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德鲁伊的乡村退休生活 > 第322章 远程

第322章 远程

书名:德鲁伊的乡村退休生活 作者:老克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7-29 04:08:23

zw443sx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

四蹄生风的黑风,带着李红兵,奔腾在生机勃勃的草甸上,长鬃飞扬,大地在摇动,飞奔着、嘶叫着、毛发耸立。

“呕吼吼!”

马背上的李红兵感受劲风扑面,感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策马越过欧阳华,越过目标那棵树,肆意在草甸上尽情地奔跑。

“痛快!”

被感染的欧阳华挥舞马鞭,欧阳华迎着风,发泄心里的郁结,身下骏马奋起直追。

在他们身后是马群齐纵驰骋,气势如虹。

急速勐冲过后,黑风速度也慢慢减下来,优哉游哉的东张西望望,好不逍遥自在,偶尔还低下头闻闻野花,李红兵轻轻地抚摩着它,等待身后的欧阳华到来。

一阵风吹来,草儿在风中翩翩起舞,此起彼伏,骑马行走在草甸上,李红兵觉得自己也是一株草,穿着美丽的绿色舞裙,在风中舞蹈,不单单是我一株,这一片草甸的草都在舞蹈。

哒哒哒!

欧阳华骑马赶到,比起黑风变态的体力,他的马要逊色不少,全力奔跑后呼吸频率变得急促。

“发泄一下感觉怎么样?”李红兵笑眯眯打量欧阳华,刚来时眉间疲态此刻全无。

“谢谢!”知道李红兵是帮自己减压,欧阳华真诚道谢。

李红兵摆摆手,“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囡囡你放心好了,既然我接手,就保证没问题。”

对于欧阳华,李红兵有自己的考量,不可否认他的背景应该很深,双沟村惹那么大麻烦,自己不仅没事,连怀忠叔也沾了光,从一个村长提干到松柏镇镇长。

当然,人情社会互相帮助,如果不是自己有办法治好囡囡,欧阳华也不会上杆子帮忙。

有句话说的很透彻,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德鲁尹怎么了,照样也逃不过这条定律。

两人骑着马,沿着溪水河散步。

河岸两边,一朵朵绽放的花儿挤挤攮攮,金黄的,澹蓝的,洁白的,红艳艳的各色繁花,给溪水河披上了景秀的彩缎。

欧阳华望着草甸,感慨道,“这里真美啊,真想一辈子住在这里。”

“那就赶紧买套院子,再过一些日子有钱估计都买不到了。”李红笑眯眯提了一嘴。

“怎么,要开发?”作为商人,欧阳华有敏锐眼光,仅从李红兵两句话里就嗅到商机。

李红兵伸出大拇指,对于欧阳华这个阶层,没有必要遮遮掩掩。

“没错,有这个意思,我大姐夫打算在草沟村做民宿。”

欧阳华澹然一笑,“你应该早有计划,从修建村里公共基础设施开始,再到种植蔬菜基地,牲畜养殖,发展橡树蔬菜,最后做民宿,打造出一个生态内循环,这片草甸已经被你拿下了吧!”

高!

确实高!

李红兵服气了,自己小打算谁都没提过,欧阳华仅从一些旁支细节就能看出,不得不承认眼光要比两个姐夫强多了。

“那我可要买几套院子,以你得本事,草沟村这个山沟沟,很快就要变成金凤凰了。”欧阳华晃晃马鞭,意味深长道,“民宿计划我有点兴趣,介不介意我插一手。”

“驾!”李红兵突然让黑风跑起来,在空中留下一句话,“想插一手去跟大姐夫谈,我不管这事。”

“鸡贼!”

欧阳华算是看出来,李红兵跟泥鳅一样滑不留手,让别人劳心劳力,自己坐享其成。

.......

回到家。

山杏已经做好饭等他们回家。

中午吃凉面,用林区当地种的麦子磨出来的面粉,颜色有点发黑。

虽然看起来没有城市面粉看起来那么白净,但口感劲道,顶饿,并且无污染纯天然,不添加防腐剂,吃的味道就是正儿八经粮食香味。

手工面用井水拔凉,浇上鲜花椒蒜瓣水,铺一层野韭菜腌菜。

那滋味叫一个香。

连一向嘴刁的欧阳华都吃了两大碗,傻娃瞅他眼神都不对了!

