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在下,中医黄素 > 第412章 李燕的热度

第412章 李燕的热度

书名:在下,中医黄素 作者:十年老陈皮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5-04 22:25:12

ps:原来版本写的不好,重新写了一版,上传晚了!

“语文139分!”

“数学141分!”

“英语120分!”

“文综264分!”

“总分664分!”

李燕紧紧地握着电话的听筒,听着里面播报的分数。

陈静山夫妇、黄素、李燕、李福根将李燕围在中间,紧张地盯着李燕手中的话筒。

“多少分!”

李燕挂断电话,激动地蹦起来:“664分,我考了664分!”

纵使和自己预估的分数差不多,李燕自己真的考了如此高的分数,依旧非常激动。

李燕激动地冲进了爷爷地怀抱。

抱着抱着,李燕慢慢哽咽哭泣起来。

李福根轻轻抚摸着李燕的秀发,任由李燕哭泣,发泄埋藏苦水。

能参加高考、能考上大学,这一路李燕走的太不容易。

“好好好!”

陈静山夫妇脸上带着笑容,为李燕高兴。

看着李燕抱着李福根痛哭,阎冰眼泪已经控制不住流了出来。

李燕情绪平复下来,松开爷爷,转身跪在黄素面前。

“师父,谢谢您!没有那次雨天的相遇,就没有我实现大学梦!”

李燕心里始终记得,自己在最绝望的时候,那张雨幕中师父的脸庞,和昏迷临近失去知觉感受到安全的胸膛。

李燕低下头给黄素连磕三个头。

黄素伸手扶起李燕:“快快起来!”

陈静山也跟着扶起李燕:“要感谢你师父,上学后就要继续好好和你师父学习,把你师父本事学到手传承下去,就是最好的报答了。”

这种话,也只有陈静山这位身为师祖的人才能说。

“今天孩子考了这么高的分数,我们晚上去饭店庆祝一下。”

师母带着喜悦急忙张罗着。

“对对对!今天是大喜的日子,是该好好庆祝庆祝!”陈静山跟着附和道。

这一夜,李福根醉了,医院门口那个瑟瑟发抖的婴儿,自己终于把她培养成才了。

这一夜,黄素醉了,那名雨幕中晕倒在自己怀里的小姑娘,自己没有辜负她的一声师父。

这一夜,陈静山也醉了,他可以告慰师父在天之灵,他老人家依旧后继有人。

第二天,黄素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转头看床头柜上的闹钟,已经十点半了。

黄素已经很久没有起这么晚了,昨天确实高兴喝得太多了。

走出卧室,看见李燕搬着小板凳,坐在电视柜旁边接电话。

在家吃过早饭,等李福根骑车出去收废品后,李燕就来到黄素家里。

李燕准备利用暑假的时间,跟在黄素身边继续学习。

黄素走到李燕身边,就听见李燕说道:“不好意思!我已经有自己心仪的大学了。”

站在李燕身边,黄素隐约听见电话里女性的声音:“李燕同学,你是文科生,在文科方面我们京大比清大更有优势,只要你悬着京大,我们还会给你一笔两万元的奖学金。”

高考成绩出来以后,各大重点高校对优秀学生,尤其各省状元的争夺是极其激烈。

看着李燕挂断电话,黄素问道:“谁打来的电话。”

李燕说道:“是京大招生办打来的电话。”

黄素语气非常轻松地问道:“我们燕子了不起,京大都亲自打电话挖人了,京大挖你开出了什么条件。”

明白了李燕的真实想法,黄素对于李燕如此高分报考蒙疆中蒙医药大学,心里已经没有负担了。

李燕俏皮的伸出两个手指:“给了我两万块的奖学金。”

“这件事情我得跟你师祖说说,京大都开出两万元奖学金挖你徒孙了,蒙疆中蒙医药大学可不能小气了。”

黄素看似开玩笑地说出来,可是语气却非常认真。

然而,这个电话仿佛开启潘多拉魔盒,一天时间接到了无数高校招生办打来的电话。

蒙疆日报教育板块主编的办公室。

一名记者匆匆闯进主编的办公室:“主编,蒙疆的文理科状元出来了。”

主编平静地问道:“是一中的,还是二中的?”

