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重生98,崛起从敲微软竹杠开始 > 第五百六十二章 复大微电子

第五百六十二章 复大微电子

书名:重生98,崛起从敲微软竹杠开始 作者:临江仙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18 00:48:12

鸿达酒楼,最大的包厢里,直径两米的大圆桌上,摆满美味珍馐,但是包厢里面只有三个人。

复星国际执行董事郭广昌、四通集团公司总裁段永基,还有陆逸明。

郭广昌和段永基两个人都是泰山会的成员,这次邀请陆逸明吃饭,当然是受卢志强的委托。

实际上也是柳传智的意思。

三人落座,陆逸明笑着说道:“学长,我们这就三个人,吃这么多,是不是太破费了?”

郭广昌赶紧说道:“不多不多,学弟毕竟是夏国内地最年轻的首富,该有的牌面还是要有的。”

作为重生人世,陆逸明当然知道像如今这场合,必然不是一般的宴请,便直接开口说道:“学长,客套的话我就不多说了,今天搞得这么隆重,应该不是吃吃喝喝这么简单吧?”

郭广昌拍了拍手,说:“学弟果然快人快语!那我就不绕弯子了。我们听说你跟Lenovo杠上了?我还听说,你直接当着媒体的面炮轰柳总,你们应该没什么深仇大恨吧?”

陆逸明一听,顿时笑道:“我就说嘛,事出反常必有妖,今天这么大张旗鼓地请我过来吃饭,原来是来当说客来了。哦我想起来了,你们好像也都是泰山会的是吧?”

面对如此直来直去的陆逸明,段永基显得很不习惯。毕竟到了他们这样的层次,说话说半边、虚与委蛇才是常态。

不过,郭广昌平日里跟陆逸明相处比较多,倒是对陆逸明的性格见怪不怪了。

“是的,我们都是泰山会的成员。”

陆逸明坦然说道:“我并没有要针对Lenovo的意思,我跟他们又不熟,针对他们干嘛?没道理嘛是不是,这些都是媒体在拱火,恶意断章取义。”

对于陆逸明的解释,郭广昌是欣然接受的,因为正如同陆逸明所说,他们双方根本连往来都不曾有过,怎么可能会有仇恨呢?

而如今的媒体小报是什么尿性,郭广昌也是心知肚明。

“看来这其中确实是有些误会。我就说嘛,学弟你是个明事理的人,不可能无故树敌。实不相瞒,我们今天过来,就是受柳总的委托,过来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现在真相大白,我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不过这件事情造成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学弟你看要不要登个报澄清一下?免得那些无良媒体一个劲乱传,而且还越传越离谱。”

陆逸明微微咧嘴,似笑非笑:“学长,你看你这话说的,现在是媒体自己乱传,造我和柳总的谣,罪魁祸首是那些无良媒体啊。既然柳总觉得这件事情影响大,那他直接找媒体不就完了吗?怎么找到我身上来了?冤有头债有主,你说是不是这么个道理?难道柳总是觉得媒体不好惹,我比较好欺负?”

“啊这……”

郭广昌和段永基两个人都被陆逸明给说得哑口无言。段永基不得已开口道:“但是你说的柳总选择贸工技路线是错误的,而且说柳总只有贸,既没有工也没有技,这总不是媒体造谣的话吧?”

陆逸明大大方方地承认说:“对,这话是我说的,我就是看不上他贸易优先的策略,我就是觉得技术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是我的看法,有问题?我还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了?柳总要是不服气,觉得我说错了,那他可以把他的工和技都拿出来看看嘛,向社会证明我说错了。到时候我亲自去电视台给他当面道歉,如何?”

“好了,我吃饱了,两位慢慢吃啊,我今天还有作业没做完呢。”

陆逸明起身拱了拱手,然后转身离去。

见陆逸明不肯低头服软,段永基和郭广昌也是傻眼了,两人面面相觑,都有些无奈。

郭广昌顿时一个头两个大,郁闷地对段永基说:“老段,你看这事情闹的,现在我们该怎么办?站哪边啊?”

段永基和柳传智虽说都是泰山会的成员,说亲如兄弟吧,那肯定是扯澹,顶多算是酒肉朋友。

如今作为趣闻的股东,段永基跟着陆逸明赚了一大笔钱,自然不可能在这种时候跳反。

但柳传智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老郭,说实在话啊,这是柳总跟陆总两个人斗法,其实跟我们都没有关系,我们最好别掺和,就把陆总的话转达给柳总,具体怎么操作,让柳总自己去想办法。别到时候我们羊肉没吃着还惹得一身骚。他们要我们来当说客,我们已经得到了陆总的答复,这就已经完成任务了。”

郭广昌无奈得很,叹息道:“现在也只能这样了,我这个学弟啊,果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后生可畏啊。算了,来,我们吃菜,别浪费了。”

白云市,已经放权的李易文现在生活已经不再像之前那么紧紧巴巴了,很多事情都交给了闻金斗去做,他也可以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喝喝咖啡看看报,总揽大局了。

然后他就看到了报纸上面铺天盖地都是陆逸明怒批柳传智的新闻。

柳传智是什么人?那可是来头不小的!

