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都市 > 路痴导游 > 第466章 为什么住在这里的人,会崇拜大自然

第466章 为什么住在这里的人,会崇拜大自然

书名:路痴导游 作者:花盛开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02-01 00:48:55

“知子罗,记忆之城!出发!”

走出饭店,小白龙团上车,又回到原来的路口。梁安歌问:“不是说村里不能去吗?”

何欢说:“也不是不能去,只是不能让他们唱歌。而且我们现在是去知子罗。老姆登在山腰,海拔一千八百米。知子罗在山梁缓坡上,海拔两千米。”

“噢。”

车队转上村道,大家还是有点遗憾。

何欢发挥导游职责,用讲解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知之罗,是怒江的州府,曾经怒江最繁华的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怎么会把城建在高山之上?”梁安歌问。

“并不是突发奇想把城建在这么高的地方。

一千多年前,一支部落从澜沧江越过碧罗雪山来到了知子罗,在此繁衍生息,自称为怒苏,也是怒族中的一支。

怒族是澜沧江和怒江流域的世居民族。从南诏国都大理,渡过澜沧江,翻越碧罗雪山,再横渡怒江,翻越高黎贡山,就到了缅甸。

是当时一条从大理到印度的茶马古道,有很多商贸往来,知子罗是茶马古道上一个重要的驿站。

解放后,这里就成了怒江的州府,碧江县城。”

大家果然被吸引。

“确实大多数城市,即使是山城,也是尽量建在相对平的地方。它却建在一个山梁上,又是州府,这么重要的位置。

然后1974年,有地质专家来考察,说这里有发生巨大滑坡的风险,最后,整个州府就搬到最外边最平的六库去了。很多居民也跟着搬走了。

86年,碧江也撤销了县制,部分属于泸水,部分属于福贡。人去楼空,就留下了这座老城。从州府、县城变为废城、村子。”

“噢。”

因为曾经是怒江的州府和碧江县城所在地,是州内最早通公路的地方,但是因为年久失修,现在山路路面破损严重,很多地方都是沙石搓板路,路边也长满杂草。

山上树木茂盛,有进入古老森林的感觉。另一边窗外却是悬崖,一道道盘上去,越野车队就像几个弹球,越弹越高,还是很惊心的。

但是也越来越惊艳!

一个村庄出现在车窗外,司机说:“这就是老姆登!”

大家看过去,又是一阵遗憾。

何欢说:“到了老姆登,也意味着我们离知子罗越来越近了!”

路过老姆登,路面没有一处平整,连路中间都长满杂草,昭示着谁才是这里的主人。

大家被越野车s形走位,弹弹蹦蹦,抬上云巅。

视野开阔的瞬间,所有人就把失落抛进了江底!

停好车,大家就迫不及待打开车门跑下来。

“啊!”众人深深呼吸了一口,眼睛都明亮了几个度!凉凉的山风吹拂得心胸开阔!

“知子罗,是傈僳语,好地方的意思。”何欢也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把这美丽壮阔的山川吸进肺腑,胸中丘壑万千!

“真是好地方啊!”小白龙团站在山梁上,不着急去寻找这座记忆之城的记忆,而是尽情地放眼四量。

“你们看对面那座山!”何欢指着正对面。

“啊!啊!啊!”

一群专家学者面对这美景也只会嚎叫!

对面一座山峰像一顶皇冠,独具一格。

“那就是高黎贡山皇冠峰!”

“呜呜呜……”梁安歌激动不已,双手合十,“那一定是这片山的国王!啊!太美了!太壮观了!”

“啊!”每个人都贪恋地用眼睛、鼻子、心,每一个毛孔去感受这壮美的山河。

平视前方,高黎贡山白雪皑皑,一匹匹大山犹如万马奔来。

低头俯瞰,怒江像一条碧绿的绸带,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的山脚缠缠绕绕,在阳光中闪烁着光泽,闪烁、闪烁……逐渐细如丝,隐入茫茫群山中。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面对雄奇美丽的大自然,真的会控制不住地流泪。

当你真的来到这里,你就能理解,为什么住在这里的人,会崇拜大自然!

陈映已经放弃了所有拍摄对象,一心一意拍着这万马奔腾的大山,万马奔腾挡不住,一心一意往南流的怒江。

好一会儿,大家才转身,打量这个曾经怒江最繁华的城市。

一座八角楼正对着对面高黎贡山皇冠峰。

何欢说:“以前这是图书馆,建成还没开始使用,州府就搬迁了。”

“啊!我说怎么会在这个山顶上建城市!”梁安歌又转头看着一望无际的山川,“现在我明白了!这里风水也太好了吧!啊!”

一群啊啊啊的专家迎着山风,所有的遗憾都一扫而光。

即便没有人唱歌,但是这匹匹大山,这壮丽的皇冠峰,这座垮在山梁上的记忆之城,已经奏响了沉浑壮丽的交响乐!

