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旧日音乐家 > 第一百六十一章 生而爱乐(4800)

第一百六十一章 生而爱乐(4800)

书名:旧日音乐家 作者:胆小橙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02 20:28:17

“不错的曲目,但这是什么新的营销套路吗?”

综合运营部经理办公室,康格里夫面对着桌上的开票工联单,陷入了无穷无尽的思考。

站在他对面的财务负责人奥尔佳也表情愣住:“这一划票方案的平均票价在11.25,也就是说,我们的总票房约是22960…”

“…个便士,约折合90多镑。”

“两位数的营收?”康格里夫正飞速运转着他那多年从客户口袋里搞钱的生意大脑,想着这一新套路到底之后会是如何变现的。

奥尔佳也有类似的思考。

她早已从与范宁共事的经验中总结出,每次这位音乐总监想出一个点子,或推出一组新动作,尽管可能在最初听闻时,大家都不明所以,但总能后知后觉地发现无一不是“杀招”,不仅赚得盆满钵满,还顺带着把名声一起收了,客户掏了钱还要夸他干得漂亮。

“事实就是这样。”站在一旁的洛桑说道,“范宁先生表示‘这次没有套路’。”

“还有别的提示语吗?”康格里夫迟疑片刻后道,“呃,说句表示尊敬的个人评价,我从来不相信范宁先生没有套路…”

“没了。”女作曲家摇头,“你们又不是不知道,范宁先生虽然现在各项工作仍然安排得滴水不漏,但基本上已经不陪我们进行任何休闲社交活动了,说话也是惜字如金,能在批示单上写清楚的就不当面找人,能用三句话说清的就不用五句话,对我们的指点还是有,但绝不闲扯其他,昨晚交代完后就匆匆走了。”

“难道是‘新品尝鲜’后再回涨至正常?”康格里夫努力挖掘着所有捞钱的可能性,生怕自己错过了范宁的用意,“毕竟青少年交响乐团的演出之后会逐渐常态化…对了!他有没有提到过首场之后的定价、曲目及宣传方案怎么安排?”

“这个倒是解释中早提过了,之后都按这个定价来。”

空气中陷入一阵沉默。

“我知道了,他对钱没有兴趣。”

奥尔佳突然恍然大悟地开口:“准确说,是之前没得到时很感兴趣,现在逐渐觉得索然无味了,可能就是单纯想把小伙子小姑娘们拉上去练练吧,我猜的……康格里夫先生,别想太多了,就这么划吧,财务这边直接过就是,目前这种小体量的项目,在我们的营收里已经是很次要的一部分了。”

她的语气颇为财大气粗。

早在一月下旬就有媒体很敏锐地称,特纳艺术厅即将因演出票房、唱片销售和美展拍卖赚得盆满钵满。

实际上这三个月的营收分别为20多万、30多万、40多万镑,新年音乐会后那可怜的余量已经翻了二十倍不止,目前的流动资产直接飙到了百万以上,新一轮的功能性场地扩建填充,以及顶级管风琴的采购都已经开始提上日程了。

究其原因,从一季度即将收盘的营业构成就可以看出:

乐谱出版与唱片销售分成占比超过40%。乐谱数量之丰富自不必说,在售唱片现在也已有七张:“圣塔兰堡音乐节现场”、“范宁的钢琴独奏”、“范宁的《第一交响曲》”、“希兰的三首小提琴协奏曲”、“罗伊的两首大提琴协奏曲”、“琼的两首长笛协奏曲”,以及“从‘李’的钢琴协奏曲到印象主义管弦乐”。最后这套唱片定价最高,达到了40镑,而且颇有点捆绑打包的意思,但由于“李”的强大号召力,其销量已经压过了《第一交响曲》一头。

音乐会票房占比25%;

美术馆营收占比20%,包括“办展与拍卖佣金”、“日常门票”、“画册及纪念品销售”等二级项目在内;

第三方收入占比15%,包括“艺术冠名”、“常规捐赠”、“政府补贴”等二级项目在内;

可以看出,在范宁的一系列玩法下,音乐会虽然是主要的艺术活动形式,却已不是主要的营收渠道了,在“演出收入≈营业收入”的传统音乐厅和剧院眼中,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它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这早就引起了帝国其他同行的注意,参考与分析一波接一波,甚至上个月有两个郡的文化部门都来实地考察了,但这些政要们发现根本学不来范宁的玩法。

唱片?是个业内人都知道现今是唱片工业的黄金年代!但野蛮生长的初生期已经过去,高质量的唱片已有相当多的存量,能用上留声机的乐迷耳朵都极为挑剔,现在能称之为“赚大钱”的只有“杰出新作”或“大师神演”,可是院方和作曲家通常只是合作关系,能灌录一部优秀的新协奏曲就够吃上一年了,谁能像范宁这样半年连发这么多曲目,而且还是自己给自己赚钱?