李易文赶紧打电话给陆逸明询问情况。

毕竟现在他可是靠着陆逸明过日子,况且也还长了陆逸明几岁,自然想要为陆逸明保驾护航。

“表弟啊,我刚刚看报纸上面说,你把Lenovo的柳总给骂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陆逸明信誓旦旦地说:“没有,我跟他无冤无仇,见面都没见过,我骂他干嘛?那些都是不良记者乱写了博眼球的。”

李易文吐槽道:“你少来,我还不知道你那张嘴?肯定是你又乱说话了,你要没说过那些话,人记者敢随便乱写吗?”

被人揭了老底,陆逸明也不脸红,反而振振有词:联想的贸工技路线本来就是扯犊子,我又没说错。

深知陆逸明性格的李易文,也没太纠结这件事,联想和柳传智而已,不得罪都得罪了,现在更让他烦恼的,是陆逸明打算投资芯片产业这件事。

李易文问道:“你真的打算造芯片啊?”

陆逸明说:“这肯定啊,我话都放出去了。”

李易文郁闷地说:“芯片产业的投资,风险太大了,这是夏国举国之力都未必能做成的超级大项目,我们拿什么来搞?你这是顶着个首富的头衔就这么膨胀了吗?我跟你说,芯片产业,你那百八十亿的根本就不好使!要不然国家每年花几百亿美元进口芯片是为什么?”

造芯片有多困难,看过二十年后的光景的陆逸明,自然清楚。

“你放心,这其中的困难,我比你更加了解,或许几万亿砸进去水花都不会冒一个。”

李易文语气严厉地说:“既然你知道,那你为什么还要搞?”

陆逸明一脸平静地说:“有些事再困难,也要有人去做的。或许有人尸位素餐,但是不蒸馒头争口气,既然我生在这个国家,我就总想做点什么。你就当我自己犯贱,热脸去贴他们的冷屁股吧。”

如果有别人可以扛起这个重担,陆逸明其实也乐得当一条咸鱼。

可曾经经历过芯片禁售事件的陆逸明,却知道国内根本没有别人来扛这件事情。

陆逸明的其中几个小目标,是跟苹果和微软、谷歌等公司一较长短。

除非这个钱不赚了,否则迟早要和美利坚对上,既然如此,那还不如早做准备。

现在就开始介入半导体产业,总好过等被美利坚制裁了,才来临时抱佛脚。

至于能做到什么程度,那就听天由命吧。

复日大学。

一堂专业课结束,陆逸明刚准备离开教室,龙启权叫住了他。

“陆逸明。”

陆逸明停下手里的动作,问道:“龙教授,怎么了?”

龙启权问道:“现在外面都说你要搞芯片自主研发,真有这事儿?”

陆逸明说:“是啊,打算往这方面努力。”

龙启权说:“你知不知道复大微电?”

陆逸明微微皱眉,呢喃了一句“复大微电”,随后摇头说:“这个我还真不知道。”

龙启权叹了口气,说道:“其实,一九九八年那会儿,复日大学就已经有人开始从事国产芯片的研究了。”

当时的复大微电,就诞生于复日大学的水房边上,十二个人励志自研国产芯片。

到了现在,复大微电已经拥有超过三百人的团队,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开发、测试。

这家公司有着典型的“学院派”风格,可谓是师出名门,从创立至今,已然经过三代复日人的积累。

陆逸明有些吃惊,说:“这个我还真不太清楚。”

说到研发实力,复大微电确实有两把刷子。

一九五零年代,着名物理学家谢希德回国,在复日开创半导体物理基础研究,带出了章倩苓等一批门徒。

一九八五年,教授叶仰林在国外访问后,意识到国内半导体发展的差距,回国后,向复日大学贷款一百万元,与章倩苓等人一道,成立了复日大学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那个时候,谢希德刚好担任复日大学校长。

为留住人才,叶与章要成立公司,找来了在投资公司工作、复日管理系校友施雷。后来,叶因病去世,事情便耽误了。

一九九八年,施雷找到时任实验室副主任的俞军,重提公司之事,从投资公司拉来三百万资金,再加上实验室成员的积蓄,十二个创始团队凑足六百万,注册成立了股份公司,这在夏国集成电路设计业,他们是第一家。

似乎是对这家公司寄予厚望,又或者是基于其他的原因,龙启权从五十年代开始说起,把这个公司的发展史原原本本地说给陆逸明听。

陆逸明听完,顿时感觉十分震撼。他心中暗想,原来这些事情不是没有人去做。

只是,或许这一条路确实太难走了,又或许是有人故意拦路,总而言之这些事情都没有流传开去,陆逸明甚至都不知道这一家公司。

龙启权说:“你要做的事情,跟复日大学想要做的事情,其实是一样的。反正今天的课上完了,有没有兴趣跟我一起去公司参观参观?”

