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我真的只想当一个学神啊 > 第五百八十六章 湍流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因为曾到段永恭教授的实验室实习过,也参与过胡青峰教授、何良傅教授、得国的科佩特教授的课题研究工作,秦克和宁青筠只经过两三天短暂的适应期后,就已熟悉了在“空气湍流与气候预测”课题组里的学习与生活,并开始投入其中,进入自己的跟班学习生涯。

他们的研究生学习也与普通的研究生不一样,去不去课室听课是完全自主决定的,而现在研究生的课程大多数对两人来说已是比较显浅了的,只有少部分选修课或者专业课的内容两人有兴趣,才会去听一听,其余的白天时间,基本上都呆在“空气湍流与气候预测”课题组里。

经过这几天的熟悉,秦克已将所有人的相貌与名字全记住了,还私下里做了简单的笔记,记录下每个人的年纪、性格、爱好,以及家庭情况。

晚上,在两人的“小窝二号”自习室里,宁青筠看着秦克做表格,忍不住悄声问:“秦小克,你记录这些有什么用呀?”

秦克见明明这里就只有两人,单马尾少女还有点做贼心虚,似乎要替他遮挡的样子,不由乐了,亲了亲少女那粉嫩柔滑的小脸,笑道:“这虽然不是什么值得公开宣扬的好事,但也算不得什么见不得人的坏事,你不用这么紧张。以前刚上大学时,我也做过类似的表格,你可能没留意。”

秦克令微光打开笔记本电脑里的表格,小脸微红的宁青筠果然看到“基科班名录”的表格文件,上面同样记录着全班每个人,除了她和秦克自己外其余同学的大概信息。

“每到一个新环境,想积极地融入其中,就要多聊天了解信息,而且要记录下每个人的要点,包括喜好、厌恶的忌讳的事、简单家庭状况,这样才能与周围的人相处得好,避免不小心‘踩雷’。比如有人离婚了,你就要判断他对这事的态度,是乐观的,还是视为奇耻大辱,如果是乐观的,你可以和他提起电视里的相亲节目来开玩笑,如果是负面忌讳他人提起这事的,那在他面前,哪怕是和别人谈话,都尽量不要涉及到相亲啊、婚姻啊、离婚之类的敏感字眼。这些在我们大一下学期学过的人际关系学选修课里,老师都有提及过的吧?”

宁青筠有些佩服地点了点头:“确实学过,但老师没说得这么详细,更没教我们怎么做。”

“学以致用嘛,根据理论改进人际关系,你看我这表格就比以前刚上大学时的表格更专业些。‘空气湍流与气候预测’课题组是我们要长期学习的地方,我们没必要加入所谓的内部派系,坚定地作为姜老师的嫡系就行了,但也要尽量地营造舒服的环境氛围,让学习与科研更快乐些,对不对?

秦克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凭着他的社交能力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加上主动请了两次客,很快就带着宁青筠与课题组里的人熟络起来,众人对他俩也少了份生疏与审视,多了几分真诚的热情。

尤其是那些同样是实习生身份的博士们,年纪只相差七八岁,多半又都心思单纯,见明明已是世界闻名的大数学家、数学系正研究员级别的秦克、宁青筠丝毫没有架子,都很乐意与他们交往。

比如性格外向的博士后邓兆亮就对秦克特别热情,一直主动地向他介绍各种实验设备以及课题组内几个小组的情况。

邓兆亮也算是海归,mIt的物理专业博士,比就读过mIt数学系的陈立成晚了一届,但他与陈立成关系很好,上次秦克救了陈立成一命,邓兆亮极为感激,这时对秦克自然是份外亲近。

当然,男生们面对漂亮动人、青春明媚、又总隐隐透着清冷气息的宁青筠还是有点拘紧,不太好意思接近,但与秦克很快就变成了勾肩搭背,可以玩些颜色笑话甚至说点心里话的亲密友人关系了。

