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旧日音乐家 > 第三十八章 天地充满荣光!(4K二合一)

第三十八章 天地充满荣光!(4K二合一)

书名:旧日音乐家 作者:胆小橙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7-29 08:29:44

直到此刻,罗尹才真切体会到一个问题。

在这个艺术界“重灵感轻理论”的底子持续了几千年的大环境下,系统掌握了复调音乐和中古风格作品分析技法的自己,得到的启明效果,恐怕不亚于那些信仰在身的教士!

还真是占了这场弥撒仪式的便宜了。

有种在薅正神教会羊毛的感觉......

但她还是想得不够远。

当初进行讲解的范宁,已经将巴赫的作品风格吃得相当通透,而《b小调弥撒》这样的宗教巨着,毫无疑问是其中“教科书式”的代表作!

如果拿“考试”比喻这部弥撒首演的现场解析的话,罗尹可以说是全场唯一一个直接遇到原题的,还是已经背熟“全套官方答桉”的那种。

再加上范宁走的还是一条与“宗教启明”有区别的,“艺术启明”的道路......

罗尹觉得自己灵感仍在持续扩张升华,完全没有衰竭停止的迹象。

原来“一至九阶”真是做研究用的,真不是用来一步步爬的!

她对范宁这番话的认同,要是让那些中位阶或高位阶都跃不过去的有知者知晓,恐怕得气得要迷失了。

“果然......”

静静肃立在一旁的雅宁各十九世,在垂听之余,也在留意着广场上众人的反应。

这些人的表情反应和灵性状态很令他满意。

尤其在刚刚《荣耀经》走向后半段后,十分令他满意。

让这些家伙开开眼,长长耳力吧。

看看什么叫古修士遗风?不是只会翻来覆去说教义就是古修士遗风的!

这无一不是千锤百炼,无一不是精妙对位,无一不是神学隐喻!

都是有出处的,都是有教义经典作为考据的!

偏偏还神圣、宏大、动听、令人感动,一切情感的抒发宣泄都如神意般符合礼法,任何一条哪怕是次要声部的旋律拿出来,都是传世品质。

事实上,从“可能性”来讲,如此一部弥撒作品的问世,属于“发掘尘封遗作”情形的概率,比由新生代作曲家新创作的概率大多了!

前者,是小概率,而后者,是奇迹!

会众的表情就是亲眼目睹“奇迹”发生的表情。

叹服了,已经开始在叹服了。

在通奏低音如步伐般的级进敲击,与第一第二小提琴的细密助奏下,弥撒仪式进入第三环节《信经》。

“我信居屋唯一的上主!”

《信经》被纳入五段式常规弥撒的时间最晚,起初是举行礼拜或入教仪式时诵读的简短誓词。

对于“受洗”这种主题的节日来说,它显然是弥撒仪式中的核心部分,宣示了个人对信仰的皈依,具有十分权威的性质。

“这宣誓的核心环节,拉瓦锡神父竟然是用的‘尼西亚信经’?”

“大作曲家基本都是用‘使徒信经’,小教堂的师傅们则喜欢‘亚大纳西信经’,这才是比较公认的最大化拜请‘不坠之火’的策略吧?”

“尼西亚信经,不太好写吧......”

不少教会高层和知名艺术家在用眼神交流,但那几位密谈过的大师却在安定地闭目养神。

当前者望向礼台上站立的教宗时,对方的眼神也带着意味深长又高深莫测的笑容。

他们更加疑惑不解了。

神圣骄阳教会传承数千年,细分派系自然众多,信经的“版本”也千头万绪,最主要的古老信经有“使徒信经”、“亚大纳西信经”和“尼西亚信经”三大类。

“使徒信经”直接来自沐光明者的布道,平铺直叙、详略得当、文本最具权威性,因此这个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弥撒作品,作曲大师们都是采用它来谱曲《信经》环节的。

“亚大纳西信经”则有点接近于“普及读物”的意思,内容比较亲民,文化程度很低的信众也能听得懂,因此小教堂小村镇里的神父和管风琴师喜欢用它来即兴布道。

至于“尼西亚信经”,文本最全、文辞优美、段落清晰、戏剧因素突出,可以说是“最艺术化”的版本,理论上来说,用它做弥撒会有不错的效果......

实际上,由于它的篇幅太长,和《荣耀经》一样是通谱写作,作曲家需要用太多的崭新灵感素材承载歌词,在实践中很容易出现结构失衡的问题。

但巴赫显然不会因为这个问题头疼,因为他对每个环节都做了分曲,体量再大,结构也不会崩掉,素材需求再多,艺术理论也足够支撑不乱!

这些旧工业世界的艺术家可能无法想象,蓝星上的弥撒仪式,“尼西亚信经”才是主流!

