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德鲁伊的乡村退休生活 > 第194章 上山

第194章 上山

书名:德鲁伊的乡村退休生活 作者:老克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3-11 02:11:11

农村有一地一俗,十地十俗的说法。

红白喜事更是如此,就拿草沟村来说,习俗与其他村就不一样。

灵堂前一桌人,还有阴阳先生,就是为了确定上山的事情。

首先要选出抬棺金刚,

这抬棺金刚一般有8人,大户人家也可以用16人。

而且最好是结婚的人,没结婚的男子阳气太重,而逝世人则是阴气很重,假如男子没结婚,则是阴阳严重相冲不吉利。

当然这不是绝对,当年李老太爷上山就有了108人抬棺,并且这108位在林区都是说一不二的人,阳气那是顶到天。

这回山兰婶上山用的是八大金刚。

李怀忠把能抬棺人的生辰八字,交给坐在旁边一直闭目养神的阴阳先生。

早年间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只要死人就一定要请位阴阳先生,因为阴阳先生不仅要主持丧事流程,还要定下葬时辰,坟墓位置,棺材朝向等等,都是有规矩的。

没有阴阳先生开口,胡乱下葬除了会让逝者不得安息,还会给逝者家属后代带来影响。

随着时代进步,城市里阴阳先生被殡仪馆司仪替代,农村里还剩一些年长的阴阳先生,也即将面临断承,年轻人不信这个,对他们来说,远不如花花世界迷人眼。

李红兵从医书本源中得到的大医们传承里,阴阳五行,鬼神之说也是必备技能之一。

眼前这位阴阳先生年纪估摸有六十多,脸上散落老人斑,皮肤黝黑,身材瘦小,身穿一件满是油污老式灰长褂,头上还带了顶瓜皮帽。

通过五官面诊,这位阴阳先生的五脏六腑都不太好,而且身上散发浓浓酒气。

但李红兵不会主动去提及,因为大医者有言。

不要去随意扰动他人的气数。

否则损耗的是自身,你渡不尽天下人,故有医不叩门,师不顺路,不问不说之言。

“瞿先生,这是抬棺人的生辰八字,过下目。”

瓜皮帽的阴阳先生真开眼,先是看了李红兵一眼,接过那张名单。

“这个不行,八字中有午,又见子,与逝者相冲。”

“这个也不行,辰冲戌,不能抬。”

“这个可以。”

“这个可以。”

阴阳先生一边说,李怀忠拿着笔头子跟小学生一样记笔记,算完之后还差一个。

听着阴阳先生念叨,李红兵暗暗点头。

地支六冲,明冲,暗冲,还算有点门道。

算来算去,还少一个金刚。

这可麻烦了。

村里男人本来就不多,除去搬迁走的,去外地打工的,全村老爷们能动的不能动的,加起来也不过40号人。

又要从这40个人里挑出8个抬棺,最后只选出七个金刚,其中就有铁柱和大奎。

本来瞎子和傻娃能上,可谁都不知道他俩的生辰八字,毕竟这是德发家的白事,找两个没有生辰八字的人抬棺,以后德发家要是出啥事,就会怨到这上面来。

不过傻娃可以拉棺,至于原因,大家心里都清楚。

剩下实在找不出人了。

忽然,大家目光望向李红兵。

这不还有一条漏网之鱼。

李红兵无奈的抽了抽嘴角,“要不我试试。”

说完就报出生辰八字。

阴阳先生口中念念叨叨,“半生风来半生雨,半生颠簸半生贵,半生流离半生福,好命啊,合该草沟村有此福气。”

“最后一位金刚,就你了。”

呵呵!

李红兵笑眯眯的点头应承下来。

至于阴阳先生说的那些湖涂话,自己绝对一句都没听懂。

定好八大金刚。

接下来就是上山途中的安排,什么逢路口,逢河,逢桥撒买路钱,打幡人,摔火盆,放鞭炮等等。

见没自己什么事,李红兵找个理由起身离开,听一群老头谈事,属实无聊,还不如跟李红旗他们吹牛皮有意思。

灵棚里村民们抽着烟,低声私语。

哐!

