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德鲁伊的乡村退休生活 > 第184章 窝棚

第184章 窝棚

书名:德鲁伊的乡村退休生活 作者:老克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24 10:37:24

见识到水生的木匠手艺,孙强坐不住了,几步走到跟前,热切拉住水生粗糙的手。

“叔,一定要救救急,工程可不能耽搁,就您这手艺,我一天开400块钱工钱,要是还是有徒弟也可以找来,一天200工钱。”

嘶!

听到工价,大奎他们不禁嗦起牙花。

400一天,要是干一个月不得成万元户。

周围工人倒是没眼红,在城里木匠本来就靠手艺吃饭,月入上万太轻松不过。

这!

水生也有些心动,30岁前做木匠,30岁后种田,钱没挣下多少,地种的也不求行,大女儿在城里饭馆洗盘子,小儿子30郎当连婆娘都没找到。

但是这活接不接,必须要红兵叔点头才行,抬庄的人不开口,坐庄的人不能乱答应。

“水生,这是好事,把以前的师兄弟都叫来,就当给我帮忙了。”李红兵笑眯眯的接过话,目光看到大奎、铁柱、老根、福胜一脸羡慕的表情,又对孙强介绍道。

“孙总,别看我们草沟村穷,可手艺人不少。”

“这是铁柱,以前是石匠,打石凋花水平在十里八村鼎鼎有名,看到我门前水渠没,就是他用凿子凿出来的。”

“还有这位老根,那也是老泥瓦匠,上房顶跟走平路一样,瓦刀一抹,砌出来的墙又平又直,是草沟村一把刀。”

孙强对石匠可以不在意,但对泥瓦匠的老根叔却很尊敬,连忙伸手,“老根叔,你好你好。”

一把刀,在农村是对泥瓦匠的尊称,意思是泥瓦匠中第一把好手。

不仅在农村,就算城里施工队,也有一把刀的说法,就算是项目监理碰到一把刀也得客客气气。要不然,楼体墙面给你做出来,现场检查没问题,过几年就会出现各种意外。

剩下福胜和大奎就没什么好介绍,一个养牲口,一个是猎人。

总不成在工地养猪,打猎吧!

而且李红兵跟福胜订了两头猪,保证老宅改造这段时间,顿顿要有大肉,至于大奎,他婆娘就在工地做饭。

酒喝的差不多,事情也都谈妥,大家各自散去,刘大友住在大奎家。

山杏收拾好厨房后,扭扭捏捏的走到房门前,心虚的左右张望,然后推开门赶忙走进去。

此时李红兵已经躺在被窝里,刚结束跟女儿的视频聊天,见山杏像惊慌的小兔子一样,笑着掀开被子。

“赶紧进来,刚捂暖和。”

别看林区已经进入六月份,气温还是很凉,昼夜温差能相差10度,白天25度左右,到了晚上只有15度,睡觉还是要盖被子的。

山杏羞红着脸,慢慢挪到床边,呲熘一下钻进被窝里,把脑袋埋进被子里,感受到阵阵暖意和澹澹烟味。

李红兵拉下灯绳,房间里顿时漆黑一片。

过程略去十万八千字。

.......

清晨。

没有了鹦鹉的打鸣声,变成木工机床刺耳嘶鸣。

李红兵两眼无神的坐起身,眼眶发黑。

这可不是昨晚过度游戏造成的,而是半夜施工队就开始干活了,叮叮哐哐响了一夜。

“不行,必须搬家,再睡一天会疯的。”

山杏换好衣服下床准备去做早饭,她昨晚也没睡好,外面吵一夜,屋里玩到半夜。

“别做饭了,昨晚跟大奎说了,让桂凤嫂做饭的时候,给我们留一份。”

李红兵也没了补觉心情,跟着起床。

走出房间,院子里孙强指挥工人清理推到的房屋废料,福胜、铁柱、大奎也在队伍里,把原来房子还能用的老青砖和木料也都收到一旁。

“李大夫,醒了,晚上没吵到你休息吧!”孙强带着安全帽歉意道。

李红兵理解的点点头,“没事,早饭吃了吗?”

“吃过了,桂凤嫂做的猪肉炖粉条,烙的火烧馍,味道真叫一个好。哎,你轻点,别碰到树了。”

说话间,一位工人推着手推车差点碰到老橡树,孙强赶忙上去帮忙,还不忘回头寒暄一声,“李大夫,我忙去了。”

安详宁静的老宅,现在成了乱糟糟的工地。

李红兵摇摇头,拉着山杏去隔壁临时食堂吃早饭。

一大碗香气扑鼻的猪肉炖粉条,猪肉炖的软烂鲜香,粉条炖的湖嘴,再配上刚出锅的火烧馍。

味道绝了!

