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耽美同人 > 秦时之儒家小师叔 > 第四章 火药味十足

第四章 火药味十足

书名:秦时之儒家小师叔 作者:不落骨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3-06-02 19:04:42

“是啊,稷下学宫很长时间都没有如此盛况了,这次还要多谢儒家的诸位了。”另一个穿着麻衣的男人说道,男人是农家的侠魁,田光。

此次稷下辩论之所以开启,归根到底是儒家和名家的摩擦,原本是两家颇有地位的人相互辩论,结果两个老人越说越上头,甚至想要动手,在战国的风气,大家相互辩论如果上头了甚至动手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结果一旁的弟子一时间没拉住,两个加起来一百多岁的直接打起来了,眼看拦不住,加上平时大家就有摩擦,索性直接动手了,老头打老头,弟子打弟子。

这时候的读书人可不是后世那些四肢不勤、手无缚鸡之力的穷酸儒,而是动不动就出去游学的狠人,在战乱年代你出去游学,没点武力值,恐怕刚出城就被打劫拔的连裤衩子都不剩了。

原本这场争斗是儒家赢了,但是名家不服,于是约定三天后再来一场,秉着稷下学宫的事情,稷下学宫解决,名家也没有从门派内叫人,而是发动弟子寻找稷下内的好友来帮场子,一看这个情况,儒家表示谁还没个朋友。

三天后,两帮人马看着对方,是怎么看怎么也不服气,同在屋檐下,大家平时没少因为一些事情而导致小摩擦,平时秉着大家都是同袍能忍则忍,谁能想到名家和儒家竟然干起来了,这么好的机会大家当然是有仇的报仇,有冤的抱冤。

一群人看着对方的脸,那是越看越生气,也不知道谁先开的手,这些平时讲道理的人,辩论也省了,直接开启了战斗模式,挥着拳头就干上去了。

一些没有参与群架的人,则是骑在墙头上看的津津有味,平时大家都是学术,难免枯燥,这种群架可不多见,如果不是齐国朝堂知道了这件事派军队来拉架,恐怕得死几个老头才行。

但是回去之后,双方还是不服,眼看事情是瞒不住了,各家纷纷将消息传回了门派,平时各家各派就有矛盾,于是就有了这次的稷下学宫辩论。

说是辩论,其实就是因为群架把百家的矛盾激发出来了,矛盾就在那,你不解决,无法跟弟子们交代,于是各家纷纷派出人手,准备再现一次百家争鸣的局面。

“侠魁说笑了。”穿着普通麻衣的青年男子。男子外形高雅不凡,虽然穿着简单,但举手投足有一股天生的华贵气度,男人是儒家的下一届掌门人,伏念。

“稷下学宫作为学术辩论的场所,诸家都是以学术争辩而来,自然不存在感谢的事情,此次农家六堂皆到才是让人惊讶,不知道哪位是如今的相农?”

听到伏念说道相农,农家诸位的脸色瞬间难看了起来,众所周知,农家在势力上虽然是第一,但在学问上却算不得大家,百家内部的工作划分十分清晰,就拿儒家来说分文派和武派,文派负责学术,着书立说,总结传承先贤的学说,武派则是处理江湖上的事情。

而农家除了侠魁和六堂之外,还有一个职位,相农,也就是负责农家学问之人,侠魁负责统领整个农家,六堂则是负责农家具体事务的,

但因为农家的性质,可以说说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适合搞学问,而相农这个位置自从数十年前许生,许行去世之后,便再也没有人担任,哪怕有人担任也不过是挂名,向来也是不参与任何学说辩论的。

至于墨家和农家为何向儒家发难,很简单,儒家和墨家、农家不对付,甚至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儒家和墨家的简直就是天生的宿敌,核心要义完全矛盾,加上之后墨辩一脉入齐挑战儒家的地位,结果被儒家打的落荒而逃,直接断代了,两家的梁子可谓是越结越深。

