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耽美同人 > 从知否开始当文圣 > 第三百七十章 余家衡量 乡试开始

第三百七十章 余家衡量 乡试开始

书名:从知否开始当文圣 作者:人肥二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3-03-31 00:45:37

……

(一觉睡到晚上天黑,这真不能怪我啊!我马上改……)

……

“是,少爷!”

在得到盛长权的回答后,徐长卿倒是没了紧张,眼下,既然自家少爷急着进场,那他自然是不会有异议的。

于是,徐长卿应了一声后,便马鞭一扬,再次耍了个响鞭!

“噼啪!”

马儿一惊!

顿时就是扬起蹄儿,一顿快跑!

……

当徐长卿驾着马车,载着盛长权来到考场的时候,那里,早就已经站满了人。

其中,除了大批赶考的学子们之外,还有一大队身穿铁甲的士卒,他们已经是极为负责地将那考场给围了个水泄不通,根本就不允许有一点儿意外发生。

“少爷,这里头已经进不去了!”

徐长卿跳下马车,直接用手牵住马儿,回头对着自家少爷说道:“那些人太多,已经把道儿占了!”

“嗯!”

对此,盛长权自然也是看到了的。

“好了!”

盛长权从车里走了下来,而后看着徐长卿道:“既然如此,那你就找个地方,把这马车给停稳吧!”

“是,少爷!”

徐长卿从车子里取出盛长权的考箱,然后将之递给他,开口道:“少爷,您的考箱!”

“好!”

盛长权接过考箱,然后再度回头看了一眼不远处的考场,心里头也是有些惊异。

“真是没有想到,竟然还有这么多的人敢来这里科考!”

对于这种情形,盛长权也着实是没有想到。

毕竟,乡试这一场虽然设了主考官,但是,却不是说他就负责所有的学子考卷了。

根据太祖、太宗两位皇帝定下的规矩,乡试这一场需要各地官员统一合作,各自负责一片区域,然后将他们认可的考卷批阅出来。

其中,乡试里最低的行政场地为府,也就是说,但凡祖籍是这个府里的学子都要到府城里去考试,然后经由府城各级官员对其考卷的批阅,然后录用、上报。

当然,这里的学子也是可以去汴京去考的,毕竟,那也是允许的。

话又说了回来,这府城里的乡试录用名额只有五十人,其中需要上报前三十人,将之汇报至上级行政单位,再经由他们汇整,最后交给汴京城里的主考官。

比如说这一次的乡试,就需要将所有上报的考卷交给翟景年,翟大人。

而主考官在得到这些人的试卷后,还需要做一份榜单,将其中的名次给筛选出三个等级来,不分具体名次,但也可以考察其中的优劣,并允许他们参与下一场的科考。

当然,也有检查其中是否有不当序列的问题,例如才学极差,却能中榜,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查其中是否有舞弊的情形,更重要的是要看各地的学子才学情况如何,借此来掌握当地的教化问题,继而明白那里的民生,以巩固朝廷的统治。

另外,那些没有被上报却被当地府城录用的学子也并不是说他们就没有继续科考的资格了,实际上,他们依旧是举人,也可以继续会试,但是,在朝廷选拔官员之时,他们就没有更大的优势了。

当朝廷人手缺乏的时候,往往会先选择前者,录用他们那些人,而这些名次靠后的学子却是后备中的后备,只有无奈下才会选择他们。

说到最后一点,那就是所谓的解元,也并不是唯一的,这就跟县试的案首一样,是分考场的,但是,这被主考官亲自监考的汴京城考场里出来的解元,却是最为正轨,也是最有分量的一个。

而这个解元,才是盛长权所追求的大三元之列。

……

(先更后改)

……

“咕噜噜!”

“咕噜噜!”

“……”

随着一阵马车的响动,盛长权很快就是离开了盛家所在的那条街道。

“吁~”

徐长卿一声长嘘,直接坐在驭者的位子上用手提起了缰绳,控制住了马车的速度。

“这天色?”

