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重生东京泡沫时代 > 第479章、这个陶知命可信吗?

第479章、这个陶知命可信吗?

书名:重生东京泡沫时代 作者:半亩南山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03 13:57:59

蜜月旅行中的陶知命悠哉悠哉,但刚刚在10月的正式选举中稳定了位置的海部俊却紧锣密鼓地开始进行最重要的行动。

陶知命所说的四步棋,第一件已经早就开始沟通意向了。

只剩下最后答辩的经济学准博士林栖羽,现在只是大使馆的一个“编外雇员”,也就是临时工。她能在这里协助一些接待、联络工作就顶天了,但因为身份特殊,这一天竟被请到了大使的办公室。

“蒋大使,王参赞。”林栖羽进了门,问候完就有点疑惑地站在那里。

随后王奕亲自为她倒了一杯茶,让林栖羽颇有些惶恐。

“小林啊,坐。”杨振华和煦地笑着,见她坐下了就问道,“小林啊,明年3月,就毕业了吧?”

“是的。”

“好!”杨振华声音浑厚,感慨地说道,“听说你学成报效国家的心志坚定,我和小王都很赞赏。小林啊,这半个多月你的表现我们都看在眼里。我跟部长也汇报过啊,你是海外留学的高端人才,愿意回国的话,特事特办。根据人才引进的政策,部长希望我能将你留在部里。你的意见呢?”

林栖羽想起那天陶知命对自己分析过的话,立刻回答:“只要能发挥我的作用,国家安排我到什么岗位都可以。”

杨振华和王奕对视一眼,满意地笑着点头,随后就说道:“好,那我后面就安排办这件事。按照现在的政策,你的人事关系挂在部里,享受副处级待遇。到时候回国经过三到六个月的培训,就选派到驻霓虹大使馆,先从三等秘书做起。期满考核合格,升任与职级匹配的二等秘书。”

林栖羽有点忐忑:“领导……我现在工作经验还不丰富,让我从最基层的随员或者文书做起更合适吧?”

“哪里的话!全国现在一年才多少个博士生?何况是东京大学的博士!”杨振华语重心长地说道,“不要妄自菲薄嘛。况且要论工作经验,你在陶先生身边作为秘书,实习期间参与了东京和香岛很多大项目的策划和监督工作,我们都相信你能扛起重任!”

听他提到了陶知命,林栖羽想了想,就只是轻轻点了点头:“我一定不辜负组织上的信任!”

她回答得有模有样,杨振华看了看王奕,后者就斟酌着问道:“小林,当初你到大使馆毛遂自荐的时候,说是陶先生建议你来的。他还有没有说什么?”

“他说……”林栖羽看了看两个领导,觉得陶知命的用意也许就是让自己转述一二,因此顿了一下就说道,“他说,霓虹现在的经济形势,哪怕纯粹从学术角度而言,也是一个绝佳的观察样本。他希望我能在霓虹多留几年,将来总结霓虹针对现在经济局势推出的政策,会有什么经验和教训。”

听上去有点陶知命想让她留在离他更近的地方的意思,但杨振华和王奕自然不会多想。

杨振华斟酌了一下,也说道:“实不相瞒,部长也嘱咐过我们驻霓虹使馆,说要和陶先生自然、合理地建立起直接联系,但不要给他在海外的经营制造什么阻碍。”

他再次深深看了一眼林栖羽:“既然你能在他身边担任过秘书,他又建议你到使馆来,恐怕是有深意的。部长提醒过我,关于陶先生的事,是枢海那边特别决定的。”

林栖羽心中一震,有点不敢相信地看着两人。

陶知命不是一直主要只是在内地之外发展业务吗?怎么会直接引起枢海里的大人物的关注?

杨振华从桌子的一侧拿出了一份资料递了过去:“现在,我们和霓虹一方重启了关于援助和贷款的事项,这是他们给出的方案。按你现在的身份,本不应该看。但特事特办,霓虹这边明确提到了,下一步有很多工作是需要陶先生承担去做的。因此,你帮着看看,陶先生之前应该对你说过什么吧?”