灵堂院子里传出一声重重响锣声。

紧接着是一道尖锐声音,“孝子贤孙们跪呐!”

要上山了!

灵棚里的村民哗一下涌到院门口,有人踩在凳子趴墙头往里面看,李红兵也随大流伸长脖子看热闹。

院子里德发一家、德财一家和那些远房亲戚都跪在台阶前,只见阴阳先生站在堂屋灵堂台阶上,抑扬顿挫唱道。

“孝子伤心流泪拜,引亡来进九重门。进了孝家九重门,九天玄女下凡尘,葬在龙头出天子,葬在龙尾出公卿。”

“妈呀!”

德发重重磕头,撕心裂肺的哭嚎,身后孝子贤孙们也跟着磕头。

阴阳先生又唱道,“九重门上道古人,孟宗哭竹孝双亲,二拜亡者早托化,早生托化往生方。”

孝子贤孙们再次磕头。

阴阳先生转过身,对着灵堂里的棺木,抱拳弯腰行礼,“三拜亡者多荫佑,荫佑儿孙代代昌。”

孝子贤孙们继续磕头。

阴阳先生回身对院子高声喊道。

“卯时上山,八大金刚到位。”

噼里啪啦!

呜呜啦啦!

鞭炮声和吹拉班子同时响起。

德发家一众孝子贤孙,扑向灵堂里,扶着棺木嚎嚎大哭。

“红兵叔,红兵叔,快走,准备抬杠了。”大奎在人群里找到看热闹的李红兵,拖着他回到院子里。

其它六位金刚人手一根老龙杠。

这种龙杠本地也叫义杠,在农村几乎每个村子都有一副龙杠,当村中有人去世时都要用它。

它呈前宽后窄和棺木形状相似,只是略比棺材宽些,碗口粗的圆木做底,人抬的木棍稍细,中间用铁链和铁环相连,固定龙杠的环名叫信步步锁。

龙杠的一前一后有两个长条矮凳,主要是为了不让棺材落地用的,同时也方便人抬。

李红兵接过一根磨光滑的龙杠,跟其他人站在一旁抽烟。

灵堂里,阴阳先生指挥孝子贤孙们把灵堂里的物品都搬出来,放在一个用石灰粉画出来的圈子里。

等到堂屋两扇大门被拆掉后。

铁柱是杠子头,把烟头一丢,用脚踩灭说道,“走,该我们了!”

说完带着人大步走了进去。

人生第一次抬棺,李红兵也有些迷,反正铁柱说怎么做就怎么做。

把棺材绑在上龙杠架上。

各自站好位置,按男左女右出,右前杠是主杠,其它三个杠子都要听主杠指挥,李红兵被分到跟铁柱抬主杠。

看到李红兵那削痩的小身板,铁柱担心道,“红兵叔,你城里人,这龙杠压不住肩,要是挺不住就喊换肩,旁边就有人接杠。”

说完,大喊一声“起!”

八个人龙杠上肩同时发力,稳稳抬起棺材。

门口阴阳先生朝院子抑扬顿挫的唱起。

“九重门上烧钱纸,地狱门开放善人,孝男孝女伤心拜,引亡来进十重门。

“进了孝家十重门,十人姐妹出游春,去年游春十姐妹,今年只见九个人,且问一人归何处,白茅山上葬新坟。

“十重门上道古人,董永行孝孝双亲,家贫卖身安葬父,天差织女结成亲。”