美术馆?有“钱途”的文化产业模式之一,但和音乐厅不是一回事啊!有谁既擅长经营美术馆又擅长音乐厅的?想来想去,就眼前这位一个。

艺术冠名?打扰了,那些层出不穷的礼遇根本不知道他是怎么想出来的!不是没人想学,但学不成样子,金主根本不买账!

光说那25%的票房收入,在定价对标十大乐团的情况下还场场爆满,那些营销手段就够难学的了!

“好吧,他对钱没有兴趣。”康格里夫接受了这个观点,“所以这个…怎么宣传?”

“啊,我不懂这个。”

“这不是您的拿手好戏吗?”

洛桑和奥尔佳被这位运营部的经理给问懵了。

“宣传是定一个相对高价,然后用手段吸引别人来掏钱…”康格里夫感受到了认知的盲区,“这个,呃,它这么便宜,可能,也许挺好卖吧??…我擅长挑战难题,可范宁先生来了道1 1,我想了一上午,觉得自己连2都不会写了…”

“要不,您随意?”洛桑尝试给出建议,“您不是正在做二季度的演出排期海报吗,其他场次的什么海报折页展示架,您照着直接复印再改改文本就行了,包括票价也一样。”

“我已经能预料到乐迷看见海报后,那副怀疑自己眼睛出了问题的样子了。”康格里夫耸了耸肩,“不过一类新的演出总有一个新的系列名,类似‘首席们的协奏曲’、‘音画印象’、‘不留遗憾的欢乐’、‘重奏的亲密对话’之类的,按照范宁先生意思这能‘彰显演出计划的系统性,培养细分领域的固定受众’…所以,这青少年交响乐团的演出怎么命名呢,让我提炼提炼特点,‘4个便士的享受’?”

“不知道的人以为是劣质红灯区的宣传。”洛桑撇嘴评价道。

“是我大意了洛桑小姐。”康格里夫叹气扶额。

“问题可能出在选择了最低一档的票价,不如改成‘2个先令的享受’?”奥尔佳尝试贡献主意。

“档次稍高的红灯区宣传。”洛桑继续撇嘴评价。

空气中陷入了更长时间的沉默。

“生而爱乐。”范宁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三人齐齐望向他。

康格里夫如获大赦般长出一口气:“谢天谢地,您让我们的灵感回归了高贵。”

“学习音乐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这是客观之‘能’,生而爱乐则是每个人已激发或暂未激发的本能,这是主观之‘想’,前者为演奏者,后者为聆听者,它们共同组成了‘艺术普及’。”

范宁解释之间,将两张纸按到了办公桌上:“曲目单里加入这些内容,尺寸可以稍微做大一点。”

“曲目导赏?”康格里夫下意识低头,看到了范宁密密麻麻的手写钢笔字。

和曾经印象主义美展上的导赏一样,他针对每首曲目都用尽量通俗的语言做了一段启发性的提示。

后面还有“观演小知识”、“微调计划”什么的…

“这样的定价令经济条件更窘迫的群体负担得起了。”范宁继续道,“但未接触过严肃音乐的他们,未必会第一时间关注到消息乃至产生兴趣,要让更多需要的人知晓,更多需要的人购得。”

“让需要的人知晓并购得不过范宁先生,他们的空余时间往往极为稀缺…”康格里夫琢磨着这个要求,一抬头就发现,交代完几句话的范宁后脚已经跨出门去了。

“到底是谁空余时间极为稀缺?”洛桑摊手摇头。

于是在三月份的下旬,不少乌夫兰塞尔的市民在出行途中阅读报纸时,获悉了特纳艺术厅二季度演出计划的汇总信息。

然后几乎所有人都盯着其中几场死命揉着眼睛。

“生而爱乐·特纳艺术厅青少年交响乐团音乐会…演出票价…演出票价?”

“4便士,8便士,1先令,2先令?”有人读完这个后,不敢相信地将目光移到其他场次,“6镑,10镑,14镑,18镑,24镑…”

“若是那几场单位符号印错了,可这数字先大后小没有道理啊?”

而也是在这一天,乌夫兰塞尔除了大街外的小巷,尤其是劳工集居区、工业区、码头区或连接这些区域的中间街道,被专门贴满了4月15日第一场“生而爱乐”音乐会的单独宣传海报,并贴心重点圈出了开票时间、演出时间、观演须知、各购票代售点、音乐厅地址及前往方式、以及门票分批放出的规则。

“最低只要4个便士,就可以听到一场高雅的交响乐?”

“特纳艺术厅我知道,那种地方高贵神圣,贵族少爷小姐们的去处,上流社会的社交场所。”

“那些大音乐家们就在里面工作吗,我可以见到他们?”