他在位子上换了个姿势,看了看天色,神情一动!

原来,他察觉到此时的天色已经不早了,那东边的日头开始露出一角来了。

不过,既然时辰不早了,那他也不再多做停留,索性就直接加快了速度。

“驾!”

徐长卿凌空抽了一记响鞭,而后便熟稔地驾驭着马车,迅速地朝着目的地进发。

其实,按理来说,乡试这一场应当是要回原籍去考的,但是,因为考虑到京官的便宜,所以朝廷也是特意在京师里设了一批考场,专门为那些京官子嗣服务。

不过,也别以为这就是优待,要知道,越是临近朝廷中枢,其科考的难度也就越大。

通常来说,要是回自家原籍的话,可能这乡试的难度会低些,而且,这里面可操作性的可能性也是会大大提升的。

但是,汴梁城里的这一场可就不同了,其中,不仅是试题的难度大,就连监考的规格也会极严,根本就不会让人有上下打点的机会。

当然,有弊就有利,这汴京城里的乡试其含金量自然也就会更足,这些也是专门供那些心高气傲,且相当自信的学子们所准备的。

而盛长权赫然就是此列。

至于同样也要乡试的申礼则是回到了山东老家,准备回他们申家的祖籍地去考,虽说他们那儿文风鼎盛,其乡试的难度未必是要比汴京城里的这场要低。

但是,因为在当地的话,申家就属于坐地虎,可能会存在一些可操作的地方,让考官们在某种程度上稍稍放松一些。

毕竟,法理不外乎人情,那些考官们只要有些去做,到底还是能打打擦边球,给予申家一些便宜的。

不过,也别以为有着这些东西就一定能过,双方也都清楚这里面是怎么回事,只要申礼的文章不那么差,哪怕是差了些,但只要还能说得过去,那就可以让他们这些人勉强抬手的。

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文章的好坏嘛,倒是不如武者比斗那般,可以叫人一目了然。

故此,申礼才会千里迢迢地往回赶,准备在山东老家去考取乡试。

“驾!”

徐长卿坐在前面,小心地驾驭着马车面的马儿,以免惊扰到了里面正整装待发的盛长权。

许久,直到他们走到了一条相对平缓的道路之上时,徐长卿才回过头问向车厢里的盛长权,好奇地问道:“少爷,您这次有把握吗?”

徐长卿不喜欢读书,所以也并不清楚盛长权的火候究竟是有多少,虽然他家老爷子极为推崇盛长权,说他有状元之姿,而且还说这小小的乡试,对于盛长权来说只不过是手到擒来的事儿。

甚至徐老爷子还说,那号称是大三元之一的解元,盛长权也是能拿到手的。

对此,徐长卿却是表示怀疑。

当然,他不是怀疑盛长权不能考过乡试,而是觉得他不一定能夺得这次的解元,毕竟,这成汴京城里的乡试可是卧虎藏龙之辈,他家少爷虽强,但也不一定能稳赢啊。

因此,他才会这般开口。

“呵呵!”

对于徐长卿问出的这个问题,正坐在车厢里面闭目养神的盛长权却是轻松地笑了笑。

“长卿,你放心便是!”

哪怕是在自己多年的好兄弟面前,盛长权也依旧是没有说真话,只是保守地道:“别的我不敢多说,但这乡试我定然是没有问题的!”

“啊?少爷!”

徐长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其实,我知道您肯定能考过这次乡试,但我想要问的,是您这次能考中解元吗?”

得!

徐长卿的这话一说,顿时就叫盛长权有些无语。

说他不好吧,他又是对自己有信心,觉得自己肯定能过,但是,说他好吧,自己这心里又有些不得味,总是觉得有哪里不对劲。

盛长权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了徐长卿一眼,而后幽幽地道:“这个,我也不清楚。”

“毕竟,这解元的位置还是得看运气的。”

“呼~”

“那也挺好!那也挺好!”

