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科幻灵异 > 末世大佬问鼎娱乐圈 > 第一千九十六章 《白昼之雨》上映

第一千九十六章 《白昼之雨》上映

书名:末世大佬问鼎娱乐圈 作者:黄油奶酪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3-07-27 22:15:10

深夜,秦绝乘车回到民宿。

前有陆医生的开解和建议,后有今天一心一意扑在演戏里的切身实践,她自觉状态缓和不少,心下暗叹“逃避可耻但有用”。

不过想是这么想的,睡前秦绝还是略略犹豫一秒,手指按在印有“绝”字的象形图标上。

回家早已是她的习惯,说改就改不大现实。细算起来,自那晚直播reaction《心影链接》前两集后也有三四天不曾关注卿卿们的动向,不论是出于私人的想念还是出于放不下的担忧,似乎都到了回去的时候。

点进话题区,没有被戾气满溢的吵架帖直接糊脸,秦绝不动声色地松了口气。

指尖在屏幕上滑动,今晚家里很活跃,即时回复数量排在前三的帖子分别是【《白昼之雨》首映会线下拼团or面基】、【期待大后天的《心影链接》第三集!】以及【闲聊发疯专用楼】。

看着看着,秦绝露出淡淡的笑容。

不错,有新东西可以看,家里的注意力明显被有效转移,难得和谐。

秦绝摇摇头,无声地笑了一下。

她觉得自己刚刚的想法很有种幼儿园食堂阿姨的思维风格——多做饭,再多弄点花里胡哨的零食,把这帮小家伙们都喂饱,这样他们就能安静一些,不会吵,不会闹,不会哭着喊饿,让人多省点心。

默默窥了一会儿屏,秦绝转向提问区。

《白昼之雨》在国内是多点首映,捧回“金狮奖”的贺栩不在意票房,定档发布会后便没再出席大型活动,也不打算在某地特意举行电影首映会。是以,演员这边多由汤廷带着何畅、王茗等人在外跑路演,地点分配得比较松散,明天上午在京、沪、港等地各有小型首映见面会。

有卿卿问秦绝去哪场,森染以总经纪人的身份回答“忙着拍戏,哪场都不会出席”,并表示大家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场次去影院观看《白昼之雨》。

这一回应起初还引起一波小小的遗憾,但因为理由充分,所以几天过去,家里有关首映的风向从“呃啊又失去一个追线下的机会”转为“和同好一起约看电影”,总算回到了之前“没有正主不要紧,我们内部消化.jpg”的随和气氛。

逛完一圈,熟悉的感觉让秦绝心下稍安。

就是不知道能持续多久,《白昼之雨》上映过后是影评潮,或许会再起事端……

秦绝咂咂嘴,及时止住发散的思维,控制着自己不要草木皆兵,凡事都先往最坏处想。

她放下手机盯着天花板发呆,半晌把它重新拿回手里,找到那天的京城接机vlog,点开看了一遍。

鲜活的笑语牵动思绪,也带回秦绝脸上的笑容。

“呼,不想了,睡觉。”

少顷,秦绝抬手熄灭床头灯,阖眼入眠。

……

次日,十月七号,《白昼之雨》正式公映。

因着在维纳佐拉国际电影节收获的两项大奖、两项提名,《白昼之雨》的首日票房远远超出同类型影片。据好事者统计,这一日内35%左右的观众奉献出电影票的原因是出于瞻仰和好奇,并非对电影本身感兴趣。

“不过有趣的是,这部分观众在观看结束后或多或少地改变了原先的想法,具体详见……”

手机里的营销号视频在此时放出一张饼状图,占比前三的分别是“电影牛啤”、“贺栩牛啤”和“秦绝牛啤”,剩下的则是“没看完”、“还行吧”、“无感”和“低于预期”。

喋喋不休的讲解声还在继续,方木泉摇摇头退出这个误点进去的视频,这些数据或许很合大众的胃口,但对他构思影评毫无帮助。

叹了口气,方木泉静静坐在桌前,心情复杂。

他有很多话想说,却无从下笔,久久不曾伸手敲打键盘。

方木泉今天连续看了三遍《白昼之雨》。

他此前有意规避着外网的剧透,对这部影片剧情的了解仅限于它的宣传语和标签。因此,在真正走进电影院之前,方木泉始终以为这是一部主要讲述犯罪,掺杂“恋爱”和“搞笑”元素的恐怖片。

没想到,背刺来得如此突然。

这当然不是说《白昼之雨》的标签打得不对(虽然确实有诈骗嫌疑),而是指方木泉猝不及防地被“雷点”击中,以至于在电影放映的后半段,他只是一手扶着本子,一手握笔,保持着这个姿势呆愣愣地看着屏幕,什么都没有记录下来。

方木泉遭受过校园暴力。

他已至中年,还差一岁便是不惑,漫长的岁月足够他治愈昔日的创伤,他也的确从当年的阴影里走了出来,成为一名诚恳老实、今年刚刚荣升金星的知名影评人。

但饶是如此,在面对校园暴力相关题材的作品时,方木泉还是会给自己多留一些空间和余地,等做好心理建设之后再正式观看。

结果《白昼之雨》藏得太深,半点风声不露,方木泉惨遭背刺,看完首映的反应与旁边其他观众毫无区别:沉默,叹息,眼圈泛红。

他走出影院,当时还是上午,和煦的阳光抚慰着他的情绪,身为影评人的专业素养也在心境平复后重新探头。

于是方木泉转身买票重刷。

第二遍《白昼之雨》,他没像上次那样失态,然而秦绝的演绎还是轻而易举地抓举地抓住了他的心绪,下意识吸鼻子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不知不觉再次泪目。

