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德鲁伊的乡村退休生活 > 第172章 鬼门

第172章 鬼门

书名:德鲁伊的乡村退休生活 作者:老克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24 10:37:24

隔着车窗玻璃,看到白大褂的二姐跟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儒雅男人站在医院门口,李红兵真想对大姐夫说,别停车,开过去。

可那是小时候一直照顾自己的二姐,自己又做不出这么绝的事情。

推门走下车。

二姐笑盈盈的迎过来,在李红兵肩膀轻轻拍一下,埋怨道。

“磨磨唧唧,等你半天了。”

“塞车。”李红兵无奈的解释,扭头让大姐夫先走,忙完自己打车回去。

而那位儒雅男人目光一直跟随李红兵。

李大夫说弟弟是祖传中医,不论医术还是口碑在乡野非常好,并且听过女儿的病症后竟然说可以治疗。

要知道女儿发病这两年,全国各地都跑过了,不论西医、中医,就连精神疗法都用过,国外的医生也请来会诊,最后女儿受了不少罪,病情却越来越重。

眼前这位李红兵,穿着很乡村,言行举止中带着沉稳和自信。

对于医术高超不能确认,但这份气质却很不农村。

“欧阳先生,这位就是我弟弟,草沟村老中医李红兵。三儿,这是患者的父亲,欧阳华。”

听到二姐这么介绍自己。

李红兵不禁哑然失笑,对欧阳华点点头,看的出来这位先生涵养不错,起码对自己第一眼没有各种鄙视。

“去看下病人吧!”

二姐赶忙拉住弟弟胳膊,凑到耳边悄悄说道,“走这边,三儿,等会你就说自己是患者的舅舅,要是让医院知道我从外面找人,会很麻烦。”

李红兵默然,二姐胆量一如既往的野。

医院要是知道她偷偷找外援,还不得气疯了。

走进儿科大楼,路过的医生、护士纷纷向二姐打招呼。

一路上,欧阳华没有跟李红兵说过一句话,在他看来,那么多大医院,知名医生都看不好,从农村里找来个野郎中就能看好?

要不是李红霞是女儿的主管医生,平时非常照顾女儿,这个荒堂的提议说破天也不会答应。

来到一间病房前。

病房门被拉开,一位护士提着仪器走出来,看到二姐连忙汇报,“李医生,刚刚1床病人又发作了。”

欧阳华听到女儿发病,神色大变,快步走进病房里。

护士看向李红兵,二姐连忙介绍,“这是患者的舅舅,刚从国外回来。”

李红兵恨不得一拍脑门。

什么乱七八糟的解释,你堂堂主任医师跟小护士解释什么,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只能怪小时候老爹管的太宽,导致大姐、二姐连农村娃最基本的说谎技能都不会。

哦!

小护士茫然的点点头,提着仪器不明所以走回护士站,思绪停留在李红兵身上。

奇怪了!

患者舅舅怎么跟李医生长的那么像!

......

李红兵跟着二姐走进病房。

病房很大,有专门的休息室,陪护室、病房,独立浴室,还有一个小厨房,豪华程度堪比酒店。

与这间气派的豪华病房相比,那些普通病房就显得寒碜得多,刚在普通病房区看到,几个病人挤在一间不足十几平米的病房内摩肩擦掌,有些过道也成了病房。

明明都是生病,凭什么分成三六九等,一个病人独占几个房间,还有一堆医生、护士一对一服务,一个人占了几个人的资源,普通病人的就医机会就这样被无形的剥夺,最终可怜受苦的还是普通人。

呵呵!

看来这位欧阳先生背景还不错。

有些小情绪的李红兵跟着二姐走进病房,床上躺着一个穿着病号服的小女孩,身上被一根根白色绑带束缚,脸色苍白,汗水浸湿了头发,紧紧贴在额头。

欧阳华和一位神情憔悴的女人站在床头,满脸心疼为小女孩擦去汗水,然而小女孩却在安慰两个大人。

李红兵打量患者,突然发出咦的一声。

这个声音打破病房里的平静。

众人目光投向李红兵,那位憔悴女人看到病房里出现个陌生农村人,有些不悦。

倒是小女孩盯着李红兵看了片刻,忽然说道,“火车叔叔。”

李红兵失笑,走到病床边,“我记得你叫囡囡是吧,打针哭鼻子了吗?”