至于儒家和农家,是因为上一代的相农许行,忽悠了孟子的弟子转投农家了,这简直是在打儒家的脸,原本儒家就看不起农家,加上两家的地盘都是在齐国,所以矛盾也是越结越深。

在伏念询问当代相农之后,田光虽然生气,但也没有多说什么,但田光身后的一个男子,则是一脸怒气,刚准备起身就被旁边的人拉住了,男人看了一眼旁边的人,看着对方摇头,也只能忍住怒火,两人分别是农家烈山堂堂主田猛和蚩尤堂堂主田虎。

一时间整个大殿沉默了起来,这是儒家和墨家农家三家之间的矛盾,其他门派的都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思,也没必要在这种时候开口得罪其他人,这个时候都搭话都可能得罪这三家中的任何一家。

“我原本听说小圣贤庄的伏念乃是刚正不阿,沉稳之人,如今看来倒是少了能言善辩这一说法。”一个穿着土黄色长袍的老人从大门走入大殿说道。

众人看到来人脸色变得更加玩味了起来,这些辩论的正主来了,名家家主—公孙龙。

“公孙先生谬赞。”伏念起身作揖说道。

公孙龙入座之后,所有人都看向了伏念和公孙龙二人,期待着这二人会不会来一场辩论,同时也好奇墨家和农家会不会帮名家站场子,就算帮也帮不了多少,两家能参与辩论的人少之又少。

公孙龙入座之后,整个大殿又再次陷入了诡异的沉默中,相较于大殿的沉默,此时临淄的城门口倒是热闹非常。

稷下学宫重开辩论的消息早已散布七国,来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为了防止在这种时候出现问题,齐国朝堂更是直接发布命令任何敢在稷下学宫惹事者格杀勿论,同时要求城门看守人员严格审查入城者。

因为审查的严格,导致入城门有些拥挤,但因为士兵的管理,城门口除了一些马鸣声和车轮滚动的声音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声音。子游驾着马车在队伍中慢悠悠的等着检查,就在子游想着这次百家争辩的时候,耳朵中传入了一句话。

“衣衫褴褛,不修边幅,竟不知何以学礼?”

不仅是子游听到了,周围的人也纷纷侧目,子游看向了声音的来源,如果对方只是说前面两句话,子游还不在意,但对方竟然指着小圣贤庄说,便确定对方是在说自己了。

昨夜与人动手和大雨的原因,衣服上沾染了泥泞和血污,自然有些脏乱,但还说不上衣衫褴褛吧。

子游看到了说话的人,一个青年站在一辆马车之上,衣着整洁,头戴儒冠,面须白净,眼神看向子游的时候有些傲慢又有些轻视。

对方看到子游在看自己的时候,脸色更加有些傲然。

“衣冠楚楚,沐猴而冠,以貌取人竟不知詹台灭明之事?”看到对方直接点名字,子游自然也不会惯着对方,直接用孔子和詹台灭明的事情回怼回去。

ps: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了孔子弟子七十七人。

这七十七人,都是有名有姓且有业绩传于后世的高才生。其中一弟子澹台灭明,字子羽。

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大约是与曾参、子夏等人同时期的学生。子羽相貌丑陋。本想留在孔子身边帮助孔子办学,但孔子认为子羽才华不高,能力有限。

学业完成后,子羽离开了孔子,自主创业办学堂。子羽创业,不走捷径,不找关系,不做违反法律之事。除非办理公事,否则绝不与达官贵人来往。后来子羽到江南办学,追随子羽去江南的弟子就有三百多人。

子羽设定了入学、毕业和推荐工作的准则,严格按准则办事。他推荐到诸侯官府工作的弟子,都受到好评。因此,子羽的名声在各诸侯国传开了。

孔子听说子羽的好名声后,检讨自己过去对子羽的看法。认识到,过去觉得子羽“材薄”,是受了子羽丑陋面貌的影响,是以貌取人,而没有真正去了解子羽的才华和品行。

这里直接用也没问题,子游毕竟是荀子的徒弟,知道这件事也属于正常,不得不说的,《荀子》里面很多关于孔子的事迹,很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编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