林栖羽有点懵:“我和陶总也有快一个月没联系过了……况且我现在还没经过组织的审查……”

王奕温和地笑了笑:“看吧,没事,这也只是谈判的初稿而已。”

林栖羽这才忐忑地站起来,接过了这份方案,认真看起来。

方案是霓虹这边提交的,自然全是霓虹语。内容,是关于未来三年的霓虹对夏援助与贷款方式、额度和具体要求。

办公室里安静下来,只有林栖羽过一会翻翻书页的声音。

杨振华喝了一口茶,王奕看他杯子空了,起身过去拿暖水壶,帮他添了一点水。

两人一起静等林栖羽看完,发表一下意见。

国内从一种经济制度转为去摸索另一条道路,林栖羽这样在霓虹留学,又以金融和不动产作为切入点,将宏观经济作为博士研究课题的人才,确实是很稀少的。

而这半个多月,杨振华和王奕虽然只是默默关注林栖羽的表现,但关于林栖羽的档案信息,早就报到了国内去进行调查。

各方面都无可挑剔,难得在这灯红酒绿的东京,还一直保有一颗赤子之心。

而陶知命……虽然杨振华和王奕都不知道枢海里的首长们为什么信任他,但那只说明陶知命一定承担了非常特别的使命。

更何况,田中荣和海部俊一起来参加招待会,随后又与陶知命一同离开。之后桥本太郎的秘书曾联络过杨振华,直言陶知命会作为霓虹突破米国的约束,与夏国恢复经贸往来的一个特别桥梁。

对于这样一个在霓虹出生长大的夏裔,在这么年轻的年纪里能走到这样的层次,杨振华和王奕都是百思不得其解的。

这样的人,不可能是首长们安排、扶持起来的吧?

而如果之前素无接触,他又凭什么得到那样的信任?

看她看完了这份方案,坐在那皱眉凝思,杨振华笑着说:“大胆发表意见。就算陶先生没有提过这方面的事,你也可以凭你所学到的,看看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林栖羽缓缓点了点头,随后先问道:“领导,我查过资料。过去十年里,建交后霓虹就已经有两批对夏国的援助和贷款,投资额也不小。过去的方案,和这次一样吗?”

“基本一致。”杨振华认真地点头,“过去援助,超过90%都是以贷款的形式进行的。贷款的规定,就是夏国必须引进霓虹的设备。除了无偿的部分,这些贷款因为是援助性质的,所以利息很低,还款的期限也比较长,40年,还有10年宽限期是不用还利息的。”

“过去也是以米元计价的?”林栖羽竟有点咬牙切齿了。

“米元是国际通用货币,这里面有什么问题吗?”

林栖羽回想了一下自己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又想了想自己这几年受陶知命的影响所认识到的东西,叹了一口气:“问题大了。第一批贷款,再过两年就该开始还了吧?”

“没错。第一批贷款从79年到83年,一共有3309亿円。第二批是从84年开始的,到现在有4700亿円。”

“……我来算个账吧。”

林栖羽一伸手就从口袋里摸出了一支笔,竟是随身有带着,然后还摸出了一个小本子。

她一边在上面写写划划,一边说:“借的时候,借的是霓虹円,但是以米元计价。可是第一批借的3309亿円,当时的霓虹円和米元的汇率,最高超过了270:1,平均也有230左右。但是现在,霓虹円兑换米元,只有140了。也就是说,这种政府开发援助oda贷款,利息虽然非常低只有1.5%。但是因为汇率变化,这一批借的时候是15亿米元不到,但还的时候,大概需要35亿米元了……这里还要考虑我们与米元之间的汇率。”

林栖羽越算越牙疼:“我记得那个时候我们是不到2块钱换1米元,但现在……是将近6块钱。所以……我们大概需要当初3倍的钱,才能还清这批贷款……”

杨振华和王奕面面相觑,最后杨振华只能默默说道:“米元计价,是政府开发援助贷款的通常标准。这些贷款,也确实对国内的基础建设和技术引进,起到了帮助,带动了发展。我们的底子,毕竟是太薄了。”

林栖羽也沉默不语,她不清楚当初签署这些贷款协议时,有没有人认识到货币汇率变化带来的成本风险,又或者是当时条件所限,根本也无力多提要求。

但是现在……她想了想就说道:“还不止如此。贷款中有相当大的比例的贷款项目要求限定向霓虹采购。这样的话,我们可能多花了一些成本,而霓虹的企业已经赚回来一批。另外,要求我们引进霓虹的设备,其实也有一些问题……”

“你畅所欲言!”

