震荡。

果然不出章致辞谢尚贤等人的所料,因为潘茂广的军功,朝中开始有人提出,是否应该召潘帅回来了?

当然这理由是光冕堂皇的,举出一大堆的理由,说潘大元帅如何的为国尽忠,多次为国家出生入死,身负重伤,现在平定了局面,实在不宜让他再在前线征战云云。

漂亮话说得那么多,其实私底下的意思明眼人都明白,就是觉得潘茂广军功太过了,若是照这么发展下去,实在是容易尾大不掉,反而让皇上难以控制。

这个道理皇上不明白吗?其实他心里才是最清楚的,只是他用人的时候不能说,用完了人,取得效果的时候就更不能说了。

说实在的,对于潘茂广的去留问题,现在的皇上也颇为头疼。

他不是怀疑潘茂广的忠心,更不会相信潘云龙的军功有造假之嫌。毕竟那是真刀真枪的战场,随时都有可能丧命的战场,没有一个父亲,会为了所谓的军功,拿自己儿子的性命去开玩笑。

潘茂广如果那么做了,那么他就绝不可能坐上今天这个位置。但是父子俩同样在前线取得这么好的战绩,确实也有些功过盖主的意思了。

皇上是知道自己身子骨的,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他在世的时候,还可以镇得住局面,但他要是万一过世了呢?太子就算是继承了皇位,他那个孱弱的身体,多少年来甚少有机会结交群臣,威信不足,又怎能顶得住?

至于皇太孙,虽是少年机敏,但毕竟太过年幼,若是他一旦登基,必须任命辅政大臣,或是让后宫垂帘听政,不论哪一条,都是极容易埋下动荡的祸根。

况且,朝中值得担心的并不止潘茂广一人,还有分散在各地的诸路藩王,那些同样流着天家血脉的土皇帝们才更值得担心。

所以宫中的人都知道,皇上这些天的心情,非常不好。

这日下朝过后,因朝堂之上,又有人因为要不要征召潘茂广回来起了争执,皇上觉得甚是心烦意乱,没有回御书房,而是信步到御花园里走走。

他正犹豫不决的皱眉想着心事,却听到不远处的八角亭内传来一阵阵的笑语喧哗,还隐有丝竹之声,顿时眉头一紧,现在边关正在交战,宫中这是何人还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玩耍嬉戏?

正待出言呵斥,旁边大太监抢先一步回了话,“回万岁爷,因前些天敬安太妃病了,这两日才好,吴国舅特意请了几个戏子过来表演,逗太妃高兴高兴。”

哦,皇上听了这才作罢。他的生母早逝,对于宫中余下的几位太妃都极为尊敬,尤其这位敬安太妃,是皇上生母的小妹,也是皇上的姨母,当年为了家族的地位,协助姐姐照顾皇上,以韶华之龄,嫁给大她三十多岁的先皇,子嗣也没留下,完全视皇上为已出,皇上对她是格外尊敬的。

所以一听如此,顿时气就消了。脸上还带了几分笑意,“那朕也过去看看。”

到了八角亭,却见亭中一面搭个小戏台,正在演一出提线木偶戏,演的却是南康国前朝皇帝开国平天下的戏。

这些戏文,都是官方基本认可的内容,又加了些民间修饰,不仅热闹,还很激励人心,是宫廷里常演不衰的戏码。

今日来看戏的,不仅有几位太妃,宫中几位得宠的贵妃娘娘,还有皇太孙李弘和太子妃也在,只是吴德虽然进了戏,他却依着宫规,并不在这里头来伺候,也显得他来送这出戏,并没有安讨好之心。

这一点上,吴德还是非常注意的,他知道皇上是个讲规矩的人,所以在皇上面前,是绝对的恪守礼教,以至于有些人对他颇有微词,也实在是抓不着他在皇上面前的把柄,在皇上面前告起状来,说服力便显得没那么充分了。

就象此刻,皇上过来,众人起来请安,敬安太妃请皇上坐下,便赞起吴德的好,“也只有他,成日惦记着我这个老太婆了。因说天气好了,便送了几盆花来,让我瞧着也精神精神,再送了班小戏,也不敢大肆铺张,不过是取个乐子罢了。”

皇上听得心中赞许,一时问起孙儿,“你怎么也过来了?今儿功课做完了么?”

李弘还未回话,太妃接过话来,“是臣妾叫他来的,成日拘在书房里,也够累的,这春天暖和,小孩子家也应该时常出来走走,晒晒太阳,可别关在屋子里闷坏了。皇上要是怪罪,就怪罪臣妾吧。”

皇上呵呵一笑,“太妃何错之有?朕对孙儿也没有怪罪之意,不过是随口问起罢了。”

他说是随口问起,却是想着心中的烦难,就着戏文,考较起孙儿来,“你看那秦业和庄雄都是猛将,二人争着去救保王护驾,若你孙儿是调兵遣将之人,该如何差遣?”