德发带着孝子贤孙们跪在一旁,嗷嗷大哭。

“走!”铁柱再次喊道。

八个人抬起棺材,一步步的走出堂屋。

这棺材看似不大,可是真实沉,不知道用什么木头做的,起码有千把斤重。

院子大门的门板也被拆掉,灵棚里的桌椅板凳全部撤掉,留下空位置。

随着棺材抬出院子,放在石灰粉圈子里物品被一把火点燃。

灵棚里,棺材架在龙杠前后两条二人凳上面,放稳后知客往棺上盖了一套被子。

这个时候,就是要准备上山前工作。

队伍基本顺序就是引路人、放鞭、撒米钱,打幡、吹拉班子、孝子贤孙、龙杠棺材、亲朋好友送行。

天公不作美。

稀稀拉拉的小雨落下来。

村民们纷纷走出灵棚,抬头望着天空。

白事碰到下雨天在农村可不是好兆头,对于抬棺的人来说更是如此,因为一下雨道路泥泞,行进缓慢,抬棺会更加费时费力。

铁柱跑去跟知客商量一下,让人送来一大捆粗麻绳。

阴阳先生大步走出灵棚,站在雨地里唱道。

“雨淋新坟出贵人,雨打棺材各半边,大恩在心永不忘,一生当记在心上。”

这句话的意思是,出殡时下雨,是上天对逝者的卷顾,是对逝者的惋惜,自然后人会受到荫庇。

而对于抬棺人的恩情也会雨露均沾,如此一来,抬棺人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更卖力的负重前行。

队伍全都准备好,阴阳先生走上前喊道,“孝子准备起灵。”

说完从墙角抓起一只体健毛全、鸡冠硕大鲜红、羽无杂色的老公鸡绑在棺材上。

棺材上放鸡是林区发丧习俗,这鸡叫“发丧鸡”,在辞灵发丧时,阴阳先生将把公鸡放到棺材上,该发丧鸡便开始了它的使命,林区说法是用发丧鸡来为亡灵引路。

绑好发丧鸡。

跪在棺材前哭丧的孝子贤孙们马上起身离开,德发举起火盆,朝事先放好的石块上用力一砸,随着“砰”一声,盆子四分五裂。

摔完盆子,阴阳先生再大喊一声“起灵”时,所有孝子面对着棺材倒退着走,给抬棺人让开地方。

“起!”铁柱一声号子。

八人抬起棺材。

噼里啪啦!

乌拉乌拉!

鞭炮声,唢呐响器声混在一起。

上山队伍在巷子里缓缓移动。

随着棺材前行,每路过一户人家门口,马上就有人出来放一挂鞭炮,这是主人家送逝者一程,孝子贤孙会给这些放鞭炮的人家鞠躬叩谢,知客拿出一条毛巾一包烟作为回谢。

当然也有人可以不放炮,这就要看山兰婶的在村里的为人。

不过还好,李红兵扛着棺材,一路上都是送程鞭炮,噼里啪啦响个不停。

途中碰到要过水渠的时候,阴阳先生也会唱一句。

马上有村民从袋子里掏出米和买路钱朝水渠撒一把,碰到桥也同样如此。

.......

草沟村有公用墓地,用来埋葬村里逝去的人。

位置在离村十里外的青松坡,听村里老人说那个地方是村里先辈专门请阴阳先生寻的地方,有聚风聚气,能使后人财源滚滚。

不过事实证明,风水再好,也挡不住人跑,现在草沟村不仅人都跑光了,而且还越来越穷。

队伍刚走出村口,雨停了!

这对所有人来说是一件好事,毕竟上青松坡有一个大斜坡要爬,如果是晴天还好,雨天的话一脚下去,全是软泥,根本站不住脚。

“换肩!”一位金刚大声呼喊。

长时间的重压,让他实在扛不住,双腿都有些打摆子,八个金刚除了铁柱和李红兵,基本都换过两轮。

马上旁边一名村民走到身边,用肩膀顶住龙杠,喊一声“换!”

原来那位金刚马上收起肩膀,朝队伍外躲去。

如此操作,棺材依然四平八稳,晃都不带晃一下。

“红兵叔,你要不要换肩?”铁柱在前面引路,担心问道。

就这点重量。

爷们连汗都没出一滴。

“不用,你要不换一个,我来引路。”李红兵轻松回道。

这就打脸了!

铁柱面子有点挂不住。

堂堂草沟村杠子头竟然被人瞧不起。

要论治病自己认输。

可论抬龙杠,自己抬了几十年,说第一没人敢称第二。

那就比比看,谁先服气!

