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德鲁伊的乡村退休生活 > 第187章 习俗

第187章 习俗

书名:德鲁伊的乡村退休生活 作者:老克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3-11 02:11:11

玩归玩,闹归闹!

李家新话事人的李红兵,携家卷山杏、瞎子热烈欢迎老李家成员到来,至于安娜,她是个小叛徒,在两家间反复横跳,可以忽略。

参观被拆解七零八落的老宅院,老爹和老妈情绪不高,毕竟这房子也是二老的家,眼不见心不烦,决定出发去德发家吊孝。

由于安娜还小,不适合参加白事,就被留在家里让山杏照顾。

李红兵向孙强借了几个工人帮忙打花圈,来到已经准备好的吹拉班子众人前。

“爷们,吹起来。”

几位班头举起唢呐以大悲调起头,后面吹客们卖力敲打起来,打锣、敲鼓、吹笙、打梆子、打镲子,响成一片。

老爹无语的看着声势浩大的场面。

吊孝而已,不知道的还以为要去下葬。

林区风俗,吊孝的主家走在前面,后面是举花圈,再往后就是吹拉班子。

队伍一路浩浩荡荡的朝村子走去,呜呜哇哇响器声冲破天际,吓得鸟雀仓皇逃窜。

快要接近村口,队伍停下,李红兵掏出一串短鞭,用烟头一点,朝远处丢去。

噼里啪啦!

随着鞭炮响完,队伍再次前行,每隔一段时间,再次停下,放鞭炮,继续前行。

路上有村民碰到这支队伍,无不表情赫然。

乖乖!

几十人的吹拉班子,也就老李家能这么干。

看来红兵叔真是要给德发撑腰。

队伍走到德发家巷子口再次停下,李红兵点燃一串长鞭炮,通知丧主家,长辈吊孝来了。

听到鞭炮声的知客马上让人回点一串迎客鞭,安排孝子贤孙要出门跪迎。

这些习俗是老爹在路上告诉李红兵的,既然要扎根在草沟村,那就要了解一下农村习俗,别整个跟个二杆子一样,凭白让人笑话。

噼里啪啦!

随着巷子里传来一串长鞭响起,呜呜啦啦一阵唢呐响锣声紧随其后,丧主家的吹拉班子出来迎接。

李红兵这边的吹拉班子马上换曲,跟丧主家吹拉班子吹同一个曲子。

知客快步走到巷子口,距离李红兵队伍还有十多米远停下脚步,身上长褂一抖,双手抱拳举过右肩,唱道。

“太阳出东落西方,亡人一去不回乡,劳驾团邻和亲友,熬灯受夜来相邦,敢问来敬那家丧。”

老爹一脸严肃踏上前一步,双手抱拳举过左肩,回唱。

“鸟语花香吉祥地,灵前跪献三把香。眀日入土把身安,百善理应孝为先,草沟李国庆,携妻李张云花、子李红兵敬送李山兰氏西行。”

“善!”知客大喊一声,收回拳头向后一站,再唱,“感谢李家情义广,今有三人来吊丧,深恩孝家永难忘,孝子贤孙出迎跪!”

唱音未落。

德发带着婆娘和孩子,披着孝服走出来,跪在老爹面前,邦邦邦三个响头。

知客又唱道,“礼应灵前有四拜,还留一拜等烧香。”

老爹带着李红兵作为长辈,只需上前抱拳拱手,微微弯腰还礼即可。

“礼毕,迎客!孝子贤孙退!”

知客带着德发家三人退到路边,弯腰鞠躬。

李红兵赶忙举起手,队伍后面的吹拉班子再次吹打起来,队伍缓缓向前走。

此时灵棚早已有村民等候,见队伍出现那一刻,一个个合不拢嘴。

想不到红兵叔带的吊孝的队伍这么大,惊讶归惊讶,村民赶上走上前,接过花圈,迎接吊孝人和吹拉班子进灵棚。

发烟的发烟,送水的送水。

巷子口那一幕是对长辈吊孝的礼仪,迎完后就没那么繁琐了。

老爹带着老妈、李红兵走进灵堂,由于二老是山兰婶长辈,所以就不用跪下,蹲下烧纸就行,依次李红兵是平辈,单膝跪地烧纸,最后瞎子是晚辈,要双膝跪地。

烧完纸后,老爹退出灵堂,路过灵堂门口跪着的德财父子三人,目光中露出愤怒。

在过来路上,李红兵把这件事原原本本的交代,老爹没有生气,反而非常赞赏儿子的决定。

要搁在早年间,这种白眼狼早被打死,丢粪坑里。

接下来就轻松多了。

带来的吹拉班子会留在德发家里连吹三天,直到下葬才算结束。

出了灵堂后,老爹上帛金。

这上帛金也是有规矩的,只能是单数,不能是双数,俗话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祸只可一次。

