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不管谁打曹操,我吕布都帮帮场子 > 第69章 书院

第69章 书院

书名:不管谁打曹操,我吕布都帮帮场子 作者:重装坦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9 21:36:20

吕布搞定荀攸,都以为有荀攸前例,能很快就招募到足够的博士,教导学员知识的。

可是现实很快就无情地扇了吕布一巴掌。

“建公。来军校当个博士,不要你干其他的,就是要你教授四书五经。”

才四十三岁的司马防拱手说:“将军,老朽年纪大了,治理京兆已经是勉为其难了,实在无力再再兼顾其他事了。还请将军见谅。”

司马防拿自己岁数来说事,吕布就算明知道对方是推辞也不好多说什么。

他只好继续去找其他人。

毛玠、杜畿个个找过,但是没有一个人同意。

碰了一鼻子灰的吕布郁闷地找上贾诩。

“文和,为什么他们个个不同意,都将在军校当经书博士是洪水猛兽?”

贾诩给吕布倒了一杯水酒。

“将军,他们不是不想,是怕?”

吕布想到了一些事,他不敢确定地问道:“怕什么?他们到底害怕什么。难道当经书博士还能害他们的命不成。”

贾诩摇摇头说:“将军,公达先生其实是不想当经书博士的,只是他不好拒绝。他要是拒绝的话,就会损害你的威严。为了能维持将军你的威严,他明知道这会对自己名声造成影响,也要硬着头皮答应你的要求。”

吕布听到贾诩说荀攸不想担任军校经书博士,只是想要维持自己的威名这才同意的。

他不是傻瓜,很快就想到了原因。

“你的意思是我成立军校错了。”

贾诩很满意吕布的反应。

他苦笑了一下说:“将军,你是将军。公达、建公他们都惧怕将军开办军校,一心尚武,最后穷兵黩武。”

吕布想反驳的,可是这根本无法解释。

毕竟自己是真的想布武天下,征讨四方的。

不过就算是这样,自己也不是像汉武帝、秦始皇那样为了打仗,掏空了国库。

自己更希望是能像成吉思汗,或者是后世的英国那般以战养战,征战天下的。

不过这种掠夺他人的做法实在不好公然说出口。

有些事只能做,但是不能堂皇说出口的。

吕布想了一下,说:“那我应该怎样做,才能让他们打消这个顾虑。”

贾诩说出了自己的计策。“将军,你要大家知道你并不是穷兵黩武的人。我大致了解过将军设想的军校。前期都是要启蒙,学习四书五经。关中子弟尚武,相信有不少子弟都想要参军。既然这样将军何不效仿太学,先建立一间书院,先启蒙、教四书五经。这样既能打消大家的顾虑,又能树立将军崇尚文治的形象。而且也能帮将军你培养贤才!”

吕布回答说:“我一开始也是想过建立书院的,只是想等到造纸术改善后,再顺势建立的。不过文和你说的对。那就先。”

贾诩很满意吕布的态度。

主公犯错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为了所谓的尊严、脸面这些虚无的东西,一错再错。

“恭喜将军,书院建成,就会有无数英才供将军驱使。”

吕布宣布不建军校,要先效仿太学,建书院的消息一公布,立马得到了手下文官的大力支持。

个个一改之前的拖拉,个个积极主动。

西汉时期的破败的太学很快就修建好,充当新的书院。

光是大讲堂就长十丈,宽三丈。

要不是吕布及时赶到,那个自称老头的司马防就要自己当山长,还他娘的不要脸要亲笔提名书院的名字了。

对于司马防这老贼的行为,吕布当然是不会惯着他了。

就在一众人的惊愕中,吕布提笔写下长安书院四个大字。

笔劲苍劲,笔锋似刀,十分有气势,刚劲有力。

让司马防、荀攸这些人都十分惊叹。

想不到吕布身为武将,书法竟然有如此造诣。

看到荀攸他们惊讶的眼神,吕布心里暗笑。

惊叹吧!

没见过这样的书法吧!

后世的练毛笔的,谁没有临摹过颜真卿、柳公权、王羲之的书法。

荀攸称赞说:“想不到将军不单武艺高强,书法更是一绝。比蔡邕的飞白有过之而无不及。”

司马防也是和蔡邕有过交集,见过蔡邕的书法。

他点头说:“蔡中郎笔法虽有力,但不及将军有筋骨。”

吕布笑着继续提笔写道。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贾诩看到吕布写的这类似辞赋中的骈体文,不由地叫好说。

“将军写的这骈偶十分有深意。这是要勉励那些太学生不单要学问,还要心怀天下。”

荀攸、司马防、毛玠他们看到吕布露的这一手书法和文采,也是在心里嘀咕。

这主公平时说话直来直去,好似没多少文采。

原来是藏着捏着。

现在才露出来。

主公到底还藏着多少本事,是我们的不知道的?

这心机,这城府实在是高。

书院很快就成立,并且招收学员。

清晨,铜钟声铛铛响起。

但是不行,或者是坐着牛车来的学员只有寥寥几个。

当中有几个都是成廉、魏越他们几个武将次子、庶子。

吕布当然也明白学员家长的担忧。

汉代文具虽然已有缣帛、纸、笔,但是使用并不普遍。

在书写出版相当困难的年代,大师们的经说讲解是很难写在简牍竹卷上的。

多是师师相传。

想要学习知识就必须从师。

经师讲学也就成为汉代大学的主要教学形式。

当初秦始皇焚书坑儒。

儒家学说遭到严重破坏。

后来秦灭汉立,一些幸存下来的儒生靠着记忆背诵出四书五经,用隶书记录并整理出来,被称为‘今文经’。

到了汉武帝、汉成帝时期,拆孔子的旧居室,在墙壁中发现了用古文字写的《尚书》《礼记》《论语》《孝经》等多种儒家典籍。

河间献王刘德收购到了古文书写的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诗》、《春秋左氏传》等多种儒家典籍。

学习古文典籍的学派,被称为古文学派。

古文典籍和今文典籍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两者互相指斥对方为伪书。

由于没有统一教材,这方面的纷争一直没有平息。

至东汉熹平四年,蔡邕有感于经籍距圣人著述的时间久远,文字错误多,被俗儒牵强附会,贻误学子。

于是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人,奏请订正《六经》的文字。

汉灵帝予以批准,蔡邕于是用红笔亲自写在碑上,让工人刻好立在太学的门外,这就是中国第一部石经“熹平石经”

初步解决了统一经书的问题。

经学的问题算解决了,但是两派学者研究的方式方法方向也不尽相同。

加上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各家各门对经书的含义理解有很大不同,渐渐就形成了儒家著名的经学和家学。

传经时以汉初立为博士的经师的经说为准的就是经学。

师所传授,弟子一字不能改变,界限甚严,称为家法。

这两派都坚信自己注解才是正统,指斥其他家是伪学,各家势如水火,相互攻击。

吕布建立的长安书院可没有一个能压的住场子的经学家。

自然没有几个人愿意将儿孙,族里的子弟送来入学,以免被误人子弟。

看着自己好不容易才建起的书院才几个学生,吕布十分生气。

看来不放大招,你们是真的以为我吕布没资格当校长啊!

等着,看我不将东汉的学术界不闹个天翻地覆。

老子就不姓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