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在下,中医黄素 > 0408 中医变革从教育开始

0408 中医变革从教育开始

书名:在下,中医黄素 作者:十年老陈皮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23 15:10:11

“黄素,起来吃饭了!”

师母已经将早餐端上餐桌,陈静山坐在餐桌前看着报纸。师母一把抢过陈静山手里的报纸:“天天就知道端着报纸看,看报纸比吃饭还重要吗!”

黄素从房间里走了出来,头发乱糟糟的。

“老师早!师母早!”

走进卫生间,师母已经把黄素的毛巾、牙刷、牙缸准备好了。

洗漱后,黄素走进餐厅,看着桌上丰盛的早餐。

“师母!好久没有吃您做的饭菜了!”

师母将盛好的粥放到黄素面前:“那今天就多吃点。”

“今天是你第一天上班,这个学期你没有教学任务。目前大家的工作重心就是制定新的教学计划,严格来说九月份入学的新生才是蒙疆中蒙医药大学第一届学生。”

陈静山给黄素简单介绍了近期工作内容。

黄素放下碗筷问道:“老师,您对教学计划的制定有什么想法吗?”

陈静山说道:“原则是追本溯源,强化中医经典的学习,淡化英语、计算机、西医等课程。如果依旧按照在蒙疆医科大学还是以西医学习为主,那我们把中医系和蒙医系独立出来就没有意义了。”

“我们是一所新成立的中医药大学,没有历史包袱,是一张还没有涂抹的白纸,更有利于我们探索一条适合中医培养的道路。”

“我这次参加京城、羊城对抗疫,还真的有些新的,也许对大学对课程建设或许有参考意义。”黄素说道。

陈静山对黄素鼓励道:“有想法就大胆对说出来,现在对于课程建设还处于讨论阶段,就是要集思广益,总结出一套真正适合中医教育发展的道路。”

一顿早饭,变成了师徒二人的一场关于工作的讨论。

出门上班的时候,师徒二人依旧讨论不休。

黄素回校任职,让陈静山工作起来更有干劲。

看着老伴比以往更高涨的激情,更愉快的心情。

师母收拾起餐桌脸上都带着笑容。

来到行政楼会议室,陈静山站在门口鼓励黄素。

“黄素,一会儿会议上不要怕,把你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你的很多想法都非常好。”

黄素把两世积压的想法和师父说了很多,其中很多观点陈静山都非常赞同。

陈静山第一次如此坚定的认为,大学才是黄素发挥全部才能的地方。

陈静山轻轻地拍了拍黄素地后背:“进去了!”

跟在陈静山身后走进会议室,黄素看着会议室里的人,绝大多数自己都认识。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名新同事,我想在座绝大多数人都非常熟悉。”

陈静山介绍后,黄素挨个鞠躬和在场的人打招呼,这里面很多都是黄素的老师。

在场的教授和讲师们,也纷纷向黄素表示了热烈的掌声,这是自己的嫡系学生。

掌声结束,陈静山指着后面的作为说道:“黄素,您找个地方坐。”

待黄素坐好,陈静山说道:“今天开会还是要继续讨论新生的招生计划和教学计划,高三的学生马上要高考了,我们要尽快把招生计划上报省教育厅。”

韩教授说道:“我认为学校成立的第一年,招生计划不要做太大的变动,可以继续沿用中医系时的招生计划,以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为主,但可以把招生的人数扩大。”

“大家有没有别的想法?”

