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科幻灵异 > 末世大佬问鼎娱乐圈 >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白昼之雨》镜头语言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白昼之雨》镜头语言

京城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

“青盐啊,回头想几个跟《白昼之雨》有关的题目报给我,试卷大题,他们本科生考试用。”

“好的。”正整理书本笔记的谢青盐看了眼桌面上的日历日程本,“我明后天发给您。”

“嗯。”导师随意一点头,又突然想起点事,叫住自己的学生,“哎对,你上次是问我《说影》新刊到没到吗?是《说影》还是《百年》来着,反正这会儿该到的都到了,你去图书室报刊栏看一眼。”

“嗯好,正要去呢。”谢青盐莞尔。

“读完写一份心得给我看看。”

“没问题。”

谢青盐,全网统一id“演员不演戏可不就是在演我”,京传硕士研究生,专业戏剧与影视学,研二。

近水楼台先得月,当无数同担还瘫在话题区哀嚎“为什么我订的《百年光影》十月刊还没到货”的时候,专业对口的谢青盐已经在自家学院专用的图书室里做好了借阅登记,走在回宿舍的路上。

缀着q版秦绝挂件的钥匙串摇晃出一阵稀里哗啦的响声,谢青盐一手抱书一手开门,气质沉稳依旧,只是平静的神情里少见地流露出几分雀跃。

室友还留在图书馆奋战论文,谢青盐放下笔记本和《百年光影》,先去冲了杯咖啡才坐到书桌前,起手打开电脑,从标签页点进某瓣官网,熟练搜索《白昼之雨》。

【急急急急急,研影怎么还没开分?保守赌一个85 】

【[回复]看出来楼主很保守了,我盲猜开分至少90,谁同意谁反对?】

【[回复]本来想说盲猜一个研影mva是秦绝,后来一想板上钉钉的事谁猜这个啊,是我弱智了,告辞】*

【秦绝的试镜视频看得我浑身鸟肌,仿佛在看莫森前传,牛的】

【[回复]大家都活在蓝星为什么只有他身上没有重力……那些动作真是人能做出来的吗?确定不是威亚或者特效??(我知道不是我就表达一下惊讶别杠我杠就你对)】

【[回复]虽然有点缺德但是我从背景板里截了很多张汤廷的表情包,有需要的可私我,我发你一份[真是活见鬼了.jpg][你特么在逗我?.jpg][你小子!.jpg]】

【影评and分析帖大汇总,都是干货,速来】

【[回复]近期看到的一篇镜头语言解析,个人感觉写得比较新颖,可看。[链接]】

【[回复·回复]看了,说得很中肯,还有一篇我觉得也不错[链接]】

视线掠过一行行水帖,谢青盐点开汇总楼的两条链接,吸收新内容。

《平实中的新变化——浅论贺栩的拍摄风格》

先放屁股,本人多年贺栩影迷,当年老爷子息影没给我哭完了,今年终于又能看到贺导的作品,非常感动。

记得当初有谁说过,拍纪实的导演有很多,能把“纪录片”和“电影”两种观感融合得天衣无缝的还得是贺栩。

很绝妙,纵观老爷子以往的作品,仔细一分析基本全是基础得不能再基础的镜头,像切视角、过肩镜这些,感觉随便拉过来一个编导系的学生都会,偏偏贺栩拍出来的东西就有浓烈的现实主义叙事味,用最土的技巧讲最真实的故事,既朴素又艺术,表达最深刻的内涵。

先前也去看了《囚笼》,蒋舒明到底是跟着贺栩学过的,比如王梓倩深受毒品之害的那段,先用黑暗铺垫氛围,再在开灯的一瞬间猛地来个特写,这种用镜头做“白描”的拍摄手法明显带有贺栩的影子,水到渠成的视觉冲击,很精彩,不过跟师父相比还是落了下乘,细究起来终究是有点刻意。

在这里举三个《白昼之雨》的例子证明姜还是老的辣。

第一个是被大家广泛称赞的平行剪辑。这边莫森虐杀苏琪,那边田刚和邱雪办事,交错的镜头下相似的动作、神情、声音,既表达着截然相反的内容,又表达着高度统一的主题——“原始**”,对比得直白而**,调动感官体验的同时还隐隐透露出犀利辛辣的讽刺,的确是相当精湛的处理。

不过这里我想说的是细节,虽然很少有人提到,但我相信只要我提到“莫森殴打苏琪,苏琪在疼痛、恐惧和绝望等应激反应下直接失禁”这段,不会有观众看完《白昼之雨》却完全没有印象。

因为镜头是有拍到的,就是尿液淅淅沥沥滴下来的那个半特写不特写的镜头,很短暂,晃了一下迅速切到近景和中景,近景里苏琪狼狈地往前爬,牛仔裤裆部一片水痕。

这就是贺栩比起蒋舒明的高明之处,老爷子没有特地去放大、强调,跟你说“苏琪吓尿了”,但他会用镜头告诉你:这儿有这么个细节。

然后细节就融进整个画面里,构图很和谐,形成自然而然的冲击。

再然后所有的细节堆叠起来,就会让观众觉得好真,好可怕,毛骨悚然。

第二个也是这一块的内容,不过是在苏琪被莫森击倒虐杀之前。

当时莫森成功反杀曹昊,半张脸被溅上鲜血,他扭过头看苏琪,苏琪僵硬在原地不敢动。

/>屋子里很阴暗,贺导没有给莫森的脸怼一个大特写,而是镜头里虚化了苏琪的背影,从她的视角拍摄莫森昏暗环境里移动的眼白。

这个眼白太特么吓人了,我艹。

感觉一般情况下,导演面对这种情节,都会面部特写接眼部特写,拍演员的瞳仁移动,表达“我的眼睛锁定你了”。但贺栩就没这么做,他不拍眼仁,拍眼白,那一小点浅色在晦暗不明的室内异常显眼,而且不是特写,只是一个普通的中近景,镜头里莫森和苏琪有着一段不远不近的距离,冲击力又真实又超乎寻常。