女生们在宁青筠的零食攻势下(秦克指点),也与宁青筠相处得很不错——课题组里以男性居多,但女生也有十个左右,多数都是博士生或者博士后。

感觉到实验室四周的氛围明显变得温和宽松、欢快起来,宁青筠不得不从心里佩服秦克,有心思,有热情,也有技巧,这样的秦克不受人欢迎真是天理难容。

这一天是周五,课题组每周一次的总结报告交流会议就在六层的会议室里召开。

这样的总结报告交流会只要在实验楼里的课题组成员,都必须出席,在会议上主要分享各人近期的研究成果,以及遇到的问题。

会议纪录一般由实习生来担任,再由一个研究员作复核,作为新人的宁青筠很自然地就担负起记录的工作来。

她记录得很是轻车熟路,让配合她的研究员于晓庆颇为惊讶,庆姐悄声问:“小宁,以前你做过记录?”

“嗯,以前也在其他课题组里做过类似的工作。”宁青筠点了点头。

庆姐朝她竖起了大拇指。

这样的会议秦克和宁青筠都听得很认真,也能学到许多书本上接触不到的细节。

比如研究员庄会超的发言:“最近我们小组里遇到了一个问题,采用半拉格朗日方法计算平流项以及在空间离散化时,若采用二阶精度的中央差,会导致格朗日上游点的求解困境,以及上游点变量插值造成的守恒性缺失问题,如再提高精度,目前我们机房里的服务运算能力就跟不上了,需要申请神威太湖之光的超算来计算数据……”

秦克翻了下资料,发现课题组里的数据量每年的新增量已超过30tb,而且还呈不断加速增长的趋势。

难怪要用到超算了,这样的数据量,普通服务器群组根据处理不过来。

秦克匆匆翻罢资料便放到了一边,继续认真听着,顺手记下一些他认为有必要继续查找资料或者值得重视的问题。

报告交流还在继续。

“最近我们尝试利用雷达回波数据,来进行短时降水预报测试……”

“现在我们的实验数据越来越庞大,光靠人工编写算法来提取信息效率太低了,我建议引入人工智能,实现数据分析、信息提炼的自动化……”

人工智能分析海洋数据?这倒是个好方向。

秦克想起到了LV3的微光,以微光此时的数据分析筛选能力,应付这么大规模的数据还是很吃力,估计要升到LV4才有可能勉强达到目前课题组的要求,想要游刃有余、高智能地作出数据分析、数据画图和数据预测预警,怕得要到LV5了。

秦克正想着,姜为先老院士忽然开口道:“秦克,你之前写过极端天气下气候现象的论文,你说说影响到气候的都有哪些因素,能想到多少就说多少。”

秦克怔了怔,这怎么就忽然提问起来了?

不过这应该也算是研究生学习的一环,凭秦克这时的物理知识储备,这样简单的问题张口就能回答,更别说当初为了写论文,他还翻阅过大量的文献。所以他几乎想也没想便直接答道:

“影响气候的条件有很多,不同地域不同地形在不同条件下,都会对气候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都属于自然地理因素。此外就是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厄尔尼诺现象、海平面上升等世界性的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的气候。人类活动产生的物理化学因素,同样会对当地气候产生明显的影响,比如汽车尾气排放、化学污染物的排放、人类改造地形地貌等。此外大气运动在地表产生的湍流效应,也会对气候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

姜为先老院士微微点头,又转向宁青筠道:“湍流是在大雷诺数下发生的,小宁你简单说说雷诺数与湍流的关系?”

