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武侠 > 青河魔师 > 第十章 生离死别

第十章 生离死别

书名:青河魔师 作者:远山依旧在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3-03-06 09:37:42

方独树与傅挽君叙旧时。

傅士卿站在一旁静静看着,并不插话。

他心绪稍有走神,想起上次方独树到他家里做客,那是十余年前方独树从雪祁城回来,途径五缘城时顺便来访。

那年方独树修为突破到了筑基中期。

今天再次见面,方独树已经是筑基后期修士,结丹想必指日可待。

傅士卿性子与世无争,说他胸无大志也无不可,他其实并不羡慕方独树的成就,也未想过在方独树身上沾什么光,就是纯粹钦佩方独树的天分与才干。

在独处时,傅士卿偶尔也会幻想一下,像方独树那样在宗门出人头地,会是什么样的精彩光景?万众簇拥又是什么样的震撼场面?

但他每次看到方独树天南海北奔波的匆忙身影,就不禁长叹,方独树的所追所求,俱是要艰辛奋战,不能有丝毫粗疏与懈怠,不管方独树有多风光显赫,也难免会身心疲惫。

傅士卿暗自比较,方独树的所得所获,难道真比他在五缘城无忧无虑的生活更痛快吗?

当年在苍桑泽内,傅士卿被方独树所救,结伴赶赴五缘城,方独树在城中得知古砚大比的消息,决然拜入镇文派,傅士卿留守在家,至今已有三十余年。

超过半甲子的岁月,傅士卿几乎足不出城,整日油盐酱醋,以市井为伍,平澹而又闲逸。

起初,他对这样的生活已经足够满意,不需要像凡人那样为生计奔波,也不必担忧病入膏肓的折磨,平凡一些没有什么不好。

只是他躲避不了生离死别,即使修士也要经历悲观离合,这是近几年他所体会到,最多痛苦的地方。

他心境也随着慢慢变化,仿佛洗尽铅华,让他对修行有了更进一步的感悟。

“婉云呢,怎么没有跟着你?”

他出神之际,方独树与傅挽君叙完旧,过来询问他的近况。

婉云是他的结发妻子,方独树筑基那年,傅继公给他说的亲事。

“贤兄勿怪,愚弟刚才想到一些往事,这才分了心。”

傅士卿缓过神,平静讲述:“贤兄,婉云已经过世十载了。”

他心有伤感,却没有表现出来,今天是方独树来访的大日子,他不想扫兴。

方独树听到这个消息,想起十余年前途径五缘城的经历,那年傅士卿夫妇一起接待他,虽然成亲多年,始终膝下无子,却不影响夫妇俩的和美生活。

早先方独树见傅士卿面容衰老,以为是不注重驻颜的缘故,此刻听来,想必与发妻早逝有关:“她是怎么过世的?”

傅士卿道:“因为难产。”

他没有深谈这个话题,旋即又说:“那年我曾报信给尚方城,贤辅前辈说你在雪原失踪,我打理完婉云后事,去雪祁城投奔了贤德前辈,在城内住过一些时日,但我修为太低,帮不上一点忙,被贤德前辈劝了回来。”

虽然没有帮上忙,这份心意实属难得。

“今天见贤兄回来,愚弟开心的很。”傅士卿是真高兴,他听说方独树来访,可比听说傅玉卿回家更激动。

“你竟然去过雪祁城?”方独树颇为意外:“雪祁城远在大庸,以你的修为,跑一个来回并不容易,也是难为你了。”

说着话,方独树忽然发现傅士卿的修为,较之上次见面时精进不少,又奇道:“我观你法力饱满,练气期已经修到顶峰,距离筑基只有一步之遥,这些年你想必是下了苦功,这很好。”

傅士卿面露愧色:“贤兄你有所不知,当年我去雪祁城时,被一位名叫宋童离的前辈召见,他听说我与你兄弟相称,二话不说赏了我一批名贵丹药。”

他所讲的这些琐事。

方独树并不嫌啰嗦,反而听的很有趣味:“你见过宋师兄?”

“见了好几次呢!”

