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国手:从坐堂中医开始 > 第068章:辨证的证是指证候

第068章:辨证的证是指证候

书名:国手:从坐堂中医开始 作者:田梦顽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01 00:47:02

接下来,自然还是老一套。

先诊脉,后舌诊,接着听诊及问诊。

在张景给何伟强小朋友问诊的时候,一直都是他妈妈在回话。

作为父亲的何老师,只是偶尔补充几句。

尽管如此,仍然没逃过妻子的数落。

四诊结束后,张景开始在病历本上记录病案。

患儿,男,6岁,哮喘发作五天,初起以晚上为主,现在白天也较明显,咽痒,少痰,鼻部症状无,纳可,大便每天一到两次。

查:双肺哮鸣音,咽可,舌红,苔中后腻,脉弱略浮。

诊断:太阳病(外寒内饮证)

处方:小青龙汤变方。

炙麻黄3克,杏仁6克,生甘草6克,细辛3克,干姜6克,五味子4克,姜半夏6克,茯苓6克,厚朴6克。

三剂。

开完处方后,张景继续交待煎服方法及饮食禁忌。

和前两位妈妈不同,何伟强小朋友的妈妈倒是个爽快人,听完后,点了点头,没有过多疑问。

道了声谢后,便起身拉着孩子,朝诊室门外走。

令人意外的是,何老师这次却没有紧跟在后面。

而是待妻儿出门后,立马转过身来对着张景说:“张医生,不好意思,我看后面暂时没有排队的,请问可以耽误您几分钟时间,我想请教几个问题可以吗?”

张景早就看出他憋着一肚子的话,想问又不敢说,于是微微点了点头:“何老师,不用这么客气,您请说。”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平日里干的都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事儿。

而且阅卷无数,最擅长的就是找茬……啊不,确切地说,应该是挑错。

张景一直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充满了崇敬,因此,也非常期待他即将提出问题的深度。

“咳咳……”何老师清了清嗓子,为了不耽误太多时间,决定直奔主题。

“张医生,是这样的,我刚刚也粗略看了几眼您刚刚给另外两个小朋友开过的处方单,发现跟我家儿子的处方基本上是一样的。”

“可是,之前我就问过小孩的家长,他们的情况跟我们家的根本不太一样。为什么不一样的症状,却用了同样的处方,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哦,何老师,您认为哪里不一样呢?”张景毕恭毕敬地问道。

“我记得您看的第一个刚上幼儿园的小姑娘,她是咳嗽加上感冒,而且自从九月份开学起就一直反反复复没怎么好过。”

“第二个小胖墩,是从小就有哮喘,不过是因为昨天吃了螃蟹后,才突然复发的,而且,咳嗽也很多。”

“可是我们家的儿子,白天除了嗓子有点痒,其它一点儿事都没有,也不咳嗽,就晚上听起来气管里有齁齁的喘息声。”

“您看,这三个孩子的症状不是都不太一样吗?”何老师投来质疑的目光。

张景淡淡一笑,解释道:“何老师,首先告诉您一点,中医是讲究辨证论治而不是辨病施治,更不是对症治疗。”

“辨‘症’和对症,这有什么区别吗?”何老师一脸的不解。

张景顿时明白过来,他是把辨证当成了辨症。

于是说道:“这两个字虽然同音,但并不是同一个字。辨证论治的证是证据的证,而对症治疗的症是病字头里面加个正确的正。”

“噢噢噢。”何老师一拍大脑门,这才恍然大悟。

不过,紧接着又问道:“那证和症又有何不同呢?”

“辨证论治里的证指的是证候,这是中医学的专用术语,证候可概括为一系列有相互关联的症状总称。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获知的疾病过程中,表现在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应状态及其运动和变化。”

“至于症状,您应该知道的,刚刚也已经描述过了,就是疾病发生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机体各种不适反应。”

何老师突然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说道:“张医生,不好意思,鄙人才疏学浅,刚刚险些误会您了。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这个教初中语文的老师,竟然连症和证都分不清,如果被学生知道,怕是要笑掉大牙了。”

张景见状,也立刻站起身来:“何老师,您言重了。正所谓隔行如隔山,对于外行人来说,可能也没有多少人能分得清这两个字的涵义。而且,您观察得如此仔细,足见您平时治学之严谨。”

稍顿了顿,又继续说道:“如果您对中医方面的知识有兴趣的话,可以随时与我探讨。刚刚留给您爱人的那张中药煎服方法及饮食禁忌说明的纸上,就有我的手机号码。”

何老师一听,顿时来劲儿了。

满脸兴奋道:“那太好了,张医生!实不相瞒,我对传统文化还是很感兴趣的。中医应该是属于华夏传统的优秀文化,对吧?”

“没错,华夏的传统文化,本来就有儒家、佛家、杂家、纵横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和阴阳家等文化意识形态。中医和其中很多文化都有关联,特别是阴阳家算是中医的鼻祖。大医家张景岳就曾经说过,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

“而且,说起传统文化,一般认为具体包括有: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以及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其中,儒家、佛家、道家思想,即儒释道‘三位一体’的合流思想对华夏传统影响最为直接且深远。”

听到这里,何老师不禁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盛赞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想不到张医生年纪轻轻,不仅医术高明,对华夏传统文化也涉猎如此之深。”

张景谦虚地摆了摆手:“何老师谬赞了,我可没有过什么深入的研究,仅仅就略懂一点皮毛而已。您是教国文的,才是真正的前辈。”

何老师赞许地点了点头:“不骄不躁,不卑不亢,鄙人拜服也。”

不等张景回话,紧接着又郑重说道:“张医生,如果不嫌弃的话,可否收下我这个徒弟?我是真心实意的想跟您学中医。”

张景还真没想到,何老师竟然会说出这话来,而且看他一本正经的样子,根本不像是在开玩笑。

更重要的是,张景又见到那熟悉的眼神了。

这种眼神,之前在王森和黄彪身上都有见到过。

正思忖着该如何回复时,一个身影箭一般地冲了进来。

“何老二,你还要不要回家了,搁这儿磨蹭啥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