宁青筠略一思索答道:“雷诺数小的时候,为层流,因为黏滞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惯性力,使得流体流动相对稳定。若是雷诺数较大时,则相反,黏滞力对流场的影响小于惯性力,流速越过临界值后,流体流动会因流速而变得不稳定,产生各个方向的随机运动,形成混乱而无规律的湍流流场(涡旋)。”

姜为先院士再次点头,他当然知道这两个学生能答得出来,只是想让众人亲眼见识下自己弟子扎实的基本功。他看向两人:“你们应该已熟悉这个课题组的情况了,课题组内部也分为五个小组,你俩从今天起,就专门去跟进湍流小组的研究吧。”

周围响起了一片轻微的骚动,但很快就安静下来,只是看向秦克和宁青筠的目光都变得复杂起来,有惋惜,有同情,也有期盼和羡慕。

会议结束,众人散去,回到座位,旁边的博士后邓兆亮便悄眯眯地对秦克道:“姜老院士看来对你们期许很高啊,居然让你们去研究湍流。”

所谓的湍流,是指时间和空间上强烈变化、多尺度的、不规则的复杂非线性流体运动状态。

最先发现并对流体运动中湍流现象进行研究的是鹰国物理学家雷诺,并定义了流体内部存在两种的结构完全不同的流态:层流和湍流,也就是刚才宁青筠回答的答桉。

如果说流体力学里哪个部分最难最复杂,除了横跨数学物理方面的N-S方程外,那就要数湍流了。

因为湍流是无规则、混沌的,如果你把一小段河流的湍流分别用函数来表示并画成图形,你会看到……什么叫一团乱麻,就像小朋友不懂事乱涂乱画的一堆线条,看得人头皮发麻。

如果说流体力学是个坑,那湍流就是看不见底的深渊。

当初得国着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诺贝尔物理学奖大老沃纳·卡尔·海森堡,就曾说过:“如果我见到上帝,我会问他两个问题:相对论是什么鬼?湍流是什么鬼?我觉得他会知道前一个问题的答桉。”

这位量子力学的大物理学家,在研究量子力学之前就是研究湍流的,他的博士论文题目叫《论流体流动的稳定性与湍流》,然而一年后,他就英明地发现湍流是个难出成果的深渊,果断地改行研究起量子力学,并在八年后因为量子力学的研究成果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到他老年后,功成名就,又得志意满地尝试回归湍流研究,但依然没什么大的进展,最终再次放弃,于是才有了上面的感慨之言。

——上帝会知道相对论的答桉,却不知道湍流的答桉。

邓兆亮大概是怕自己的话吓着了秦克和宁青筠,见两人面面相觑,便赶紧又补充道:“‘湍流小组’在我们课题组有‘精英组’之称,基本上只有表现很出色的团员才有资格进入,目前只有十九人,算上你们也就二十一人,小组长是姜老院士亲自担任。课题组里对N-S方程的研究,也主要在‘湍流小组’里。”

说着他又压低声音,神秘道:“磁约束可控核聚变知道吧?湍流小组也在研究着相关的关键问题——磁流体力学因湍流现象而产生的不稳定性。”

他叹道:“因为这个小组太高端,我们对它既敬而远之,又渴望终有一天能进入这个小组,因为那表示我们的实力被姜老院士认可了,成为了课题组里的精英。说来你们知道N-S方程与湍流的关系吧?”

秦克微笑道:“略懂一些。通过N-S方程来描述湍流现象,换成数学语言就是:确定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是否有长时间的不规则渐进解。层流是小雷诺数下N-S方程初边值问题的唯一解,随着流动雷诺数增加,流动由层流向湍流转变,这可以看作N-S方程初边值问题解的性质在变化。雷诺数增加到临界点,N-S方程出现分岔解,湍流现象则是N-S方程的渐进不规则解。”

邓兆亮听得一愣一愣的,好会儿才竖起大拇指:“不愧是姜老院士的高足,佩服啊佩服,如果这叫略懂,那我想我们这些博士生可以集体自闭了。”

从这一天起,秦克和宁青筠就进入到湍流小组。

与别的小组不一样,湍流小组不用离开实验室,也不用到处跑去考察,因为多数研傲视群雄工作都是通过理论推导与小型实验来完成的。

秦克二人在物理专业上暂时没出成绩,求真书院的邱老先生却已打电话来请两人开始准备授课了。

而与此同时,实验设备全部部署完毕的青柠植物培育实验室,有关计算种子学和种子dNA的研究,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当然,最吸引国际数学界目光的,还是ImU对秦克证明黎曼猜想的重点审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