傅士卿越讲越来劲:“当时,宋前辈和气劝告我,他是这么说的:‘士卿你要以修行为重啊,先回家闭关,等你筑基有成,再来帮忙也不迟,你要是执意去雪原寻人,万一不幸遇难,那等你方贤兄回来,岂不是要暗然神伤,让他平添烦扰?’”

方独树附和:“他讲的在理。”

傅士卿道:“贤德前辈也是这么劝我,我就返了家,这些年一直在闭关练功,依靠宋前辈赐下的丹药,才侥幸修到了练气期圆满。”

方独树问他:“继公对你的婚事很看重,希望你早些让家里开枝散叶,婉云去世后,你没有再娶吗?”

他摇了摇头:“以前,愚弟也觉得传宗接代是大事,不过那年去了一趟雪祁城,见了各地同道为修行奔波,让愚弟感触极深,从那以后,就把心思用在修行上,起初爷爷是想让我续弦,后来见我修为连番精进,他就绝了这个念头。”

当初傅继公之所以让他娶妻,是认为他在道途上没有进取心,与其空耗岁月,不如成家立室。

等傅继公察觉到他的改变,自然是支持他闭关苦修。

方独树听罢他的经历,心想他能有这样的顿悟,来日修行或许可以勇勐直前,一举破关筑基也犹未可知。

方独树没有讲什么鼓励的话,也未给予什么指点。

似傅士卿这样看去平庸的修士,在修行前期就像是榆木疙瘩,怎么也不开窍,可一旦茅塞顿开,往往会大彻大悟,成就斐然。

方独树希望傅士卿能走出自己的道,就不加干涉,干涉过多反而会让傅士卿缩手缩脚。

“你爷爷呢?”方独树问起傅继公:“他是不是在家里?”

“他身体有恙,抱病在床,最近总是嗜睡不醒,偶尔醒来,神智状态也很差,我就没有让他出门。”傅士卿抱拳道:“贤兄勿怪。”

“继公练气修行,按说不该有什么病症才对,他是出了什么事。”方独树伸伸手:“走,我去看看他。”

“贤兄这边请!”傅士卿在前引路,边说:“其实并非什么大病,他就是忧郁成疾,前些年奶奶去世后,他思忧过度,整日没精打采,渐渐颓废下来,怎么安慰都没有用!”

傅士卿的奶奶是凡人,并没有练气修行,先一步终老离世。

傅继公的年寿也已经过百,如果他心绪保持健康,还能再活十几年,但他老妻已经不在身边,难免孤独落寞。

如果傅士卿顺利娶妻生子,傅继公有曾孙辈承欢膝下,或许还能振作起来,偏偏傅士卿中年丧妻,又没有再婚打算,一门心思闭关修行,傅继公整日冷冷清清,于是就卧床不起了。

这样的终老轨迹,其实是很多世家修士的宿命。

真正意志坚决,心性似钢铁一样强悍,直至寿元耗空的最后一天,仍旧在不惜代价冲关的世家修士,毕竟是少数。

河西三国的诸多城池内,绝大部分的练气期修士,在他们寿命快要耗尽的最后几年,无不是消沉低落,怀揣着对死亡的畏惧卧床离世。

傅继公也难逃宿命的魔掌。

方独树前去探望时,傅继公强撑着虚弱身子,应付了几句话后,就又昏睡了过去。

方独树见了傅继公的糟糕状态,在心里说了一句,继公的后事已经可以准备了。

不过时局动荡,将来方独树恐怕没有时间来参加傅继公的葬礼。

等他离开时,特别叮嘱傅士卿:“如果继公出现什么意外,你送信去尚方城,我会交待贤辅,让他亲自过来一趟。”

方贤辅可以代表方独树。

傅士卿知道方贤辅是尚方城族长,日常事务必定繁忙,他本意不想麻烦,但方独树已经做了吩咐,他就答应下来:“愚弟牢记在心。”

随即又问:“这次贤兄会在五缘城住多久?”