每个人的心都犹如鼓点,冬冬冬,随着自然之歌一齐狂响。

何欢慢慢领着他们走过去,谷局自觉地在前面带路,卢局在后面照料。

古老斑驳的苏式建筑,随处可见的红色标语和模湖的伟人像,把大家一下带回上个世纪。

专家们很是感慨,因为他们都有年纪了,再看到这些标语、伟人像,有种穿越到那个激情岁月的感觉。

“真的是记忆之城啊!你们这些小孩子可能没什么感觉,我们看到,真是唤醒了记忆啊!”老专家们热泪盈眶。

何欢忍不住拿出相机给他们拍了好多照,回头看看陈老师,好像有点班门弄斧了啊!这一路来,还是第一次拿起相机。

主要是,专家团变游客团了,导游也就习惯充当游客摄影师了。

反正陈导是录像,他是拍照,无所谓。

走过墙砖脱落的供销社,公安局旁斑驳的石板路,走进州府大院满是青苔的小巷子,院子已经变成菜园,鸡鸭悠闲地在里面踱来踱去觅食。

“还是有人住啊?”梁安歌问。

谷局说:“州府搬走了,当时有些人就没走。说滑坡,几十年过去了又没滑,又有一些人搬了过来。反正这些房子也不要钱,都空着,随便住。”

“哦。”

大家觉得这倒不错,对于那些不想走或者无家可归的人,这个废城除了有些寂寞,还是很不错。

一些机关单位,晾着少数民族的衣服,成了他们的家。

转到一座教堂前。

梁安歌说:“这还真是这里普遍的信仰啊!”

“嗯。”卢局说,“福贡百分之八十的人信仰天主教或者基督教。每周都要做礼拜。老姆登教堂就是怒江最大的一个,可以容纳千人做礼拜。所以村里的人几乎全部都信仰。”

“为什么基督教和天主教会成为这里的主体宗教呢?”梁安歌问。

何欢说:“我们华夏大地,信仰的基本条件是你灵我就信,不灵我就不信。”

大家笑了。

“很多人说功利,谁又不功利?都宣传奉献?受苦是因为我有罪,我好好修行,遵守戒律,来世就可以过好日子?

那不也是一种功利吗?只不过我们更加实际,求的是现在的功利!

因为我们汉文化,虽然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但是它却自有它的精神内核,任何一种宗教都不好教化咱们。

所有没有任何一个宗教能在中原大地成为主体!那是因为我们的民族就是这么实在啊!谁灵我就信谁,每个神仙都各司其职,是一种多神崇拜。”

大家笑着点点头。

“华夏大地上的少数民族,其实也是这样的,求的也基本是现世的眼下的愿望,而不是死后的。那么他们为什么接受了这种明显跟他们的诉求有冲突的宗教呢?”

大家认真地看着小白龙。

“这看似是神灵的不同,其实还是科学技术和社会地位的差距。

开始传入的时候,因为影响到了他们的原始宗教,大家反抗很激烈的,不止一次。

发生那件影响很大的桉子后,传教士要求清政府赔偿、镇压、重建。结果清政府就完全按照他的要求做了。

那群众肯定觉得,这个人居然这么厉害!连朝廷都怕他!都按他的要求做!在他们心中,朝廷多厉害啊!

百姓平时惧怕的土司、满汉官僚,见了传教士,都对他们毕恭毕敬。这其实是当时他们的国力凌驾在我们之上。”

大家叹口气。

“落到群众身上,他看到这一切,就觉得他们很厉害,地位还高于他们畏惧的统治阶级。出于畏惧和自身的安全,慕强,是一种正常心理,就开始接受了。”

专家们和两位领导都深有同感地点点头。

“除了我们当时国力、地位上的差距,还有一个客观条件就是地理区位,云州接壤的当时是殖民地。他们开始派来传教的是一个缅甸人。

缅甸人,跟云州的少数民族有很大的重合性。云州很多少数民族,在缅甸和中南半岛,都广泛分布。同族,同语言,就有一种亲切感。

因为传教士也知道,他们直接来传的话,大家更关注他们的外表,明显跟我们不同,心理上有隔阂嘛。所以一开始,他们并没有直接传。”

“从地位上站住了,从形象上接近了,那他们也只是高人一等,还没有到神的代言人这种高的地位。他们就要开始制造神迹了。

人们祈求精灵治不好的病,传教士教他向上帝祷告,然后拿来药,说这是上帝给你的,你吃下去就好。

他们那时候比我们发达,已经涉及现代医学,这个药的效果肯定比求精灵更好嘛!群众就把这当成主的恩赐,主的神力。

这就是符合了他们追求功利性的心理。慢慢就有人皈依了。而且以前祭祀神和精灵,多半要祭献三牲,对贫苦的他们而言,是很大的负担。

虽然这个祭祀的食物,神灵也并没有吃,最后还是人分食的。但这要拿出来,确实是负担嘛。

而他们这个信仰,居然只要祷告就行了。大家就发现,哎,好像这个神更好,他不要求祭献东西,只要祷告就给我们帮助。

这还是一种功利性的考虑嘛。

那么大家开始接受,也只是把他当成一个有用的神灵,既然我们可以拜玉皇大帝也可以拜观音,甚至还可以拜王骥。”

一群人忍俊不禁。

“反正我们什么都可以拜,多拜你一个也无妨!”

众人大笑。

何欢带着他们走开,“尊重信仰。我们到一边儿来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