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起航1992 > 第1173章 河马国之行

第1173章 河马国之行

书名:起航1992 作者:千年静守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5-16 01:25:26

之所以也加快引进凯越的速度,原因其实非常简单,一切都可以归咎于钱。

如果俄罗斯民众对于凯越这款车不怎么认可,一年只能卖个几千或者一两万辆,那么伏尔加汽车制造公司自然是完全没有必要为此专门建设一条生产线、更没有必要斥巨资引进这款车;

但如果俄罗斯民众对这款车极其的认可,这款车有成为爆款的潜力,年销售数量有可能达到五六万辆乃至更多,那就是自己生产更划算了,因为按照一般的意义,达到这个规模之后,可以更好的降低成本。

谢尔盖·舍斯塔科夫接着说道:“此外,而以现在的情况来看,恐怕咱们伏尔加汽车要引进的不止是凯越这款车,瑞虎这款suv也要纳入引进的行列当中来……俄罗斯民众对于suv类产品的喜欢,超出了我的的想象。”

“还真是,”谢尔盖·舍斯塔科夫这么一说,瓦连京·马特维延科也反应过来了,点头道:“确实是要连瑞虎一起引进。”

仔细回想一下上个月的销售数据,总计卖了879辆华腾汽车,其中凯越占了497辆,而瑞虎竟然也有382辆,这个数据,结结实实的让不少人吃了一惊,因为在许多人看来,瑞虎suv的价格这么高,销量应该远远落后于凯越这款轿车才对,但事实就是这么夸张,价格高了许多的瑞虎suv的销量确实是落后于凯越,但落后的幅度并不大,也就100辆出头而已。

再考虑到更高的售价支撑起了更高的利润,结果就是销量相对较少的瑞虎suv给伏尔加汽车创造的利润,竟然还略高于凯越suv……

作为一家企业,衡量一款产品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这款产品能够给公司创造多少效益,而毫无疑问的是,以首月的销量数据为参考,伏尔加汽车最好是连同瑞虎这款suv在内,一起引进。

不过在略一沉吟之后,瓦连京·马特维延科又说道:“不过这毕竟只是第一个月的销售情况,不具备太多的参考性,不妨先观察两个月再说。”

谢尔盖·舍斯塔科夫知道瓦连京·马特维延科的心里在打着什么主意,不过他自然不会反对,痛快的点头道:“您说的对,第一个月的销量,确实不具备太多的参考价值,偶然性太多了。”

瓦连京·马特维延科点点头,对谢尔盖·舍斯塔科夫的回答十分满意:“不过相应的预案还是要准备起来,多做一点准备总不是坏事。”

谢尔盖·舍斯塔科夫附和的点头:“您说的太对了。”

………………………………

尽管决定再观察一两个月,但伏尔加汽车还是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中的约定,如约将首月的销售情况通报给了华腾集团,同时附上了下个月的发货建议。

看着伏尔加汽车发送过来的资料,张起航有些惊讶,他弹了弹资料,有些惊讶、但更多的还是欣喜的对冯国庆说道:“好家伙,竟然第一个月就卖出去了接近900辆车,老爷子,这个销售数字,您之前敢想?”

这个销量确实有些出乎张起航的意料,因为他其实并不是特别看好华腾汽车头几个月在俄罗斯市场的表现,他原本的想法是最好前三个月销量为两位数的心理准备,等半年后随着口碑的持续发酵、再配合广告和宣传,能够达到五六百辆的销量就算是满意,等到华腾汽车正式进入俄罗斯市场一周年的时候能够达到四位数,就算是很满意了,可结果却是让人如此惊喜,竟然在进入俄罗斯市场的第一个月的销量就有将近900辆,真的是让人有些不太敢相信。

“竟然卖了这么多?”