陈静山扫视周围见无人发表意见,很多人都默默地点头,赞同韩教授的提议。

虽然现在中医系和蒙医系已经联合重新组建成立了蒙疆中蒙医药大学。

但现在大多数的教授还没转变思路,依旧延续着在中医系时候的工作思维。

如果继续延续中医系时的工作思维,那么成立蒙疆中蒙医药大学又有什么意义呢。

陈静山把目光望向黄素问道:“黄素,你刚刚入职,思想没有像我们这些老家伙们,被固有思维束缚住了,有没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面对没有求变创新的局面,陈静山只能让自己的弟子破局了。

陈静山非常庆幸,早餐的时候和黄素谈及了此事。

黄素谦虚地向周围的老教授示意后,说道:“校长,各位教授!我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希望大家帮忙参详一下,看看可不可行。”

陈静山鼓励道:“你就放心大胆地说,有什么错误和不足,大家可以给你补充。”

黄素谦虚地点点头说道:“那小子就先抛砖引玉了。”

“今天早上吃饭的时候,老师的一句对我触动很大,他说现在的蒙疆中医药大学就是一张还没有被涂抹的白纸,我们现在可以在这张画纸上随意书写,随意地发挥,探索出真正符合中医教育发展的道路,这是我们优越于全国所有中医药大学的地方。”

黄素环顾四周,看见所有的教授都陷入了沉思,时而微微皱眉,时而默默点头,目光望向陈静山的时候,看到的是鼓励的眼神。

有了陈静山的鼓励,黄素也放开大胆继续说道:“那么招生计划就是这张白纸上最重要的一笔,它将决定我们将这张白纸画成什么。”

韩教授这时插话说道:“黄素,你就详细地说说你的想法吧!”

黄素点点头继续说道:“中医药大学是中医事业发展培养各方面人才的,所以首先我们就要清楚中医目前存在这那些突出的问题,学校又有能力解决改善那些问题。”

陈静山脸上带着骄傲地给弟子捧哏道:“黄素,你说说学校能解决那些问题。”

黄素说道:“首先,我们要面对就是这些年中医从业人员整体学术医术水平处于下滑阶段,尤其是中医名家的质量数量断崖式下跌。我们不可否认中医药大学为社会上培养了大量的中医,但在质量上却远不及中医师承的成材率。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大学教育和师承教育结合。”

黄素的话题瞬间引起在场所有教授的兴趣。

一位教授问道:“黄素,说说你的想法。”

黄素点点头说道:“刘教授,其实我的这个想法也和我自身息息相关,在座的很多都是我的老师,对我都非常熟悉。我大二的时候有幸被老师收为弟子,从此本科和硕士生涯一直以和老师学习为主。”

黄素略作停顿说道:“所以,我觉得是不是可以参考我这个案例,进行常规教育的同时,在教育上进行创新实验性质地设立一两个本硕连读班,后者本硕博连读班。本硕连读的八年和本硕博连读的十一年,与传统师承教育的出师时间大体相当,我们借鉴师承教育的方式,对本硕连读班和本硕博连读班,固定授课老师,让学生们只接受一名老师的中医思想。”

中医照搬其他专业的授课方式,本来就是中医教育的最大弊端。

中医理论形成了几千年来,衍生出无数的流派,每个人对中医都有自己解读。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基础。

无论是《难经》《伤寒论》《温病条辨》《金匮要略》都是在《黄帝内经》基础上延伸出来的。

所以当对《黄帝内经》解读不同的人,去分别从他的解读讲《难经》《伤寒论》《温病条辨》《金匮要略》的时候。

学生经常会出现逻辑上混乱。

举个例子,儒家的公羊学派和谷梁学派。

公羊学派的理论思想是大复仇思想,他在解读儒家所有的经典的时候肯定都是带着大复仇思想。

谷梁学派的理论思想是尊奉王权,他在解读儒家所有的经典的时候肯定都是带着尊奉王权的思想。

你能想象一个公羊学派的老师给你讲《礼记》,一个谷梁学派的老师给你讲《春秋》,你的思想会混乱成什么样子。

中医理论的派别分支和儒学比也是不分伯仲的。

伤寒派、脾胃派、滋阴派、火神派、寒凉派、温补派、温病派等等。

这还是大的派系,还有小派系,如孟河医派。

更不用说每个行医多年的名医大家都有自己理解。

可以想象一下,滋阴派和火神派同时给你讲课,大脑里有六十四个CPU都能烧坏。

这也是为什么无论是中医世家,还是中医大学都非常强调传承。

传承不是你考上了中医大学,拿了毕业证、拿了学位证,你就得到了传承。

不,你只是在大学里打好了中医的基础。

传承是什么,是你继承了某位中医教授的中医思想。

就像陈静山、黄素、李燕,这就是非常清晰的传承。

韩教授沉思一阵说道:“黄素都这个提议不错,各位有什么意见吗?”