徐长卿被自家少爷给看的有些心虚,顿时就是明白盛长权心里头不高兴了。

不过,他也知道自己失言了,问了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但是,只要能亲口得到盛长权的确认,知道他一定能过乡试后,他的心里也是很高兴的。

毕竟,只要能过乡试这一关,当上举人老爷,那就已经是一件儿大大的喜事了。

至于说别的,他倒是也没有细想,方才的一问,也只是好奇而已。

“好了,长卿!”

盛长权从车厢里打开了车帘,往外头看了一眼,而后吩咐道:“你再加快些速度,我们还是快些进场吧!”

“是,少爷!”

在得到盛长权的回答后,徐长卿倒是没了紧张,眼下,既然自家少爷急着进场,那他自然是不会有异议的。

于是,徐长卿应了一声后,便马鞭一扬,再次耍了个响鞭!

“噼啪!”

马儿一惊!

顿时就是扬起蹄儿,一顿快跑!

……

当徐长卿驾着马车,载着盛长权来到考场的时候,那里,早就已经站满了人。

其中,除了大批赶考的学子们之外,还有一大队身穿铁甲的士卒,他们已经是极为负责地将那考场给围了个水泄不通,根本就不允许有一点儿意外发生。

“少爷,这里头已经进不去了!”

徐长卿跳下马车,直接用手牵住马儿,回头对着自家少爷说道:“那些人太多,已经把道儿占了!”

“嗯!”

对此,盛长权自然也是看到了的。

“好了!”

盛长权从车里走了下来,而后看着徐长卿道:“既然如此,那你就找个地方,把这马车给停稳吧!”

“是,少爷!”

徐长卿从车子里取出盛长权的考箱,然后将之递给他,开口道:“少爷,您的考箱!”

“好!”

盛长权接过考箱,然后再度回头看了一眼不远处的考场,心里头也是有些惊异。

“真是没有想到,竟然还有这么多的人敢来这里科考!”

对于这种情形,盛长权也着实是没有想到。

毕竟,乡试这一场虽然设了主考官,但是,却不是说他就负责所有的学子考卷了。

根据太祖、太宗两位皇帝定下的规矩,乡试这一场需要各地官员统一合作,各自负责一片区域,然后将他们认可的考卷批阅出来。

其中,乡试里最低的行政场地为府,也就是说,但凡祖籍是这个府里的学子都要到府城里去考试,然后经由府城各级官员对其考卷的批阅,然后录用、上报。

当然,这里的学子也是可以去汴京去考的,毕竟,那也是允许的。

话又说了回来,这府城里的乡试录用名额只有五十人,其中需要上报前三十人,将之汇报至上级行政单位,再经由他们汇整,最后交给汴京城里的主考官。

比如说这一次的乡试,就需要将所有上报的考卷交给翟景年,翟大人。

而主考官在得到这些人的试卷后,还需要做一份榜单,将其中的名次给筛选出三个等级来,不分具体名次,但也可以考察其中的优劣,并允许他们参与下一场的科考。

当然,也有检查其中是否有不当序列的问题,例如才学极差,却能中榜,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查其中是否有舞弊的情形,更重要的是要看各地的学子才学情况如何,借此来掌握当地的教化问题,继而明白那里的民生,以巩固朝廷的统治。

另外,那些没有被上报却被当地府城录用的学子也并不是说他们就没有继续科考的资格了,实际上,他们依旧是举人,也可以继续会试,但是,在朝廷选拔官员之时,他们就没有更大的优势了。

当朝廷人手缺乏的时候,往往会先选择前者,录用他们那些人,而这些名次靠后的学子却是后备中的后备,只有无奈下才会选择他们。

说到最后一点,那就是所谓的解元,也并不是唯一的,这就跟县试的案首一样,是分考场的,但是,这被主考官亲自监考的汴京城考场里出来的解元,却是最为正轨,也是最有分量的一个。

而这个解元,才是盛长权所追求的大三元之列。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