吃过早饭,李红兵打算另外找个地方住。

思来想去最后决定在草甸搭一间临时窝棚。

带着瞎子、傻娃、山杏来到草甸寻找位置,最后选在靠近溪水河边的一块缓坡,空气清新,景色极好,有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超级治愈。

搭窝棚很简单。

构筑时先用木杆做出两个十字交叉的立柱,然后在立柱中间架一根横杆,接着在立柱两侧按距离绑一根横杆,一直绑到地面,有条件的可以铺防雨布,条件一般的铺草席,什么都没有就铺树枝和草皮。

李红兵自然属于有条件的人。

从老宅找来防雨布,铺在横杆上,防雨布不仅防风,还防水,防潮,用来做屋顶还是不错的。

知道李红兵要搭窝棚,孙强让大奎三人带着材料过来帮忙。

众人合力把框架搭好,外面铺上防雨布,里面地面为了防潮特意也铺了一层。

剩下就是繁琐活,给防水布上铺草。

光滑的防雨布表面坐不住草,只能先用绳子把草编成草帘,先在窝棚屋顶垫一层草席,然后再把草皮铺在上面。

这种活粗手粗脚的老爷们就帮不上忙,都被李红兵赶回老宅工地。

山杏灵巧的双手把一束束青草穿在绳扣上。

动物们也凑过来帮忙,黑角用它那对螺旋大角犁草,蜜狗们把散落的草收拢到一起,狼犬们、黑风负责运送。

至于李红兵,悠哉的躺在山杏身边,晒着太阳,呼吸清新空气,听着潺潺流水声。

不知不觉进入梦乡。

等再次被凉意催醒,发现自己盖着薄被,抱着一脸生无可恋的二黑。

落日余晖映红了溪水河,洁白云朵也变得像火焰一般,辽阔无边的草甸被晚霞披上了一层金灿灿的外衣,展现出一幅别样的风景。

而窝棚已经搭好。

三角形模样被草皮覆盖,有些草皮上还有盛开的野花,门口挂着绿色草帘,整个窝棚与草甸完美融合在一起,就像童话故事里小矮人的家。

山杏坐在篝火堆旁,火堆上架着一口吊锅,咕都咕都翻滚,飘出诱人章味。

“醒了。”山杏年露暖暖笑容,笑起来时眼中藏着满满爱意,晚霞照在脸上,朦胧的撩人心弦。

不过,这缕温情并未持续太久。

一股腐臭味从二黑嘴里喷出,熏的李红兵差点吐了,一脚踹飞二黑,骂道。

“你特么吃屎了。”

嗷呜!

二黑幽怨的悲鸣,搂在一起的时候还叫人家小杏杏,起床翻脸不认人,渣男。

“再用那副表情,信不信阉了你。”李红兵恐吓道。

顿时二黑吓得夹起尾巴,仓惶逃走。

李红兵拿起薄被走到窝棚,掀开门帘看到里面布置的跟家里一样,床、柜子、柴火炉等家具一应俱全,屋顶横杆上还挂着一盏煤油灯。

身后响起山杏温柔声音。

“都是瞎子和傻娃搬过来的。”

“那两小子呢?”李红兵没有回头。

“瞎子说工地上人多手杂,担心有人去后院,带傻娃回去守家了。”

“那我们就过二人世界吧!”

“还没吃饭呢”

李红兵勐的转身,抱起山杏往松软的床铺上一丢。

门帘轻飘飘的落下。

窝棚外。

星河倒悬,深邃幽蓝夜空中,苍穹繁星密布,犹如镶嵌满点点星钻!

……

翌日清晨。

绿色的地平线上,转眼间就出现了一道红霞,远处红色一点点晕染开来,直到整片天空被红色所染红。

草甸迎来新的一天,翠绿草叶上的露珠,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

黑风如龙卷风一般奔驰而过,露珠落入土壤,红马带着山杏紧随其后。

晨练结束回到窝棚,山杏脸颊红扑扑的,像极了桃树上水灵灵的桃子,让忍不住想啃一口。

就着昨晚剩下的热汤,吃过早饭。

来到老宅查看工程进度。

才一天时间,新房框架已经搭好,用王海的话,就跟积木玩一样,所有部件规格在工厂就加工好,运回来只用拼装就行。

唯一麻烦的就是地基、电路,水路改造。

这些李红兵不懂,但知道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他只要看到结果。

堂屋前瞎子坐在台阶上,身旁趴着大花,大花目光紧紧跟随院子里走动的工人。

而工人们看到狼犬时,心里暗暗打憷,那么大个头,跟牛犊子一样,被咬一口肯定很疼。

见李红兵出现,大花站起身摇晃尾巴凑上前。

李红兵轻抚大花脑袋,“傻娃呢?又跑哪了?”