方独树道:“三日后我会离城。”

他望了傅士卿一眼:“到时我让傅族长通知你。”

这是让傅士卿跟随傅贯宗一起送行。

三日时间,转眼即过。

方独树要与傅玉卿结伴赶赴黎山。

出行时,傅家长老与嫡系子弟悉数到场,傅玉卿是五缘城自建城以来第一位结丹的族人,大家都希望多挽留她一些日子,但她有差事在身,不能久住,即使大家心有不舍,也无可奈何。

等傅玉卿驱使着她的三丈白绫,携带方独树飞向高空,全城修士都在举目相望,恋恋不舍的扬手告别。

他们所送都是傅玉卿。

唯独傅士卿是例外,他送的是方独树。

他如期出现在送行队伍里,安静站在人群后方,当他目送白绫没入云层,消失在天际后,不由回想起上次送行方独树的情形。

那是十几年前的往事了。

其实自从方独树拜入镇文派后,傅士卿与方独树见面的次数少之又少,方独树喜欢在外游历,往往是时隔一二十年才会造访五缘城。

如今有战事即将爆发,方独树身为镇文派真传,在外耽搁的时间肯定会更久。

傅士卿忍不住心想,假如他不能冲破筑基期玄关,那么等方独树下次再来五缘城,他有可能变的像傅继公一样衰败老朽,卧床等死。

他心头有了危机感,忽然转过身,消失在人群里,回家进了练功室,就此闭门不出。

此刻的方独树,已经看不到傅士卿的决心与意志。

他正盘坐在丝绸般滑顺的白绫上,朝着黎山飞赴。

傅玉卿掌控着白绫方向,时不时回头望他一眼,见他一直在抚摸绫面,就对他说:“这是我结丹后,师尊赐下的一柄法宝,名为‘九阴绫’。”

当年知弱祖师还在镇文派时,道场是‘九阴峰’,这是源自知弱祖师参悟的九阴真功,她座下门徒也全都修炼了这一道法。

前几天方独树初见傅玉卿时,他就好奇过傅玉卿的进阶速度。

“玉卿,你是悟道结丹吗?”他开始打听。

“我没有悟道。”傅玉卿回道:“结丹后需要参悟结绳道文,但我至今还没有执掌一条道绳,我仅仅在九阴绫里炼入了一批结绳文字。”

“如果选择悟道结丹,进阶一刻,就能参悟一条本命道绳。”方独树不理解她的选择:“上宗那样的地界,悟道机会应该更大,你为什么不采用这种方式进阶呢?”

“上宗的修行环境与这里截然不同。”

傅玉卿情知他的疑惑,详细与他介绍:“上宗遍布洞天福地,灵气充盈,上宗门徒又天赋异禀,修行速度非常快,即使不悟道,也可以一路冲关进阶,历届门徒拜入上宗后,往往是先结婴,先把修为提上去,等有了充足寿元后,再慢慢参悟己道。”

上宗的修行条件得天独厚。

门徒又是经过精挑细选。

可谓是人杰地灵。

所以上宗修士的修行轨迹,普遍是先冲修为,先以最快的速度冲上元婴期,到时可以坐享将近千年的高寿,然后再进行悟道,就能游刃有余,也能事半功倍。

说游刃有余,这是因为寿元足够多,不管参悟任何道法都不必操之过急,完全可以反复推敲,直至把己道打磨的完美圆满。

如此证出来的道法,几乎是无垢无暇。

说事半功倍,其实牵涉到修仙界的一个法则,这法则是指高阶修士参悟低阶道法时,往往会更加容易,耗时也更加短暂。

譬如,如果让元婴修士参悟钟鼎道法,普遍是数月就能完成,但如果让练气期修士参悟钟鼎道法,至少也需要数年,还未必能成功。

元婴修士参悟甲骨道法与结绳道法,不管品质还是效率,都远远超过筑基修士与结丹修士。

这么做可以最大程度的节省时间,节省时间就是节省寿命。

于是上宗订立了这样的规矩,先结婴,后悟道。

河西修仙界的规矩呢?

傅玉卿指出两地区别:“河西境的修行灵地太少,进阶难度太大,每跨越一个境界,河西修士为了更有把握的冲关,全都优先选择悟道的方式。”

像是她师尊知弱祖师,先悟道筑基,又悟道结丹,最后悟道结婴,每进入一个境界,都要投入大量时间与心血炼皿,参悟己道。

对于河西修仙界来说,这种方式并没有什么错误,反而是最有效、最安全的进阶途径。

但对于上宗而言,这种方式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修行环境的差异,决定了两地修士在进阶时的选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