十多年了,蒙疆的文理科状元基本都出自这两所高中,主编已经见怪不怪了。

作为报纸的教育板块,高分分数出来后,对于文理科状元的采访也成为例行公事。

记者激动地说道:“主编这次可是出现大新闻了,这次咱们蒙疆的文科状元是一名社会考生。”

主编一听文科状元竟然是是社会考生,刚刚的澹定消失无踪。

瞬间快速地站起来,主编两手支撑着办公桌,眼睛瞪大如同铜铃,眼球仿佛要从眼眶出来,紧紧盯着记者。

“你再说一遍!”

记者也是第一次看见主编这个样子,害怕地蠕动一下喉结,依旧掩饰不住兴奋地说道:“我说,这次蒙疆文科状元是一位社会考生。”

主编已经激动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两只手不停相互揉搓:“高考恢复二十多年,全国还没有出现过一名社会考生状元,这可是大新闻。”

社会考生毕竟出来工作过,学习力记忆力各方面都不如在校生,所以社会考试是很难出状元的。

主编停下脚步,指着记者用命令的口气说道:“小孙,先放弃对理科状元的采访,我们必须拿到这位社会状元的第一报道。”

孙记者用力地点点头:“主编,,我一定拿到头条。”

孙记者开着报社的汽车,一路从市中心开到城乡结合位置,一处平房胡同停下汽车。

孙记者和摄影师,按照地址找到李燕家。

看着紧锁的大门,摄影师问道:“老孙,你打听的地址对不对呀?”

“绝对没有错!应该是有事出去了,我问问附近的邻居。”

孙记者敲响隔壁平房的大门。

不多久,隔壁的邻居出来一名大婶。

“你找谁!”

孙记者拿出自己的记者证给大婶,问道:“大婶,我是记者!您知道您邻居家什么时候回来吗?”

大婶警惕地看着孙记者,再看身后挎着照相机的摄影师,放心地把记者证还给孙记者:“隔壁老头是一名收废品,一般都是晚上回来。你们要想找他们还是晚上再来吧。”

一听隔壁是一个老头,孙记者也怀疑自己找错地址了,急忙问道:“隔壁除了一名老头,是不是还有一名叫李燕的姑娘。”

大婶说道:“李燕是隔壁李老头的孙女。”

“对对对!李燕是今天蒙疆文科状元,我们就是来采访她的,您知道现在她去哪里了吗,什么时候回来。”

“这个我还真不清楚,他们祖孙二人刚刚搬来不久,我们还不太熟悉。”

说着,大婶好似想起了什么似的,恍然大悟道:“我有一次偶然听到,她好想有个师父在什么蒙疆中蒙什么大学教书,她经常会去她师父家,你可以去大学找她师父。”

孙记者问道:“是不是,蒙疆中蒙医药大学!”

“对对对!就是这个大学!”大婶连连点头道。

孙记者又继续问道:“那您知道他师父叫什么吗?”

大婶摇头道:“这我哪里知道,我就是偶然听到而已。”

“大婶,谢谢您了!”

有了这个信息,孙记者已经非常高兴了,连连和大婶道谢。

看着孙记者和摄影社走了,大婶看着隔壁李燕家滴咕着:“没想到,一个捡破烂的还培养出来的状元来。”

孙记者和摄影师走进汽车。

摄影师问道:“老孙,咱们现在怎么办,是晚上等人回家来再来。”

孙记者发动汽车说道:“我们直接去蒙疆中蒙医药大学找人,等人回家来其他记者估计闻风快到来,到时候什么都晚了。”

除去多年的职业嗅觉,孙记者觉得自己这次很有可能挖出大新闻。

二十分钟左右,孙记者给保安出示自己的记者证,开车进入校园,将汽车停在主教学楼前面的停车场。

摄影师主教学楼前,张仲景那五米多高的汉白玉凋像,感叹道:“老孙,别说这个学校有点意思哈!”

“岂止有点意思,这所大学建校背后故事才有意思呢。”

孙记者曾给蒙疆中蒙医药大学做过专题报道,对于这背后的故事多少知道一些。

摄影师好奇的问道:“你给我讲讲呗!”

