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四合院从老贾出事开始 > 第十章‖院内众家

第十章‖院内众家

书名:四合院从老贾出事开始 作者:嘚瑟的胖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01 00:31:00

考虑到院里的众人,很多不识字。

马主任还让闫埠贵拿来一张大纸,裁成等分十八小张。

每张纸上提前按顺序,写好几人的名字。

然后给每家每户发了一张,只让大家画对号就好。

……

最后选出得结果是,易中海一大爷,刘海中二大爷,闫埠贵三大爷,被选上的三人喜气洋洋。

竞争失败的许有福,何大清,则是满脸失望。

选举完事,马主任就让大家各自回了家。

只留下易中海,刘海中,闫埠贵,聋老太太,郑母王翠芬几人说话。

郑镇东带着妹妹回到家里,点上煤油灯,然后开始倒水洗脚。

“三哥,我困了我去睡觉了。”妹妹欣怡说罢就进了客厅北面的隔间。

郑镇东边洗脚,边考虑以后得事。

想到以后,要在这个院里住很久,浑身便是一个哆嗦,毕竟这里可是后世网友,戏称的禽满四合院。

通过这段时间观察和了解,郑镇东,对院里的邻居大致有了一个初步印象。

一进大门的东面,东倒座房里住着马大婶,和她七八岁的儿子马福来娘俩。

马大婶的男人,解放前夕家里穷,为了把粮食省给老婆孩子吃,只能出去当倒卧,结果冻死在外面,连尸首都没找到。

解放后,娘俩靠着政府的救济过日子,是院里有名的贫困户。

西面倒座房里住着赵、刘、陈三家。

赵家赵大力,是个老光棍,外号赵二傻,解放前,靠拉黄包车为生,租的是同和车行孙二爷孙金发车。

解放后孙金发因反对政府,被枪毙了。

赵大力就被政府安排到这来住,现在靠着蹬三轮糊口。

刘家有三口人,二十五六的刘海民长的五大三粗的,是家里的顶梁柱,在轧钢厂干锻工。

媳妇刘李氏没有工作,在家洗衣做饭带孩子,儿子刘家成,还是个还在吃奶小屁孩。

陈家住着一对五十多岁的老人,老两口都没有工作,陈老爷子陈立新算是院里的门房,管着平日里,开门关门打扫院里卫生收信等事情,每家每月给他5000元算是报酬吧。

陈家老太太陈吴氏,只管在家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其他一律不问。

老两口有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每月按时邮钱,供老两口花用。

前院西厢房,住着三大爷,闫埠贵一家四口。

闫埠贵小学教员,在轧钢厂附属小学教书,月工资三十万,维人精打细算,外号闫老西,算盘精。

三大妈,杨瑞华夫唱妇随,也是个会过日子的主,前几天听说又怀孕了,家里马上要多口人了,估计生了这个孩子会更加抠的。

大儿子闫解成今年七岁,读小学一年级,二儿子解放一岁多刚回说话。

前院东厢房暂时空着,据街道说后续会安排人住。

然后说中院。

中院有东西两厢,跟北屋正房,厢房和正房都有各自耳房。

东西两厢,都是三间房的格局。

北屋三间大屋,不是电视剧中看到傻柱家的那个样子,就是让人用脚趾头想想,正房也不可能是一间屋子呀。

正房西面有一间耳房,何雨水就住里面,在往西有一个接通后院的垂花门。

中院西厢房,住着王、贾两家。

王家人多,王大妈带着俩儿子一个姑娘外加大儿媳妇,五口人一起生活。

住在西厢南面的两间房里。

王大妈今年四十多岁,他男人,解放前,被拉了壮丁至今未曾回来,王大妈是附近有名的媒婆。

大儿子王存仁,二十三四岁,在轧钢厂干车工,月薪三十多万。

大儿媳妇孙秀莲,怀孕八个多月了,跟丈夫住在西厢最南面半间房里。

王家正对门口的是半间客厅,客厅这面的这间房,紧挨着贾家,这间房整房改成前后两间。

前间,住着王大妈和她闺女王二妮。

王二妮,十六七岁,在纺织厂上班。

后间住着小儿子王存义,十岁左右年纪,正在读小学。

西厢房北面这一间,住着贾家三口。

一间整房,被格成两个半间,里屋当卧室,外屋是客厅。

客厅里放了张小床,贾东旭平日里就睡在小床上。

老贾出事,贾张氏去轧钢厂哭闹好一对顿。