“过去这十年里,霓虹的制造业产能其实是过剩的,是必须要通过国外的市场来消化那么多产品的。我们引进的只是设备,不是真正的技术,反而将自己限定在了霓虹的生产标准里。而霓虹这边制造产能本来就在提高,国内的劳动成本也在提高,是必须向外转移一些落后的产能来优化经济结构的。过去十年很多霓虹的企业在我们夏国投资,就有这个原因。”

“我们当前只有人力充足和成本低的优势,需要学习更先进的管理模式,也需要引进附加值更高的产业。对他们而言也许是落后产能,对我们而言……”杨振华说到这里,内心颇为无奈。

林栖羽马上点了点头:“这些,我当然明白。但我是觉得,我们要明白霓虹这样做,贷款给我们是为了通过金融赚钱、给霓虹企业一些海外订单和海外扩张的新机会,不是纯粹为了帮助我们。既然各有各的目的,那应该可以更……强硬一点谈!”

“也就是说,你的建议是要考虑到汇率变化的风险。其他条件,也可以争。”

“没错。至少,借到的钱和还的钱,最好直接都是汇率比较稳定的米元,而不是借霓虹円还霓虹円,而以米元计价。霓虹円这短短四年多,升值了一倍,还款数目远超当初预期,领导们肯定也已经认识到了,这当然可以作为一个理由。”

杨振华微笑着点了点头,随后看了看王奕就说道:“小林出国深造,没有荒废时间啊。”

“确实。”王奕也笑着,“小林,你还有其他建议吗?”

“有。”林栖羽想了想,就大着胆子说道,“过去那两批贷款就不谈了,但后面的这些贷款,不能继续沿用我们提出项目,霓虹审批通过的形式。按照我现在的认识……他们这不是援助贷款,而是投资行为。我们当然可以继续建设一些有利于两国贸易的基础项目,但不能全是这些。另外……”

她既然第一次得到了这个级别的官员向自己问建议的机会,干脆敞开了说:“霓虹虽然现在资金十分富余,但应该要立刻采取措施来挤压金融和不动产领域的水分了。再过两三年,霓虹的资金恐怕就没有那么多富余的要通过国外来获取收益。所以这一次,我觉得可以要多一点!当然了,前提是不能由我们单方面承担汇率风险,至少要规定汇率风险超出某些区间时候的解决方案!”

“好,我记下了。”从林栖羽开始有条有理地发言开始,杨振华其实就已经在自己的本子上记录着她的意见。

林栖羽见状,把自己刚才算的那一页纸也撕了下来递过去:“那……我就不打扰领导们的工作了。”

杨振华含笑点头,王奕又说道:“小林,你和陶先生有私交,也不用因为你在大使馆工作了就避讳什么。他和霓虹内阁的高官们都交往密切,你去拜访一下他,这样的事情也是我们大使馆很正常的工作。”

林栖羽会过意来:“是要我再去问问他对这些oda贷款的意见吗?”

“恐怕见到你,他自己就知道要说些什么。”王奕叹道,“建议你到大使馆来,作用之一应该就在这里吧。”

“……我明白了。”

林栖羽点了点头,还心情颇有些激动地敬了一个礼才离开,看得杨振华和王奕哑然失笑。

房间里重新安静下来,过了一会杨振华才看着自己记录的内容,和她算出来的结果感叹:“是个好孩子啊。”

王奕沉吟着却问:“这个陶知命……确实可信吗?”

“小王!”杨振华加重了一下语气,“首长们有指示,我们就不用节外生枝。”

王奕叹道:“他跟霓虹的政客走得这么近,婚礼连米国那边花旗银行的总裁都亲自来了。领导,您也看到了,外国人把这套市场经济啊、金融啊什么的,琢磨了这么多年。我实在有点担心,咱们不知不觉又掉到什么坑里。”

杨振华缓缓站了起来,走到窗边看着外面,许久才说:“你是部长在这么特殊的时期,专门派到霓虹来,着力要培养的新一代。摸着石头过河,水里有鳄鱼,有碎石头碎玻璃,河难道就不过了?我们争得到机会,守得住底线,这是最重要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个陶知命到底是什么来头,我们先把上级安排的任务做好,总有一天能知道的!”

“……我明白了。”王奕也站了起来,随后说道,“这次的谈判,除了小林说的,还要把握一点。对于米国的态度,霓虹是准备怎么来应对的。我们在米国那边的同志,有消息吗?”

杨振华转回头,露出古怪的表情:“老朱说,米国那边的财团们,都在游说阻止霓虹的行动。但是霓虹这边反倒很有把握,他们哪来的信心?指望我们说服米国?”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