陆逸明笑道:“当然有兴趣。”

之前,陆逸明已经花了一千万,在复日大学里面投资了一个机电一体化研究所,专门从事人工智能技术在机电领域的运用开发工作。也就是逸思实验室。现在,龙启权又想拉着陆逸明,投资一波这个复日微电子。

中海市hd路220号,中海复日大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施雷和俞军坐在办公室里,两人吞云吐雾,正在为钱的事情发愁。

搞科研不是拍脑门,是要真金白银往里面砸钱的,只可惜这个浮躁的时代,大家都想着赚快钱,愿意沉下心来搞技术研发的人,太少太少了。

两人均三十岁出头,他们都是公司执行董事,分别担任总经理、副总经理,主管日常运营。所以找钱这个重担,也自然落在了他们身上。

施雷皱着眉头说道:“公司设计的电话机芯片,因为缺乏经验、研发投入以及市场试错,到现在还是处于亏损状态。看来即便是轻资产切入,咱们也依旧无法自己造血。”

俞军也是为此苦恼不已,说:“可不是嘛,难怪国内没人愿意搞芯片研发,这玩意儿实在是不赚钱啊。”

施雷叹息道:“关键是我们和外国的技术差距太大了。”

俞军有些不服气,说:“现在不做,以后差距只会更大。对了,香江那边的创业板开板,要不我们去香江上市,先完成Ipo,然后直接增发股票,应该能够募集一部分资金续命了。”

施雷却有些担忧,说:“上市?靠谱吗?金融我不是很懂啊。”

俞军无奈地说:“我也不懂啊,但是不懂也得试试啊,不然没钱我们什么也干不了。”

就在这个时候,同为执行董事的曹国兴满脸兴奋地走进办公室,说:“好消息啊,你们赶紧准备一下,待会儿王校长和龙教授带人过来参观。”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换源app,huanyuanapp. 安装最新版。】

俞军一听,却是不爽地把烟头狠狠地戳进烟灰缸,说道:“怎么又有人来参观?每次都弄得鸡飞狗跳,还要拿钱出来请客吃饭,这次又是哪里来的领导?”

曹国兴连忙解释说:“这次不一样啊,这次来的不是领导,而是复日大学的一个学生。”

施雷差点把烟屁股都给吸进嘴里,连忙跳起来拍打落了一身的烟灰:“你说什么?王校长和龙教授带一个复日大学的学生跑来参观?这特么的什么神话故事?难不成这学生是太子爷?”

不抽烟的曹国兴看到施雷手忙脚乱的样子,顿时哈哈大笑:“当然不是,这学生你们肯定知道,是内地最年轻的首富陆逸明啊。我得到消息,他可能要投资我们公司。”

俞军听完就笑了:“这年头还有傻子愿意投资搞芯片?你别逗我玩啊。”

曹国兴轻哼一声,说:“你们都不看报纸的吗?人家陆首富自己都放出话来了,说要投资扶持国产芯片行业。”

俞军都哝道:“我知道他有钱,但是他那点钱,想砸芯片产业,怕是不够。再说了,他就一小屁孩,到时候投一笔,看到半年不出成果,估计直接就跑路了。”

施雷说:“半年就半年呗,好歹帮我们续命半年,有总比没有好。”

曹国兴说:“就是。”

随后,他敲了敲桌子,说:“别废话了,赶紧收拾收拾办公室,你看看你们这都搞得像个什么样子?”

他跑过去把窗户全部打开,然后拿出空气清新剂把办公室里里外外全部喷了一遍。

过了半个小时,陆逸明他们来了,施雷等人到公司门口去迎接。

“王校长,龙教授……”

陆逸明倒是很懂事,客气地喊道:“各位学长好。”

除开施雷和俞军之外,其余两位执行董事曹国兴、程君侠,也都悉数到场,他们都是在1998年时加入公司的,属于创始元老之一。

曹国兴四十四岁,目前正担任复日大学学校产业化与校产管理办公室主任,而四人中,程君侠最年长,也是唯一的女性,她曾任复日大学电子工程集成电路设计研究室主任,技术功底深厚。

现年八十五岁的章倩苓教授,也在董事会担任非执行董事。

四名执行董事,均为创始团队成员,眼前这群复旦精英,很多时期也难言轻松。

陆逸明深知在这个时代的夏国,搞半导体产业有多难,不仅得不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毕竟时下买办思潮盛行,到处都是联想柳传智的那种论调,仿佛国际大分工,花钱什么都能买到一样。

但做半导体,最大的问题还是没钱。

看着眼前这些人,有的头发都已经雪白,却还在为这件事情奔波,陆逸明心中也是感动,情不自禁地说道:“各位学长,你们都辛苦了。”

王洪生笑道:“走吧,进去一边喝茶一边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