把钱装在白纸包里递给账房先生,李春生接过白包,拆开拿出数出钱,在账本上记下钱数,唱道,“草沟村李氏国庆,帛金1001元。”

周围来报丧的村民,听到金额时,暗暗点头。

国庆爷就是国庆爷,出手大方。

随机李红兵也掏出一个白包递给李春生,李春生愣住,抬头望向李红兵的目光中带着疑惑。

国庆爷都给帛金了,怎么红兵叔也拿一个,又没有分家,还能这样上礼。

李红兵眼睛一瞪,低声道,“赶紧收,磨叽啥磨叽!”

得!

村霸威武,惹不起。

李春生无奈接过白包,拆开掏钱数,边记账边唱道“草沟李氏红兵,帛金901元。”

紧接着是瞎子,他也掏出一个白包,李春生整无语了。

你瞎凑什么热闹,无长无幼,又没结婚,上什么帛金,这要怎么记账?

“草沟李氏安胜。”瞎子冷冰冰的说出名字。

啊!

李春生疑惑问道。

“李安胜是谁?”

村里从未听说这一号人物?

难道是早年间出去的村民?

眼瞅就要吃席了,李红兵不耐烦催促,“磨叽个求啊,李安胜就是瞎子,瞎子就是李安胜。”

啊啊!

李春生彻底整蒙圈。

瞎子有名字了?

还姓李。

“看你的磨叽劲,活该当一辈子村会计。”李红兵直接上手拆开白包,数完钱在账本上边写边唱,“草沟李氏安胜,帛金501元。”

这一声唱礼。

灵棚里村民们全都一副茫然表情,扭头四下张望,寻找那个叫李安胜的人。

然而记账还没结束。

傻娃噔噔噔跑到桌子前,也从兜里掏出一个皱皱巴巴的用白纸叠的信封。

“哪来的钱?”李红兵笑眯眯问道。

傻娃扭捏一下,“太爷,是你给的,傻娃一直没花。”

好像有这回事。

李红兵打开白包,里面塞着一叠钱,有整有零,合计156元,抽出五块钱丢给傻娃,拿起笔在账本上写下金额。

“草沟李氏安刚,帛金151元。”

这回村民们都知道了,李安胜,李安刚就是瞎子和傻娃。

想不到两个吃百家饭的可怜孩子,竟然跟了红兵叔的姓。

“闯,上菜。”

一个帮厨村民托着方盘从厨房那边走出来。

闯声响起,代表可以坐席吃饭了。

白事坐席坐的是流水席,一席坐七个人,坐满上菜,吃完直接下席,然后下一波继续上新席,直到没人上席为止。

一般是一天四席,早中晚各一席,凌晨十二点还有一席。

“走,吃席。”

见老爹,老妈已经坐席,还给他们留了位置,李红兵把笔丢给李春生。

坐在席上,李红兵发现傻娃并没有跟过来,而是独自走到灵棚外蹲着,老爹看到眉毛一皱,喊道。

“傻娃,过来吃饭。”

傻娃摇摇头,从灵棚里搬了一把凳子摆在面前。

“我…”老爹有些气恼,刚起身却被儿子拉住。

李红兵摇摇头。

“老爹,不用管他,你不懂。”

还有老子不懂的?

