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时间上完成的还行,但是在内容上完成的不好,教育完成的囫囵吞枣,政治没时间了。
但是今天有没有收获,或者收获有多大,就看接下来的时刻了。
对于经验,知识的总结,就能认识到背后的规律,这就是价值所在的地方。
今天看了BBD纪录片《中国式教育》。
尽管情节十分激烈,但不可否认,这是忠实了中国教育的本色。
刚才看看我第一次听说这个纪录片之后写的随笔,有两年时间了,那时候思路混乱,东想西想,各种偏题,最最关键的是,我根本没看过纪录片,只是把这个事件当作一个发泄口,表达一下我多年来的抑郁之情。
但现在,认真的看了一遍,“理中客”地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首先,无论看的时候感到窝心。片中还是比较真实的展示了中国的教育方式,至少和我所接受的差不多。
第二,除了羡慕嫉妒片中中方教师的英文水平外,我很鄙视他们的教学能力,或者说课堂管理能力。
我觉得他们的政治哲学,肯定分不高。
不懂得变通,不能适应实际情况。
其中有一句话,让我觉得很别扭,“看来他们是可以教好的”。
也许是因为这些老师带的都是中国式的高分学生,不需要课堂管理,因为他们都很听话。
课堂纪律的问题,不单单是学生的问题,也是老师的问题。
老师认为学生上课捣乱的时候,认为学生不尊重老师的时候,试问,老师尊重学生了吗?
当老师惩罚完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后,却听不进去学生的解释的时候,说着没有“但是”的时候,真的很伤心。了解课堂问题的关节一步,就在这个“但是”。
如果你不听学生心中所想,只是单纯的照搬教育模式,我认为这不是教育的真正体现。
在中国,我们不需要去解释课堂纪律,因为这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已经是我们本能的去遵守的一种习惯。
而在英国,他们的学生自由的讨论问题,畅所欲言,也是他们的习惯。
在影片的最后一周,英国学生已经做到了自觉地遵守纪律,不是因为他们养成了这种习惯,而是他们认识到学校学习的意义所在,他们在自己理解中国式的教育。
而这种问题,本应该是最早就要讲解清楚的。
而这些老师却在画饼。但,画饼是不能充饥的。
当老师在用为国家服务,规范一个人的道德(却又不说具体怎么做),为你的未来去努力(却又不知道他们的梦想),作为学习的目的时,我只能说,这很中国。
其中一个老师,很信服自己的理论,认为高福利造就了英国学生的懒散,没有生活和就业压力是他们不用功的原因。
我想说,她并没有了解学生真正的心理,只是在以她大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在中国,大部分初中生也不是因为就业压力,未来竞争而努力学习的。那个年龄,他们感受不到这种问题。
大部分人的学习,只是服从于习惯,听命行事,考试竞争才是他们真正的压力。
所以说,很忠实的中国教育,恨忠实的中国教师形象。
评论了这么多,我总结一下我的想法:
首先,教授一些新的学生,不应该是直接授课,而是相互了解。这叫“因材施教”。
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选择正确的正确的方法,将他们逐渐引领到你的模式中。这叫“循序渐进”。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这叫“启发诱导”。
这是儒家,是孔子2000多年提出来的,为何现在也做不到好好应用呢?
我看过一部电影,《浪潮》。
就是讲的一个教师如何将“集体主义”带入资本主义国家的课堂的。
虽然结局令人惜乎,但更应该细思集体主义这个概念。
集体的力量,是显而易见的强大。一旦这个概念狭隘了,便是法西斯。
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的核心有什么——互助。
我觉得,这是吸引人的地方。
互相帮助,互相安慰,互相鼓励,才使我们之间有了牵连,才使我们形成一个集体。
另外,这些天,有一个词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信息不对称”。
我认为这是人际关系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
课堂纪律,医闹,令行不一等等。这也就是捐客牟利所在。
今天就这些,明天要在学习上多下工夫,少看电影。
免费小说,无弹窗小说网,txt下载,请记住蚂蚁阅读网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