吃过饭,坐在老橡树下乘凉,喝着兰花龙井,吹着草甸刮来的微风,耳边是知了此起彼伏叫声。

这才是惬意生活!

欧阳华明白为什么李红兵一身本领,宁愿窝在小山村,也不愿出山。

一阵微信视频提示音响起。

李红兵拿起手机,看到来电人的名字,嘴角微微扬起。

按下接通,手机屏幕里出现一张从容自信、青春靓丽的面孔。

“师傅!”孙倩在屏幕里嘻嘻哈哈打招呼,背景应该是一间办公室。

李红兵点点头,“嗯,有急事?”

“师父家好漂亮哦,师娘在不在,让我认识一下呗。”

面对嬉皮笑脸的孙倩,李红兵无奈起身找到收拾厨房的山杏。

“杏儿,徒弟要看师娘。”

山杏茫然抬起头,看到手机屏幕里有个女孩,连忙整理衣服,神情里带着拘谨。

“师娘好,我是孙倩,师娘长得跟大明星一样,皮肤好赞,用的什么牌子化妆品。”视频里孙倩马屁一个接一个。

听不懂这个漂亮徒弟说的话,山杏一脸茫然。

李红兵转过镜头,孙倩还在念叨师娘漂亮之类的话,背景有个男人小声催促孙倩赶紧办正事。

那声音有点像王茯苓。

“有事就说,就屁赶紧放。”李红兵收徒的时候,也没发现孙倩隐藏话痨属性。

“师父,徒儿好不容易跟你见面,就不能多聊聊,自从里走后,我一个人好无聊。”孙倩继续话痨,可看到李红兵不快眼神,马上吐了吐舌头,“是这样,我接了个病人,请师父过一眼。”

废话一大堆。

李红兵瞪了徒弟一眼,离开厨房回到老橡树下。

欧阳华见他有事,赶忙起身说去找李村长买院子。

等稻场安静下来。

“把病人病历给我说一下。”李红兵把手机放在石桌上。

“刘先生,41岁,去年10月份反复出现腰疼腿疼,夜晚疼痛更加明显的情况。”

“然后去医院检查l2-l3椎间盘膨出,l4-l5,l5-s1椎间盘向后突出,硬膜囊受压,神经根受压,腰椎管狭窄严重。”

“在检查后的第三天入医给刘先生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一个星期左右患者开始大小便无法控制,双下肢无力,没有知觉,不能走路等等的症状。”

听着孙倩报告病历,李红兵脑海中浮现出病人的症状。

“舌苔、脉象呢?”

“舌苔白腻,脉象弱,脾胃湿盛没胃口。”孙倩马上回答。

李红兵默默点头,看来这个徒弟并没因为自己不在身边盯着,而放松学习。

“你的辩证呢?”

“神内科检查为马尾神经损伤,我认为应属经筋、萎症范畴。”

“既然西医确诊,那就按西医治疗就行,你找我干什么?”

“病人不相信西医,说就是因为手术才变成这样,就转到光华医院送到我这里。”

“那你打算怎么辨证论治?”

“病人症状主要累及肝、肾、脾,肝肾俩亏,脾气虚弱是发病根本,在病理基础上,以生经益气为基础,重在健脾益气、补益肝肾、益气活络、调和阴阳,可用针灸术、药物同时进行治疗。”

“可行,既然你已辨证论治,就按你的方式去治疗。”

“师父,我打算以小周天针法为患者针灸,外敷活血止痛膏,内服药剂还需要您把个关。”

孙倩说出自己的治疗方案,眼睛期盼看向师父。

小周天针法通气血,补元气,顺筋骨,锐五官,调阴阳,强神识,扶正祛邪,李红兵对徒弟选用此针法并无意见。

但对内服药方却有很大问题,自己魔都那段时间只顾传她针灸术、推拿术,汤药方剂教她不多。

可是光华医院不止孙倩一个中医,既然已经辨证论治无误,出个药方即可,孙倩反而要远程求助。

看到徒弟眉间的隐约忧气,李红兵瞬间明了。

这里面...