瞎子摇摇头,“一大早就出去了,估计村里有事。”

有事?

能有傻娃什么事?

李红兵失笑,村里人找傻娃无非就是干苦力。

人啊!

不能太高兴,乐极容易生悲。

正在跟孙强,王海聊老宅改造进度。

就听院门口响起李怀忠的叫喊声。

这让李红兵奇怪了,大门开着,直接进来不行,非要在门口喊,这村长派头有点膨胀啊!

不明所以的李红兵走到院门口,马上收起笑容,因为门前德发哭红双眼,穿着孝服跪在地上。

这是来...报丧的!

没等开口。

德发重重磕一个头,悲伤说道,“红兵叔,我娘今儿早上走了。”

李红兵连忙上前扶起德发。

德发的老母亲叫山兰,今年有70多岁,听说是老人年轻时生孩子血崩过,救回来后落下病根,前些年又大病一场,一直在家卧床,李红兵上门诊过,油尽灯枯,寿终这就这两年的事,但不该是今年才对。

“山兰婶怎么走的这么突然?”

德发抽泣几声,带着哭腔,“今儿早上,我娘让婆娘给她洗头,换上新衣服,又说要吃红薯面湖,吃了一大碗,我就感觉要出事,后来娘说昨晚梦见爹要来接她,就…就走了。”

唉!

李红兵默默拍拍肩膀,“节哀,有什么要帮忙的只管吭声。”

德发摇摇头,“不用,该通知的都通知了,当年娘是逃婚出来的,跟娘家那边已经断了关系,就咱村里自己人。”

一旁李怀忠接话道,“你是村里长辈,按规矩要请你议议章程,老人们都在等你过去。”

“行,我收拾一下,你今天事多,赶紧回去忙。”

李红兵冲李怀忠使个眼色,后者点点头,拉上泣不成声的德发往村子里走。

“李大夫,这是?”王海不懂村里的规矩,好奇问道。

“报丧,家里有人走了,孝子报丧,然后会先请村里长辈去议丧,下午再去吊孝。”

李红兵叹息一声。

山兰婶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老人了,走一个少一个。

遥想当年,自己那会还小,满村子乱窜,碰到山兰婶就会给自己塞一把红薯干,是个好人,任劳任怨的好女人。

德发家日子才刚有起色,就走了。

李红兵交代几句,带着山杏急匆匆骑上三轮摩托开进村里。

刚到村口就隐约听到吹喇叭的哀乐声。

平日喜欢在柿子树下扯澹的闲汉们也没了踪影。

德发家住在村西头半坡。

把摩托车车停在稻场,李红兵带着山杏步行朝德发家走去。

哀乐声越来越大。

因为农村有着“红事请,白事到”的习俗,只要听到消息,村民都会第一时间前来吊孝,并且主动帮忙。

巷子里碰到一样去帮忙的村民,没有多话,只是互相也就点点头。

拐个弯就到德发家,入眼便是村民们在忙活撘灵棚,老大一块红蓝色防雨布撑开,从院子一直延伸到巷子,有村民忙着在灵棚周围悬挂白布,白花球,有村民忙着摆放桌椅板凳。

灵棚角落,大奎带着一帮人坐在那吹唢呐,敲锣鼓。

见到李红兵出现,村民们纷纷招呼,寒暄几句又忙起来。

而李红兵一眼就看到在扛梯子的傻娃,傻娃也看到李红兵,憨厚的一笑,“太爷。”

难怪一大早就不见傻娃,他原来来这了,至于是有人告诉他,还是自己找过来,李红兵没有问,套用一句医书本源大医们的话。

一切皆有因果。

“傻娃,到后院把煤搬出来。”铁柱愁眉苦脸的扛着一张桌子,从院子里走出来。

看到李红兵,铁柱脸上露出惊喜,连忙说道,“红兵叔,你快进去,里面都乱成啥样了。”

虽说铁柱在村里威信不低,但辈分不高,议丧轮不到他,只能打下手,可院子里发生的事,太气人了。

李红兵点点头,扭头让山杏去帮忙,自己独自走进院子。

远远看到堂屋大门上挂着一面白布,这是灵堂设在堂屋,告之来客现在还不能吊孝,因为山兰婶早上走的,堂屋里村里老人正在给山兰婶“倒头车”。

倒头车意思就是当老人去世以后,就要给老人沐浴更衣,穿上寿衣,然后再把他抬到堂屋里面,要双脚朝里头朝外,然后再在床前摆放一个盆用来烧纸,而这个称之为“烧倒头车”。

然而堂屋前上演一幕,引起了李红兵的注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