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在下,中医黄素 > 第382章 陆老的影响

第382章 陆老的影响

书名:在下,中医黄素 作者:十年老陈皮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5-04 22:25:12

陆老所住套房的会客厅里,黄素、李伟英、陈静山、孙教授四人端坐,等候陆老从里面的卧室出来。

中午听到黄素说的悄悄话,可是把李伟英吓得不清。

没想到就是一份对病人、医院、医生三者都有好处的新收费模式,竟然触碰到了某医的根本。

整整一下午,李伟英都在彷徨不安中度过,心里多次起了打退堂鼓的想法。

可是一想到,为了自己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设想,已经惊动了蒙疆省最权威的中医专家,国家最权威的中医科研单位,已经成为中医的泰山,李伟英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退了。

看着坐在自己身边的陈静山、孙教授,和在卧室里换衣服的陆老,李伟英这心总算是踏实了很多。

不多时,陆老穿着一身宽松的对襟汉服从卧室走出来。

陆老是1920年生人,现在已经八十多岁的高龄了,生活依旧可以自己照顾自己。

走路稳健的步伐,和五十岁的人差不多。

首届国医大师是2009年举办的。

首批三十位国医大师都是一零后、二零后。

现在还有好几位和陆老一样,已接近百岁或者百岁高龄依然工作在一线的诊室。

一种医学,无论你把自己说的在天花乱坠,把其他医学贬低的一文不值。

作为一名从业者连自己都无法保证健康长寿,寿命远远超过普通人。

不知道你是自己学习有问题,还是你学习的医术本身就存在问题。

看看某医,七十岁仍然在医院工作的都是高寿了,是凤毛麟角了,到了八十岁基本上就是绝迹,根本就看不见。

再反观中医,六七十岁的中医都不好意思称呼自己老,**十岁依然在一线工作极为普遍,百岁依旧坐诊的经常也能在报道中听见。

陆老穿着一身宽松的汉服坐在主位,笑呵呵地说道:“让你们等着急了,年纪大了,居家的时候就喜欢穿一些宽松的衣服。”

李伟英拘谨地起身半鞠躬后,紧张地说道:“陆老,我父亲让我先代他给您问好。他听说您到了草原市,已经做最快到火车来见您来,还千叮咛万嘱咐我一定要照顾好您起居生活。”

“你父亲现在也退休来了吧,他现在身体怎么样?”

陆老这一生是桃李满天下,虽然不知道李伟英父亲是哪一位。

六十年代,陆老在蒙疆省支边的时候,培养出来的那批人,都已经是六十多岁,快七十岁的人了。

甚至有些改西学中的人,都已经七十多了。

感受到陆老聊家常到亲近,李伟英也接着说道:“我父亲已经退休七八年了,现在身体好着了,退休下来也闲不住,在自家开了一个小诊所,也不指望他挣钱,就是给他找个事情做,也算是发挥余热。”

“好!继续发挥余热好,既然学了一身医术,就要有人退休医术不退休到觉悟,要继续用自己的医术服务人民群众。”

中医人的精神还是非常让人敬佩的,多少走上领导岗位的中医,无论身居什么样的高位,最终都回归到了一线门诊工作。

陆老如此、孙教授如此、张院长亦是如此。

李伟英附和地说道:“我父亲和您说的一样,退休不到半年,他自己就弄了一个小诊所。”

陆老身体轻轻靠向沙发柔软的靠背,看向李伟英说道:“小李你父亲是和我学过医术,你也不是什么外人,你就给我们详细说一下你设计出来的那个收费改革。”

孙教授也恰到好处插话道:“黄素只是跟我们说了一个大概,我们还是想听听你这个当事人的想法,这样我们在做论证的时候,也能做到有的放失。”

“那我就给陆老、孙教授、陈教授介绍一下,我这个不太成熟的想法。”

李伟英停顿了许久,在心里打好腹稿。

在这么多权威专家面前,阐述自己的设想,李伟英还是非常紧张的。

“我的这种医院收费模式区别于现在的按项目付费。随着医院逐渐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简单而又缺乏监管的按项目付费非常容易产生过度医疗,增加病人的经济压力,实不相瞒,我们市医院正在经历这样的事情,现在正在对市医院大处方、大检查进行彻查,但我相信这种不正常的现象绝对不是我们市医院个例。”

听见李伟英的讲述,陆老三人微微皱眉,目光看相黄素。

看见黄素点点头默认,陆老三人眉毛皱得更紧了。

陆老三人一直都是在中医院工作,没有在综合医院工作的经历,对综合医院乱象并不是非常清楚。

陈静山说道:“李院长,你继续说你的这种收费模式。”

李伟英说道:“为了弥补按项目收费对病人的不公平,我设计出一种按照疗效付费的模式,严格按照临床医学指标,根据每个异常指标设立诊断组,并明确每个异常指标的治疗方法,和预估治疗后的指标范围,最后根据每个诊断组的完成度,统计付费。”

听着李伟英的叙述,很明显这个疗效付费模式最初就是为西医制定的。

临床医学指标是西医使用的东西,西医常用的临床医学指标有50项医学指标,比如:心率值、体温值、血红蛋白值、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等。

如果是西医使用李伟英的这套标准,完全可以即插即用,西医对于人体医学正常指标有着明确的规定。

这套新的收费模式西医比中医更加适配。

可是讽刺的是,真正实施疗效收费模式的却是中医。

果然,李伟英话音刚落,陆老就听出了自己的问题:“小李呀,我们中医对人体的医学指标并不是那么地看着,我们更看重是纠正身体偏颇。想要在中医里推行你的收费模式,就不能用临床指标来衡量。”

李伟英虚心请教地问道:“陆老,您觉得中医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标准?”