所以才会造成这样的讶异。

不过有前两部祷文惊为天人的表现在前,他们讶异的成分里,倒更多是“拭目以待”。

如果依旧能保持这样的水准,依旧能做到处处有据可循、有典可依的话,那也太......

此时这首第13分曲,在大量留白长音符与圣咏般的旋律线交织下,合唱团以五声部织体呈示出混合利底亚调式——升高自然小调第七音——的虔诚旋律,营造出了古典教堂(文艺复兴)时期的经文歌风格。

也让音乐氛围转入至诚真切的境地。

而且此曲中对位手法的密集精妙程度,位居整部作品之首。

“我信大能的圣父!”

合唱声过渡至第14分曲,小号和鼓声又起,双黄管展开连续模彷。

与前一曲鲜明的教堂风格相对照,这一曲体现了世俗风格,象征信仰在尘世间的实现。

“世界万物,无形有形,意志表象,与她同源同生!”

弦乐和双黄管常常用来重复声乐部分,小号却十分独立,在合唱赋格的每一个呈示部尾声出现,将乐曲推向**。

完整的“尼西亚信经”共有18句祷文,分为“启明创世”1-2句、“救赎”3-12句和“虔信圣灵”13-18句三个小环节。

而从祷文内容来看,亦可归为“两类”:一类以“我信.....”“我怎么样......”的表态起始,一类以“她是......”“她怎么样......”的歌颂起始。

第15分曲,女高音和女低音的二重唱,两支双黄管的柔音助奏带来愉悦的情绪。

“我信唯一的上主。”

“我信唯一的上主,‘不坠之火’。”

“她始于界源,在万代之前,与世界同岁。”

“她是出自上主的上主,出自辉光的辉光,出自真神的真神。”

随后,下行的音型被第16分曲“赋予形体”所接续。

但调性由g大调转为b小调,四拍子也变成了三拍子,成为了介于喜悦欢欣的上一曲与和痛苦叹息的下一曲之间桥梁。

“她的衣襟内外都刻满了‘主,主’的字样,无血肉可接近,无生灵可直视。”

“她是辉光最真实的侧影,真知从居屋溢出,赋予形体,渗透质料,为其添光。”

听众们逐渐领略到了“尼西亚信经”所带来的独特伟力。

的确,相对于严肃拘谨的“使徒信经”,它的表达十分诗意,是宗教文学的杰出典范。

而在这位拉瓦锡神父得天独厚的灵感下,它所被惯常认为的创作“弊端”全部无影无踪,神圣的感染力却被完全释放了出来。

哪有什么“弊端”啊,以前只不过是造诣不够罢了。

节奏进一步放缓,从3\/4拍变成了3\/2拍,调性从灰暗的b小调变成了更黑暗的、全曲唯一e小调。

持续跳动的通奏低音以半音级作下行,仿佛是送葬人的沉重步履,共陈述13次,形成了典型的哀伤风格“帕萨卡利亚”变奏曲:

“她在诺阿时代行走时,为我们而坠入深渊,熄灭、冷却、受难而埋于黑夜......”

第17分曲“日落仪式”。

为了表达对这一教义中悲剧事件的剧烈感受,音乐极尽描绘之能事,以最丰富、最多样化的手法来建构这一乐曲。

人声旋律以吟诵音和下行倚音构成,“哭泣”音调在各个声部间进行模彷、不绝如缕。

《信经》是受洗的信众们诵读誓词的阶段,此时这一环节在“日落仪式”的音乐声中开始铺排。

辅祭人员依照区域分工,有条不紊地将圣水赐予各组领头人,再分发进民众们携带的杯盏,进行擦拭与净化。

范宁同样也在跟着听众一起吟诵祷文,不过他第一次在某个问题上递进式地想了几层。

是的,他在再现巴赫的这首《b小调弥撒》时,的确同往常一样,微调了部分前世蓝星上“圣十字教”的歌词文本,以适应这个旧工业世界的教义。

“但是为什么,弥撒的总体框架还是这么相似,几处核心的教义或事件,与前世的西方教会‘圣十字教’也有一些近似之处?比如‘三位一体’,比如‘赋予形体’较之于‘圣灵感孕’,‘日落仪式’较之于‘钉十字架’,还有接下来的‘第二拂晓’较之于‘三日复活’......”

在他的遐思中,最后一个和弦于g大调终止,乐队以舞曲性质的3\/4节拍,爆发出兴高采烈的d大调五声部合唱。

“她如密传所载,于预言下升起。”

“于预言下升起,带来第二拂晓!”