另一位教授说道:“我也觉得黄素提出来的这个建议非常不错、非常新颖,还能突出我们蒙疆医科大学的特色,就是我有一个疑问,咱们大学没有博士点的资格,无法进行本硕博连读班的招生。”

黄素说道:“这是我的个人想法,如果真的招生,可以先用本硕连读班做试点,先看看教育的效果。如果效果好,我们想招本硕博连读班,也可和有博士点的学校或者研究所合作。”

“这样好!这样好!”

黄素的建议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

大家看到的是,如果这种教育模式可行,未来真的联合其他研究所设立本硕博班。

蒙疆医科大学也算间接地成为有博士点的学校了,如果教学效果好,申请博士点就更加容易了。

这对学校和所有的教授都是好消息,大家哪有不同意的。

陈静山问道:“各位既然都觉得黄素的设想可行,各位认为这个班应该招收多少名额?”

韩教授说道:“既然是实验性质的,就不易多招收,我觉得十人刚刚好,一个人待完全可以照顾到所有的学生。”

陈静山点点头文道:“人数定下来了,那么这个班该由哪位教授来带?”

陈静山的提问,在座所有的教授们又一次陷入沉思。

这种实验性质的全新教育方式,大家都没有经验,谁都不敢保证自己能带好,失败了谁也负不起这个责任。

许久,刘教授说道:“要说咱们学校唯一有传承地就是陈校长您了,您师承张斌教授,黄素又师承您。这个班由您和黄素待最适合了,还有这个提议是黄素提出来,他是最了解。”

陈静山沉思一阵说道:“老刘,你这就是为难我,如果是以前当系主任的时候我还能带班,现在全学校的事情都压在我身上,我哪里还有经历带班。”

刘教授道:“放心吧,你只需要控制好方向就可以了,至于具体的教学,你可以让黄素来做!”

陈静山摇头说道:“这怎么行,黄素还年轻,刚刚入职,职称不过是个讲师,怎么可以带研究生班呢。”

这时韩教授说道:“校长,我觉得黄素的职称还是有待商榷。黄素是我们一直看着成长起来的孩子,不说在学校期间成绩优秀,就说两次参与并一次主持重大科研课题的资历,当讲师就有些大材小用了,更不用说黄素在这次全国的抗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抛开年纪给一个副教授也是理所应当。”

刘教授这时也帮腔道:“其他大学三十多岁的教授都有,我们有一个三十多的副教授也过分,何况黄素要学历有学历,要成就有成就。”

陈教授看着黄素问道:“黄素,说说你自己是怎么想的?”

黄素谦虚说道:“我服从学校的安排。”

陈教授环视在座所有的人,再次问道:“大家有没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老刘、老韩!说得很对,我们都同意!”

对于这种新型的教育形式谁都不敢轻易尝试,有人主动承认这是好事。

陈静山见所有人都同意了继续问道:“既然把这个本硕连班加入学校的招生计划中,我觉得叫本硕连读班不太好听,应该给这个班起一个符合我们中医特色的名字,大家讨论一下该起什么名字。”

一时间,会议室讨论声不绝于耳,迟迟定不下一个统一的名字。

最后,韩教授说道:“校长,既然这个班由您把控,不然你起一个吧!”

陈静山沉思一阵说道:“不如就叫仲景班怎么样。”

“仲景班好!仲景班好!张仲景可是我们的至圣先师,仲景班再适合不过了。”

最终这个大学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的开创性模式,它的第一个班级正式命名为仲景班。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