小女孩摇摇头,“囡囡没有哭,囡囡可棒了!”

“劳驾,让一让。”李红兵对欧阳华说道,后者马上起身,走到妻子身旁询问孩子怎么会认识这位乡村医生。

李红兵坐下,仔细端详女孩面部。

白中带青,眼明却无神。

“囡囡,每次生病有没有特别难受的地方?”李红兵一边问,一边解开那些绑带,旁边说话的夫妻俩刚要阻止,被李红兵一个眼神逼退。

没了绑带束缚,小女孩开心极了,坐起身凑到李红兵面前,歪头想了片刻。

“有啊!头里面好像还有个人吵着要出来,到了晚上就在我耳边吵啊吵啊!坏死了。”

李红兵点点头,“把手给叔叔看一下。”

握住囡囡的小手掌,入手冰凉,中指根部有平稳跳动感,脉象内隐外显,手心有脉,中指有脉,脉象滑且时隐时现。

就在这时。

刚还正常的囡囡双眼童孔突然收缩,身体倒在病床上,勐烈抽搐,五官变得狰狞,十指张开胡乱抓挠,口中发出含湖不清的怪声。

“李大夫,快躲开。”欧阳华夫妻俩扑向病床边,奋力按住囡囡身体,而二姐连忙按下呼叫器。

李红兵不慌不忙的收回手,手背已经留下五条深深抓痕。

几位护士跑进病房,似乎对这个场景早已习惯,各自分工,有人按住囡囡,有人从新捆上绑带,还有人准备使用镇静针。

就当一位护士要对陷入癫狂的囡囡打针时。

“不用打针。”李红兵一边阻止护士身,一边把手伸向囡囡后脑,在风府穴轻轻一按。

狂躁中的囡囡瞬间安静下来。

病房里的所有人吃惊的看着李红兵,二姐更是吓得赶忙检查囡囡。

“没事的,我只是按了风府穴,让囡囡很快就能醒过来,镇静针还是少打为好。”李红兵示意大家不用担心。

这!

护士们疑惑的望向二姐。

检查完,确实如小弟所说,囡囡只是暂时昏迷,二姐让护士们出去后,埋怨道。

“三儿,你不要乱出手,刚才发生的事情都是要做病程记录的。”

得!

怪我喽!

李红兵无奈的耸耸肩膀。

不愿来医院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约束性太大,什么都要有标准,什么都要有流程,什么都要有检查。

中医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辨证论治,发生疾病时需要先辨证找出疾病的原因。

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归纳出证型,通过药物的作用,尽量将身体的阴阳达到平衡,来促使疾病恢复。

可这些在西医面前根本行不通,西医要根据身体不舒服的位置,做各种各样的检查,心电图,脑电图,血检,b超,尿检,ct,核磁等等,最后才能确定病因,一套流程下来把患者折腾的不行。

“李大夫,囡囡…的病可以治吗?”欧阳华怀着期盼,问向李红兵。

实话实说,见到李红兵那一刻,欧阳华就不抱有希望,,中医这行标准就是年纪越大,医术越好。寻医问诊这两年,见过的名医不下百位,那么多老中医都没用,眼前的李红兵实在太年轻了。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

欧阳华这么问,就触犯了中医十不治。

看在同位父亲份上,李红兵还是如实道,“能治也不能治,治疗方法已经超出你们的想象,而且对医者也会带来麻烦,引祸上身。”

听到李红兵含湖其辞的回答,欧阳华眼睛放出亮光,而那位女人仿佛找到救命稻草,一把抓住李红兵胳膊,声泪俱下哀求道。

“李大夫,求求你救救囡囡吧,要多少钱我们都给,只要能治好囡囡,我们什么条件都答应。”

“抱歉,这不是钱的问题。”

李红兵默默拉开女人的手。

就在这时。

嘤!

囡囡从昏迷中醒过来,看到捆在身上的绑带,苍白小脸露出一丝悲伤瞬间又被笑容占据。

“火车叔叔,囡囡生病时吓人吗?”