老爹气笑,突然想起什么,表情骤变,叹口气坐回椅子。

此时。

一位帮厨端着方盘走到傻娃面前,不用喊就从木方盘里撤下几盘菜,放在凳子上面,放不下就直接放地上。

傻娃也不嫌弃,起身走到装饭木桶旁,拿起一个洗菜的盆子,盛了大半盆米饭,回到凳子旁把菜的全都倒进盆子里,

埋头狼吞虎咽吃起来。

林区坐席习俗,有寿席食九,婚宴食八,丧饭食七的说法。

寿席食九是指席菜要有九个菜,其中“九”与“久”同音,寓意为长长久久,是长寿的象征。

另一方面“十”与“死”谐音,所以人们会有所忌讳,认为不吉利,而且做整寿要提前一年举办,有“**不离十”之说,也是取“不离世”的谐音。

婚宴食八,自古以来,人们都偏爱“双数”,特别是八这个数字,是因为八代表“发”,特别吉利。

大多婚宴都会选择八冷八热,十六道菜,对于新人来说寓意为“早日发家”,对于来的宾客而言,则寓意为“婚宴吃八,家家都发”。

丧饭品七,是说人一生从出生的呱呱落地,到后来寿终正寝,一直是人们所期盼的,先人的逝去,后人也会举办丧葬酒席,而这句话中的“品七”,是指七道凉菜。

而话中的“七”代表着“去”,因此主家的心情是比较悲伤的,所以一般菜式也不会很丰盛,客人对此也会表示理解。而“品”的是情怀,“品”的是回忆。

李红兵这桌很快上菜了,七个凉菜。

凉拌豆芽,凉拌豆腐,炸油果,这些是凉菜也就罢了。

红烧鸡块,梅菜扣肉,炸鱼块,萝卜炖羊肉,这些菜虽然不是凉的,可也比凉稍微温一点,吃的油湖嘴。

本来晚上气温就低,面对这些温不拉几的荤菜,老爹,老妈,李红兵实在难以下口,快子直往凉菜上夹。

倒是隔壁席吃起来挺欢实,推杯换盏,荤菜都光盘了,凉菜没人碰。

老爹放下快子,品七品完,年纪大了熬不住夜,到点就犯困。

“三儿,你把家拆了,晚上我跟你妈住哪?”

“早安排好了,你二老去医务室睡,我让山杏把床都铺好了,让瞎子陪你们过去。”

李红兵也跟着放下快子,掏出钥匙放在桌上。

吴国华搬出医务室后,那间偏房就空了下来,知道二老要回来吊孝,就提前把房间重新收拾干净。

“医务室?你爷坐诊的那个地方?不用带路,我知道在哪,现在村里有路灯,正好跟你妈散散步消食,你就在这再坐会,有啥帮忙的帮一把。”

拿起桌上钥匙,老爹和老妈起身起席。

瞎子也吃完独自离开,老宅那边不能少人,特别是后院里种了不少珍惜药材。

见国庆爷要走,知客马上通知德发,一家人连忙出来送客,一直送到巷子口才返回。

李红兵也跟着起席,走到灵棚角落,这里生了一个火盆,吃完饭的村民年纪大的熬不了夜,早早回去休息,剩下就是村里中坚,围在火盆,一边听吹拉班子表演,一边烤火闲聊。

毕竟村里晚上娱乐活动十分贵乏,除了创造人类就没有其他可干,现在有烟有酒说说笑笑,还能听曲,难得放松一下。

见村霸过来,村民们连忙让座位出来,李红兵掏出烟散了一圈,村民们也打开话匣。

“红兵叔,你可豪气,请这么多吹拉班子,那个光头是十里铺的刘大脑袋吧,他出活价码可不便宜。”

“红兵叔,你家还要工人不,我去干几天工咋样?”

“红兵叔,德财倒插门的那家可不好惹,你下回去镇上可要注意点。”

众人七嘴八舌的找他说话,无非是看中他的吓人的财力,说一不二霸气,蹭点关系以后出去腰板也硬气。

对此,李红兵清楚,这农村都这样,捧高踩低,但都没啥坏心眼。

也就彻底放开,把明珠市的灯红酒绿跟他们胡吹海吹起来,听的众人心花怒放,眼睛放光。

聊着聊着,李红兵肚子饿了,起身跑到后院拿了一盆油果回来。

油果就是面揉成条,放进油锅里炸成条状面食,跟油条差不多。

李红兵找来一根木棍,串上油果,放在火上烤。

炙热碳火把油果子里的油脂烤出来,滋滋作响,散发出油焦香味,引得其他村民也馋了,纷纷找来棍子,一起烤起油果,有的村民不爱吃油果,就去找来土豆,红薯,埋进碳灰里。

吃一口焦脆的油果子,李红兵扭头朝吹拉班子喊道。

“老刘,换个曲子。”

“好咧。”

刘班头唢呐音一变,换成了欢快的曲调。

这可不是对丧事不尊敬,到了晚上除去灵堂里的吹拉班只能吹哀曲,外面的吹拉班可以随便吹乐曲,怎么热闹怎么吹。

有的地方办白事还会请美女上台表演,尤其是过了十二点,火热劲爆项目,是男人最期待的时间。

不知不觉到了十二点,又要开席了。

李红兵说什么也吃不下了,今天给德发站台的任务圆满完成,跟知客定好约好后天上山时间,就找个由头离去。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