“会不会因听不懂而被笑话?”

晚上七八点,那些在工厂倒班换班,或是做短工长工回家的人们,有一部分被街边随处可见的海报吸引而驻足,围成一圈议论不休。

有人不敢相信,有人跃跃欲试,也有人犹豫迟疑,除了畏惧和自卑心理,深陷繁重的劳作或家务也是客观因素。

但演出方有几个微调的细节,起到了较为关键的作用——

代售点尽可能铺展分散;(降低步行或乘马车前往购票的时间);

音乐会时间挪到晚8点半开场;(尽量满足大多数早班劳工的7-8点下工时间)

不设迟到限制,可在任意曲目间隔之间进场离场;(进一步容纳工作作息有出入的听众)

曲目安排较短且不返场加演,晚10点前结束;(以照顾到下工后琐碎的家务与子女抚养需求)

4月1日开票后,每日售出数量会统筹控制在总票数的20%;(最快也需要五天才能售罄,因为劳工在有自己的安排时,无法第一时间腾出自由时间。)

中产职员、贵族和工厂主们并未想到文字后面的那一层,但这些围观的劳工,只觉得一切安排和调整,都在尽可能照顾着自己窘迫的那面。

他们却不知道,演出方对自己的生存生活现状如此了解,正是来源于范宁前期大量走访谈话调研的成果。

到了开票日的第一天,很多劳工已经动起来了,他们决定尝试着去看看情况。

“先生,请问…4月15号是不是有场演出的门票是4个便士?”

清晨七点,南码头区的一家代售点前一如既往地排着长队,上工途中的一位纺织女工穿着灰色的旧棉袄,咬牙故作镇定地问着前台。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装作若无其事地掏出四个铜板,又几乎看都没看地飞快选了座位,最后把门票小心翼翼地放入怀里离开。

背后几位绅士驻着手杖一言不发,礼帽下目光平静,且出于礼节并未牢牢盯梢,但细看其面部表情,又总觉得带点异样。

再往后,又同样有几位劳工模样的人在排队,其中还有一些介于两者之间的,家境稍微宽裕但又够不上中产的熟练工、小店主、小文员。

他们之后又是绅士淑女。

在售票达到总盘统筹的每日限额后,对应那场青少年交响乐团的演出门票就暂时停售,而其他场次继续正常销售。

总体而言,头两天各代售点的现场情况,并未出现什么值得说道的事件。

毕竟不会有哪位绅士和淑女在现场发表过激言论。

问题出现在了随之而来的媒体报道与社会舆论上。

在特纳艺术厅赢得了社会广泛声誉的今天,主流一线媒体是不会做那种博眼球的事情的,但出现了不少委婉批评的声音。

在上流社会眼里,无论保守者还是进步者,之前的学院派与印象主义之争,都只是属于艺术思潮的“内部”矛盾…

而这件事情简直就有几分“艺术的高雅殿堂被沾有泥土的鞋底踩上”的意味了。

以上引号内容来自于这座城市的头号媒体《乌夫兰塞尔艺术评论》。

一向对特纳艺术厅报以赞誉的《提欧莱恩文化周报》也发文认为,“人人生而爱乐,但音乐是个宽泛概念,严肃与市井的界限不可混淆”。他们尤其指出“贵族与平民间不因财富分贵贱,而因品味分高下,特纳艺术厅作为领军地位的艺术场馆,当它的演出定价跌出某个限值时,起到的效果并非公益,反而是对帝国的公共文化资源造成了占用与浪费。”

大媒体多多少少讲点温文尔雅。

而乌夫兰塞尔的二线媒体《事件报》的报导角度就很刁钻了。

他们直接刊登了几张拍摄于清晨排队现场的照片,其中妆容得体的绅士淑女和衣着面色窘迫的劳工,就这样混杂在了队列里。

甚至有个特写,入镜者是两位涂脂抹粉,在冷天穿着丝袜、筒靴与腿环,似乎是做流莺打扮的年轻女人!

配图外的撰文内容上,则似乎是对于排队市民们的采访言论摘录:

“我买了这场的票,是的,我果断买了,您知道,我是特纳艺术厅的忠实乐迷,我发誓,在这些‘爱乐人士’于乐章间胡乱鼓掌的时候,我会跳出来制止来保护小音乐家们的。”

“现在的形势无疑是可以被理解的:这样的一场演出,若从成本上考虑,它的定价调低是必然结果。因为我们令人敬爱的范宁先生,他需要雇佣至少超出原计划20倍的人力,去清理演出结束后交响大厅里里外外留下的泥土灰尘和污渍垃圾!”

“嘿,在中场休息时,你们或许可以采访采访那对娼妓,问她们在范宁先生的交响乐里面听出了什么!”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