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国手:从坐堂中医开始 > 第003章:舌诊与问诊

第003章:舌诊与问诊

书名:国手:从坐堂中医开始 作者:田梦顽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01 00:47:02

“脉诊结果完全正确,继续对患者进行舌诊吧。注意一下,别只看舌苔,还要看舌体,舌质,以及舌下淤滞等情况。”

“嗯嗯嗯。”

张景连连点头,心中很是振奋。

随后让男患者张大了嘴巴,一边仔细观察,一边轻声道:“舌体略胖,舌边少许齿痕,舌苔黄腻而水润。”

“请将舌头向上卷起来。”张景继续对男患者说。

好巧不巧,这位竟然是个天生不会往上卷舌的主儿,试了好几次都以失败而告终。

张景灵机一动,让患者将舌头尽量往外伸长,自己则蹲下身子从下往上仰视。

这样一来,终于得以查看到舌下全貌。

“舌质红,舌下淤滞一度。”张景继续播报。

李渔微微颔首:“那你先说说看,这些异常舌象分别代表什么问题。”

“凡见红舌,均系热证。如温热病初起,舌质深红者则是伏气温病,因为郁热在里的缘故。”

“舌体胖伴有齿痕,舌苔腻而水润,均提示内有水湿,而舌苔黄则表明,此为湿热而并非寒湿。”

“舌下瘀滞一度,说明患者血脉有轻度不畅。”

听完张景的分析,李渔赞许地点了点头:“你的舌诊基本功不错。舌为心之苗,辨舌可查寒热、虚实、阴阳,对于中医辨证论治同样至关重要。”

之后,突然话锋一转:“对了,你知不知道中医诊断学里,有个独处藏奸的理论?”

张景思索片刻,回答道:“独处藏奸理论最早见于《景岳全书》,大意是,我们抓四诊证据来诊病,如果大部分证据都比较一致,但是有一到两处跟其他的证据不一致,这个时候就不能盲目地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往往不起眼的证据才能真实反映事实的真相。”

“没错,不过,张景岳的这个理论其实源于《素问•三部九候论》中的一段话。帝曰:何以知病之所在?岐伯曰: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

紧接着,李渔又补充道:“《黄帝内经•素问》中所说的,是独处藏奸理论在脉诊中的应用。也就是说,我们在诊脉的时候,分三部九候很多部位,摸到哪个地方特别不一样的时候,往往就是问题所在。张景岳只是将此理论推而广之,并提出这个名称罢了。”

张景若有所悟,缓缓道:“也就是说,一般的病证,基本上都是四诊相合的。但是,如果是疑难杂证,或者运用常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时,就需要重新审视四诊情况,查缺补漏,仔细找出这个‘独处’,因为真相往往就藏在其中。”

“对咯!”李渔竖起拇指,给了他一个大大的赞。

稍顿了顿,又接着说道:“现在你可以问诊了。”

张景一怔,原本以为李渔不让先问诊,是想考考他脉诊和舌诊的水平,需要他根据二诊情况给出一个诊断结果来。

怎么现在又可以直接询问患者了?

明显不按套路出牌嘛,这个李渔还真让人捉摸不透。

张景不禁挠了挠头。

“是不是不明白为何不让你先问诊?”李渔显然看穿了他的心思,微微一笑。

张景连连点头。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很多人都认为,这同时也是中医看诊的四个顺序步骤。不过,我倒觉得,脉诊应该放在最前,首先做到心中了了才对。”

“因为脉诊是靠医者的学识和临床经验去揣摩的,真实脉象并不会客观地显现出来。如果先做其他三诊,很容易先入为主,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判断。”李渔稍顿了顿,又继续解释道。

“哦……”张景这才恍然大悟。

这就好比武侠小说里常说的,心无杂念才能修炼高深内功的道理,是一样一样的。

下面就该开始正式问诊了。

张景记得很清楚,关于问诊的要点,有首“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

不过在此之前,张景得先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你好,请问你主要哪里不舒服?”

“医生,是这样的,我这两个多月以来身上痒,一到晚上更厉害,经常整夜整夜都睡不着。”

男患者的语速很快,可能是一直不让开口说话,早就给憋坏了。

既然是身上痒,那就是皮肤问题。

既然是皮肤问题,自然得先查看一番。

“痒在哪儿,请把衣服掀起来让我看看。”

没想到的是,男患者抬眼看了看坐在后面的李思萌,似乎有些犹豫。

“怎么,不太好意思?要不,我让她回避一下吧。”张景特意提了提嗓子。

很显然,这话其实是说给李思萌听的。

“不……不是那意思,主……主要我晚上才发得厉害,白天只有大腿痒。我是担心当面脱裤子,女医生会不好意思。”男患者支支吾吾地解释说。

“我不看就是了!”李思萌立马大声回应道。

“思萌,注意说话态度,根据张医生的问诊内容,认真记录病案。”李渔将病历本递给李思萌,严肃地说。

“知道了。”李思萌嘟囔了一句。

这时候,男患者已将外面的长裤脱了下来。

张景仔细一看,在他的两条大腿外侧,都有好几处红色块状物,凸起于皮肤。

他记得大学课本上有相关描述,这个很象荨麻疹,中医也称之为瘾疹。

于是满怀信心地扭头向李渔求证。

没想到的是,李渔却淡淡说道:“病名是没错,但不必太拘泥于此,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而不只是辨病施治。”

张景会意,继续下面的问诊。

“呃,你这段时间怕冷还是怕热?”

“我不怕冷,反而夏天特别怕热。”

“最近出汗情况怎么样,是多还是少?”

“夏天出汗多,稍微动一动就满头大汗。现在虽然已到秋天了,我还是比别人容易出汗些。”

……

张景问得很仔细。

约摸七八分钟后,张景才将所有能想到的情况,都逐一进行了询问。

而且,为了不诱导患者,并未直接加上自己主观的推断,完全是客观的询问。

因为张景知道,现在社会上有不少江湖“神医”,都是先诊脉后问诊,而且脉诊时间往往不足一分钟。但凡问诊,必是“你是不是会出现什么什么样的症状”之类的句式。

如果得到的肯定回答越多,则越是自诩脉诊水平之高超。

事实上,这根本就是一种骗人的话术,和江湖“算命先生”如出一辙。

李渔对于张景问诊的表现,点了点头,表示满意。

紧接着又扭过头,对李思萌说道:“你把记录的病案情况,念出来听听。”

“欸。”李思萌随即拿起了患者的病历本。

“患者,男,43岁,主诉身痒二月余,夜间益甚,影响睡眠,刻下诊见,双侧大腿少许瘾疹,色红。平素恶寒不明显,夏天畏热,易头汗出,纳可,大便日一行,粘腻,小便偏黄,口干不明显,饮水不多。查:舌质红,舌体略胖,舌边少许齿痕,舌苔黄腻而水润,舌下淤滞一度,脉浮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