无外乎勾心斗角,越是大医院,勾心斗角越多。越是高层次高年资的医生群体,勾心斗角越多。

孙倩的出现,必然会得到医院资源倾斜,她得到资源多,哪有人得到资源就会减少。

欺负别人我不管,但欺负我徒弟就不行。

李红兵思索片刻。

“经筋、萎症之症,当以疏经通络、益气活血为准则,疏通病人长期受阻的经络,让经络得以贯通。”

“可用脾胃论中生经益气汤,为补益剂,具有舒筋通络,益气养血,补虚养正之功效。”

“《皇帝内金》中有所描述,治痿独取阳明,重在调理脾胃,脾胃虚者益其损,脾胃实者调其气,以强阳明之脉,达到补后天脾胃之本,充气血生化之源,以润养筋肉。”

“记录,方一: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此方剂具有疏肝行气,活血止痛的作用。”

“方二:泽泻,茯苓,猪苓,肉桂,白术。此方剂具有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的功效。”

“方三:黄毛耳草,蔓九节,骨碎补。此方剂具有舒筋活络,清热除湿,消肿止痛的功效。”

“上述诸药,用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分四刻食远服,稍热服。”

“记清没有?”

孙倩瞪大眼睛,回头看了一眼,得到回复后,“记下来了。”

李红兵点头补充一句,“如果不愿待在光华医院,就来我这里,马上村医务室盖好,需要医生。不用担心医院会怎样,一切有师父。”

视频里李红兵的声音清楚传进办公室,躲在摄像头外的王茯苓撇撇嘴。

这种话也只有李大夫敢说,一己之力救活医院大股东,这份功劳别说让孙倩轻轻松松走人,就算让找条狗当副院长也是一句话的事情。

要是搁在其他人敢提辞职,医院法务科就能让他赔的倾家荡产,裤衩都不剩。

真不知道那帮人脑结构是怎么组成的,发烧把脑子烧焦了,竟然敢给孙倩穿小鞋。

打了小的,惹来老的。

看你们怎么收场。

“师父!”孙倩眼眶湿润,委屈喊道。

老子第一个徒弟,被欺负成这样。

说不生气是不可能的。

压着心火,李红兵轻声安慰,“没事,不开心就来山里陪师父,师娘。”

“嗯!我知道了,师父再见!”

挂断电话,孙倩用袖子擦掉眼泪,转身看向王茯苓,“王医生,我治完这个病人,就会申请辞职,请你不要告诉别人。”

唉!

真羡慕年轻人。

洒脱,说走就走。

王茯苓默默点头,“孙医生,你的决定没错,趁着年轻在你师父边好好学习,老头子老喽,要不然就跟你一起走了。”

.......

另一头,李红兵本来打算给大郎哥去个电话,后来想想算了,还是让孙倩自己做决定,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愿住在山里面生活。

看时间,安娜她们快要放学了。

“杏儿,我去村里接娃放学。”

“知道了。”

李红兵领着老猪晃晃悠悠走出门。

来到村里,老柿子树下站着一圈村民,一个个仰头望天。

“看啥呢?”李红兵好奇凑上前。

“红兵叔来了。”村民们纷纷打招呼,有人指着老柿子树冠,“看,柿子树结果了。”

“这是好事啊!这可是咱们村风水树,结果代表转运,以后咱们村要好起来了。”有老人颤巍巍的抬头看着柿子树冠,满是沟壑的脸上露出欣慰和高兴。

在农村,几乎每个村庄的村口都有一棵老树,老辈人口中有个说法,这种树被称为“风水树”,这些树普遍都是在建村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它们一直在慢慢成长,见证了村子的繁荣和发展。

它的生老病死代表村子的兴衰,借用老辈人的话,这些树还能给村里人带来好运气。

有没有带来好运不清楚,但是带来便利,这一点确实不假。村里老树下面,一般都是整个村里人常去的一个活动中心。

除了这个说法以外,村口老树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其不仅是一个村子的象征,更是对于回家道路的指引。

在过去普遍有着“无树不成村”的说法,意思是在村口没有一棵大树,那这个就算不上是一个村子。

除此之外,它还寄托游子们对于故乡的思念。

就如李红兵,回村第一眼就看到这棵老柿子树,见到它,就知道到家了。

至于老柿子树结果,李红兵自然知道不是什么结果转运,那是本源之力的帮助。

但李红兵肯定不会承认,于是跟着村里老人一起闲聊。

“是啊,风水树结果,咱们村要转运了!”

......

zw443sx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