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旧日音乐家 > 第二乐章 原野的花朵告诉我(9):邮址(二合一)

第二乐章 原野的花朵告诉我(9):邮址(二合一)

书名:旧日音乐家 作者:胆小橙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3-16 10:12:19

一天之后的傍晚。

缇雅城郊狐百合原野,史坦因纳赫山脉尾脉,古典吉他大师托恩故居附近山坡。

从这里往下可以看到范宁即将搬进的、教会为其安排的新居所。

它是一栋造型复古的双层组合别墅,俯瞰来看大致呈一个“p”形,一头拥有一个环形的半开放式庭院,二楼是主人的工作与起居室,而另一边则是精致的连排连廊房间,背面墙壁石砖上爬满着盛开的花藤。

“我之前不曾听闻《阿波罗与马西亚斯》这一秘史,但‘神之主题’的提法明显出自我们神圣骄阳教会,它也的确被认为是d小调。”

瓦尔特驻着手杖,陪范宁在山坡上并肩散步,露娜和安两人亦步亦趋地跟在几米后方的花海里。

这是第三场谈话,在别墅清扫人员即将收尾的前夕。

“它的和弦记法是d小三和弦,还是d小大七和弦?”范宁问道。

两者都含有re/fa/la这三个音符,唯一的区别就是后者上方额外多出一个#do。

这也是它们听起来一个协和悦耳、一个暴力粗糙的原因所在。

“d小三和弦。”瓦尔特的回答没有犹豫,“教会的高层们循着启示认为,‘神之主题’一定是条圣洁、质朴、富有古典而均衡的美感的四小节旋律,它的前两个小节或许都是由主和弦的内音组成,即re/fa/la,而后面的变化也一定简洁明了。”

“不排除后面的旋律走向有出现#do的可能性,因为这也是d和声小调内的升vii级导音,但记法上一定不会叠着记为re/fa/la/#do,这是两回事情,与‘神之主题’的特性不符,除非是有人故意曲解。”

所以凝胶胎膜信物上的变化,的确是后来才发生的……范宁确认了这一点。

“说说在音乐比试中探讨‘神之主题’的圣阿波罗。”

“圣阿波罗是我们教会的四大‘沐光明者’之一。”瓦尔特依旧答得很快,“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从何塞因大师的这幅油画来看,那位头带月桂叶冠、持里拉琴的年轻人形象正是圣阿波罗无疑。”

“他的活跃年代是‘沐光明者’中最靠后的一位,主要布道事迹均在新历的3-5世纪,因此其史料考据的详实程度也相对较高,在第3史的圣雅宁各和圣来尼亚之上……”

“那么四大‘沐光明者’,还剩的一位没提的是谁?”范宁问道。

“圣赛巴斯蒂安。”瓦尔特对自己教会的历史,具备一位此前的中位阶有知者该有的熟稔程度。

“圣塞巴斯蒂安……”范宁重复了一下这个名字,他似乎在当初巴萨尼吊唁活动上,听米尔主教在开启“考题”的祷文中提及过。

“‘沐光明者’和大主教之职是包含的关系。”瓦尔特说道,“历任大主教有64位,但‘沐光明者’仅有4位,他们是实力更强的大主教,而圣塞巴斯蒂安又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他生卒年不详,事迹零散不成体系,据推测,活跃年份可能早于第3史中期。”

相当于他们四人是被正神教会承认的、官方原旨意义上的“圣者”或“使徒”。

“所以‘沐光明者’是怎样的实力?”

“邃晓之上,按照您的说法他们应叫做执序者。教会也许还有其他执序者存在,但他们无疑是升得更高的古代强者,如果现今仍存世,或许能和波格来里奇正面抗衡一番,但他们的事迹好像都彻底停留在了过去……”

范宁微微点头,并暗自进行了一些对比。

古老如神圣骄阳教会,在漫长历史中的执序者数量也就最多再比4多几位,而博洛尼亚学派在两百多年前,居然遇上了同时有博洛尼亚、奥克冈和麦克亚当3位执序者存世的黄金年代,如此来看,那场“研习派”与“信仰派”间的“第二次规劝之战”,教会吃亏是肯定的了。

只是再后来,学派的力量也衰落了下去,特巡厅成为了最强的官方组织。

而其中之原因,竟然是博洛尼亚、奥克冈“升得更高”成了见证之主,这的确有些讽刺,到了神秘世界的更高处,反而还丢失了对“生前”势力的庇护,或许是凡俗无法理解此刻他们的状态吧,但站在范宁的视角上,他觉得“第四类起源”简直就是一个坑人的漩涡或黑洞。

但如果“芳卉诗人”真的也是质源神?……

瓦尔特继续道:“就我个人对第三则起源故事《阿波罗与马西亚斯》的理解,它似乎暗含了我们西大陆与这片南大陆间的不同艺术流派的交锋……”

