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国手:从坐堂中医开始 > 第026章:附子理中汤治腹泻

第026章:附子理中汤治腹泻

书名:国手:从坐堂中医开始 作者:田梦顽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01 00:47:02

“哦,是这样的。差不多两个星期以前,宝宝自从吃了点蟹黄炖蛋后,就开始拉肚子。一天好几次,有时拉得都跟水一样。”

“后来我就自己在药店里买了盒消炎药,给孩子吃了两天,没什么效果。又在别的宝妈推荐下,吃了几天益生菌,虽然次数好像少了点,但还是拉。”

“没办法,只好带着宝宝去儿童医院看了。医生又给开了不一样的消炎药,外加一盒妈咪爱。吃了两天,症状倒是有点缓解。不过,并没有完全好。大便一天天还是很不成形,而且也比生病前多三四次。”

“这不,都快半个月了,一直没见好,我都快愁死了。正好昨天晚上碰见小区的邻居大姐,说您的医术很高明,能治,所以今天我就来了。”

“嗯,欢欢妈,你选择来看中医是对的。别看腹泻不算什么大病,但是,如果时间拖得太久,对脾胃伤害还挺大的。尤其是小儿,脾胃功能还没有发育好,影响会更大。”张景一脸严肃地说道。

“对对对,所以还请您给好好治治,我家就这一个宝宝,可千万不能出啥事。您已经想好了方子吗?”年轻妈妈紧张地问道。

张景没有直接回话,而是开始进行详细地问诊。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

关于问诊的十问歌,张景一直牢牢记在心里。

同时,也铭记着恩师李渔的告诫。

无论对病证判断多有把握,绝对不可忽视问诊的重要性。

因为,很多考虑不够周全的地方,都可以通过问诊得到弥补。

尤其是儿科,古代又称之为哑科。

很多小儿连话都可能不会说,或者即便会说,也经常胡乱瞎说,很多都不能采信。

这样的话,就需要家长的代述。如此一来,就得花费更多的问诊时间。

约莫七八分钟后,整个问诊结束。

张景正色道:“你大可放心,欢欢的病情目前并不重。我只是告诉你以后孩子生病了,不可掉以轻心。尤其不能自己想当然地就去药店买什么消炎药,一定要记住,西医的消炎药就是抗生素,绝对不是万能药。”

“所以,你看现在国家也大力整顿抗生素的滥用。因为,如果不是必需的话,随意使用抗生素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按照中医的理论,抗生素相当于中药里的清热解毒药,药性苦寒。如果素体本就虚寒的话,再服用过量苦寒之药,必定是雪上加霜,寒上加寒。而且,寒盛则伤阳。”

“阳气受损,阳主温煦、推动、防御、固~摄以及气化的生理功能便开始下降。在欢欢身上,就表现为寒温阻滞中焦,腹泻不止的情况。也就是说,他的阳气固~摄能力受到了抑制。”

“那该怎么办呢?”年轻妈妈又有点着急了。

“找出病证的原因后就不难了,既然是中焦脾胃有寒湿,那么直接往身体里面加一把火,温阳化湿即可。”

“啥意思,往肚子里放火?”年轻妈妈满眼惊恐道。

张景微微一笑,摇了摇头,继续解释道:“不是真的火,是温阳的意思。”

“好吧,是我想多了。”年轻妈妈尴尬地笑了笑。

“嗯,那我现在开方了,先开一剂药。回头大便正常后,你也可以再来拿点调理的中药。”

“一剂就是一天吗?”

“对。”

“不对吧,张医生。拉了这么长时间,喝一天药能管什么用呢?”年轻妈妈又疑惑了。

张景一脸笃定:“我说过,你家孩子目前情况来看,病得不重,止腹泻的话一剂药足矣。只不过,通过脉象看,他素体脾虚,最好能调理一段时间,这样对以后生长发育大有裨益。”

其实,这一次,张景就可以给小朋友开上后期调理的中药。

不过考虑到年轻妈妈疑心较重,权衡之下,还是等到治好腹泻后,再开调理方比较妥当。

毕竟,归根结底,只有实实在在的疗效,才能令患者彻底信任医生!

张景这话,果然正中年轻妈妈的下怀。

“好的,就听张医生的。”年轻妈妈喜滋滋道。

张景开始在电脑上记录病案,并开具处方。

原本,他是想学李渔一样,也使用纸质处方的。而且,也想亲自为小欢欢煎药。

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时机显然还不成熟。

诊所倒是也有印刷好的处方单,不过需要收费时录入到电脑中,桂翠可能会嫌麻烦。

至于传统煎药设备,他暂时还没资格向老板提出采购建议,毕竟已经配备了煎药机。

因此,事急从权,对于这两点只能先将就一下了。

张景不玩手机,不爱上网,但并不代表他不会操作电脑。

恰恰相反,由于计算机是大学必修课,张景其实玩得很溜。尤其是五笔打字速度,远超全班平均水平。

不一会儿,张景就在电脑上录完了小欢欢的病案。

“患儿,男,两岁半,腹泻近半月,一日三四行,曾服用抗生素、益生菌、妈咪爱等西药。刻下:神疲,纳稍差,小便正常。查:舌质淡,苔中后腻,脉弱略滑。”

“诊断:太阴少阴合病(寒湿内停证),处方:附子理中汤。”

“方药:炮附子3g,生晒参3g,干姜3g,炙甘草3g,炒白术6。一剂。水煎温药。”

同样的内容,又在病历本上用正楷字誊写了一遍。

这是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哪怕使用电子病历,也得有一份给患者带走。

当然了,一般医院采用的是打印电子病历的方式。

这项功能对于小的门诊系统一般不支持,或者打印设备不方便使用。

严格来讲,《伤寒论》上并没有附子理中汤这首方剂。

张景记得,该方为大学课本《方剂学》上所录,源于宋代医家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的一首经典名方,取名叫附子理中汤。

不过,他更清楚,附子理中汤其实是从《伤寒论》中的理中丸演化而来。

理中丸原方组成:人参三两,干姜三两,甘草(炙)三两,白术三两。

用法: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

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

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

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

下多者,还用术。

悸者,加茯苓二两。

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

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

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

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

通过《伤寒论》中理中丸方后的加减用法,很显然,原本就有加理中加附子之说,只是没有单独摘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方剂名罢了。

处方开好后,张景紧接着向她交待煎服方法。

拿陶瓷药罐将中药倒入,用300毫升左右的清水先浸泡十五到二十分钟,浸泡后的水不要倒掉。

放在煤气灶上加热,先大火烧开,后到调成最小的火,继续煎煮十五分钟左右即可。

倒出药汁,总量约为100毫升左右,过滤去滓。

温服,一次30毫升左右。

交待完毕后,年轻妈妈还是有点小顾虑:“如果孩子嫌药苦不愿意喝怎么办?”

“可以适当加点冰糖,但不宜过量。”

“好的好的,那就不用担心了,张医生,谢谢您!”

“不用客气,这本来就是医生的份内之事,有什么情况也可以随时联系我,我留个手机号码给你吧。”

“啊?这怎么好意思!真是太感谢您了!”

年轻妈妈一脸激动地说。

这也难怪,但凡去医院看医生,哪里见过主动提供联系电话的。

就算你硬要,人家也不会给。

理由是,医生也有自己的私人时间,不便打扰。

不过,你也可以理解成这句潜台词:看病为特殊交易,恕不提供售后服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