孙记者拉着摄影师向行政楼走去。

走到行政楼门口,孙记者掏出手机拨打陈静山的电话:“陈校长,没有打扰您吧!我是曾经给您做过采访的蒙疆日报小孙。”

手机里,陈静山问道:“孙记者呀,你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孙记者说道:“我们这次主要是来采访咱们省文科状元李燕的,我听说李燕同学是你们大学一位教授的学生,我想问一下您,您知不知道这位教授叫什么名字,能把他的联系方式给我吗?”

孙记者的手机里传来陈静山的笑声。

“孙记者,李燕的师父正是我的弟子。”

孙记者急忙问道:“陈校长,那我能给师徒祖孙三代一同做个采访吗?”

孙记者这回真的确定来,自己挖到新闻了。

全国第一位社会状元考生虽出身贫寒,却是蒙疆中蒙医药大学掌门人的徒孙。

孙记者想想就有故事性,这么有话题的新闻,自己这回可是做了独家采访了。

陈静山爽快地回答:“当然可以,孙记者什么时候来。”

孙记者急切说道:“陈校长,我们现在就在行政楼下面,我们这就上去找您。”

礼貌地挂断陈静山的电话,孙记者的兴奋溢于言表:“快,跟我去找陈校长,咱们这回真的抓住大话题。”

孙记者和摄影师用最快的速度登上行政楼顶楼,敲响陈静山的办公室大门。

“请进!”

推开办公室大门,孙记者带着笑容热情地打招呼:“陈校长,您好!我们又见面了!”

“孙记者,你好!”

陈静山起身与孙记者和摄影师,一一握手。

孙记者开门见山询问道:“陈校长,给帮我介绍一下您的高徒和李燕吗!”

“没问题!他们现在就在行政楼。”

陈静山热情地带着孙记者和摄影师来到黄素的办公室。

办公室里,黄素正在积极地备课。

第一次当老师就承担如此重的责任,黄素真的是如履薄冰,努力做到最好。

李燕坐在黄素的对面,端着厚厚的张景岳全书,看得津津有味。

李燕已经过学习《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等中医基础经典的时候了。

现在已经到了博览医家古籍,增长见闻,吸取各家之长。

看见陈静山带着人进来,黄素和李燕放下手上的事情站起来。

“燕子!这位是蒙疆日报的孙记者,是过来参访你的。”

“孙记者,这位就是李燕!这位是李燕的师父黄素!”

陈静山给两边人相互介绍。

“黄老师、李燕,你们好!”

孙记者主动和黄素、李燕握手:“我这次主要是采访文科状元的,听说陈校长、黄老师、李燕是师徒三代,我就给三位做一个专访。”

“没问题!”

黄素、李燕一同点头同意。

四人落座,等摄影师拍照后,孙记者先问道:“李燕同学,我看你的年龄也是应届毕业生的年龄,怎么会以社会考生参加高考的。”

“我初中毕业的时候,爷爷得胃癌,为了照顾爷爷我选择了辍学……”

李燕将自己辍学照顾爷爷、骑行千里北上求医、拜师黄素学习中医、自己复习参加考高的事情讲述一遍。

听着李燕清脆的声音,孙记者快速做着速记,一双眼睛却越来越亮,李燕的故事简直太有故事性了,绝对的大新闻。

孙记者停下笔继续问道:“李燕同学!你是蒙疆文科状元,你报的是清京哪所大学。”

李燕回答道:“我没有报清大、京大,我已经立志成为一名中医,所以我报的是蒙疆中蒙医药大学,将继续跟着我的师父学习中医。”

听见李燕竟然放弃清大、京大,孙记者眼睛变得更加明亮了。

状元上清大、京大不是新闻,状元拒绝清大、京大,上一所普通大学才是新闻。

虽然仲景班的分数线超过了一本线,可是新成立的蒙疆中蒙医药大学依旧只是一所二本院校。

采访的第二天,蒙疆日报整整用了好几个版面报道李燕。

《中医传承!文科状元毅然拒绝清大、京大!》

《全国首位社会考生状元的坎坷的青春》

《蒙疆中蒙医药大学惊现师徒三代,中医传承有序》

《文科状元,竟然是抗疫勇士》

随着蒙疆日报的大篇幅报道,李燕曲折传奇的经历,瞬间引来各路媒体的争相报道。

蒙疆中蒙医药大学,也因为李燕出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