“关于‘日神式艺术’与‘酒神式艺术’的交锋?”范宁提纲挈领地总结。

“恰当、易懂又精辟的比喻。”瓦尔特由衷地称赞着自己的老师,“‘不坠之火’可供理解的常见形象即为世界表象的太阳,在雅努斯人口中,经常把具备古典美学的作品赞誉为‘具有落落大方的阿波罗气度’,这正可谓是‘日神式艺术’……而南国人大多嗜酒如命,他们描绘酩酊、迷狂、喜不自胜或痛彻心扉等情绪氛围的作品即为‘酒神式艺术’,这太妙了。”

“不过秘史往往是千头万绪的杂糅产物,在这则起源故事中,有如下部分是可以理解的——”

“疑似‘清口树’的见证之主利用‘红池’器源神的力量擢升了马西亚斯或潘,并使其成为了‘芳卉诗人’……”

“覆于马西亚斯伤口上的叶片与花朵成为了‘绷带’,叶片,与花朵,这让人不禁联想到这片狐百合原野,他们覆盖或包裹着芳卉圣殿总部……”

“而马西亚斯的皮被刻上‘神之主题’的调性,也似乎在隐喻‘日神式艺术’战胜了‘酒神式艺术’……”

“但为何称圣阿波罗为此追悔不迭,这有些难以理解,是因为他的对手反而最终成为了见证之主?偷运马西亚斯的皮的‘女祭司’身份及动机也让人难以查证……”瓦尔特以随聊和思辨的姿态表达着自己的疑惑之处,当然,他的总体状态是茶余饭后的悠闲踱步。

范宁却是在连续三场谈话的基础上,将几大要点的可能性做了系统整理:

西大陆的圣阿波罗与南大陆的马西亚斯比试音乐——艺术风格之争或教会信仰之争;

将落败的马西亚斯剥皮——献祭行为、布道行为或“使徒”听从的差遣;

剥下的皮被圣阿波罗记上“神之主题”主调性——原d小三和弦凝胶胎膜;

“清口树”将枝叶与花朵覆于马西亚斯的创口——“狐百合原野”;

然后将其浸没于“献血之池”后陷入沉眠、上列居屋——借助“红池”残骸晋升为“芳卉诗人”;

“诞于井与伤口”的女祭司——“童母”;

如此一来,“芳卉诗人”的起源秘史已经梳理得较为清楚了,她的确为质源神,哪怕按照教会的主流教义,“马西亚斯”或“潘”为界源神“原初进食者”的子嗣,也不改变她曾经仅是“执序者”或“半个凡俗生物”的事实,这和博洛尼亚、奥克冈的秘史是类似的。

但也有不同之处,这里面牵涉到的见证之主非常多,文献中提到的“见证人”足有七位,已知的就有“不坠之火”、“原初进食者”、“清口树”、“红池”、“童母”……最终结果只是这些居屋高处存在的隐秘博弈的外显。

思考散步之际,一行人已经绕着这一带山坡转了好几大圈,这时他们看到雇工们扛着各种清洁工具从别墅庭院里鱼贯而出。

“我们是不是可以住进去了?”安从范宁和瓦尔特身后凑了上来,语气十分期待。

“这真是一处绝妙的度假胜地,也是潜心钻研作曲或指挥艺术的胜地。”暮色更浓了几分,瓦尔特站在高处俯瞰风景,并就花海、湖泊、山脉和炊烟再度发出惊叹和感慨。

“不必再多看了,这些我即将全部谱进乐曲之中。”范宁大步走下山坡,三位学生原地停滞。

“.…..”轻描澹写的一句话,瓦尔特这位灵感甚高的桂冠指挥家内心听觉中再次响起了第一乐章《唤醒之诗》,他直接体会到某种后续的潜在压迫感带着热力与狂喜扑面而来。而露娜和安看着自己老师衣衫飘舞间大步而去,只觉得暮色中的那道白色身影,看起来竟似乎要与自然万物神秘地融而为一。

他们迟疑片刻才疾步追上。

但上一刻还气盛言宜的范宁,在前方花海行进途中,却难以察觉地轻轻咬唇又松开。

“作曲小屋”,默特劳恩湖畔,多洛麦茨山脉,“清晨我穿过原野”……

他看到装点在奇伟景致间的典雅别墅,回想起自己创作《第一交响曲》期间的那些时光,再回想起曾经弹奏李斯特《爱之梦》的那个晚上,然后,反复确认现在又是一个夏天,他终于意识到自己食言了。

食言这种事情,可能还会继续发生吧。

别墅庭院门口,神职人员最后与众人打了个照面,主要的交接对象是瓦尔特。

“别墅内有一小部分空间,存有托恩大师生前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个人物件,在度假期间您有做好维持保护的义务,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了,祝您盛夏愉快。”

