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国手:从坐堂中医开始 > 第071章:黄彪想拜师张景

第071章:黄彪想拜师张景

书名:国手:从坐堂中医开始 作者:田梦顽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01 00:47:02

听到这句称呼,黄彪似乎全身一下子松快了许多。

他快步坐到张景的对面,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来意:“是这样的,张医生,我刚刚仔细研究过你上午给开的三张方子,有些疑问,想当面请教你。”

“请教不敢当,黄医生,大家都是同事,有任何想法都可以说出来一起探讨探讨。”张景谦虚道。

黄彪显然是有备而来,随即从口袋中掏出一张折叠成方块状的A4纸。

放在诊桌上展开后,缓缓说道:“张医生,我看你给第一个小姑娘开的方子,方药组成基本上是小青龙汤的原方。不过明显调整了剂量,请问你是如何考虑的呢,不是都说经方必须原方原量,方能效如桴鼓吗?”

“经方用量本来就不必也不能拘泥原方。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记述的每首方子,剂量都是基本恒定的,并没有区分男女老幼,这显然不可能符合临床实际情况。”

“而且,按照今制换算,一两等于15克的话,基本上剂量都偏大。”

“更何况,如今面对的是一个只有三岁多的小姑娘,自然不能死守原方不变了。”

黄彪听完,连连点头,继续问道:“好的,我明白了。那第二个小男孩我看你开的方子,是在小青龙汤的基础上加了一味葶苈子,我记得这味药好像在攻逐悬饮之峻剂十枣汤中,加味应用的时候出现过,应该不属于经方吧?”

没等张景回答,又连忙补充说:“不怕你笑话,刚刚我翻看了《伤寒论》全部的方子,也没找着葶苈子这味药。”

张景正色道:“葶苈子大枣泻肺汤出自《金匮要略》,自然也是经方。所以第二位小朋友,我给开的处方其实是小青龙汤合葶苈子大枣泻肺汤,只是剂量上同样有相应变化。”

“哦,原来是这样。”

黄彪又用力点了点头,接着询问第三个病案。

“前面两个方子都能看出明显的经方路数,可这第三个,我就真看不明白了。虽然有好几味药也是小青龙汤里的,但是,仔细对比一下,发现又不全是。张医生,你能帮我解解惑吗?”

说完后,还指了指自己抄的处方:炙麻黄3克,杏仁6克,生甘草6克,细辛3克,干姜6克,茯苓6克,五味子4克,姜半夏6克,厚朴6克。

边指边说:“我发现里面好象少了白芍和桂枝,却又加了茯苓、杏仁和厚朴。”

张景点了点头:“没错,这个方子严格来讲不能叫小青龙汤,我的老师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小青龙变方。”

“黄医生,其实《伤寒论》小青龙汤方后有一段加减说明,不知道您有没有留意到。上面写着,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如此可见,仲景在运用此方治疗时,是会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应加减,或者叫做调整用药的。”

“当然了,我的老师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并没有完全照搬仲景的加减方法,而是灵活变通地使用。比如去桂枝对于咽部充血不适者容易加重症状,白芍酸敛阴柔,常常不利用胸部气机畅达。故换成茯苓、杏仁和厚朴。”

“哦哦哦。”黄彪又一次顿如醍醐灌顶之感。

接着不无感慨道:“张医生,你的师父果然不愧为经方派大师,你跟师的时间应该不算长,就已经将经方运用得如此出神入化。佩服!确实佩服!”

张景谦虚道:“黄医生,您太抬举我了。我老师确实是高人,但我也确实只跟他学习过很短的一段时间,仅仅学到一点皮毛而已。”

“呃……”黄彪犹豫了一下,又接着说道:“张医生,我记得你曾经说过,你的师父不允许你透露他的名字。不过,我是真的很想跟你学习怎么运用经方治病,是不是有什么秘诀呢,你愿意稍微提点一下我吗?”

张景面露难色,仔细想了想。

刚刚系统已发来2000点的经验值奖励,而且桂翠之前也打来电话证实过,说明黄彪的确已经改邪归正了。

按理说,不该回绝他。

但是,张景记得很清楚,老师李渔曾经特别告诫过他。

之所以交给自己的那把解密《伤寒论》的钥匙,是基于他不仅能够背诵《伤寒论》全文,而且具备极高的悟性。

如果没有足够的悟性,就算拿到了这把钥匙,也难以发挥其作用,甚至会钻进死胡同。

且不说,以黄彪的悟性,根本就不可能达到。

单单让他以近六十岁的高龄再去背诵《伤寒论》,肯定能直接要了他的老命。

因此,思忖良久,张景郑重说道:“秘诀是没有的,如果您想学习经方,首先得跟当初您背《汤头歌诀》一样,也得先将《伤寒论》背得很熟,再根据历代医家的注解,仔细研读每一条条文。”

“这……也太难了吧!我都这把年纪了,《伤寒论》那么多条文,肯定记不住。看来,想要提高医术,是彻底无望了。”黄彪摇了摇头,眼神立刻黯淡下去。

“黄医生,其实我倒觉得,您不是非得拘泥使用经方不可的,经方的核心是六经辨证论治,也就是三阴三阳体系。要想很好地掌握它,的确不是很容易。”

“不过,您可以运用其它辨证论治的方法啊,比如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以及经络辨证等等,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必纠结一条路。后世的医家很多也不是经方派,不是照样成为医学大家了吗?”

黄彪一听,眼神又有光了,激动地问道:“随便什么辨证方法,都行吗?”

“当然,辨证论治是中医之魂,只用抓准医案的证候,用方就能迅速起效。就像我们抓鱼一样,无论是用鱼竿钓,还是用鱼网捞,甚至是空手空拳直接下水去抓,只要最终能够成功,方式和方法不同,又有什么关系呢?”

“哦哦哦,我终于明白了。谢谢你,张医生,我回去得好好把诊断学的内容捡起来。”

张景点了点头,鼓励道:“黄医生,您有几十年的临床经验,这是任何理论知识都代替不了的。您只要临证时仔细辨证,特别是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清楚,医术一定可以更上一层楼。”

“张医生,我信你。”黄彪听到这话,信心倍增,接着又话锋一转,郑重道:“不过,今后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人,我拿处方来请教你,可得不吝赐教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