感性压倒理性,方木泉的笔记末尾又是一片空白。

他长叹一声,这次连走出电影院再往回折返的步骤都省了去,干脆地掏出手机,线上订票,再到机器前自助取票,一气呵成。

第三遍,总归有前两次的洗礼,方木泉状态渐佳,终于能够从一个专业的影评人而非观众的视角来看待《白昼之雨》这部电影。

三刷完毕,对饥饿毫无所觉的方木泉满心感慨地得出十分废话的结论。

《白昼之雨》能荣获“最佳影片”奖,秦绝能成为“海明珠”影帝,都不是没有原因的。

有一种卓越叫众望所归,有一种优秀叫有目共睹。

踏上回程路的方木泉几乎能不负责任地说出一句话:所有觉得秦绝在这部片子里演技不行的人,肯定都没有耐心地看到最后。

笑眼落泪,令人震撼的表演。

作为从《囚笼》开始便对秦绝这个演员有所关注,偶尔也以“伯乐”一词自我调侃的影评人,方木泉在买票前就决定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品读《白昼之雨》,和《白昼之雨》中秦绝的精湛演技。

现在却沉默着,不知道该写什么。

其实“校园暴力”这个诱因并不罕见,小到刑侦剧里的罪犯,大到星火寰宇(starfireuniverse)公司打造出的超级英雄宇宙,沉迷该系列的电影粉丝们都经常吐槽“这年头反派要是没点心理阴影、童年惨案,根本不好意思出来当反派”。

方木泉自己就是主打恐怖、犯罪等题材的影评人,对“因为遭受过家庭暴力/校园暴力从而心理扭曲走上犯罪道路”这样的情节已经见过太多。说句有点缺德的话,很多作品里这种设定几乎可以说是成为了一种“时尚单品”和“万金油”,假如创作者想要洗白反派,或想给犯罪分子的形象塑造找个过得去的理由,那么最省事的办法就是给他们安排一个悲惨的童年。

可《白昼之雨》不太一样。

它与常见的作品不同,并没有一上来就把校园欺凌的场面鲜血淋漓地展现给观众,以此营造冲击感,获取强烈的共情。

它给出的只是结果,多年后的结果,以成人的视角去看待那些在青春期“已经发生过”的故事。

很像在偷懒。

但传达出来的却更多是残酷。

因为“已经发生过”,直接等同于“无法被改变”。

《白昼之雨》讲述的,只是一个发生在现代都市背景下的故事。没有魔法,没有科幻,不能穿梭时间也不能抹掉记忆,那么……

人要怎么样才能改变一件已经发生过的事呢?

做不到啊。

正如那个寓言小故事里说的,往木栅栏上敲钉子,钉子可以拔除,被钉子刺穿的窟窿却无法修补,再怎么做都不能完全恢复成原来的模样了。

人心的伤口亦是如此。

《白昼之雨》,多么狡猾。

诗情画意的片名,荒诞可笑的三角恋,平凡普通的社会底层人,一层又一层,像裹在刀片外面滋味寡淡的糯米纸,观众毫无所觉含着这颗自以为平平无奇的糖果,寻思着它到底哪里好吃,然后就这样全无防备地被刀了一嘴。

方木泉又一声长叹。

这篇影评,他究竟该从哪里开始写?

每一个角色,“始终在旁观的”田刚,“被流言蜚语左右的”邱雪,“自设微光为信仰的”王大力,“既受害也加害的”曹昊,“困于家庭又依赖家境的”苏琪,身上都有意外之处,都有可写的点。

其中最值得写的当然是莫森。

可是从他起笔,实在太难。

若是写得字字沉重悲怆,好像在试图为他的罪行开脱。可若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又是如此的不近人情。

真棘手啊……

方木泉叹着,他不想用常见的分析模板去套《白昼之雨》,太可惜了,他想“借题发挥”,在这篇影评里说点什么。

呼吁?警告?建议?

每一种听起来都十分苍白。

唰啦……

方木泉一页一页地翻着自己的观影随手记,看来看去,他觉得其实要写根本不难,总结下来莫森的套路无非也是“因遭受过校园暴力,导致心理扭曲,走上犯罪道路”。

这句话可以套用到许许多多个角色身上。

但为什么莫森这么特殊?

为什么秦绝就能凭借莫森这个角色,成为第82届维纳佐拉国际电影节“海明珠”影帝?

方木泉沉默又沉默。

桌面上的台灯散发着柔和的暖光,安静地注视着他的思考,他的纠结,他的回忆。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方木泉活动了两下肩膀,敲敲键盘唤醒自动进入休眠模式的电脑,在空荡荡的文档里打下一行标题:

《白昼之雨:一场惨烈的复仇》

3400 ,和 共6000 ,除4.11和4.12的更新外,额外补了3.27的份。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