不是“锁定你了”,而是“盯上你了”。这段乍一看,会因为眼白而感到怪异恐怖,仔细一想,又能意识到眼白移动直接等于莫森的眼睛在动,反应过来潜层表达的是“我,在,看,着,你”。

这种第一反应 第二反应的叠加冲击,不怪苏琪吓得动不了,换我我也肯定傻在那。

(顺便夸一下秦绝的眼神戏nb,哈哈,没忍住跑了个题)

以及没记错的话,全片有两处类似的处理。一个是这里,另一个是后面莫森在田刚家里等邱雪回来。黑暗里缓缓移动的眼白,当你注意到眼白的下一秒,你才后知后觉自己与杀人魔对上了眼神。

好会拍,好有味道。

第三个则是跟第一个有异曲同工之妙,是莫森反杀巡警那里。

也是一个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片段,瘦弱的莫森整个人都压在巡警身上,硬是隔着厚重的警服把厨刀往里捅,他太瘦了,只能借助体重,因为在拼命用力,所以屁股都撅起来,腿也往上踹,只有脚尖还勉强踮地,几乎就是倒栽葱的姿势,又丑陋又真实。

而加剧了这份真实感的还有什么呢,没错,是镜头。

那个近景镜头拉得有点远,差不多一个长方形横竖画两条线,从左到右从上往下数分成abcd四部分,莫森撅屁股捅人只在b那一块。

俯视的角度也不大,基本是比平视稍微高点的角度,说得好笑点就是仿佛你坐在玄关(注意是坐着),然后看几米外莫森在客厅一角杀人,他杀人的画面只占据你视野的一个角落。

该给特写的地方没特写,这种“反直觉”的镜头设计真是妙啊。

说到这个,我要接着说一个自己的新发现。

莫森杀巡警这里,我起初以为这是一个经典的“偷窥视角”,即观众是扒着门缝往里偷看的那个人,是凶杀案的目击者,所以更觉自己看到的真实而刺激。

然而后来又想了想,我觉得不对,这不是偷窥,而是一种类似于“监控”的视角。

就家里养猫养狗的同志可以想一下你们平时放在客厅里的宠物监视器,视角很矮,拍人拍不到脸,只能拍到腿的那种。

莫森的那个镜头给我的就是这种感觉。

“监控视角”实在是太冰冷了,我们坐在屏幕外头,冷眼旁观不远处莫森使尽浑身力气捅死巡警。

不怪其他影评里会说“简直像在看犯罪实录”,就我个人的观感而言,确实如此。

这一段不论是莫森撅屁股往下怼厨刀的动作,还是冷冰冰的监控视角镜头,都营造出了这份感觉,很像平时刷v博看某某地方的社会新闻,监控录像里一个固定镜头拍摄到某人被殴打/辱骂/抢东西的过程之类的,就是这样的既视感。

还有接下来莫森杀死巡警后站起来喘气的画面,我记得那是仰视角度,很地狱,这个仰视角的顶点也只比巡警尸体所处的高度稍微高一点点,刚好徘徊在“在死去的巡警视角去看莫森”和“用普通的仰视镜头去拍莫森”之间,单就这点小差别也能看出老爷子拿捏机位拿捏得炉火纯青。

再就是《白昼之雨》给我惊喜的地方。或许是受到原作小说的影响,贺导这次跟以往相比多了不少荒诞风味。比如最开头王大力被一双穿着皮鞋的脚当成擦鞋垫,以及小公园经典搞笑桥段,王大力和邱雪各自惨叫/尖叫,田刚左右为难等等,这种“浮于现实之上但又没浮太远”的风格,不知道是不是老爷子的新尝试,反正我看下来觉得还挺不错。

只不过比较微妙的是苏琪那一小段记忆闪回,我觉得那里太突兀,而且高速闪现 女人尖叫的处理过于常规恐怖片,不像贺栩的手笔,后来看了这位朋友的影评[《随手记,聊点原作相关(以苏琪为主)》],感觉不排除后期删减的嫌疑,只能说不适合的地方还是有的,就事论事,不至于败笔,但确实有点怪。

至于校园霸凌部分泔水那里不拍具体内容,用连续的大远景给观众自发想象的空间,和回忆杀中田刚基本处在半明半暗的背景板里,以及最最后面的蒙太奇回忆杀,哇,这些吹的人太多了,我觉得已经没有必要再浪费篇幅去夸了,实在是有目共睹的出彩。

一定要说的话,我对结尾很惊喜,因为老爷子以前很少用这种拍摄手法(看完相关采访,果然临时改了结局就是不一样啊),看似毫无关联,仿佛幻灯片般的画面拼接,娓娓道出那些还未被校园暴力毁掉的美好,属实眼泪大杀器。

隔壁有一篇影评分析了每个意象对应的是什么,虽然作者说都是主观臆测,但我感觉推测得很有道理,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评论区有指路。

最后欢迎大家畅聊《白昼之雨》的镜头语言,不止镜头机位,打光、收音、bgm这些也都值得细品,期待更多的分享与交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