第18分曲“第二拂晓”,乐句之间以平衡有力的走向穿插交织,节奏强劲而富有韧性,呈现出一派“复活”的欢庆气氛,随后男低音咏叹调登场,《信经》的句子也从“救赎”部分过渡到第19分曲“虔信圣灵”部分——

“我虔信圣灵。”

“我虔信唯一,她是主及赋予生命者。”

“她曾藉先知发言,与圣父圣子,同受钦崇,同享光荣。”

旋律以协和的平行三六度和轻柔摇曳的三连音,再度呈现出一曲田园风格的赞歌,以此过渡到五声部合唱的二重赋格:

“我承认赦罪的圣洗,只有唯一。”

“我期待逝者的复活,及来世的生命。”

先是与《信经》开篇处于对称位置,有着古代风格的第20分曲“我承认唯一洗礼”,再是第21分曲“我期盼逝者的复活”,此刻vivace的活力速度再现,小号与鼓的频频出现号角般的华彩主题。

“我愿沐于光明。”

“我愿沐于光明。”

欢呼的音型在结尾此起彼伏,让《信经》环节在一片光明和信心的氛围中结束。

同样关键的“圣体圣事”环节开始了。

信众的代表们开始在奉献处祝谢,领取饼和酒。

此刻半空中“辉光巨轮”的六翼再度伸展,并燃起熊熊大火,而礼台正后方的诗班席,合唱团员们迅速朝两边拆分集合!

声部再度多出一层!

与原先侧方、侧后方延展出的四个区域一道,形成了六个合唱声部,先是在鼓与号角的嘹亮响声中高呼祝谢词:

“圣哉!圣哉!圣哉!见证之主!

第四环节,《圣哉经》,第22分曲“圣哉”!

在前世,这一经文的出处来自拉丁文圣咏名,这一世的历史也相当古老,早在诺阿王朝时期就进入圣餐礼仪,但以“特定弥撒”的可变环节出现,直至新历,才彻底被明确为“常规弥撒”的固定组成部分。

当然,如今作“圣体圣事”的时机,依然是在《圣哉经》奏唱之时。

几位主教代表为饼酒及盛具祝福,接着以较有韵律的优美语调吟唱序祷,以序祷的末句不停地欢呼,引出整部弥撒中史无前例的六声部大合唱!——

“万有的上主......”

“......万有的上主......”

“...........万有的上主,您让天地充满荣光!

这同样是一段赋格,主题有着丰富的修辞描绘手法,在每一段落中都以自由模彷结束。

而在指挥大师加利尼茨的调度下,小号在其中的表现更是异常耀眼,以极高的频次吹奏着三度的赞美调子,或在强拍上制造着金石般的鸣声,就像一朵朵在天空中爆开的璀璨烟花!

“这是?”

“上主赐予的灵液?是......这样的形态吗?......”

广场坐席、主干大道、前街后巷、天台楼阁......以“辉光巨轮”为中心,方圆超过五公里的城市区域内,那些或肃立的或端坐的或跪伏的会众们,有小部分人高举着手中的杯盏。

那是他们从家里拿出的最昂贵器皿,提前反复清洁祭拜多次,用于在“领洗节”的弥撒仪式上接受圣水的。

圣水在《信经》阶段就已分组分批地赐予并洗用,而信众们知道,在这个大型年度仪式中,他们不仅是能受享不同程度的“避寒、驱邪、强身、亨通”等赐福......

有少部分心地更虔诚、共鸣更强烈的信众,“不坠之火”还会予以更多的关注,在他们的杯盏里赐予少量“灵液”——一种灿亮的、热烈的、神圣的奇特光质液体,在弥撒仪式结束后它们会很快蒸腾散逸,但神职人员会趁着结束前统一集中收购。

实际上就是“烛”相耀质灵液(非百分纯),教会定的每毫升价格为10镑!

对于教会而言,目的是回收一部分耗损的非凡资源,而更多的意义,是一种周济民众的方式,可以说力度相当大了。

在往年,有那种信仰虔敬者的杯盏中一次出现了十几二十毫升的“灵液”的例子,可以说是“不坠之火”赐予了他接下来一整年衣食无忧!

但这次,很多信众眼神中有点茫然。

他们的杯盏里出现的......是一些沾在壁上的指甲盖大小的半透明金色片状晶体。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没见过。”“没见过。”

“我这也有,不知道是什么......”

尽管是极少部分,但在庞大的基数下,杯盏里出现这种晶体的人,还是越来越多,逐渐遍布了大街小巷。

直到一位在外沿街道上承担巡查任务的辅祭执事惊呼起来:

“耀质精华?”

一个立方单位价值约2000镑的耀质精华?这位执事彻底傻眼了,感觉耳旁的合唱团“圣哉!”欢呼声和嘹亮的小号声已经变得不真实起来。

不对,应该说今年这个“天地充满荣光”的《圣哉经》也过于实打实的“真实”了吧??

有了第一声神职人员的惊呼,就有了第二声、第三声——

“什么情况?怎么会出现这种东西?”

“我这里也有!”

“为什么今年出现的全是耀质精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