李弘想了想,猜着几分皇爷爷的意思了,他是这样回话的,“既然二人都是猛将,秦业年轻骁勇,庄雄老成稳重,何不一个打前锋,一个留守本营?这样他二人也不至于争斗,也可解了困局。这天下局面已定了大半,要冲锋陷阵的地方不如大胆起用些新人,还可为朝廷多锻练些栋梁之材,皇爷爷以为如何?”

皇上听后,感觉这也是个法子。

潘茂广功劳既大,不如把他召回京城,把潘云龙留在前线,让年轻人多立些功劳,到时多封赏封赏他,也就是了。

京城毕竟还是要人镇守的,有个老将在此,一来稳定人心,二来可以让太子和皇太孙跟他多多亲近,联络感情,说不定还能有更好的效果。

待回了御书房,皇上又仔细研究了一下布兵图,召来几位重臣商议一番过后,做出决断。加封潘茂广为太子太傅,召其还朝,将军政要务交与军中副帅庞彦清,命其带领部将,继续收复失地。

这个庞彦清说起来也是名门之后了,自己也很有几分本事,做事稳扎稳打,四十不到,就爬上军中副帅之职,很得潘茂广的器重,也一直有意扶植他做自己的接替人。

当然,潘茂广培养的年轻人不止他一个,但皇上决定起用庞彦清,还有一方面很重要的原因,东宫太子妃庞氏可是庞彦清的亲妹,这个关键时候提拔他,不怕他这个做哥哥的在前线不卖命。

如果要把军权分散一些,皇上当然还是想分到与太子更为亲近的人手中。

他这个决定当然有他的道理,可也招致朝中一些性情耿直之人的异议。因为临阵换帅,可是兵家大忌。庞彦清这个人做事守成有余,可若是论进行兵布阵,他比起潘茂广来说,却略显拘谨,带些几分文人气。说白了,就是不够狡诈,遇上个同样讲理的敌人还好,要是遇上个不讲道义,不按常理出牌的,他就要吃大亏了。

可是皇上反复权衡之后,还是决定坚持自己的决定。他也有自己的道理,“年轻人,没有不吃几回亏,打个败仗的。若是让他在前线吃点亏,能长点本事,从长远来看,却还是能给社稷江山将来带来好处的,朕的这番苦心,你能明白么?”

这番推心置腹的话,是太子私下来宫里求他收回成命时,皇上说给太子听的。

太子听皇上老爹这么一听,就毫无办法了。只得听命行事,只是交待太子妃,速速修书一封给她大哥,要庞彦清不可焦躁冒进,多多听取众人的意见,做好这个交接。

太子妃庞氏对于自己哥哥得到重用,还是很欢喜的。对于她来说,也就不可避免的感谢吴德,虽然他没有直接出面,却是间接促成了这件事情。

私下问儿子,皇上问他时的那番话是谁教的。李弘老实承认了,“是舅姥爷教的,不过母妃,孩儿也觉得,若是彦清舅舅能够掌握多一些的兵权,对于咱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否则,皇爷爷也不会同意。父王身子不好,若是可以,孩儿真想替他去上阵杀敌,也不至于让父王这么操心了。”

太子妃庞氏摩挲着儿子头顶,看着小孩儿这么点大就如此懂事的模样,心中不觉一阵酸楚。太子的身体状况,她做为枕边人,比任何人都要清楚。若是太子撑不下去,那么这个孩子,又将经历多少的风刀霜剑?

所以这一刻,她是感激吴德的,起码他给了一个契机,在他们的手中可以凝重更多的一分力量。

可是太子李忠却无法如太子妃这般高兴,因为他更加明白,力量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给予人能力,也可能伤到自己。一切就看运用之人的水平,此刻,他能做的,只是祈祷庞彦清,不要让他失望。

而收到这个消息,最高兴的莫过于吴德了,他处心积虑的在这个时候来推波助澜,当然没安好心眼。

潘家势大,这回潘茂广又打了大胜仗,他当然不能坐视不理,虽然他吴德不是朝臣,但仗着皇亲国戚的身份,在朝中还是很有一定的影响力。甚至这种微妙的影响力,在人的心里,比一般的来得还要重要得多。

可是朝政之事,历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皇上决定征召大帅潘茂广回来,命庞彦清领兵边关的旨意传来之后,在新兵营里的潘云豹便迅速感受到了与之前又不相同的目光。

(偶这是感冒了咩~ 怎么一个劲儿的流清鼻水?简直是擦之不尽,灭之不绝啊啊啊~ 实在是太讨厌了 亲们都要保重哦。)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