陆老不假思索,条理清晰地说道:“应该以病人身体症状的改善为标准,给你举个例子,心肝血虚证的症状一般会出现头晕、心季、脸色苍白、失眠、眼干、肢体麻木等症状。心肝虚血多会出现在心脏病、贫血、慢性肾炎等疾病。”

“如果在中医推行疗效付费模式,要正视中医对疾病的辨证,要以改善病人症状为衡量标准。”

陆老已经八十多岁的老龄,逻辑思维依旧条理清晰。

李伟英父亲就是陆老教出来的中医,自己虽然学习的专业不是中医,可是从小也是耳濡目染,但是对中医也是了解的,也知道陆老每句话都说道了关键处。

稍作沉思,李伟英点点头说道:“陆老,这您放心!既然选择了中医做试点,肯定是要遵循中医的理论做调整。”

听到李伟英的表态,陆老、孙教授、陈静山脸上才露出释然的神色。

只要试点的核心基调定好,其他论证就是水到渠成和时间的功夫了,就怕又弄出中医必须按照西医的逻辑办事。

随后,孙教授、陈静山又向李伟英询问一些问题。

李伟英感觉今天聊得时间很长了,抬手看了看手腕上的手表,已经十点多了。

李伟英起身说道:“陆老、孙教授、陈教授!时间也不早了,你们也该休息了,有什么事情,明天我们继续讨论。”

黄素也跟着起身说道:“陆老,老师!你们今天坐飞机刚到,也早些休息吧,明天我再过来接你们去市医院。”

黄素、李伟英两人走出酒店。

站在酒店门口,李伟英对黄素说道:“黄主任,我就把这件事情交给你了,希望在市医院能够早点看见试点的实施。”

“院长,您放心吧!我一定竭尽全力,确保试点在市医院落地。”

翌日,李伟英开车去酒店对面路上,旁边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李伟英接通电话,手机传来李伟英父亲的声音:“伟英,我和你张叔、赵叔马上就到草原市了,你来火车站接我们一趟。”

挂断李父的电话,李伟英拨通黄素的电话,

“黄素,我父亲坐的火车马上要到站了,我要去火车站接我父亲,研究院的专家和医科大的教授们,你就帮我招待一下。”

电话里,黄素说道:“院长,你放心吧!我一定会招待好专家团队的。”

火车站,李伟英在出站口等待李父。

随着火车广场广播九原到草原市的火车到站的消息。

不多久,李伟英就看见李父和赵叔、张叔三人急匆匆地从出站口出来。

三人是包钢医院的同事,同时大家都是陆老教导出来的中医。

看见李伟英,李父再次确认地问道:“陆老师真的来草原市了,你小子不会是骗我的吧!”

听说陆老来了草原市,李父和两位同事风尘仆仆地赶来见陆老,但是心里还是不敢相信。

向陆老这样真正泰山北斗级别的人物,尤其是身居京城,可以直达上听的,一般都不会轻易外出,因为他们的行程很有很可能被人解读成,带有政治目的。

所以只从陆老1973年回到京城,已经将近三十年没有来到蒙疆省了。

这也难怪李父至今不敢相信,陆老真的回蒙疆了。

李伟英再次保证道:“爸,这件事我还能骗你,我确定来的人是陆老,我就用最快的速度给你打电话了。”

李父三人跟着李伟英坐上汽车,李父再次问道:“陆老怎么回来你们草原市的。”

按照李父的理解,陆老即使是回蒙疆省,也不应该来草原市,应该是去九原市,毕竟那里是陆老支边十多年的地方。

李伟英发动汽车,开出停车场解释道:“我和我们医院的黄主任想把我的那个设想在市医院做试点,因为黄主任是中医研究院的在读博士,把这件事和他导师说了以后,陆老就亲自带队来了。”

李父气冲冲地冲着李伟英发火道:“你的那个收费改革,我不是不让你再搞了吗,怎么还不死心,还要在你们市医院做试点,我看你是真的不知道死活了,要连累一家人。”

骂过李伟英后,李父突然就明白过来,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我还纳闷陆老为什么回来草原市了,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看着李父前后的态度的变化。

看来李父是非常清楚李伟英疗效收费的内容的,而且对这种收费方式,要遭到什么样的打压破坏都心知肚明。

很快汽车停在了酒店门口,李伟英下车带着李父三人直接向陆老的房间走去。

李伟英敲门带着李父三人走进套房,正好看见黄素和陆老、孙教授、陈教授在探讨事情。

李父看着主位上熟悉的人,再看看变得苍老的面容。

李父三人激动地走在陆老面前,亲切地问候道:“陆老师,我们来看你了。”

陆老看着眼前三名有着模湖印象的人,毕竟将近三十年未见,大家都从年轻的帅小伙,变成了老头。

陆老想了许久,一次叫出三人的名字。

“李辰、张杰、赵亮!我们可是有将近三十年没有见了,快过来做了。”

“老师,您还认得我们!”

看见陆老还认得自己三人,李父和两位同事都露出了激动的面容。

陆老看见自己的曾将教过的学生来看自己,心里也非常高兴。

“我当然认识你们,在蒙疆支边的十三年,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时候,你们可是我教出来的第一批中医,我怎么会忘记你们。”

“就是三十年未见,大家变化都太大了,一时间没有认出来。”

李父也感慨地说道:“事呀,我们现在也都是退休的小老头了。”

陆老问道:“现在包钢医院还好吗?”

“企业改革的时候,包钢医院医院划拨给了市政府,至于中医科现在是一言难尽呀!”

李父知道陆老想要问什么,便如实告知。

就在陆老和李父叙旧的时候,聊着曾经在包钢医院工作的日子的时候。

赵维忠和赵老爷子也风尘仆仆地赶到了草原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