铁柱坚持不换杠,可喘气声越来越大,腿脚也越来越重,感觉肩膀上扛的不是龙杠,而是一座大山,死沉死沉。

“歇!”阴阳先生高唱一声。

听到这歇的声音,对铁柱来说不亚于天外之音,连忙通知金刚们稳住棺材。

等棺材放在凳子上后。

这时所有的孝子要回头,然后跪在地。

阴阳先生走过来,唱道,“一跪母重恩哪啊!养儿生身母,娘怀儿十个月,日夜娘辛苦。人世惭惭少啊,周身不舒服,临产之时,生命全不顾啊!

“娘啊!”德发哭得跟泪人一样,周围孝子贤孙也在哭,不过似乎只有德发是真心实意。

歇活一会,阴阳先生再次唱,“起灵!”

这次铁柱是起不动了,毕竟年纪摆在那,这把岁数从灵堂一直扛到村口,已经很不容易了。

“还硬撑吗?肩麻了吧!腿也没力气了吧!”李红兵笑眯眯走上前,伸手在铁柱肩膀头拍了几下,那股麻木感顿时通畅,“行了,歇着吧,我来抬主杠,以后我就是村里新一任杠子头。”

铁柱摇头苦笑。

自己确实小看红兵叔,想不到他还有余力开玩笑。

一名村民走到主杠后面,李红兵肩膀撑起龙杠,低声喊道,“起!”

噼里啪啦!

呜呜啦啦!

鞭炮声、唢呐响器声再次响起。

走出一里路,阴阳先生再次喊,“歇。”

又是一唱词,然后在继续前行。

歇气的时候李红兵向铁柱打听,得知这唱词叫十跪母,一路上要歇十次,唱十次,孝子贤孙跪十次。

十次!

一里地停一次。

这习俗,有点折腾人了。

“起!”随着阴阳先生唱喊,李红兵无奈的摇摇头,招呼金刚们起杠。

一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

终于来到青松坡墓地。

说是坡,其实是一座山,墓地就在半山腰,上山路原先有一条石板路,年久失修加上雨水冲刷,石板没了踪影只剩一条土路,刚下过雨,还有雨水带着泥土顺着土路流淌。

这时。

铁柱和村民带着一捆麻绳开始爬山,把麻绳另外一头绑在龙杠上。

沿着山路隔一段距离,站着一个村民,抓住绳索,一直延伸到山腰。

随声一声吆喝,吹拉班子开始吹起来。

拉绳的村民们同时发力,李红兵感觉到一股力量,拖着龙杠向走。

“稳住,稳住,上坡了。”

这是上山最后一段路,也是最难走,最考验金刚。

八个抬棺金刚的身体、双腿绝对不能弯曲,不管坡度有多大,必须保持直挺挺装调,依靠拉绳力量拖着棺材向上走。

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到了墓地。

此时李红兵才换的新衣服已经沾满泥巴。

棺材葬入金井前,阴阳先生咬破发丧**冠,将鸡血滴洒在金井多个方位,唱念祭词,等棺材放入金井,就没八大金刚什么事了。

趁着孝子贤孙们忙活上土。

李红兵在墓地熘达起来。

实话实说。

墓地风水确实不错,背后是青山不老松,前面是群山层层高叠,山脚还有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犹如一条水龙。

不对啊!

先不说有用没用,单从风水上看,这里山清水秀、地势合宜,阴阳平衡,不仅登山看水口,入穴看明堂,还有朝山层层高叠来,一层朝山一层贵之景,属于一等一的风水地。

怎么村里还有村民外迁,贫穷缠身。

咦!

李红兵突然发现山脚河流尽头,水面隐约有一块凸起礁石。

那是!

水龙长石眼。

石眼在水富潜于水里,水枯露出水面。

难怪!

李红兵心里揣摩后,不动声色的走回送丧的队伍中。

等孝子贤孙填完土后,直接在鸡脖子处一抹,围着新坟绕三圈,将鸡血滴到墓地新土上。

随着阴阳先生一句,“礼毕!”

送丧队伍结伴离开,八大金刚也在其中。

至于那只抹脖子的公鸡,被铁柱拿了去,声称这是杠子头的好处。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