“有劳了。”

唤醒日那天,教会曾表示过舍勒可同样享受居于狐百合原野度假的礼遇,言下之意是愿意提供两套出来分别给范宁和瓦尔特,不过由于此类别墅过大,地处郊区,又不存在过多随住的人,范宁自己并无兴趣再额外去张罗等一系列琐碎的事情。

所以最后这还是变成了瓦尔特名下使用的度假别墅,他的助手已经置备安排好了管家、仆人、食宿、通讯等所有事项,范宁选了个地址就只等入住了,瓦尔特仍然给自己老师留的主间,而两位师妹的克雷蒂安一家也有充足的地方安排。

“姐姐,你有想到过今年的缇雅城度假计划,最终竟然会落到这里吗?”

“曾经是没有,但当我与老师相遇的那刻,我猜想过可能会发生一些浪漫而美妙的变数。”

露娜和安在各个房间和走到穿梭,并兴致勃勃地指挥众人搬放随住的物品。

范宁则有些心不在焉地看着这一切。

老式的香脂木豆深褐地板、碎花缎面簇绒沙发、水曲柳飘带长茶几……相对于别墅典雅气阔的外部,其实这里室内的环境还要显得更加怀旧一些。

生活的家具都按照现居者的需求做了位置微调,尽管地面和墙壁各处清洁得一尘不染,但范宁透过灵觉,仍能察觉到那些过往陈列之处的痕迹,譬如被长期遮住的区域更发白,被长期挤压的轮廓更暗黄。

不过,不是缺点的意思。

“原来去大音乐家故居参观的感受是这样的。”

两侧花圃里还沾着新浇灌不久的水珠,范宁一路掠过泛青的走廊,又连续闯入灰蓝的阴影,然后抵达圆形起居室的一楼,看到了这位古典吉他大师在玻璃橱窗中的铜像、相片、信件、手稿甚至是一缕金发。

房间内的米黄色灯具散发着柔和的光芒,其他人谈话交流和搬动物件的声音传到此处已经很轻,他俯身,凑拢,一处一处仔细地端详那些音乐家旧物的质感和纹理。

埃斯塔·托恩(新历840-878年)

范宁觉得这应该就和参观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或肖邦等人的故居时的感受一样。

可实际上,他在前世并没有出国去过某位音乐家的故居。

他总是在假期里安排了一些别的事情,有学车,有练琴,有排练,也有纯粹的娱乐,他总觉得这件事情得庄重且从容,接下来还有很多漫长的日子。

比如应该再把德语或意大利语学得好一点,比如可以凑到某个假期正好有一场更重磅的音乐节,比如最好是能遇见一位真正愿意与做自己同行的人——指那个人在珍贵的旅行时间里不会沉湎于网红打卡地或时尚购物街,而是能和自己一道站在大师们的故居里或墓碑前沉思,在那些音乐小镇的花店和咖啡桌边吹吹风晒晒太阳,然后晚上去教堂或歌剧院里听一场便宜又地道的演出。

想太远了。

总之范宁认为,那种感觉虽未体验到,但现在应该差不多与之类似。

他的视线停留在了玻璃橱窗内一叠叠泛黄的纸张上,它们隔空发生着相对移动,不断有下层的纸张重新映入灯照的光晕之下。

这些屋子里住着不同的故事,那些记忆曾经是有强烈的悲欢的,但多年后可能仅似一杯澹酒,只有在某个稍稍相似的夜晚里,才能感受到那些惝恍迷离的影子,以及狐百合原野中溪涧潺湲的声音。

“嗯?”

在逐渐走神的某个时刻,范宁突然整个人打了个激灵。

“托恩大师与维埃恩有过通信件?”

有一张信笺纸上的抬头正是维埃恩的名字。

内容本身只是稍稍带有音乐话题的家常茶饭,但这就意味着……

在无形之力的驱使下,更多靠下的资料被隔空移了上来。

维护这栋故居的工作人员,在史料整理上做得并不精细,信件并未严格联络对象分类,其中涉及到维埃恩的不过零星几张,暂时没发现什么过于值得注意的内容,但是过了不久后,范宁在一张已被使用过的空信封上,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是一个从外邮来的寄信人地址:低地蒂扎希派米亚区域纳易加湖西道3号栋。

一长串雅努斯语单词和字符读起来有些拗口。

但范宁凭借自己博闻的记忆至少能辨认出,这个地址仍属于狐百合原野城郊范围内。

也是一栋别墅,也是一位桂冠诗人或新月诗人曾居住的地方。

不过由于信封已空,倒是不能确认它是否和某张维埃恩信件存在互相对答的关系。

正当范宁思索着是继续搜寻资料,还是先去这个地址调查调查时,外面传来了管家的冬冬敲门声:

“舍勒先生,有一位叫马赛内古的骑士先生来拜访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