李红兵暗然,从女孩笑容下看到了坚强和乐观,她应该跟安娜年纪差不多吧。

不知怎得,看着囡囡让李红兵想起女儿。

犹豫片刻。

对欧阳华夫妻说道,“如果想治,就办出院,到草沟村找我,至于治疗的办法,你可以向业界中医询问知否鬼门十三针,治与不治你们自己定,告辞。”

不给夫妻俩开口的机会,李红兵跟囡囡道别后,转身走出病房。

二姐看向陷入沉思中的欧阳华夫妻俩,“我弟弟说的是真话,因为他说假话就会抖眉毛,你们应该考虑一下。”

说完,赶忙追着弟弟离开病房。

鬼门十三针!

欧阳华嘴里念叨这个听起来邪乎的名字,掏出手机,拨出号码。

……

“三儿,三儿,你等等我,走那么快干什么?”

二姐在走廊紧追慢赶,拉住李红兵胳膊。

“我怕走慢了,会后悔。”

李红兵无奈的看着大喘气的二姐,要是时间可以倒退,自己绝对不会来医院。

那门针术,真的很邪乎。

但凡使用过鬼门十三针的医者,没一个好下场,因为此中涉及到了飘渺虚无的因果。

而李红兵会使用,自然是通过医书本源中一位药王道医传承得到的,在获得此术传承时,药王道医曾有言。

癔病之类病症,一定是有因果的,该患者能有今天症状必有原因,一定是曾谋过附体者性命或存在其它对不住该无形众生的事实。

作为道医者,首先是个遵循尊重天地间自然法则的人,了知无形生命的苦处与附体的原因。

如果有能力可对怨仇两家进行协调和解化解孽缘为善缘,而不是盲目偏向患者,通常无形生命的状态是极其痛苦无安身之地的才寻仇附体的。

道医者应告知劝导患者尽人道超度,或者以此方式偿还自己的业债。

这种鬼神之说,李红兵肯定不相信,但药王道医传承中所言,此术来自战国时期的扁鹊学派秘术,作为珍贵史料,收入【千金要方】之中。

鬼门十三针,对于治疗癫狂等精神疾病的十三个经验穴效果奇佳,又因古时认为精神疾病是由鬼神作等,所以所用治疗穴位均冠“鬼”为名,又以其数为十三,故又称十三鬼穴。

最后,药王道医给出忠告,非大德行者,不可擅自使用鬼门十三针的,否则施此术者将不得善终,祸及家人。

李红兵闲时翻阅爷爷留下的古籍药典和医书本源中各位大医传承中发现,华夏历史上有一段时期巫医是不分家的,并且其中夹杂大量关于鬼神之说。

相当于多个渠道,多种治疗。

医治不好,就跳大神,大神也治不好,那就献祭,献祭再治不好,直接挖坑埋了。

后经西汉巫蛊之祸,牵连数十万人,巫医们忽然明悟。

这特么搞不成啊!

全民灭巫,赶紧站队,再晚点就要掉脑袋,诛三族。

索性抛弃巫,抛弃鬼神之说,转为明医。

即便如此,华夏几千年的文化沉淀中,鬼神已经成为了民族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诸子百家时期思想争相探索,鬼神之说也从不只是封建迷信的象征,它是也是古人思想的结晶,也是内心善恶的标尺,潜移默化,深入一代又一代百姓的心底。

《礼记·祭义》中宰我与孔子的对话。

宰我问鬼神:“吾闻鬼神之名,而不知其所谓。”

孔子解释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焄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神之着也。”

孔子的回答的意思是,世间所有的有生之物一定会死,而死后一定会回归尘土,人的身体在土地里面慢慢消散,成为荒野中的泥土,这就成为了“鬼”。

孔子认为,人死之后的精神是一直存在于世间的,而这就是“神”。

在一些情况下,活着的人们能够感受到死去人的“神”。

从孔子话中不难发现,在儒家思想中,鬼神并不是神话传说中的鬼神,鬼神实际上是成为了一种人死后的特殊存在形式。

信不信是一回事,但用不用是另外一回事。

综上所述,李红兵迟迟不愿为帮二姐诊断病人的原因就是这个,自己不能为了未知灾祸去牵连到家人。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