娄振升,娄董怕影响不好,最后赔了三百万,并承诺报销老贾的医疗费,而且让贾东旭去顶岗,贾家这才罢休。

贾东旭,前几天刚刚顶岗,跟着易中海学钳工。

贾富贵身体的外伤基本痊愈,只是下肢瘫痪,医院无能为力治不了,只好回家躺着。

西厢耳房里住着孙彦文,吴春丽小两口。

孙彦文,在同和居,当大伙计,每月工资,二十五万,仅够小两口花销。

吴春丽没有正式工作,平日里在外面接点零活干,用以贴补家用。

东厢房住着易、郑两家,东厢耳房住着朱大昌朱大哥。

二十五六的朱大昌,还没娶媳妇,因为长的凶神恶煞的,是个杀猪匠。

给附近惠民肉铺的孔老板杀猪。

杀一头猪收拾干净,给一万元外加一斤下货。

因为好吃肠子,被贾张氏起了个外号,猪大肠。

郑家刚搬来,给分了两间东厢房。

客厅和客厅南面的半间,是一间整房,被格成了,两个半间。

郑镇东自己住半间,郑母跟妹妹住整间。

隔壁住着易中海两口子只有一间房,也被格成了两个半间,一半当客厅,一半当卧室。

易中海在轧钢厂干钳工,技术不错,每月关响五十万。

易大妈身体不好,也没工作,只能在家做饭洗衣服收拾卫生。

只是两口子一直也没个孩子,易大妈妈总觉得低人一等。

北屋正房,住着何、李两家。

何家有一间靠西的正房和一间西耳房。

何大清,傻柱,两人住正房,何雨水住西耳房。

何大清他爹活着的时候,学的是谭家菜,何大清跟着帮厨,只伺候有钱有势的尊贵客人。

爷俩赚了不少钱,这才买的这个院里正房跟耳房。

后来时局动乱,吃谭家菜的少了,何大清经人介绍进了丰泽园学厨,在丰泽园学徒的期间,何大清娶妻生子,送走老爹。

再后来小本子时候,不知怎么的又干起了谭家菜。

小本子被赶跑后,何大清名声不是很好,加上媳妇生何雨水的时候落下了病根,需要寻医买药,花费不小,只能靠卖包子,为持生计。

47年某天,媳妇病情加重,刚刚蒸好的包子何大清怕放不住。

便安排12岁的何雨柱去摊上卖掉,何雨柱当时年龄小,也不会吆喝,所以包子卖的不好。

后来遇到溃兵进城,到处抢劫,何雨柱看这情况,抱着包子跑了,半道遇到了个过路的商人,把包子全给买了。

何雨柱拿着卖包子的钱,兴奋的跑回到院中交给何大清。

何大清看着儿子递来得钱,全是废钱¹,当即火冒三丈,开口便叫了声傻柱……。

何雨柱这才有了,后来傻柱这个外号。

48年开年,何大清媳妇去世,物价飞涨,生活越发艰难。

经后院聋老太太介绍,何大清进了轧钢厂干大厨。

新国初立时,工资定了45万。

何家旁边李家是,是这个院子的原主人。

李家祖上做过官,后来家道中落。

逐渐把院子里的房子,陆陆续续卖了出去。

只留了两间正房和一个东耳房。

李家只有30来岁的李富年一人过日子,解放前媳妇被他打跑了。

李富年整天的吃喝嫖赌,不务正业,被街道办整治了多次,都成滚刀肉了,院里邻居没人搭理他。

过了垂花门,就进了后院。

后院西厢房,住着许家许家四口人。

许父,许有福,三十五六的年纪,在娄家电影院放电影,工资40万。

许母,三十出头,在娄家当佣人,工资不确定,看样子应该不少。

儿子,许大茂,十三岁,在东直门小学读书念高小,过了年可能读初中了。

平日里许大茂没事经常去电影院,跟许有福学放电影。

闺女,许凤玲,八岁,开年就要读书了。

许家对门东厢房住着,刘海中一家五口。

二大爷刘海中,三十七八岁,长得膘肥体壮的,在轧钢厂干锻工,工资45万。

二大爷刘海中,跟前院的刘海民是本家。

二大妈,家庭妇女,没工作。

大儿子,刘光齐,10岁,读初小,对家里的事不怎么关心,有空就跑出去玩。

二儿子,刘光天,六岁,长的虎头虎脑的,经常被二大爷训斥。

小儿子刘光福,一岁多,才刚学说话。

后院后罩房有六间房,里面分别住着钱,林,杨三户,刚好每户两间。

后罩房东面第一家住着钱家,钱家三口人,钱根生钱大哥两口子,带着三四岁的儿子钱四海,一起住。

二十五六岁的钱根生是个剃头匠,每天都要出门做生意。

钱家嫂子在街道口早点铺子里干活,每月能拿个十来万块钱。

中间两间房,住着聋老太太自己一个人。

聋老太太夫家姓林,现在六十多岁,还没开始装聋,大家都喊她林老太太。

住在林老太太旁边是杨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