听到第一个月就卖出去了将近900辆车车,冯老爷子也是有些惊讶,不过随即,老爷子就高兴起来,开心的说道:“这可比咱们一开始预料的最好的情况还要好啊。”

“可不是么,”张起航笑着点头道:“当时咱们聊起这个事的时候,还觉得第一个月的销量能突破300辆就很满意了,没想到竟然来到了879辆,真的是……看来咱们之前还是过于谨慎了。”

“主要是之前那些卖假冒伪劣产品的商家,搞的咱们自己都有些信心不足,”冯老爷子一边说一边摇头:“可现在看来,俄罗斯民众对于咱们华夏产品的信任度远比咱们之前预估的要高,而且高的不是一点,是很多,否则咱们也不可能在第一个月就卖出去这么多车,这样的话,咱们的俄罗斯市场的开发计划,可能要做一些调整了。”

“是这个道理。”

张起航对冯老爷子的这番话表示赞同:“不过我觉得最好还是先观察两个月,看看到底是广告的影响,还是咱们确实是凭借产品力拿下的市场……再给两个月的时间,应该也就差不多了。”

“也是这个道理,那就再观察两个月。”

冯老爷子也觉得这件事确实不能着急,随即点头——两人的想法,倒是与瓦连京·马特维延科空前的默契。

说到这,冯老爷子话题一转:“倒是河马国那边,咱们过了年就过去看看?”

张起航应道:“那就去看看……对了,老爷子,咱们去河马国的测试团队。”

河马国对于邀请华腾工业集团来自己国家投资这件事十分上心,在冯老爷子回国之后,又通过他们的驻华大s馆转交了总统和副总统的亲笔信,心中亲口承诺,会给华腾工业集团提供一切便利,诚意可见一斑。

既然人家都已经做到了这个份上,自己这边要么拒绝要么有所表示,如果不拒绝,自然就要表示足够的善意。

想到这一层,张起航心中忽然有个了想法:“老爷子,既然咱们已经确定了要去河马国投资建厂,不如等过了年,先派个‘先遣队’过去?”

“先遣队?”

“对,先遣队,”张起航说道:“河马国方面不是最希望咱们把载重三轮摩托车项目落下去么,考虑到非洲的交通状况以及非洲人的用车习惯,恐怕咱们需要做大量的实地使用测试,对车辆进行适应性改进。既然这样,那咱们是不是年前就把测试团队搞起来,等过完年立刻就出发?”

“这样啊……这个办法好!”

冯老爷子的眼睛顿时一亮:“说起来,我对非洲的公路的印象确实是太深刻了,就没见过这么烂的泥巴路,张总你是农村的,对泥巴路应该有印象吧?”

在河马国考察的那段时间里,非洲的交通状况给冯老爷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之前,尽管老爷子知道非洲的交通状况很糟糕,但他觉得再糟糕还能糟糕到哪里去?90年代之前的琅琊市下面的乡镇,按照现在的划分标准属于省道、县道的公路,很多都还是没有硬化过的土路,他想当然的觉得非洲的公路再差,也不可能比90年代之前的土路差吧?

可到了非洲之后他才知道,除了极个别的柏油路之外,非洲的公路还真就比不了国内90年代之前的乡镇土路,以至于从河马国回来之后,每当提起非洲的公路,冯老爷子都一脸感慨的对张起航表示“长见识了,真是长见识了”。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见识,所以在张起航提出安排“先遣队”对河马国的公路交通状况、车辆负载情况以及车主的装载习惯进行了解的时候,他才觉得这个想法很好。

“那怎么能没印象?”张起航笑着道:“从我们村到镇上的那条省道,是90年前后才硬化的,当时我暑假回家,看到我们村家家户户在砸石子。”

公路硬化最重要的两种建筑材料就是沥青和石子,当时国家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没有足够的碎石机来生产公路硬化所需的石子,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就直接发动人民群众,要求每家每户按照人口提供一定量的石子,用人力来代替机器。

当然,自打进入9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的工业实力不断提升,这种情况基本上就见不到了。

听张起航提到砸石子,冯老爷子的脸上也现出遐想之色:“砸石子啊,你还别说,我对这个事也有印象,80年代的时候,我们县修公路,我回老家看我老母亲的时候,老母亲就在家门口砸石子,就像你说的那样,家家户户都在砸石子……扯远了,我想说的是,那么烂的路,你觉得咱们带上国内的小型农机企业、尤其是柴油三轮农用车企业一起过去,怎么样?”

张起航闻言,顿时就明白了冯老爷子的想法:“您是看中了农用柴油三轮的通过性能,打算带着国内的企业也去非洲赚一笔?”

“是有这个想法,”冯老爷子点头道:“在我印象里,不管多烂的路,甚至压根就没有路的田间地头,就没有咱们农村的柴油机动三轮不能去的地方,非洲的交通条件这么糟糕,这不是为咱们国内的农用柴油三轮企业量身打造的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